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化學成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貳、脂質 (Lipid) ( 一 ) 皆源自於動植物內的脂肪組織,是一種羧酸 酯,由碳 (C) 、氫 (H) 、氧 (O) 三種元素所組 成。 ( 二 ) 脂肪( Fat ) : 在室溫下呈固態者,如 豬油、 牛脂、羊油、奶油、乳酪等。 ( 三 ) 油質 (Oil): 在室溫下呈液態者,如黃豆油、 玉米油.
Advertisement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選修生物(上) 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那細 胞又是由哪些物質構成的呢?構成細 胞的成分除了水和無機鹽外,主要為 醣類、蛋白質、脂質和核酸等有機 物。 1-2 細胞的化學組成.
第 7 章 辅酶. 维生素的定义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 可少的一类有机物质。 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 大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 参与代谢的调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 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代谢起调节作用。
食物 迦密 愛禮信小學 張嘉雯 五望 (9) P.1 目錄 P.1 主題 P.2 目錄 P.3 類別 P.4 飲食金字塔 P.2.
单元基础知识排查(一). 第一关:测基础 判正误 第二关:练规范 强素质 第一关:测基础 判正误 1. 病毒是一种生物,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 ( ) 2.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 3. 原核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 ) 4. 蓝藻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模拟四生物试题讲评 最高分 牛婷婷 赵春军贾瑞军 最高分 重点 军检 普通 不过线 一、试卷的整体评价与分析 1 、考情分析.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黑龙江省鹤岗市农广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养分环境,植物生长发 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 用, 植物需肥规律. 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养分环境,植物生长发 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 用,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 你感 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 酸的 胃酸、醋、葡萄、酸梅、桔子等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性和碱性的?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在自然界中, 不同种生物之间 有着千差万别的 外形,但他们的 细胞构成确很相 似。 新课导入. 野花和熊猫.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命体中的化学元素的作用; 2.了解生命体中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结晶学与矿物学 矿物的成因 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 矿物形成的方式和条件 矿物的变化 矿物形成的时空关系 反映矿物成因的一些现象.
微量营养元素 第六章.
课业2.4 土壤因子的调查与分析 POWEPOINT 适用于简约清新主题及相关类别演示.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幸福一生的秘密.
组成细胞的分子 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邹承鲁.
課程名稱:元素與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總結 元素及其分類方法 1. 元素是不能用化學方法分解為更簡單東西的純淨物質。
焦點 1 生物體的化學組成.
糖類的化學鍵結 王鳳英 副研究員.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考题再现: 思考:关于线粒体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内共生起源”学说(如图所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能够支持这一假说的有力证据有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十九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一、氨基酸 结构、命名、制法、性质 二、多肽 分类、命名、结构测定、合成 三、蛋白质 四、核酸.
第二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及主要生理功能 Plant Nutrition.
作物缺素症的表现与防治 河北省廊坊市农广校
第一章 細胞 (Cell).
植物体的元素组成 必须营养元素及其判断标准 必须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 必须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 3 章 化學反應 3-1 化學式及百分組成 3-2 化學反應式與平衡 3-3 化學計量 3-4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生命的物质基础.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Chapter 2 Mineral nutrition of plants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1 - 2 細胞的化學組成.
第一章:生物體的基本構造與功能 第二節 細胞的化學組成.
第2節 細胞的化學組成 醣類之功能 脂質之功能 蛋白質之功能 核酸之功能.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by Direct Titration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From Mr. Lung T.P..
蛋白質的合成 (Protein synthesis)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第十三章 核酸降解与核苷酸代谢 核酸和核苷酸不是营养上的必需成分。首先,核苷酸很少能被细胞直接从外界摄取,而主要是利用少数几种氨基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核糖-5-磷酸、CO2等作为原料从头合成的,或者利用细胞内的游离碱基或核苷进行补救合成。其次,核酸的降解也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第11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主讲教师:刘琳.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中國陶瓷史— 2013 , 01 Apr. 成 耆 仁.
蛋白質的沈澱作用 能使蛋白質發生沈澱作用的因素有: 酸 酸性試劑 單寧酸 重金屬離子(汞離子、鉛離子等) 咖啡因 嗎啡 中性鹽 有機溶媒 熱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Basic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生物化学.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電子圖 (Electron Diagram) 上一堂的重點: 陽離子 火焰顏色 焰色測試 (Flame Test) 鉀離子 (K+) 鈉離子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離子化合物 (Ionic Compounds) 上一堂的重點: 族 I II III V VI VII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大头婴儿 大头婴儿的头比较大,面部肌肉松驰,表情比较呆滞,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反应较低。为什么婴儿长期吃劣质奶粉会出现这种症状?
細胞.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國中常見正負離子表 正離子 正離子團 H+、Li+、Na+、K+、Ag+、Mg2+、Ca2+、Ba2+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細胞的化學成份

