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固有免疫细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固有免疫细胞及固有免疫 一、固有免疫系统及组成 ( 重点介绍固有免疫细胞 ) 二、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三、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Advertisements

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第三节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 第 14 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 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在个体出生时即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产生.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7章第7章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 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
第二章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基本概念  免疫系统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NK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第四章 固有免疫细胞.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单核 - 巨噬细胞受体及功能 NK 细胞分布、表面分子和受体、杀伤机制 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γδT 细胞、 NK T 细胞、 B1 细胞分布与 功能 本章主要内容.
抗原 补体 (C3bi ) CD23 CD28 B7-2 CD40 IL-5 Fc  R B 细 胞 表 面 受 体 IL-2 IgM IgE CD21 IL-4 CD32 IgG 补体 (C3b,C4b ) CD40-L.
固有免疫 本科免疫学 powerpoint 讲稿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第三节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本 章 小 结本 章 小 结.
第四章. 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 单核 ⁄ 巨噬细胞 粒细胞 肥大细胞 NK 细胞 树突状细胞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第 2 章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Cells and 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
2 免疫细胞与免疫器官 Cells and 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
Innate Immunity (固有免疫,天然免疫,先天免疫) 免疫学系 马驰 Tel :
第14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第三节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
第 4 章 天然免疫系统 Innate Immune System 天然免疫系统包括 天然免疫的可溶性免疫分子 天然免疫细胞。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第九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二十一章 口腔癌与免疫 陈万涛 教授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HLA: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第七章 CD分子与黏附分子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 and adhesion molecule (AM)
第七章 细胞因子.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应答.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 细胞和效应分子
Chap13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第五章 免疫应答.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36章 固有免疫.
第十四章 Chapter 14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Innate Immunity)
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发生在固有性免疫之后,是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对抗原作出的特异性反应,能够产生免疫记忆效应。在彻底消灭病原体以及防止再感染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返回.
固有免疫系统及应答.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第40章 免疫应答.
第10章 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十六章 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 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第15讲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 Antigen Presentation
10 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其显著特征是其异质性,可分为许多表型和功能均不同的群体:T、B、NK等。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Ⅰ.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辅助分子及分化成熟.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第十四章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Immunotolerance and Immunoregulation)
(Cells in Immune System)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课程导入: 抗原 抗体 ? 补体.
B淋巴细胞介导的 体液免疫应答 1/17/2019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十九章 免疫学概论 授课教师:房志家.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免 疫 学 概 论.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AND ADHESION MOLECULES.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金伯泉教授 肖 健 主讲.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依赖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负责细胞免疫功能,参与抗肿瘤、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移植排斥、迟发型超敏反应;对部分体液免疫发挥辅助功能。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7时32分31秒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7时32分31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固有免疫细胞

本章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 掌握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的种类、表面标志和受体,以及各类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 掌握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的种类、表面标志和受体,以及各类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2. 熟悉 固有免疫细胞的来源及发育。 3. 了解 血小板、红细胞及内皮细胞的主要作用。

【教学内容】 1.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吞噬细胞,NK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B1细胞、NKT细胞和γδT细胞。 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命名,巨噬细胞重要的膜分子及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中性粒细胞的膜分子及功能。 3.NK细胞毒细胞的来源和发育,NK细胞受体,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4.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分布,受体活化方式及功能。 5.嗜酸性粒细胞、B1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及内皮细胞的主要免疫学作用。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分为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i)应答。 1. 固有免疫应答 即刻发生应答,没有潜伏期,识别和排除所有类型的抗原。 (1)主要参与细胞:吞噬细胞(phagocyte)、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肥大细胞(mast cel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以及其它细胞(NKT、γδT细胞和B1细胞?)。 (2)主要参与分子:补体(complement)、溶菌酶(lysozyme)和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s;APP)等。

2. 适应性免疫应答 大约有7-10天的潜伏期,识别和排除TD-Ag。 (1)主要参与细胞:T细胞、B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 (2)主要参与分子: 抗体

第一节 吞噬细胞 一、吞噬细胞分类 (一)大吞噬细胞 第一节 吞噬细胞 一、吞噬细胞分类 (一)大吞噬细胞 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和由其衍生的各种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二)小吞噬细胞 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单核-巨噬细胞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结构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一)模式识别受体 1. 简介 1989年,美国免疫学家Janeway提出模式识别理论,认为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共有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这种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PAMP能被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即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所识别,以保证免疫识别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2. PRRs分类 PRRs可分为Toll样受体(TLRs);清道夫受体(SRs)和甘露醇受体(MR)。

