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定义:凡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 毒物等作用,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疾 患的方剂,称为涌吐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一、十枣汤证 【原文】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 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 心下痞鞕滿,引脅下痛,幹嘔,短氣,汗出 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 152 )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教学目的 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理气药的功效主治; 理气药常用的实验方法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效 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十二章.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大家是不是 想我啦,哎! 我又来了。. 第九章 安神剂 1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 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 剂,统称为安神剂。 2 、使用注意事项: ①神志不安虽有虚实之分,但常互 为因果,故宜注 意标本兼顾,即 重镇与滋养配合; ②重镇多为金石,滋养多属滋腻。 故不宜多服、久服。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第十五章 理气药 【含义】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妊娠恶阻.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开窍剂 概念:凡用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 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 适应范围:闭证一口噤,握拳,脉有力等。
第二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定义】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运脾、化积导滞等作用,主治各种食积证的方剂,统称消食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方 剂 学 何霞芬
内科。脾胃.
中医基础理论.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痞 满.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中医急救技术应用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 张丽娟.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二、吐法及护理 【概念】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药物,使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霍 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顾耘.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胎死不下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病理产物病因.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四章闻诊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呃 逆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呕 吐 一、概述 定义: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呕- 吐- 干呕-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积 滞 儿科教研室.
积 滞 附属医院中医科 赵丽华.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开 窍 剂.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癃 闭 中内教研室 杨晗.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概 述 定义:凡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 毒物等作用,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疾 患的方剂,称为涌吐剂。

瓜蒂散《伤寒论》 痰 胸中痞硬 痰涎宿食,壅滞胸脘 涎 懊恼不安 气不得通 痰壅 宿滞 欲吐不出 宿食停滞上脘 涎滞 痰 胸中痞硬 痰涎宿食,壅滞胸脘 涎 懊恼不安 气不得通 痰壅 宿滞 欲吐不出 宿食停滞上脘 涎滞 食证 气上冲喉而不得息 胃气不和,气机上逆 宿胸 壅 寸脉微浮—痰食为患之体征 食脘 涌 君 瓜蒂—吐苦,善于涌吐痰涎宿食 吐 臣 赤小豆—味酸平,能祛湿除满,与瓜蒂相伍 痰 酸苦涌泄,可增强催吐之力 涎 佐 豆豉—安中护胃,使快吐中兼顾胃气, 又能宣解胸中邪气利于涌吐

救急稀涎丹《圣济总录》 痰涎壅盛 痰涎壅盛,阻塞气道 中 喉中痰声漉漉 风 气闭不通,心神 痰涎阻滞,蒙闭 痰气 痰 瞀闷,倒仆不省 涎闭 痰涎壅盛 痰涎壅盛,阻塞气道 中 喉中痰声漉漉 风 气闭不通,心神 痰涎阻滞,蒙闭 痰气 痰 瞀闷,倒仆不省 涎闭 闭 口角似歪—痰涎流窜肢体,闭塞经络 阻不 证 脉滑实有力 痰涎壅盛,气机阻滞之体征 滞通 喉闭 开涌 君 皂角—能通闭开窍,涤垢腻之痰浊 关吐 臣 白矾—酸苦涌泄,化解顽痰,开闭催吐

盐汤探吐方《备急千金要方》 饮食停留胃中 食填中脘气滞不通 宿食秽浊 宿 脘腹胀满不舒 内阻于中 饮食停留胃中 食填中脘气滞不通 宿食秽浊 宿 脘腹胀满不舒 内阻于中 食 干霍乱欲吐不得吐 浊气中阻,升降失司 升降失司 欲泻不得泻 上下不通 涌吐宿食—食盐—极咸之味,可激起呕吐, 使病邪从吐而解

参芦饮《丹溪心法》 胸膈满闷 痰涎阻滞,气闭 体弱之人 温温欲吐 不通,胃失和降 气虚体弱 痰涎壅盛 脉象虚弱—虚弱之象 痰涎壅盛 胸膈满闷 痰涎阻滞,气闭 体弱之人 温温欲吐 不通,胃失和降 气虚体弱 痰涎壅盛 脉象虚弱—虚弱之象 痰涎壅盛 涌吐痰涎—参芦—味苦辛温,其性缓和, 能吐虚证痰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