生物體內發現的元素: 1. 有機分子的主要元素:H, C, N, O ,P , S; 2. 離子:Na+,Mg2+,Cl-,K+,Ca2+; 3. 微量元素:Mn, Fe, Co, Cu, Zn, B, Al, Si, V, Mo, I。 在所有生物體中,碳元素似乎是各種成份的主要架構物質,其可能之原因: 1. 原子量相對地小,因為只是12; 2. 可形成四個強勁的共價鍵; 3. 可產生C-C鍵而構成龐大的鏈狀或環狀的碳架; 4. 可形成多價共價鍵。

碳水化合物 糖、澱粉、和纖維素是典型的‘醣類'。 糖和澱粉是生物細胞燃料的重要來源;而纖維素是植物的結構分子。 通式: Cx(H2O)y 大多均可產生,如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 只有少數不能,如去氧核糖C5H10O4 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均是醛(Aldehydes) (-CHO),稱醛糖(Aldoses)、 或酮(Ketones)(C=O),稱酮糖(Ketoses); 同時亦含有若干氫氧基(Hydroxyl Gp.)(-OH)

單糖 1.三碳糖(Triose, C3H6O3):例如甘油醛(Glyceraldehyde)是呼吸作用的中間產物 2.五碳糖(Pentose, C5H10O5):例如核糖(Ribose) 合成核酸:核糖→RNA,去氧核糖→DNA; 合成輔酶:如NAD、NADP、Co-A、FAD、FMN; 合成 AMP、ADP和ATP。 3.六碳糖(Hexose,C6H12O6):例如葡萄糖、果糖等 能源 合成雙糖及多糖 4.單糖衍生物: A 糖 +2H → 糖醇,如甘油 B 糖 +O →糖酸: 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中間代謝物,如維生素C C 糖 -O → 去氧糖: 如去氧核糖 → DNA D 糖 +(-NH2) → 氨基糖: 如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 幾丁質

環狀結構…α、β異構物 真實的分子結構,並不像紙面印刷上那樣的簡單平面排列;事實上,化合物的特性是依據其三次元的特性而姞構的。葡萄糖和其他單醣分子在溶液中並不是直接碳原子鏈,而主要以環形存在。而在第一碳原子中,若氫原子是在該平面上,則稱α-糖;若相反,則稱β-糖。

雙糖 麥芽糖是由兩個葡萄糖分子結合而成; 蔗糖則是由一個葡萄糖和一個果糖分子結合而成; 乳糖是由一個葡萄糖和一個半乳糖分子所組成。

多糖 其糖單體的正確數目不盡相同,但一個典型的多糖分子,約有數千個糖單體。 澱粉在植物體中是醣類的儲存形態,而糖原則是葡萄糖在動物體中的儲存形態。 纖維素則是植物細胞壁的重要成份,是地球上最豐富的醣類。 幾丁質也是一種重要的多糖,是昆蟲、蝦類、和其他節肢動物外殼的主要成份,也是某些蕈類細胞壁中的成分。

澱粉 澱粉通常在植物體內以顆粒(澱粉粒)形式存在,由α葡萄糖脫水聚合形成,是由兩種物質組成:直鏈澱粉(Amylose)約佔20%和支鏈澱粉(Amylopectin)約佔79%。

纖維素 與澱粉不同的是它是由β葡萄糖份子聚合形成。其間沒有分支,但各鏈之間卻有氫鍵相連故令細胞壁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亦從而令它難以被消化。

脂類 --成份

A. 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 在20℃下,如表現是固體,便稱為脂肪;但若呈液體,則稱為油。 由於是非極性份子,故只微溶於水中。

油酸 亞油酸 軟脂酸 乙醇

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和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 飽和脂肪酸如硬脂酸(Stearic acid, C17H35COOH),表示其烴尾(碳氫鏈)部份所有的碳原子均以單鍵結合;但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Oleic acid, C17H33COOH),雖然其碳原子數目與硬脂酸相同,但氫原子數卻少了二個,此乃由於在其第九與十個碳原子之間是以雙鍵結合,而此結合亦直接影響其空間的形狀。

功能 ???

