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服务专项规划 2010.11.10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主要成绩 存在问题
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大力提升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成为附属医院。 拥有执业医师5909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2494人;执业护士7360人,其中高 级职称护士90人。 核定床位总数12404张,实际开放床位13352张,实际开放床位数增加34.81%。 完成门急诊1877.41万人次,出院病人453336人次,住院手术219566人次,分 别增长了67.75%、80.54%和94.75%。 十一家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均大于100%。 瑞金、仁济、新华、第一、第六、儿童、国妇婴7家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均控制 在10天以下。
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高 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 创建“平安医院” 等核心工作,制定、健全了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逐步建立起医疗质量稳定 与保证体系。瑞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被卫生部授予“2005年度— 2007年度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全面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 训练,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通过设立病人服务中心,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门诊诊疗预约制 度,改进医疗场所布局,规范指示标识等措施,优化服务流程,简化 就医环节,缩短等候时间,提升了病人满意度和窗口服务水平
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发展 着力建设了一批新的临床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如,瑞金医院的心脏 外科,仁济医院的器官移植,新华医院的耳鼻喉科,六院的泌尿外科 等,有力地提升了各附属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启动了专病诊治中心的创建工程。旨在以专病诊治中心为平台,通过 各医院、各专科之间的交叉协同、优势互补,有效整合各附属医院的 临床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各附属医院的临床特色和专科优势,借以夯 实临床科研基础,引领专科诊疗质量改进,促进临床人才梯队和教学、 科研的综合发展。 成立了39家专病诊治中心,并初步建立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激励 机制,确保了各专病中心的有效运行。
医疗服务设施明显改善 医疗设备和基本建设都有了巨大的改善。其中,仁济医院的医疗保健中心 大楼、新华医院的急诊综合大楼、第九人民医院的口腔整复大楼、第一人 民医院南院等基建工程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 资产总量明显增加。附属医院总资产149.34亿元,医疗设备总资产43.78 亿元,分别增加了95.03%、102.04%。 郊区三级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实质启动。 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第六医院分别负责在嘉定、闵行、浦东三区的新建三 级综合医院项目 新华医院、第六医院分别负责崇明县、奉贤区中心医院的医院等级提升工作。
公益性质不断强化 四川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派出135人次医务人员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共收治四川地 震伤员140人。 对口援建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瑞金、仁济等医院先后派出8批45名医护与管理人员援 建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参与筹建都江堰市医疗中心的整个过程。 儿童 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医院也圆满完成了对口援建都江堰市妇幼保健院、都江 堰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任务 对口援建云南县医院的任务。瑞金、仁济、新华、九院、一院、六院、三院等医院 承担了将在三年时间内,帮助对口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上海世博会医疗保障。瑞金、仁济、九院、儿中心等四所医院作为世博会定点医疗 机构,认真做好医护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住院病房等各类医疗资源准备, 制定完善的世博医疗保障应急预案,全力做好世博期间的医疗保障工作。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附属医院在手足口病、“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和完成奥运重大卫生保障任务也做出了较好的成绩。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差距与不足 附属医院间、学科间资源的科学整合有待强化。 优秀临床复合型顶尖人才缺乏。 就整个医学院范畴内的临床学科发展规划和建设举措而言,教学与医疗之间、基 础与临床之间、各附属医院之间、不同学科之间尚未做到真正的强强联合、资 源共享。相当多的临床学科呈现封闭式自生自长的发展模式,各方面医疗和研 究力量自成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在全国的领先优势不明显,缺乏足够的 竞争力。 优秀临床复合型顶尖人才缺乏。 医院的人才培养应面向病人,面向临床,培养大批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临床医 学人才。同时,作为三级综合性医院,必须培养一批与建设亚洲医疗中心城市 之一相适应,能够带领各学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领军人才。 优秀临床人才培养力度仍显不足,特别是临床复合型顶尖人才匮乏,一些关键学 科的带头人有青黄不接之态。
附属医院的内部运行机制亟待进一步改进。 随着各附属医院的医疗业务规模、人员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民群众 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运行效率和服务方式 尚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 公立医院片面强调规模增长、忽视内部效率提高的粗放式发展观尚待转变;均 次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和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推广, 患者选择医院的范围日渐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及医疗需求的变化,医 院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医院间的竞争进 一步加剧。
