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 传 学 General Genetics 2015.3 – 2015.6.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第一章 绪 论. 2 一、遗传学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遗传学( genetics ):研究生物的遗传和 变异 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 1 )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生物有性或无性生 ( 1 )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生物有性或无性生.
Advertisements

1 动物遗传学 主讲教师:王 翀 联系电话: ,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主编:李宁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Definition of Gene1 基因概念之我见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乔中东
第二课时 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分析基因传递过程 苏科版生物新课标实验教材八下. 1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 、 和 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做 。 2 、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称为生物体的 ,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 。 你能举例吗 ? 形态 生理功能 结构 生物的遗传 相对性状.
遗 传 学 第三版 朱军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二) 微生物学发展史 8000年前-1676年,酿造、医疗、其他 1676年-1861年,发现、描述微生物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生物的 遗传与变异.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科学含义?另我们还听过“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又有什么科学含义呢?
龙星课程—肿瘤生物信息学上机课程 曹莎
基因工程及转基因生物.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要求 第一节 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遗传学研究的领域及分支
遗 传 学 Genetics 授课教师: 韩志平 山西大同大学农学院
TO:同学们 新的学期,让我们一起努力!.
第 1 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医 学 遗 传 学 Medical Genetics 主讲:付四清.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玉岩中学 宋靖芳.
1.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的,并且通常是 的。
第三节 伴性遗传.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动物遗传学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很久以前,美国一名漂亮的舞蹈演员给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写了一封洋溢着爱慕之情的信,说到:“我希望与您结成美满的夫妻,将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我的脸儿那么漂亮,像您的头脑那么聪明……。”相貌平平的肖伯纳风趣地给她回了一封信说:“如果我们生的孩子像我的脸,像您的头脑,那怎么办呢?”
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四章 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 教学要求: 1基因概念及其发展; 2 最小重组值及其计算 3 利用顺反试验、互补试验鉴定两个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生物学世纪离我们有多近? ——生物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组织学与胚胎学.
高三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变异、育种与进化 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 刘岷.
主讲:史庆华 Office: 生物楼648 Tel:
第4节 生物的变异 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 物 的 变 异.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纲说明: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光临指导! 新海高级中学高二生物备课组 2006/3/25.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复习.
很久以前,美国一名漂亮的舞蹈演员给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写了一封洋溢着爱慕之情的信,说到:“我希望与您结成美满的夫妻,将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我的脸儿那么漂亮,像您的头脑那么聪明……。”相貌平平的肖伯纳风趣地给她回了一封信说:“如果我们生的孩子像我的脸,像您的头脑,那怎么办呢?”
第二节 遗传平衡定律及应用 一、遗传平衡定律
第十二章 群体遗传学 一、概念 群体遗传学:研究一个群体中基因的组成及其遗传规律的科学。
2007区级公开课 生物的变异 授课人:柳衍.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三节 遗传力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力的概念
                                                                                                                                                                
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part 2) Hong-Wen Deng, Ph.D. Osteoporosis Research Center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生物组 温青.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第十章 方差分析.
第一章 绪论 重点:遗传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遗传学重要发展阶段; 遗传学的作用。 难点:遗传学发展史。
医学分子生物学 冯作化主编(8/7年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四专题 遗传物质和遗传病 阅读材料 温州中学白荣宣.
雌性(2n) 雄性(2n) 精子(n) 卵子(n) 生殖 受精卵(2n) 个体发育 幼体 成体(2n) (减数分裂) 受精 作用 胚胎发育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Chapter 4 Mendelian Inheritanc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基因信息的传递.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Sssss.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遗 传 学 General Genetics 2015.3 – 2015.6

课程基本信息 【学分与学时】:4学分,72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授课对象】:生物类 【课程中文名称】:遗传学 【学分与学时】:4学分,72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授课对象】:生物类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40%+20% 实验课+40%平时

绪 论 1 遗传学的概念及研究任务 2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3 遗传学的应用及现实意义

是研究各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及遗传信息如何决定各种生物性状发育的科学。 其研究的核心是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遗传学(Genetics) 是研究各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及遗传信息如何决定各种生物性状发育的科学。 其研究的核心是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本质上就是一门研究基因的科学。

1 遗传 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保证物种连续性)

有关遗传方面的谚语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虎父无犬子 有其父必有其子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2 变异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保证物种进化)

