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Advertisements

足 阳 明 胃 经足 阳 明 胃 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 ST 阳面 阳经向下降 下肢阳面 从头走足 下肢外侧前缘.
第三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 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 脾.
奇经八脉 Eight Extra Meridians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连 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the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 Shaoyang,SJ) 经脉循行 经脉循行 经脉病候 经脉病候 腧穴 腧穴 手少阳三焦经.
1 2  1、定义 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防 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一是根 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 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  一、概述.
头 针 河北北方学院 张萌. 概 念 头针:又称头皮针,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 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 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 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 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素问 · 脉要精微论》: " 头者,精明之府 "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目的要求 1 、掌握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 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 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 、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 、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1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 頞:鼻根部。 释: 1. 頞:鼻根部。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4. 客主人:上关穴。 4. 客主人:上关穴。 5. 额颅:前额。 5. 额颅:前额。 6.
手太阴经脉循行图示 中焦 络大肠 沿胃口 上膈 属肺 出腋下 上肢内侧前沿 列缺 鱼 鱼际 大拇指桡侧端(少商) 食指内侧(商阳) 该经脉循行所联络的脏腑器官 : 肺 、大肠、胃、 膈、咽喉、气道 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吸、咳血、伤风、 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
1 四、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3 )踹: 指腓肠肌。 ( 3 )踹: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 1 、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 21 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 、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 21 个穴位的刺灸 方法。熟悉络脉的循行及病候。 3.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常 用 经 外 奇 穴.
针灸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刘 悦.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Lung meridian of hand taiyin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 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问 题 引 入 1.观察自己的上下肢,比较上肢肌肉和下肢 肌肉有何不同。 2.运动自己的下肢肌,看看这些肌肉收缩可 以引起哪些运动。
靳三针疗法.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光盘 中国传统 康复技术.
经络与穴位 穴位.
经外奇穴 头颈部腧穴 背部腧穴 上肢部腧穴 下肢部腧穴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宋海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医教研室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The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and Acupoints
经外奇穴.
奇 穴.
第十六章 奇经八脉-任脉 主讲人 :熊 俊 Lecturer:Jun Xiong Ren meridian 《经络腧穴学》本科教学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常用穴位选修课(二).
第七章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
督脉 Du Meridian.
归经 腧穴定位 风池(GB 20) 层次解剖 针刺方法 临床应用 小结 成员:李妍玲 孙培培 杨晗丹 张龙.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起穴:中府→上肢内侧前缘→止穴:少商。 本经名穴:列缺。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云门(LU2)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足厥阴肝经 (The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 LR)
任 脉 Ren Meridian.
多媒体教学系列课件之一 四肢骨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编制.
解剖学实验 实验三 下肢骨及其连接.
足厥阴肝经.
第四节 经 外 奇 穴 康复医学系老服教研室 罗清平.
十二经脉 十、手少阳三焦经.
足阳明胃经 (The Stomat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ST)
十方泰和经络治疗初级班讲义 5. 手少阴心经 第四讲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鼻翼旁,上行眼眶下缘,折回下行口角,在下颌角前分成两支,一支上额角,另一支下沿颈前外下行缺盆,循乳中,夹脐旁两寸,经下肢前缘下行,止于足次趾外侧端。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至中趾外侧,跗部支脉从足背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体内:属胃,络脾。入上齿龈。
手阳明大肠经.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项目九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 PC.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第五章 经络学说 Theory of The Meridians
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上颜面,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头角:额角。 2.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覆盖于颊车穴部。 3.毛际:指耻骨部阴毛部。
头 针.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中医学经络部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李 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2013.11.20 乔云英

目的要求 1.掌握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脏腑属络关系及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3.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4.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经脉循行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目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 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端。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头面部循行 目锐眦----头角----耳后----循颈----肩上----入缺盆 分支:耳后---耳中---耳前-----目锐眦后 分支:目锐眦----大迎---抵出页(颧骨部)---颊车----颈----合缺盆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躯干部循行 体内: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髀厌(股骨大转子) 体表直行:从缺盆----下腋----循胸----季胁----合于髀厌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下肢循行 髀厌----髀阳(大腿外侧)---膝外廉----外辅骨(腓骨)前-----外踝前----足跗上(足背)----小指次指(足第四趾) 分支:跗上(足背)----足大趾端---贯爪甲—出三毛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部位,马刀生于腋下,侠瘿则在颈侧 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部位,马刀生于腋下,侠瘿则在颈侧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口苦、善太息、胸胁痛不能转侧” 是胆腑急性发病的主要特征。 “善太息”,是指病人喜欢深呼吸,是以呼吸频频叹气样为特征。 口苦,张景岳:“胆病液泻故口苦”,是指胆病则胆汁外溢,用一个“泻”字,说明不是正常的胆汁疏入,结合临床很正常的说明了胆腑发病的病理变化。 “心肋痛不能转侧,”是在胆绞痛时,病人右上腹绞痛,大汗出,疼痛难忍,身体卷缩,不能转动,是一种保护性体位。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足外反热” 表明小腿外侧、外辅骨和四、五趾之间,此区域灼热、胀痛、站立加重、卧位减轻,故为“阳厥” 。 “面微有尘,体无膏泽”是由于常期的胆腑发病未愈,由实证热证转为虚证寒证,由于慢性消耗,这样的病人都不能进食,食后则呕,日久患者形体消瘦,面部如同蒙罩一层尘土,且无光泽,是一种晦暗色,预示正气衰败。 “足外反热” 表明小腿外侧、外辅骨和四、五趾之间,此区域灼热、胀痛、站立加重、卧位减轻,故为“阳厥” 。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胆主骨所生病 “是主骨所生病”,张景岳:“胆味苦,苦走骨,故胆主骨所生病。又骨为干,其质钢,胆为中正之官,其气亦钢,胆病则失其钢,故病及于骨。凡惊伤胆者,骨必软,即其明证”。 从临床看,则强调了胆对骨后天的强壮作用;与“肾主骨” 之先天不同。胆味苦,苦助消化,促进胃肠道消化汲取饮食精微以健胃,故胆是主骨。表现在婴幼儿,若胆汁不能正常分泌,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则出现消化功能的减弱,蛋白、脂肪汲取不够,骨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骨软病。 “又骨为干,其质刚,胆为中正之官,其气亦刚,惊伤胆者,骨必软。”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在大惊之后,可出现四肢瘫软,不能站立。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足少阳络脉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 实则厥;虚则痿躄(bi),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灵枢·经脉》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足少阳经别 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肝,上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 《灵枢·经别》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足少阳经筋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趾)次指(趾),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眇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外眦,为外维。     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月少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和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齿痛,咽喉肿痛。 神志病:癫狂痫,多梦,惊悸。 热病:黄疸,口苦。 经脉病:肩痛,胁痛,腰腿痛,下肢痿痹。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腧穴 本经共44个腧穴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共44穴。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瞳子髎 GB1 (手太阳、手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功效】疏肝明目。 【主治】 1.目痛,目赤,目翳等各种目疾。 2.头痛,口眼歪斜。 【操作】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耳部2穴 以屏间切迹和颧弓为标志。 听会 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上关 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 听会 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上关 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听会 GB2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聪耳。 【主治】1. 耳鸣耳聋,聤耳。     2. 头痛,面痛,齿痛,口眼歪斜。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0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听会 听宫 下关 耳鸣,耳聋,聤耳 耳鸣,耳聋 齿痛,口歪,面痛 齿痛 牙关紧闭,下颌关节痛,口歪,面痛,齿痛 治疗耳疾为主 治疗面部疾病为主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头部17穴:颔厌(GB4)---风池(GB20) 以前发际、鬓角发际、瞳孔、耳后乳突、枕外隆凸等为主要标志。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头部穴(颔厌---完骨) 颔厌 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悬颅 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颔厌 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悬颅 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悬厘 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曲鬓 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率谷 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天冲 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骨后0.5寸处。 浮白 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线连线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 头窍阴 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线连线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完骨 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头部穴(本神---风池) 本神 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阳白 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本神 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阳白 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头临泣 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目窗 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正营 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承灵 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脑空 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风池 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率谷 GB8(足少阳、足太阳经穴会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功效】疏经活络,熄风止痉。 【主治】1.偏头痛,目痛,眩晕,耳鸣,耳聋。     2.小儿惊风。 【操作】向下、或向前、或向后平刺0.5~1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阳白 GB14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1. 头痛,眩晕。    2. 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 【操作】向下平刺0.3~0.5寸,或向下透鱼腰;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风池 GB20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风池 GB20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解表,聪耳明目。 【主治】1. 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     2. 眩晕,中风,高血压,。     3.口眼歪斜,目赤肿痛,鼻塞,鼻渊,耳鸣。 【操作】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向对侧风池方向透风府(督脉穴)。深部为延髓,不可向上斜刺,严格掌握深度与角度;可灸。针时以耳垂水平线为准。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肩部1穴 肩井 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肩井GB21 【功效】散风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1.颈项强痛,肩背痛,手臂不举。 2.乳痈,乳汁少,难产,滞产,。    2.乳痈,乳汁少,难产,滞产,。 【操作】直刺0.5~0.8寸,深部为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刺;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胸胁部4穴 以肋间隙和第12肋骨游离端为标志。 