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 发展战略 建设目标
一个目标 “十二五”期间,各附属医院建设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将以“科学设计、统筹谋 划、协调发展”为准则,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 意见》和《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 改革。 在继续有序推进郊区新建三级医院的项目建设、改善医院基础医疗服务设施的同 时,要重点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服务职能,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加快临床重 点专科的建设和临床优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 断探索现代化医疗服务业的发展途径,使各附属医院在上海乃至全国医疗卫生 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打造一支与“一流大学、一流医学院”建设相适应的,公益性质凸显、医疗特色 显著、综合实力强大的一流附属医院团队。
六项突破 第一、以建立医院管理研究院为抓手,开展高起点的医院管理理论研究。建立医 院管理研究院,加强卫生政策和医院管理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和上海市卫生政 策制定,积极研究医院运行方式的转变,支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医 学院层面,开展医院管理人员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学习和国外医院管理实训,以 提高医院管理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 第二、以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契机,促进高水平的临床专科建设。力争建设 20个能代表国家级专科医疗水平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的临床重点学科,并使之 与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交大医学院在全国临 床、口腔医学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实现部分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创建世界一流 的建设目标。。
六项突破 第三、以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建设为导向,参与高层次的现代医疗服务业建设。积 极参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多元化办医的新途径,积极谋 求与国际一流管理集团的合作,发挥医学院临床学科的优势,开辟知名医学院 校投身健康管理事业的新途径,力争在浦东建成一所全新模式、国际水准、适 应国际化医疗服务需要的高端医院。 第四、以专病诊治中心为平台,探索转化医学发展的新途径。重点整合各附属医 院的优势资源,促进临床新技术开发应用、临床人才培养、临床科研等工作, 形成一批上海市内的多中心、跨学科的专病诊治平台。同时,在现有专病诊治 中心中,选拔出有基础、有成效、有实力、有潜力的10个中心,作为探索转化 医学发展的孵化基地,实现临床医疗实践需求与医学临床科研、相关学科研发 的联动。
六项突破 第五、以新一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依据,打造住院医师培训和质量管理的新模 式。在总结以往规范化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新的培训要求,建立、健全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把学历培养的质量关,逐步形成一套具 有自身特点的培训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和监管模式,培养一批理论基础厚、实 践技能强的住院医师,夯实名医培养工程的基础。 第六、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为动力,形成附属医院运营管理的新机制。将其作为一 项关乎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和开创性工作来抓,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医疗 技术水平,完善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探索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建设;并以医院 等级评价为契机,打造出世界一流、国内顶尖的数家附属医院。
“十二五”重点建设内容
以中国医院管理研究院为平台,注重医院管理的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为推进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提升交大医学院在医院管理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医 学院将积极整合交大系统的资源,推进“中国医院管理研究院”的建设。 新成立的“中国医院管理研究院”将充分利用上海交通大学多学科资源和人才 优势,加强卫生政策和医院管理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和上海市卫生政策制定。 为医院培养一批公共管理的MPH和医院高级管理的实用型人才,支撑医院的可 持续发展,服务于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
积极推进临床学科建设,加快临床人才培养 以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为契机,力争建设20个能代表国家级专科 医疗水平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的临床重点学科,进一步巩固交大医学院在全国 临床医学方面的领先地位。 重点强化专病诊治中心的内涵质量建设。力争在现有专病诊治中心中,选拔出 有基础、有成效、有实力、有潜力的10个左右中心,作为探索转化医学发展的 孵化基地,实现临床医疗实践需求与医学临床科研、相关学科研发的联动。 适应和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打造出符合新形势要求、体现交大水准 和特点的培养新特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以上海市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战略为导向,探索高端医疗服务 医学院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共建浦东“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国际化高端医疗项 目。 按照“政府引导、要素组合、院校参与、市场化运作、国际化管理”的原则, 借鉴国际高端医疗机构的成功运作经验,实行“建、管、用”分离运作模式。 医学院将积极协调各附属医院集中优势、特色临床学科参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的建设,探索社会多元化办医的新途径,积极谋求与国际一流管理集团的合作, 发挥医学院临床学科的优势,力争在浦东建成一所全新模式、国际水准、适应 国际化医疗服务需要的高端医院。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保障医疗质量 提高服务效率 控制医疗费用 方便群众就医 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不断提高附属医院运行效率 积极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的各项任务。 积极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保障医疗质量 提高服务效率 控制医疗费用 方便群众就医 积极探索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的设计和建设。 内部统一管理、合理学科设置 完善医联体医护人员指导、培养机制 深化双向转诊、先进医疗设施共享、互为确认检查项目等措施 有效分流大型医疗机构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医疗工作压力