B.磷脂(Phospholipid)

其結構與甘油三脂相似,只是甘油份子中的一個氫氧基與一份子的磷酸脫水聚合而不是與三份子的脂肪酸結合而成。而其中的磷酸根部份即成磷脂份子的親水基,其餘則為疏水基。 磷脂是構成細胞質膜的主要成份,由於其含有疏水基關係,故令質膜形成雙層的磷脂結構。

(Proteins)

蛋白質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amino acids)脫水聚合而成 20 種不同的 R 氨基 羧基 R H N O C OH C H

在自然界中,約有超過170 種不同的氨基酸,其中26種構成蛋白質,而常見的則有20種。 植物可從其所吸收的無機物合成其所需之氨基酸,但動物卻不能;動物所需之氨基酸一部份必須由外界的膳食直接供應,此稱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A.);而另一小部份的氨基酸則可由其他氨基酸轉化而成,該部份的氨基酸稱為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A.)。

氨基酸的構造及性質: 物理性:一般氨基酸均可形成結晶;可溶於水而不溶於有機溶劑。 結構: 每一氨基酸份子均有一個氨基群(-NH2,若多於一個則是一鹼性氨基酸)及一個羧基群(-COOH,若多於一個則是一酸性氨基酸)。

酸鹼緩衝物: 在中性水溶液中,氨基酸份子很容易離子化而產生 -N+H3及-COO-基群而形成兩性離子(ZWITTERIONS)於是在溶液環境的pH值下降時,-COO- 極易接收H+變為-COOH 而將pH值回升;相反時,當溶液環境的pH 值上升時,-N+H3 亦極易釋放H+成為-NH2而使pH值下降;所以,氨基酸 是生物體內的一 種重要的酸鹼緩衝物。

氨基酸之間的連接:

1.肽鍵(Peptide Bond): 是由一氨基酸份子羧基的-OH 和另一氨基酸份子的氨基脫水聚合而產生;是屬於共價鍵,故其結合力強,主要形成多肽鏈。

2.離子鍵(Ionic Bond): 是由氨基酸份子經離子化後所生的-N+H3及-COO-結合產生。它們的結合力很弱,易受酸鹼變化而破裂!

3.雙硫鍵(Disulphide Bond): 在半胱氨酸(Cysteine, CYS)中具有硫氫鍵(-SH),故相鄰的半胱氨酸的硫氫鍵可以氧化形成雙硫鍵。雙硫鍵對蛋白質的結構形狀十分重要,因為它可發生於兩不同的多肽鏈間或亦可在同一多肽鏈間。

4.氫鍵(Hydrogen Bond): 發生於 -NH 或 -OH 與 =CO 之間;其結合力十分弱,但由於為數甚多,故對蛋白質份子結構的穩定性很重要!

5.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

氫鍵 離子鍵 雙硫鍵

蛋白質的結構: 蛋白質基本上是一種十分複雜的份子,平均也可能由一百個以上的氨基酸份子組成,同時亦有些蛋白質更由多條多肽鏈結合而成 1. 初級結構 2. 次級結構 3. 三級結構 4. 四級結構 (P.20)

纖維蛋白和球狀蛋白

蛋白質的變性 蛋白質的三級或四級結構因失去秩序而螺旋的多肽鏈解開,形成更任意的結構;因而失去一個蛋白質的生物活性。

因素: 1.熱或輻射:因原子動能的增加而破壞脆弱的氫鍵或離子鍵。 2.強酸/鹼/鹽濃度:因破壞其中的離子鍵而變性。若長時間更可瓦解肽鏈! 3.重金屬: 陽離子會與羧基產強力結合,從而破壞離子鍵,繼而使蛋白質的電極性下降,引致其對水的溶解度亦減少最後沈澱! 4.有機溶劑及洗潔精:干擾疏水基群的相互影響,同時更與疏水基群生結合鍵,繼續便會破壞離子鍵。

蛋白質的特性與功能 (p.22) 種 類 例 子 存 在 / 功 能 構 造 物 膠 原 蛋 白 纖 維 蛋 白 黏 蛋 白 種 類 例 子 存 在 / 功 能 構 造 物 膠 原 蛋 白 纖 維 蛋 白 黏 蛋 白 結締組織、骨、腱、軟骨 彈性結締組織 關節液、唾液 酶 胃 蛋 白 酶 過 氧 化 氫 酶 在胃內將蛋白初步分解 在組織中將過氧化氫分解 激 素 胰 島 素 胰 高 血 糖 素 調節血糖的代謝作用 運 輸 血 紅 蛋 白 肌 紅 蛋 白 血 漿 球 蛋 白 在血液中運送氧氣 在肌肉中運送氧氣 在血液中運送脂肪 保 護 抗 體 纖 維 蛋 白 原 對外來之抗原產生抵抗作用 產生凝血從而防止細菌入侵 收 縮 運 動 肌 球 蛋 白 肌 動 蛋 白 貯 存 酪 蛋 白 卵 蛋 白 毒 素 蛇 毒 液 白 喉 毒 素 白喉細菌分泌 蛋白質的特性與功能 (p.22)