(1) TLRs 1) TLRs基本结构:人类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现已确认的有 10个 。TLRs分子均为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部分组成。 1) 胞外区:由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区 (Leucine-rich repeats, LRRs) 组成。 2) 胞内区:与IL-1受体(IL-1R)胞内段有很高的同源性,称为TIR结构域(Toll/IL-1 receptor homologous region, TIR)TIR是一保守结构,其中包括3个保守盒(conserved boxes)。

TLRs基本结构 TLRs的定位

(2)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SR)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可识别G-菌脂多糖、G+菌磷壁酸、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细胞膜内侧面翻转到胞膜外侧面的磷脂酰丝氨酸等,参与对某些病原体及丧失唾液酸的陈旧红细胞和某些凋亡细胞的清除。

(3)甘露糖受体: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 MR)甘露糖受体有C型凝集素结构域,借此能与广泛表达于病原体细胞壁糖蛋白和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即相应配体)结合,产生吞噬作用。

主要模式识别受体 PRRs 配 体 主要表达细胞 细 胞 定 位 TLR1 Triacyl lipopeptides 多种细胞 细胞表面 配 体 主要表达细胞 细 胞 定 位 TLR1 Triacyl lipopeptides 多种细胞 细胞表面 TLR2 PGN ,LTA,Lipoprotein, lipopeptideLipoarabinomannan Zymosan, HSP70 外周血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TLR3 dsRNA, Poly I:C NK细胞 细胞内 TLR4 LPS, HSP60 TLR5 Flagellin 单核细胞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NK细胞、T细胞 表皮细胞

LTA, Lipopeptide, Zymosan ssRNA, imidazoquinoline PRRs 配 体 主要表达细胞 细 胞 定 位 TLR6 LTA, Lipopeptide, Zymosan B细胞(高水平)、 NK和 单核细胞(低水平) 细胞表面 TLR7 ssRNA, imidazoquinoline 类浆细胞样前DC细胞 B细胞 细胞内 TLR8 单核、NK和T细胞 TLR9 CpG-DNA NK和B细胞 巨噬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小胶质细胞 TLR10 未知 类浆细胞样前DC细胞(低水平)、B细胞

PRRs 配 体 主要表达细胞 细 胞 定 位 巨噬细胞、 配 体 主要表达细胞 细 胞 定 位 MR 细胞壁糖蛋白, 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 巨噬细胞、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细胞表面 SR G-菌脂多糖、G+菌磷壁酸、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细胞膜内侧面翻转到胞膜外侧面的磷脂酰丝氨酸 巨噬细胞

(二)调理素受体 主要包括 IgG Fc受体(FcγR)和补体受体(CR1)。 1.IgG Fc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特异性IgG抗体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成复合物,抗体的Fc段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Fcγ受体(FcγRI)结合,从而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此效应即IgG介导的调理作用。

2.补体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补体激活可产生某些活性片段(如C3b或C4b),它们可与病原体结合,并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相应补体受体(CR1)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此效应即补体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三)其它受体 1. 7α-螺旋垮膜受体 7α-螺旋垮膜受体( Seven α-helical transmembrane receptors )可与甲酸基蛋氨酰(Formylmethionyl) 、趋化因子和类脂结合,改变细胞支架,促进细胞移行趋化。 2. CD14 亦称脂多糖结合蛋白(LPS binding protein,LBP),当与LPS-蛋白结合后,产生细胞因子,启动反应性氧中间产物,增强杀菌功能。

(三)重要表面分子 参与提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的分子包括和MHCII类分子和B7分子(CD80和CD86)以及MHC I 。静息的巨噬细胞很少表达MHC II类分子和B7分子,此两种分子在巨噬细胞摄取病原体活化后呈高水平表达,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提呈抗原肽给T细胞,并提供T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二信号刺激。

(四)杀伤机制 1. 趋化 2. 识别 3. 吞噬 (1)吞噬 (2)吞饮 (3)受体介导的胞吞 4. 杀伤 (1)胞外杀伤:ADCC作用 (2)胞内杀伤:①氧依赖系统;②氧非依赖系统。

(五)生物学作用 1. 非特异性吞噬和杀伤(主要吞噬胞内寄生菌等)作用。 2. ADCC作用。 3. 巨噬细胞具有抗原递呈作用。 4. 免疫调节等作用 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急性期炎症因子以及IL-12等),调节免疫应答;发挥抗感染作用。