变异的种类(根据变异的性质)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 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的变化直接引起的,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传递给下一代。

3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统一性表现:同时存在 对立性表现:

4 遗传变异与环境 遗传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 任何生物都必须具有必要的环境,并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遗传物质+环境

5 遗传、变异和选择 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选择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 ,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 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形成物种 新品种选育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 遗传+变异+人工选择 动植物品种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二、遗传学的发展 1 初创时期(1900-1910) 1901-1903年,狄·弗里斯发表“突变学说”,认为,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因素。 1903年,Sutton和Boveri分别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认为:遗传因子位于细 胞核内染色体上(即萨顿-鲍维里假说),从而将孟德尔遗传规律与 细胞学研究结合起来 1906年,贝特森(英国的遗传学家)首创“遗传学(Genetics)”,并引入了 F1代F2代、等位基因、合子等概念 1909年,约翰生(丹麦的遗传学家)发表“纯系学说”,并提出“gene”、 “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等概念,以代替孟德 尔所谓的“遗传因子” 1908年,哈德和温伯格分别推导出群体遗传平衡定律

2 全面发展时期(1910-1952) 形成了近代遗传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领域,也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 细胞遗传学/经典遗传学(1910-1940) 1910,摩尔根等:性状连锁遗传规律(对黑腹果蝇的研究) 摩尔根等人认识到同一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大都一起分离,即“连锁” ;少数则进行交换每两个相互连锁的基因间都有一定的交换值。根据交换值,摩尔根等人创造了染色体作图法,并于1913年画出了历史上第一个果蝇基因位置图。 摩尔根是遗传学史上的巨人,一生共写了22本书和大约370篇文章,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遗传学家……

(2). 数量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基础 (1920-) 费希尔等:数理统计方法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1918年, 费希尔发表了重要文献“根据孟德尔遗传假设的亲属间相关的研究” ,成功运用多基因假设分析资料,首次将数量变异划分为各个分量,开创了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思想方法。 1925年,首次提出了方差分析(ANOVA)方法, 为数量遗传学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3). 微生物遗传学及生化遗传学 (1940-1953) 1941,Beadle和Tatum等认为:一个基因相当于一个蛋白质,从而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one- gene -one -enzyme hypothesis) 1944,阿委瑞:肺炎双球菌转化,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952,赫尔歇和蔡斯:噬菌体重组,用同位素32P和35S标记实验证明DN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也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4). 其它研究方向 1927,穆勒在果蝇、斯塔德勒在玉米中人工诱导基因突变,开始人工诱变的工作,丰富遗传学内容,为育种提供依据 1937,布莱克斯里等:植物多倍体诱导 (用秋水仙素) 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1953年,Watson和 Crick提出DNA分子双螺旋(double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1953年,Watson和 Crick提出DNA分子双螺旋(double helix) 模型,是分子遗传学及以之为核心的分子 生物学建立的标志;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实验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1、 克里克(Crick F.H.C.,1961) 等用实验证明他于1958 年提出的关于遗传三联密码的推测 2、1957年开始,尼伦伯格(Nirenberg M.W.)等着手解 译遗传密码,经多人努力至1969年全部解译出64种遗传 密码。 60年代先后初步阐明了mRNA、tRNA以及核糖体功能。 3、雅各布(Jacob F.)和莫诺(Monod J.): 1961年提出了大肠杆菌的操纵子学说,阐明微生物基因 表达的调节问题

三、遗传学的应用和现实意义 遗传与变异现象与基本规律 遗传的本质与内在规律 指导生物遗传改良工作 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及其表现规律 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遗传的本质),揭示遗传变异的内在规律 指导生物遗传改良工作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改良(育种)实践

我有一个"超级水稻梦" 亩产1000公斤目标可以实现

俺是“优质牛” 5000kg

DNA指纹鉴定 (a) 嫌疑犯鉴定, 已标出1号是罪犯  (b) 亲子关系鉴定, 已标出2号男人是 孩子的亲生父亲

生物进化树

人类进化树 新几内亚

主要研究领域及分支学科 1、传递遗传学:性状传递,经典遗传学 2、细胞遗传学:研究染色体为主, 3、分子遗传学:研究基因为主, 4、生统遗传学:数量遗传、群体遗传学

遗传课和其他课程的关系 微生物学 植物学 动物学 微生物水平 工具 生物化学-基础 遗传学 个体到群体水平 解释 分子生物学 DNA、GENE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