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地理思考方法的运用 东北师范大学 袁孝亭 2015.3
推荐1:一个适用范围较广的 思考方法
该思考方法的内容 将思考的对象放到地球表层的特定空间内 在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充填了什么 在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它们是如何配置和组合的 这种配置和组合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形成了什么特征等)
典型案例 “为什么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的分析解决
该思考方法的拓展应用 以高考试题的解答为例
问题:2014年36题(课标2卷)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附带的提示:材料常常暗示答题线索。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
问 题 1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解答思考方向1:首先要将思考对象置于特定空间范围内。 此问题中,特定空间是确定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稍微延展一下:对地理学家而言,特定空间常常是需要按一定标准加以组织(划分)的。
把思考对象放到地球表层的特定空间里,还有一层意思:即准确界定这个特定空间的地理位置。 描述一地的地理位置“有章可循”。
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
从教方法的角度看,选用哪一幅图?
解答思考方向2:在这个特定空间里充填了什么内容? 考虑“充填了什么”时,必须从“问题的指向”入手。 当明确了“问题的指向”后,填充什么,已有的“地理一般法则”起着统摄作用。
解答思考方向3:在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它们是如何配置和组合的。 解答思考方向4:这种配置和组合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形成了何种特征等)。 两个思考方向要统整起来。 两个思考方向受“问题的求解目标”(沼泽形成的原因)与“问题的应答域”(沼泽广布)的“节制”。
参考答案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总 结 启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回应:教给学生“方法”总是对的
推荐2:整体扫描与局部聚焦 以读图获取信息为例
教学的要领 从空间尺度大小着眼 从区域属性着眼
先整体扫描:看区域内部一致性;看区内的差异 再局部聚焦: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地形的形态
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及判断依据
答案:①地形状况:西部是高峻的山地,地势起伏大;中部是低平的沉积平原,地形平坦;东部是低缓的高原。②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大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起伏大 判断依据:①西部海拔高(500-4000米),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 ②中部海拔200米以下,有大河流经;③东部海拔大多在500-1500米之间,等高线中稀周密。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 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 分布不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尺度大小关系到对细节 与整体的把握 从一般情况看,随着尺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将会降低,因为其间的很多细节将会被忽略。也就是说,在大尺度上我们比较多地关注于空间的整体特性。 那么,小尺度的区域呢?
更直观的理解 大尺度区域一般关注整体,忽略细节;注重“普适性”; 小尺度区域一般关注“具体”,注重细部特征的描画。
归纳:空间尺度思想对地理教学的指向 增强学生对区域尺度大小、空间展开范围大小和宽窄等的敏感性 学会根据尺度决定对“整体”与“细节”的把握 使学生体会到 “划区” 是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重要方法 把思考对象当做一个空间单位来对待
增强对尺度大小敏感性的教学策略—从高考试题中得到的启示 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展开范围的比较及其原因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占相当的比重; 对地理区域尺度识别占有一定的比重。
案例: 对空间展开范围大小的考查——2001年广东卷
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共 同 特 点 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 主 要 原 因 受海洋气候的影响 在西风带在西风的作用下将海洋的水气带到大陆上。此外还有暖洋流的作用。 不 其分布北界的纬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高得多(1分);其分布区的东西宽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宽许多(1分) 欧洲的地势平坦利于西风的深入和暖洋流的深入;北美洲由于西面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水气的深入。
简要分析 此题对于两地气候不同特点,答案要点是从地理事物的展开范围上来归纳的。其背后反映的是对地理事物空间大小这一角度的把握。这对我们的地理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掌握这一点,会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案例:对空间展开范围大小的考查——2004年 图中两斜线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地形、洋流两方面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2005年高考地理(上海卷) 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
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 (多项选择)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势平缓 D.西岸有寒流流经
推荐3:把握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的关系 以必修三的教学为例
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 一般法则(共性)和特殊描述(个性)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地理学密切的统一。 地理学中的一般法则是比较少的,因此,更应高度关注一般法则的教学。 “特殊性描述” 为一般法则下更具体、更细化的描画;更具个性的事物或特征。
特殊描述: 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其上位的一般法则是什么?
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应关注 “一般法则”与“特殊性描述”的辩证关系。 教学思考方向:有哪些一般法则?如何把握“特殊”?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处理“一般法则”与“特殊性描述”的辩证关系为佳?
把握“特殊性描述”的角度 为什么某种现象只发现在某些地方而为他处所无? 具体表现为: 与一般原理、规律不尽相符的特例 特定区域出现的独特自然地理现象 某些地区人类独特的适应自然的生存方式
为什么某种现象只发现在某些 地方而为他处所无? 高考题示例 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2008年高考(全国1卷)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类似地: 为什么世界大河中唯有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现象?
“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对 地理必修三教学的启示
2013年文综36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沙漠化的成因—“一般法则” 风是制造沙漠的动力 。 干旱是出现沙漠的必要条件 。 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问题是:荒漠化的沙源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但却往往容易被忽视。 所以,应当增补“沙源”的“一般法则” 海边、湖岸、河谷是沙的供应地;干涸了的海、湖、河,通常是沙的源地。
案例:沙物质的来源 沙源有来自古代或现代的各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于古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和小腾格里沙漠的大部分沙源于古代与现代的冲积物和湖积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库尔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都来自现代河流冲积物;乌兰布和沙漠和贺兰山 、 狼山-巴音乌拉山前地区的沙丘来源于洪积-冲积物 ; 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来源于基岩风化的残积物。
【例题2】 2013年文综37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建议:不断总结学科教学知识 路径:读、悟、转
读、悟、转 由地理专业知识转化而来——具体路径为: 地理思想、地理规律性法则(逻辑起点)——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地理教学应往哪个方向走)——地理教学的策略(学科教学知识)。
读什么? 含地理学思想、基本原理类的著作文章。例如: 哈特向:地理学性质透视、地理学的性质 重新发现地理学 赫特纳: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与方法 蔡运龙:地理学经典思想解读 地理期刊中的文章 当然其他类别的也要精选和阅读 读后的悟与转极端重要
读后的悟—关键在于悟“道”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假如通过阅读地理学文献,读到了如下的论述: 如何通过“悟”来获得 地理学科教学知识? 假如通过阅读地理学文献,读到了如下的论述:
把世界组织为区域。 地理是一门关于空间充填的科学。 地理位置是阐述区域特征的出发点:位置不同,充填其内的内容和内容的组织不同;位置不同,产生相应的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的位置特点,可以概括区域的特征。 从中可悟出何种“道”来呢?
学科教学知识 1: 按“把世界组织为区域”及“空间充填” 的“机制”进行教学 学科教学知识 1: 按“把世界组织为区域”及“空间充填” 的“机制”进行教学 将认识对象置于地球表层的特定空间范围内。 在这一特定空间里充填了哪些地理要素? 这些地理要素的配置、组合状况是怎样的? 这种配置与组合状况产生了何种地理效应?
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假如教学课题是:为什么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
对“机制”的进一步解剖
解剖之一——把世界组织为区域 以“尺度大小”为划分基准“组织不同级别”的区域 哈特向:“划分世界或其某些部分为各种大小序列的区域” 赫特纳: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其空间的差别性,根据空间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来理解地表 以“地理事物的基本属性”为基准来“组织不同类型”的区域。 ——将世界组织为各种特定性质不同的区域。
进一步的解析 学生所学习的区域都是已经划分好了的,因此,如何认识区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认识已经“组织好”的区域呢? 一是要注意“空间尺度”的大小,一是要注意对“空间特质(属性)的识别与概括”。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