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衣(Lichens)
一. 地衣的通性 多年生,由真菌和藻类组合成的共生复合体. 其中的真菌为地衣型真菌,在地衣中主导.绝大多数为子囊菌中的盘菌纲和核菌纲,少数为担子菌中的伞菌和非褶菌(多孔菌)的某几个属,极少半知菌. 藻类主要是绿藻和蓝藻,20多属,其中绿藻门的共球藻属,橘色藻属和蓝藻门的念珠藻属占全部的90%. 共生(弱寄生)中,藻类光合作用,菌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CO2等.分离培养时藻活菌死.
二. 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形态由真菌的菌丝体决定,分3类: (1)壳状:紧贴在基物上,以菌丝与基质紧密连接,有的靠假根,难剥离.占全部种类的80%,如岩石上的茶渍衣(Lecanora)和树皮上的文字衣属(Graphis). (2)叶状:四周有瓣状裂片,常由腹部生出一些假根或脐,附着于基质上,易剥离.如梅衣属(Parmelia),地卷衣属(Peltigera)等. (3)枝状:直立或下垂,仅基部附着在基质上.如石蕊属(Cladonia)、石花属(Ramalina),悬垂于云杉等枝上的松萝属(Usnea).
构造 叶状地衣(异层):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 致密菌丝构成上下皮层,髓层由疏松菌丝和藻细胞构成.同层地衣无藻胞层(如猫耳衣属Leptogium). 壳状地衣多无藻胞层; 枝状地衣多为异层(藻胞层薄). 其它营养结构:假根、脐、茸毛,缘毛、粉芽、珊瑚芽、小裂片等。
粉芽是散布于地衣体表面的小粉状结构,是藻胞群被菌丝缠绕形成的团状结构. 珊瑚芽(裂芽)是地衣体突起的瘤状结构,具有皮层,内包围有藻胞群,有时可转变为粉芽或反之。 小裂片是叶状地衣边缘或不定位置形成的小扁平突出物,又叫不定芽.
三、地衣的繁殖 1.营养繁殖:最普通。断裂,或粉芽、珊瑚芽和碎裂片等。借水风动物传播. 2.有性生殖:子囊菌或担子菌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盘菌类产生子囊盘,内有子囊和子囊孢子和侧丝。裸子器:子囊盘裸露在地衣的表面并突出。
四. 地衣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对大气污染敏感,在工业地区少见。干旱时休眠,耐寒,如南北极地衣群落广. 分3纲500多属2500种。 1.子囊衣纲:占99%. 松萝属(Usnea):丛枝状直立或悬垂,软骨质中轴。子囊盘果托边有纤毛状小刺,子囊内有8个无色孢子。体内含松萝酸. 此外有梅衣属(Parmelia)、文字衣属(Graphis)、地卷衣属和石蕊属(Cladonia)等。
2.担子衣纲:伏革菌、口蘑、珊瑚菌科和蓝藻. 分布于热带,如扇衣属(Cora),生土壤或树上,每个担子上有4个顶生的担孢子。 3.半知衣纲:可能属于子囊菌的某些属。有些种具不完全分生孢子器时期,有时有子囊。如地茶属(Thamnolia)地生,遇钾液变黄色或柠檬色.
五.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岩石风化成土壤的先锋植物,地衣酸腐蚀. 淀粉、糖类供食用,如石耳、石蕊、冰岛衣. 药材:松萝(地衣酸抗菌)、石蕊、石耳(地衣多糖抗癌)、肺衣、狗地衣(治狂犬病)等. 香料:扁枝属、树花属、肺衣属等. 抗辐射:紫外线、核爆炸. 直接或间接危害:云杉、冷杉树上影响光照和呼吸,害虫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