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
定义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于胎儿娩出前全部或部分从子宫壁分离,称胎盘早剥。
发病率 占分娩总数的0.51%-2.33%
病因 与下列因素有关: 1、孕妇血管病变: 胎盘早剥多发生于妊高征、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子宫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引起远端缺血坏死,底蜕膜与胎盘之间出血、血肿。
病因 2、机械因素: 腹部外伤或性交、外倒转术、脐带过短、羊水过多突然破水或双胎第一胎儿娩出过快。
病因 3、子宫静脉压升高: 平卧位,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子宫静脉压增高,导致蜕膜静脉破裂—胎盘早剥。 3、子宫静脉压升高: 平卧位,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子宫静脉压增高,导致蜕膜静脉破裂—胎盘早剥。 4、高龄孕妇、多产妇、吸烟、酗酒、胎盘附着于子宫肌瘤部位者。
病理变化 1、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该处胎盘与宫壁分离。如出血少,剥离面小,血液很快凝固,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3、如胎盘边缘未与宫壁分开,血液全部积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隐性出血 (concealed abruption)。 2、如继续出血,胎盘剥离面扩大,血液可冲开胎盘边缘,往外流出—显性出血 (revealed abruption) 3、如胎盘边缘未与宫壁分开,血液全部积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隐性出血 (concealed abruption)。 4、当隐性出血到达一定量,最终冲开胎盘边缘向外流出,称混合性出血 (mixed abruption)。
病理变化 5、子宫胎盘卒中(uteroplacental apoplexy)胎盘早剥尤其是隐性剥离,胎盘后血肿不断增大,宫腔压力增加,血液渗入子宫肌层,造成肌纤维断裂、变性。当血液渗入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紫蓝色瘀斑,腹腔液呈血性。 血性羊水 胎盘后血肿血液渗入羊膜腔。
病理变化 6、急性DIC: 早剥的胎盘绒毛及坏死蜕膜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
临床表现及分类 Sher (1985年)将胎盘早剥分3度; 我国分轻重两型,轻型—相当于SherⅠ度,重型—相当于Ⅱ、Ⅲ度。
临床表现及分类 1、轻型: 胎盘剥离面积≤胎盘总面积1/3, 以外出血为主, 无明显腹痛, 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呈正比。 子宫软,如临产能分辨宫缩,胎位清楚,胎心多正常。 有时诊断依靠产后胎盘检查—胎盘后压迹。
临床表现及分类 2、重型 胎盘剥离面积>胎盘总面积1/3,多内出血或混合出血。 症状:常突然腹痛、或腰背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 2、重型 胎盘剥离面积>胎盘总面积1/3,多内出血或混合出血。 症状:常突然腹痛、或腰背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 体征:严重贫血貌但外出血量少。 血压下降、脉搏细速, 子宫板状、压痛以胎盘剥离处为著, 子宫大于妊娠月份,如临产不能分辨宫缩,胎位不清, 胎盘剥离面>1/2,胎心常消失。
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 子宫壁与胎盘之间可能见血肿;胎盘绒毛板凸向羊膜腔;胎盘正常结构消失。B超阴性不排除胎盘早剥! 实验室检查: RBC、HB、尿常规、肝肾功能 DIC检查
诊断 1、病史:妊娠20周后有“诱因”的阴道流血、腹痛。(外伤史、妊高征史)。 2、体征:重型者典型的体征。 3、对病情严重程度的估计。
鉴别诊断 1、前置胎盘; 2、先兆子宫破裂
并发症 1、DIC; 2、产后大出血; 3、休克; 4、急性肾功能衰竭; 5、胎儿宫内死亡; 6、羊水栓塞
处理 1、纠正休克; 2、降低宫内压… 3、迅速终止妊娠: 剖宫产? 阴道分娩? 4、治疗DIC: 肝素? 补充凝血因子 抗纤溶
处理 4、防肾功能衰竭: 防DIC…; 防低血容量休克; 治肾功能衰竭: 高血钾处理 尿毒症处理 酸中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