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垂教 长期低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健康科普 首席专家 首届全国中医药科普 “ 金话筒奖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全国 “ 百名杰出青年中医 ” 福建省 “ 高校教学名师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经行发热. 一、概 述 (一)定义: 概念: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证,称 “ 经 行发热 ” 。
易黄汤 山药 芡实 白果 黄柏 车前子 药 易黄汤 功效 : 补脾益肾,收涩止带,兼清湿热 1. 山药 + 芡实 用量最大,甘平则补,涩则收,入脾胃 故能补脾益肾,收涩止带 白果 收涩而固下焦, 引山药、芡实入病所大 任脉之宫 黄柏 + 车前子 均有寒而能泻热, 黄柏长于泻下焦湿热 车前子利水通淋,清热利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刘轲 肥 胖肥 胖. 肥胖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结语.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内伤发热.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泄 泻.
气机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 应用进展 王洪京 滕州市中医医院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名师垂教 高热,神识昏蒙.
补益药对.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名师垂教 痹证日久 药后渐虚.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补益药与补益剂.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薛 己 【导学】 薛己幼承家学,博览群书,吸取诸家之长,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著书立说,精通各科。重视脾肾,提出胃气受伤,虚证蜂起之说;临证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益脾胃,温补肾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概说.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脾.
经行感冒.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便秘.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名师垂教 不寐.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胃阴亏虚.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认识中医脾胃 组长:顾音菲 组员:唐慧莲、严濛奇、曹添福、范帆、万冰、叶宏宇、李贵龙、王国震、刘乃少.
名师垂教 呕恶、吐涎沫、头痛.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月经先期.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消 食 剂.
名师垂教 食少、纳呆 半年.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补虚药.
自汗、盗汗 2019/1/16.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癃 闭 中内教研室 杨晗.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名师垂教 长期低烧

案例 患者,赵××,女,23岁。1976年12月初诊。该患系××医科大学××临床医院×疗区的护士,因长期低烧而住本医院本疗区治疗。已住院很长时间,无明显效果。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黄白少华,口唇淡润,呈疲惫无力状,自言低烧已很长时间,体温经常在37~37.5℃之间,很少升至38℃。经多种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未查出原因,自感身体疲乏,懒动懒言,动甚则疲倦、气短,或有汗出,食欲不振,强食则胀满不消,嗜卧喜静,四末经常清冷。视其舌淡少华:苔白薄而润,脉弱无力。询问其他症倩,言无头痛身疼之感虽有低烧,而不恶热,反有阵阵畏寒之感,得温暖则消除。无心中烦热,口渴等症,发便基太正常,有时稍浩,小便清利,经期大致正常,准血fJlr时多时少而色淡。似属气虚发热,遂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15g 生黄芪20g 白术15g 茯苓15g 当归15g廿草10 g 升麻5 g 柴胡5g 陈皮10g 麦芽15g 水煎3次,合井滤液分3次服,为1日量。 3剂后,自觉食欲好转饮食增多,其他症状如前。 又2剂后,除饮食增加外,又觉身土有点气力,已不象从前那样疲惫不堪。 继续服前方数剂,体温降至36.5℃,疲乏无力、短气等症皆夫有好转。根据现在的情况,患者与疗区的领导研究,决定出院回家服药休养。嘱其服用人参健脾丸与补中益气丸,补益脾气,以培根本。继续服上述两种丸药至春节,身体完全复原,从未发热,容光焕发,精力充沛、与1个半月以前完全判若两人。

问题1 此患者长期低热,老师根据什么辨出其为气虚低热呢?

答案 临床上,长期低热的患者不少,导致长期发热的原因很多,证情也较复杂。 此患者之长期低热,所以诊为气虚发热,主要是因为其有一派脾虚气弱之候。 首先,对长期发热,应辨明其为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此患者既无实热之表现,也无湿热之征象,更无毒热(如疮痛)之证侯故基本上可以排除外感之实热。那么,此病之发热只能属于内伤发热之范畴。 其次,在内伤发热中,也有虚、实两类,也应辨明。此患者,既无外伤、出血之病史,也无痛有定处与刺痛之症状,口唇舌质又无青紫及瘀斑之现象,则其发热非瘀血发热可知。

患者无患怒不遂而致气滞肝郁之因,也无胀闷易怒、太息之征,又无经期腹痛乳房胀痛之症,则气滞肝郁化火之发热也可排除。剩下的只有在虚证中进行辨别了。 因虚而致之发热,有阴血不足与阳气虚衰之不同,皆为虚热之属,也称虚火。丹溪所说的“实火可泻,琴连之属;虚火可补,参蔑之属”的“虚火”,即属此类。更确切的讲,参茂之属所治的虚火,必为气虚无疑。 阴血不足之发热,由于阴虚不足以涵纳阳气,而阳气独亢,故多出现五心烦热(即手足心发热,心中烦热),多梦失眠,而此患者五心不烦热,且嗜卧多眠。阴虚之发热,由于阴液不足则欠于濡润,故多口唇焦干而红,咽燥,而此患口唇淡润,不红不干,且无咽燥之感。

