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坚定学生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意义 2、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3、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内容的相互关系 4、“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的演进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 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和基本纲领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 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一科学判断作为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是我们党正确制定现阶段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党制定其他各项方针政策的立足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科学判断,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并高举这个理论旗帜,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及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形成和发展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选第2卷第633页)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也就是说,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什么是国情? 国情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的综合。 从结构的角度看,国情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人口因素、民族构成以及传统、阶级状况、文化教育、历史特点、地理状况、自然资源、国际环境等。 如下图所示:
国 情 构成要素 民族构成及传统 阶 级状 况 国 际环 境 历 史特 点 文 化教 育 人 口因 素 政 治制 度 自 然资 源 国 情 构成要素 自 然资 源 经 济制 度 地 理状 况 生产力 发展水平 民族构成及传统
三中全会以前“超阶段”的错误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犯了“超阶段”的错误。而之所以出现“超阶段”的错误,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邓小平指出: “ ‘ 文化大革命 ’ 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止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 ‘ 左 ’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江泽民指出: “ 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提出过设想。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将未来社会分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发展历程 马恩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过渡时期
列宁从本国实际出发,在《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等文章中,把未来社会分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社会作出了超越现实的判断,于1936年宣布苏联已完成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基本上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比斯大林走得更远,提出共产主义建设论。
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领导人对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出现转机。 勃列日涅夫将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由共产主义降为“建成发达社会主义; 安德罗波夫将“建成论”改为“起点论”,认为苏联社会尚处于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 戈尔巴乔夫提出完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这表明,苏联对社会阶段的认识在一步一步接近客观实际。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研究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认为,中国还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遗憾的是,后来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认识出现了反复,使社会主义实践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比较发达阶段 不发达阶段 过渡时期
改革开放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新探索 首次 提出 正式 提出 形成 理论 丰富 内容 十一届六中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以后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 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十二大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揭示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物质文明不发达。
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
十三大 党的十三大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四大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
十五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六大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科学含义 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 (引自党的十三大报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含两层含义: 含义之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就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具备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具有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 因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经济上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含两层含义: 含义之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这是就发展程度来说,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把社会主义的特征概括为九个方面 : 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总的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经济现代化的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经济市场化程度。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状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这是讲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六,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这是讲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这是讲体制建设。 第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命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精神文明建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目标。
案例:中国离发达国家有多远? 案例:两个“500强”差距有多大?
项目 2004中国企业500强 2004世界企业500强 两者比率 资产规模总额 34092亿美元 608145亿美元 5.61% 营业收入总额 10862亿美元 148834亿美元 7.30% 利润收入总额 386.5193亿美元 7311.594亿美元 5.30% 人均营业收入 43.51万元 26827万元 16.23% 人均利润额 1.53万元 13.17万元 11.63% 人均资产 135.83万元 1094.19万元 12.41%
名次 世界500强名单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中国500强名单 营业收入(万元) 1 沃尔玛 287989.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63428708.000 2 英国石油 285059.0 国家电网 59005564.000 3 埃克森美孚 270772.0 中国石油天然通信集团 57125748.000 4 壳牌 26869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19829300.000 5 通用汽车 193517.0 中国工商银行 19404700.000 6 戴姆勒克莱斯勒 176687.0 中国人寿保险 18019792.000 7 丰田汽车 172616.0 中国电信集团 17846472.000 8 福特汽车 172233.0 中国中化集团 16868708.000 9 通用电气 152.866.0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16175652.000 10 Total道达尔 152609.5 中国建设银行 15765600.00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石”。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基本依据。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排除“左”右干扰,夺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思想武器。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科学含义 长期性
根据邓小平的设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约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到2049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告结束。 56年 2050年左 右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0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根本原因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1.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越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经由新民主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和革命发展的显著特点。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充分发展的 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充分发展的 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1.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这种逾越,并不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反而是它的生动体现。 但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具备了我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定数量的现代经济和革命阶级,但并没有为社会主义准备好自身应有的物质基础。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论断包含了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另一种是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2.这也是由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最重要内容。 判断我国现在是否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客观依据是我国比较落后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有无根本改变,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是否实现,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在生产关系方面和上层建筑领域,是不是改变了不完善不成熟的特征。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 生产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
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主要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 生产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主要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
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的工业同时存在 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的工业同时存在 生产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 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 生产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学技术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状况同时存在 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学技术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状况同时存在 生产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3000美元 800美元 772美元 人 均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现代化标准 中国2020年目标 中 国(2000年) 中 国(1998年)
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85%以上 82%
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45%以上 33%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50%以上 33%
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70%以上 47.8%
大学生占20 24岁年龄人口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12.5% 4%
现代化标准 中 国( 90-98年平均) 人 口 净 增 长 率 1.1% 1%以下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平 均 预 期 寿 命 71岁 70岁以上
平 均 多 少 人 有 一 名 医 生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1000人以下 620人
成 人 识 字 率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83% 80%以上
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就业结构 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产业结构 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就业结构 传统农业多现代工业少
产业结构 地区结构 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就业结构 不发达地区多发达地区少
产业结构 地区结构 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就业结构 技术结构 低技术多高技术少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矛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这一历史阶段社会众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矛盾,规定和支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解决。
沉痛的教训 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上,我们有过沉痛的教训。1956年,党的八大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但是,随后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仍然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结果导致中心任务移位,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邓小平指出: “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2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的含义 党的基本路线即党的总路线,是党对一定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确定的途径和道路的总概括,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既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也是制定各项具体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从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曾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过三条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我党提出的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我党提出的总路线: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62年我党提出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提出来的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三大
党的十七大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 ,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
“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要求,是我们的宏伟目标。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是这条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坚持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坚持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1
“ 四项基本原则 ” ,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 2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 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 改革开放 ”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 改革开放 ”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3
“ 一个中心 ” 与“ 两个基本点 ” 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江泽民指出:“ 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我们就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摘自“十五大”报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的基本目标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的基本目标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基本目标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最后归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基本目标,是对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的具体化;其基本政策,是对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具体化。
“ 在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刻,必须郑重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摘自 “十五大”报告)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P151_15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发展战略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再经过十年的 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礼记·礼运》 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理想中,“大同”是天下为公的最高理想境界,“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一种社会模式,用以描述衣食丰足、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康有为的《大同书》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案例:千年寻梦
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我们要在二十一世纪,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存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发展战略的特点 既具有雄心壮志, 又坚持实事求是;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既具有雄心壮志, 又坚持实事求是;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思考题目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参阅书目 1.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参阅书目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