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全面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全面推进医院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 围绕病人安全目标,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单病 种临床路径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医疗法规,实现医疗服务从“量的扩张”到 “质的提升”的转变。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目标,积极改善就医环境,建立并完善智能化医疗信 息系统,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加强医患沟通,全面推进门 诊预约诊疗服务,把“以人为本”理念,努力落实到每一个医疗服务环节。 力争有1-2家医院通过医院等级评审进入国家级优质综合性医院行列,5-6家医 院进入省市级优质综合性医院行列。
主要业务指标 门急诊人次有序递增,预约门诊人次达到就诊总人次的30%。 出院人次数每年递增5% 手术人次数每年递增7% 疑难危重病例数每年递增5% 除精神卫生中心外,其余医院平均住院日均控制在10天以下,一半以上的医院 平均住院日均控制在8天左右。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适应医保改革要求 以全面实现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认真制定和实施单病种诊疗规范、规范使用高值 耗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手段,落实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配合医保预付制 度的实施,实现医疗费用,特别是医保费用的合理增长,以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主要指标: 药品收入比重:明显下降;部分医院争取达到40%以下 门急诊均次费用:不超过上海市级医院平均水平 住院均次费用:主要单病种出院均次费用不超过上海市级医院平均水平 医保费用:医保费用、医保门急诊次均费用和医保出院次均费用年增幅逐渐下降,医 保费用年平均增长率、医保门急诊次均费用年平均增长率、医保出院次均 费用年平均增长率均低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特需服务收入比例:医院内提供特需服务取得的服务比重不超过医疗服务的10%
积极参与郊区三级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附属医院硬件设施 郊区三级医院建设项目将全部完工,并进入实质性运行状态。其中5所由医学 院附属医院承担建设或等级提升任务。医学院将按照附属医院建设要求,加强 与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加强对这些新建三级医院的业务指 导,在条件成熟时,适当扩大医学院附属医院规模,强化在全国医学院校中临 床医疗资源的规模优势。 附属医院“十二五”期间将完工和新开工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添置一批先进 的医疗设备,并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附属医院“十二五”期间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瑞金医院:瑞金医院北院工程、病房综合楼 仁济医院:仁济医院南院工程、科研大楼 新华医院:儿科综合楼 九院:九院浦东唐城分院、新门诊医技综合楼 一院:南部4个单体、北部综合大楼 六院:临港新城医院、科研楼、医疗辅助楼 三院:科教综合楼 儿中心:医疗综合类、血液大楼、保障楼 儿童:普陀新院 胸科:科研教学楼 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卫生综合大楼、精神疾病防治研究中心楼
主要保障举措
完善医学院与医院之间的新型工作定位 支持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参与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 结构改革,健全公立医院主要管理者任职资格、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等方面的 管理制度。 以医院管理研究院为平台,加强对医院管理的理论研究,指导和支持附属医院 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 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以医学院的各专家委员会为基础,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完善对附属医院监 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促进医疗安全, 改善医疗服务。
完善医学院与医院之间的新型工作定位 依托我校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新一轮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改革,促进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质量的全面提升。 加大对临床学科的扶持,以专病诊治中心建设为抓手,以医工结合为导向,鼓 励临床医疗与医学工程的协作,鼓励不同医院、不同学科之间的多中心合作、 融合,为建设国家级临床专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积极争取多方资源,实施各种临床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提高附属医 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四类人员的工作能力,促进医院管理和医疗特色形 成。
附属医院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责任制 契约性、项目式的目标管理机制。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与经费支持 各附属医院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保障“十二五” 规划的顺利实施。 医学院提供信息渠道,搭建 临床学科建设领域的新平台。
请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