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2、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
马克思:未来社会三阶段 列 宁: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毛泽东:不发达和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演变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他们都只是对未来社会作出某些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科学地探索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发展阶段问题。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发展历程 三阶段 马恩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过渡时期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发展历程 列 宁 马恩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 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列 宁 列宁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将经历若干个阶段的思想 列 宁 列宁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将经历若干个阶段的思想 他曾经使用过 “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完备形式”和“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
2、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 ☆毛泽东: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泽东 毛泽东在1959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身可能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建设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要比建设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发展历程 毛泽东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设想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
毛泽东建国初的正确探索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 家,需要50年到100年的时间 社会主义的发展将经历“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发展中的曲折: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邓小平 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文件使用 1982年十二大确认 1987年10月十三大第一次系统论述 十四至十七大每每再次重申 1997年9月十五大再次作了系统的论述
1987年10月十三大 1987年10月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并以此为立论基础,完整地概括和表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7年10月十五大 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次作了系统的论述。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初级阶段 不是“泛指”,是“特指”; ★初级阶段两层涵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 1)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中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定性分析:我国社会的性质 (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性质) 意义: A、不能回到资本主义 B、与“过渡时期”严格区别开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定量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的程度 (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 意义: 一切决策都要从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不要做“超越阶段”的蠢事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所谓不发达,首先是指经济文化而言,同时也包括社会形态在内 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9-1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9-7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8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9-9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9-6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的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9-4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9-1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9-2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历史阶段。 9-3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9-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 1)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2)是由我国目前各个领域仍未摆脱不发达状态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3)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多长?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49年-56年) 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左右) 约100年
邓小平 “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第6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多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至少要一百年(1956-2050)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0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 1949年 1956年 2050年
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 要实现现代化,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 、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 邓小平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是我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依据; 是防止“左”(跨越)右倾向的(西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是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总纲。 基本路线正确与否,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一、主要矛盾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上,我们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 3.现阶段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
二、基本路线的确立 1987年党的13大提出现阶段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提出来的。
三、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对基本路线内容的理解 基本路线包括奋斗目标、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基本方针、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
理 解 富强 民主 文明 经济 政治 文化 三位一体 奋斗目标 党的基本路线 立国之本 实现方法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中 心 经济建设 理 解 富强 民主 文明 经济 政治 文化 三位一体 奋斗目标 党的基本路线 立国之本 实现方法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中 心 经济建设 核心内容 四项基本原则 基本点 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
宏伟目标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要求,是我们的宏伟目标。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个关键三个必须
关 键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三个必须 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 邓小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反“左”又要防右; 第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在于我们党,特别是党政干部队伍; 第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还必须提高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1、基本纲领的内容 2、基本纲领的意义 3、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 1997年09月召开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基本纲领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做了展开,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于是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主 要 内 容
基本纲领的构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摘自“十五大”报告)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十五大归结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分别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 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十五大归结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分别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
①经济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政治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文化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提出党在现阶段基本纲领的意义 第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第二,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可以用更加具体、明晰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去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意 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 二、三步走、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 = 奋斗目标 + 具体政策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 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步骤、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二、三步走、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1、三步走战略 2、新三步走 3、发展战略的特点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选择与确立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重新确定 ☆富强、民主、文明目标的确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目标的确定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 党的十二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党的十三大根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改为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并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位一体战略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中,“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 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不能动摇,我们不是搞别的现代化,而是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三次重大突破 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已经实现了的三次重大突破 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到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位一体,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
2、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 “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两步走”的设想 周恩来曾经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最早提出了一个“两步走”的设想。 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设想以及整个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都没得到落实。
邓小平会见大平正芳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中国到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蓝图问题。
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完善阶段 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阶段 第一、二步战略目标的提出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第三阶段 (1987—至今) 第二阶段 (1982—1987年) 第一、二步战略目标的提出 第一阶段 (1979—1982年)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三步走战略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示 (人均4000美元) 富强 (人均800-1000美元) 小康 温饱 2000年 1990年 1980年 2050年
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 新三步走战略
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步 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 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步
到建党一百周年,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 到建党一百周年,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第二步
到建国一百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 到建国一百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步
•发展速度的适当性 •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实现途径的开放性 •战略重点的科学性 3、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 2、总体小康社会的特点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C.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人均GNP和GDP超过了800美元 恩格尔系数:城市57.5%-39.2% 农村67.7%-49.1% 消费结构:由以农产品为主转向以工业品和服务为主 贫困人口:绝对数 2.5亿—3000万 相对数30.7%—3%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A.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979—2000年经济年均增长9.5% 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多(可比价格) 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经济结构实现了调整: 农业:产值28.1%—15.9% 劳动力70%—50%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传统产业得到提升,基础薄弱状况得到改善 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了转变 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在动态中得到优化 B.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政体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总体小康社会的特点 低水平:人均GDP800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水平; 不全面:目前达到的小康偏重于经济方面,经济方面也是偏重于物质层面; 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基本实现工业化,市场体制更具活力 工农城乡地区三大差别扩大趋势扭转 社会保障健全,就业充分,人民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