二、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来源于骨髓的髓样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血中,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50%~70%,总数达到5×1010。而骨髓的储备量多达1×1012。 中性粒细胞具有寿命短,更新快的特点。

光镜下的中性粒细胞(PMN) 其核形态多样,主要呈分叶状;胞浆内含有初级和次级两种颗粒。初级颗粒较大,即溶酶体颗粒,内含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和溶酶体;次级颗粒较小,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防御素、杀菌渗透增强蛋白和乳铁蛋白等。主要参与抗感染和炎症反应。

1. 中性粒细胞的表面受体 中性粒细胞表面具有多种受体,与单核巨噬细胞相似。 (1) MR (2) SR (3)Receptors of opsonins and Ig-mediated ADCC。 1) Fcα-R 2) Fcγ-RⅢA(CD16a) 3)CR1 (4) TLRs

2.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非特异性吞噬和杀伤(主要吞噬胞外寄生菌等)作用。 (2)ADCC作用。 (3)杀伤肿瘤作用。

第二节 NK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是一类缺乏T细胞和B细胞的特征-无TCR和BCR、胞浆中含嗜天青颗粒的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LGL)。 外周血中的NK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10%;脾脏中占1%~2%;淋巴结和骨髓中也有NK细胞的存在。

NK细胞 N 光镜下的NK细胞形态

KAR识别靶细胞糖类等配体(有人研究KAR的配体多达260余种)启动活化信号。 一、NK细胞的识别机制 (一)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 KAR识别靶细胞糖类等配体(有人研究KAR的配体多达260余种)启动活化信号。 1. MHC型活化受体 为KIR2DS和KIR3DS,胞浆区短,缺乏ITIM基序,但其跨膜区所含的带正电的赖氨酸与另一个跨膜区含有带负电荷的天冬氨酸的膜受体DAP12(DNAX-associated protein of 12 kd)结合。由于DAP12含有一个ITAM基序,因此可借助DAP12传递活化性信号,表现为杀伤活化效应。

(1)KIR2DS:配体为MHCⅠ分子。 (2)KIR3DS:配体为MHCⅠ分子。 附: DNAX 是含四氨基酸残基的基序,D代表天冬氨酸,N代表天冬酰胺,A代表丙氨酸,X代表任一氨基酸

2. 非MHC型活化受体 (1)NKG2D:NKG2D 为NKG2 家族成员,但与该家族中其他成员(NKG2A、B、C、E 和F)的同源性较低,也不与CD94 结合。 配体是MHC-Ⅰ类链相关的A/B 分子(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molecules A/B,MIC A/B)。MICA 和MICB 主要表达肿瘤细胞表面,而在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缺失。

(2)自然细胞毒性受体:配体为流感病毒血凝素。 1)NKp46 和NKp30:NKp46 和NKp30 表达于所有NK 细胞(包括成熟、未成熟、静止和活化NK 细胞)表面。 2)NKp44:NKp44 表达于活化NK 细胞表面,是活化NK 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其胞外区只有一个V 型结构域。NKp44 胞浆区不含ITAM 基序,跨膜区含有带正电荷的赖氨酸,借此能与跨膜区带负电荷天冬氨酸、胞浆区含ITAM 基序的DAP12同源二聚体非共价结合,而获得转导活化信号的功能 。

(二)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人类KIR编码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发现9个KIR 功能基因,包括KIR2DL1~4,KIR2DL5A,KIR2DL5B,KIR3DL1~3。KIR2DL和KIR3DL胞浆区长,含有ITIM基序,传递抑制性信号,使NK细胞处于不活化状态,无杀伤效应,其配体为MHC I类分子。 1. KIR2DL(P58分子) 可分为CD158a和CD158b,胞膜外区含有2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配体为(识别)HLA-C基因位点编码产物。 2. KIR3DL(P70分子)胞膜外区含有2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识别(配体)HLAI类分子(B)。

(三)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 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iller lectin-like receptors,KLR)编码CD94分子的基因位于人第12号染色体,据有双重作用。 1. CD94-NKG2A(或B):是一种异二聚体分子 ,配体是HLA-E分子,产生抑制性信号。 2. CD94-NKG2C(或E或F),配体也是HLA-E分子,则产生活化性信号。

(四)通过 Fcγ受体识别抗体结合的靶细胞 NK细胞表面表达IgG1和IgG3的低亲和力受体FcγRIII(CD16),可与抗体Fc段结合,介导NK细胞识别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此种以IgG抗体作为中间桥梁,定向介导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从而杀伤与IgG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