知其并非阴(血)虚发热。该患者明显的表现出身体疲乏,四肢倦怠,懒动懒言,动则益甚,则其为脾气虚衰已属无疑。故在治疗时,采用补中益气之法而获效。从其服药后的效果看:首先表现出来的是食欲转佳,饮食增多。说明中气渐旺,脾升胃降之功渐复。饮食一增,则谷化精微、机体得养,故逐渐感觉有了力气。以后才逐渐体温下降恢复至正常。可见欲治气虚发热,要在补益中气,使脾胃之气得复,能纳能化,谷气日充,则热可自退。若一见发热,而不辨其属虚属实,在气(阳)在血(阴),而一概施以寒凉继以滋润,不唯难于收功,恐反益增其疾。

问题2 阴血虚则热,阳气虚则寒,这是一般的规律。而气虚反能发热,应该怎样理解呢?

答案 阴血虚而热自内生,阳气虚而寒从中起,易于为人所理解。气虚反能发热,确实难于说明其机理。但在临床上,由于气虚而导致的发热,确实存在,有致长期低热者,也有长期高热者。 首先,应当明确,气虚发热之气虚,是指脾胃气虚而言。造成脾胃气虚之原因,主要为饮食失节,劳役过度,忧伤思虑等。但对脾胃气虚匆什么能导致发热,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并对这些说法提出我们的看法: 一是认为脾气虚陷,中焦虚寒,虚阳外浮而致发热。但从临床来看,很多气虚发热的患者,并无中寒之象,所以说因中焦虚寒而致虚阳外浮之说,似属无据。何况在治疗时,又很少应用温中散寒,引火归原之药。

二是认为脾胃气虚,谷气下流而蕴为湿热,使下焦阴火上冲而致发热。此说与上说正属相反,前者为虚寒,而此则为湿热。如要因为湿热内蕴,或在便溺时,或在舌苔上必有湿热之象。而治之者,必先治其湿热,而后发热之症方能渐退。可是临床上,气虚发热的患者,往往既无湿热之表现,而又无需使用清利湿热之药,只宜甘温升举之剂而气虚得补则发热自退。况清利湿热之品是以祛邪为主,决非脾气虚陷之可用。因而此说也似属不符。 三是认为气虚而卫气不固,因之易于感受外邪,正邪相搏而致发热。此说显然属于外感而致之发热,决非内伤发热之属。尽管补中益气汤可用于气虚外感证,有益气解表之功,但不能因此而将气虚发热与曲气虚而外感叙热混为一谈。况且气虚发热往往为长期发热,又无表证可察,与气虚外感之时常感冒,有外感则发热,无外感则不发热者显然不同。

四是认为脾胃气虚,健运失职,不能生血,血虚而致发热。这种说法实是将气虚发热与血虚发热混为一谈。 五是认为阳气不足,不能腐熟水谷,而致阴虚,阴虚则热。上两种说法,一为气虚导致血虚,一为气虚导致阴虚。阴血不足不能配阳,阳气偏亢而发热。若说脾胃气虚不能腐熟,运化水谷而致阴血不足,为临床所常见。治之者,或补气而生血,如当归补血汤,或培土而养阴,.如资生汤(c衷.中参西录》方:白术、山纸内金、玄参、牛芬子)。上方皆是在用补脾益气之药的基础上,或加补血之药,或加滋阴之品。这与以温补升提宣畅之药为主的补中益气汤等,不能同日而语,因而上两种说法也属似是而实非。 六是认为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气机不畅,郁滞而化热。这种说法,虽然尚难尽美尽善,但却能

够比较正确地说明气虚发热的机理。其关键即是因气虚而致郁J因郁而化热。其中因气机郁潜石化热,易于为人所理解。那么,因为气虚又怎么能致成气郁呢 盖人身之气,无时无刻不在运行,只有气机之升降出入运行不已,则生机不息,若一有郁滞则疾病生,一旦停止则生命息。人身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以中焦脾胃的气机为枢。脾主升一清,胃主降浊,升降出人之机以脾胃为最。若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脾胃,至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气机滞涩,郁而生热。 那么。气滞属实,气虚如何能导致气滞呢兮盖人之气血,如江河之水。水势浩荡则奔流涌泻,一日千里,何豁之有了一旦水量减少,甚或枯涸,则推动无力,流通滞涩而处处淤积。故有云:“气之听以行者,气旺故也,气之所以滞者,气虚故也”。又有云:“人之气血如水,盛则流行,虚则鲜有不滞者”。

问题3 气虚发热,应以补气为法。而补气之方很多,为何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呢?

答案 气虚发热,凡以补气为主的方剂皆可酌用。其所以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者,一因其方重在升补牌气;二因其方之作用补益之中又有升发行散之义。盖气以畅行为补。补其不足,宣其壅滞方为善补气者。况此证又为因虚致郁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