核酸 基本的結構是由核苷酸(NUCLEOTIDES)組成。

核苷酸 Nucleotide 戊糖(核糖/去氧核糖); 含氮鹽基(嘌呤/嘧啶); 磷酸 P B S

單核苷酸: 三磷酸腺苷(ATP):是細胞能量的轉接站!(p.26 重要) 鳥苷三磷酸(GTP):蛋白質合成時需要; 尿苷三磷酸(UTP):糖原合成時需要; 胞苷三磷酸(CTP):脂肪/磷脂合成時需要; 環腺苷一磷酸(cAMP):調節激素效用和規律細胞作用;

雙核苷酸: 菸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生物氧化作用的始的電子和氫的接受者; NADP:其他某些反應中,是電子和氫的接受者; 黃素腺嘌呤雙核苷酸(FAD):氧化反應中電子和氫的接受者。

多核苷酸 (核酸) 一個核苷酸之間,利用其磷酸另一氫氧基再與另一個核苷酸的碳3原子結合而成。因此,一條多核苷酸便出現一個5'端及一個3'端(所標示的5'及3'是使之有別於含氮鹽基的標示!)。

DNA

是細胞染色體成份,控制生理及遺傳! 由兩條多核苷酸鏈組成,其中的含氮鹽基為腺嘌呤(Adenine, A)、鳥嘌呤(Guanine, G)、胸嘧啶(Thymine, T)及胞嘧啶(Cytosine, C);兩股間A與T以雙鍵結合,而C與G間則以三鍵結合,因此,兩股鏈間的含氮鹽基呈現互補情況,同時,兩股各因其中的氫鍵影響而相互撓合形成雙曲螺旋狀。

無機離子 巨量營養 功用 備註 硝酸鹽NO3- 氨鹽NH4+ 氮元素是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輔酶核苷酸及葉綠素的成份。某些激素如植物的生長素和動物的胰島素亦含有。 缺乏氮在植物中會引起黃葉及生長矮化。 磷酸鹽PO43- 磷酸氫鹽H2PO4- 核苷酸、ATP及某些蛋白質的成分。在呼吸作用中用作榶類的磷酸化作用。骨及牙齒的主要成份。細胞膜中以磷脂形式存在。 缺乏磷在植物中會引致生長不良,尤以根部為甚。而葉部呈現顏色暗綠。在動物內則令骨骼生長不正常。 硫酸鹽SO42- 硫是一些蛋白質及某些輔酶如乙醯輔酶A的成分。 硫在一些蛋白質的多鏈之間形成重要的結合鍵,使之生成其三級結構。在植物中如缺乏則會黃化及根部生長極差。 無機離子

鉀鹽K+ 幫助維持細胞膜內外之電位、滲透及正/負離子平衡。協助細胞膜某些主動運輸系統。蛋白質合成時必需品,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擔當輔因子的角色。 鉀離子在神經脈衝傳遞中十分重要。植物如缺乏則令葉片邊緣變黃及未成熟已經死亡。 鈣離子Ca2+ 植物中果膠是細胞壁中層的主要成份,並可幫助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輸導作用。動物中,它是骨、牙、及貝殼的主要成份,凝血及肌肉收縮所需。 如缺乏,在植物中會呈現生長點死亡而產生矮化現象。在動物則會引致軟骨病及血液難凝固。 鈉離子Na+ 幫助維持細胞膜內外之電位、滲透及正/負離子平衡。協助細胞膜某些主動運輸系統。

水 p.29

寫出此脂類的特性以令其適合上述的功能. (2分) 比較及對比澱粉及纖維素在構造,特性及功能方面的異同. (5分) A B 指出 A和B的名稱. (1分) 寫出以上脂類的名稱. (1分) 指出以上脂類在生物中的一項功能. (1分) 寫出此脂類的特性以令其適合上述的功能. (2分) 比較及對比澱粉及纖維素在構造,特性及功能方面的異同.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