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结构示意图

二、NK细胞对靶细胞的识别模式 1. “丢失自我”识别模式 “丢失自我(missingself)”识别模式,是指杀伤抑制受体与MHC I类分子结合可以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并将任何缺乏MHC I类分子的细胞作为靶细胞处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缺失MHC I类分子,NK细胞由此被激活而发挥杀伤功能。

2. “压力诱导”识别模式 是指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分子能识别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MICA分子。 MICA分子在转录时需要热休克因子(HSF)的参与,而HSF通常需要在病毒感染、恶性转化和炎性反应等压力诱导下才能发挥转录表达作用,一旦机体受到此类压力诱导,HSF将促进MICA等分子的表达,从而被NKG2D所识别,激活NK细胞,发挥杀伤功能。

第三节 其它固有免疫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广泛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数量较少,虽无特异性表面分子标志,但有数种相对特异性标志已得到人们的公认和应用。

DC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其表面表达的FcγRII、补体受体、TLR和MR等膜受体能介导DC对各种抗原物质的摄取。DC摄取抗原后,进行加工处理,通过抗原提呈直接或间接地实现对T、B细胞的激活效应。

二、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 特点与分布 肥大细胞(mast cell)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形态学特点是胞内含有嗜碱性颗粒。 嗜碱粒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中;肥大细胞分布于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2. 主要膜分子 (1) FcεRⅠ(IgE的Fc受体)。 (2)C3aR 和 C5aR。

3. 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活化方式: (1)IgE-Ag  同FcεRⅠ交叉连接; (2)同过敏毒素C3a和C5a结合。 4. 细胞活化产物 (1)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histamine);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 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e D2)。 (2) 分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IL-8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

5. 生物学功能 (1)阻止穿过上皮组织屏障的病原体的感染,有利于吞噬细胞的趋化和聚集。 (2)对IgE抗体结合的抗原迅速发生应答,引起急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 (3)抗寄生虫感染。

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示意图

三、嗜酸性粒细胞 1. 表达分子: (1) 高亲和性FcεRⅠ。 (2) 细胞因子受体:如IL-5、CC趋化因子(chemokines, 如MCP-3)受体。 2. 嗜酸粒细胞活化产物 (1)释放毒性颗粒蛋白:如主要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 (2)生物活性介质:如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3)细胞因子:如IL-3和IL-5等。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3. 生物学功能 (1) 杀伤寄生虫和微生物; (2) 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损伤, 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相互作用扩大炎症性免疫应答。

四、 γδT细胞、NKT细胞和B1细胞 1. γδT细胞 γδT细胞是指表达γδ型TCR的T细胞,其成熟分化属于胸腺非依赖途径。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和上皮组织细胞间,在外周血也有少量分布。γδT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2. NKT细胞 NK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为表达NK细胞表面分子NK1.1和TCR-CD3复合体分子的T细胞,亦称NK1.1+T细胞,是小鼠T细胞中一个独特的亚群。NK1.1是NK细胞NKR-P1家族中的一个成员NKR-P1C(CD161c)。

(1)特点 1)NKT细胞表面TCR缺乏多样性,V基因片段的选择性取用为其最显著特点,如小鼠的α链取用Vα14,β链主要取用Vβ8。编码人类NKT细胞TCR的α链和β链的主要基因片断为Vα24-Jα18和Vβ11。 2)NKT细胞识别抗原谱窄,主要识别靶细胞表面由CD1分子提呈的糖脂类抗原。 3)不受MHC限制。 4)NKT细胞不形成免疫记忆性。

(2)发育途径:NKT细胞具有胸腺内和胸腺外两种发育途径,肝脏可能是胸腺外主要的发育场所。成熟NKT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和肝脏,此外在小肠固有层、脾脏和淋巴结也有少量的分布。 (3)NKT细胞亚群:亚群有两种,少数为 CD4+CD8-NKT细胞;大多数为CD4-CD8-NKT细胞。

3. B1细胞 (1)来源与分布:B1细胞即细胞表面表达CD5分子的B细胞,来源于骨髓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同γδT细胞和NKT细胞所处的位置一致。B1细胞主要分布于肠粘膜固有层、腹腔和胸腔 (2)B1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 1)抗原刺激后48h即可产生IgM 2)无再次应答,抗体亲和力低,无类别转换 3)无免疫记忆,对抵抗早期感染具有作用。

思考题 1. 试述固有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主要识别模式。 2. 单核-巨噬细胞表达的重要膜分子。 3. 试述NK细胞识别靶细胞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