渊腋 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辄筋 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渊腋 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辄筋 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日月 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京门 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日月 GB24(胆募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效】疏肝利胆,健脾降逆。 【主治】1.胁肋疼痛,胃脘痛。     2.黄疸,呕吐,吞酸,呃逆。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腹部3穴 第11肋骨游离端、髂前上棘、脐为主要标志。 带脉 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带脉 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五枢 在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维道 在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带脉 GB26 【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功效】调理月经,健脾固带。 【主治】1. 月经不调,带下,疝气,小腹痛。     2.腰胁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大腿5穴 大腿5穴。以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骶管裂孔、腘横纹等为标志。 居髎 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居髎 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环跳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风市 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中渎 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膝阳关 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环跳 GB30(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环跳 GB30(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功效】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腿痛。 【配伍应用】 ①配委中、阳陵泉、昆仑、太冲治疗坐骨神经痛; ②配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主治半身不遂。 【操作】直刺2~3寸(有麻感向下肢放射);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风市 GB31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功效】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1. 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2. 遍身瘙痒,脚气。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小腿6穴 小腿6穴。以腓骨头、外踝尖、腓骨为标志。 阳陵泉 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交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阳陵泉 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交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外丘 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光明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阳辅 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悬钟 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阳陵泉 GB34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主治】 1.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 2.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 3.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光明 GB37(络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功效】明目,通络。 【主治】1. 夜盲,目痛,。     2. 下肢痿痹,膝痛。     3. 乳房胀痛,乳汁少。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 GB39(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功效】疏肝益肾,强筋健骨。 【主治】 1. 颈项强痛,胸胁疼痛,半身不遂。 2. 腰腿痛,脚气。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足部5穴 足部5穴。以趾长伸肌腱、小趾伸肌腱、第4.第5跖骨、趾甲角等为标志。 丘墟 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丘墟 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足临泣 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地五会 当第4.第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侠溪 当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窍阴 当足第4趾节,趾外侧趾甲角0.1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丘墟 GB40 (原穴) 【定位】在足外踝的前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效】疏肝利胆,疏经通络。 【主治】1.外踝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2.目赤肿痛,颈项强痛,胸胁痛。     3.疟疾。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足临泣 GB41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功效】清肝明目,理气散结。 【主治】1.偏头痛,目痛,胁肋痛。     2.乳痈,乳胀,瘰疬,。     3.中风偏瘫,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定位】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足窍阴 GB44(井穴) 【定位】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功效】清头明目,通经开窍。 【主治】1.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2.热病,多梦,失眠。     3.胸胁痛,足跗肿痛。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小结 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目外眦,经耳前、耳后、颞部、肩,沿胸、腹、下肢外侧下行,止于足第四趾外侧端。支脉从足背至足大趾外侧端,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体内:络肝,属胆。 联系脏腑器官有:目、耳、肝、胆。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取穴要点 屏间切迹取听会;眉上一寸取阳白; 风府外侧凹陷中取风池; 肩峰与大椎连线中点取肩井; 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中外1/3交界取环跳; 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 腓骨前缘,外踝尖上5寸取光明,上3寸取悬钟; 外踝的前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丘墟; 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取足临泣; 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旁0.1寸取足窍阴。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面痛,口眼歪斜,目疾,耳疾。 外经病:颈项强痛,落枕,胸胁胀痛,腰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妇科病:乳痈,乳汁不下,带下。 肝胆病:黄疸,口苦,胁痛,呕吐。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操作要点 ⑴风池穴要掌握进针方向和深度,以免伤及延髓。 ⑵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等穴,针刺不宜过深,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⑶肩井孕妇慎用。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复习思考题 简述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 足少阳胆经与哪些脏腑器官相联系? 指出分布在足少阳胆经上的特定穴 指出下列腧穴的定位与主治: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阳陵泉、悬钟、足临泣 指出下列腧穴的定位:瞳子髎、京门、风市、丘墟、光明、听会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