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农村 根本原因: 措施: 意义 “ 一大二公 ” 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 合作探究 1. 农村改革的目的、措施、作用 2. 城市改革的时间、重点、具体 内容 3. 对外开放的目的、形成的格局 4. 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十章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和巨大成就
第一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 主讲人:邹炳强
热 烈 庆 祝 中国共产党建党87周年.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目的要求: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1.(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18题)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章程》 填空学习之一 (总纲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素质教育部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政治经济与社会》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课题组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章要点 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哪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二框 党的基本路线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要坚持党的领导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014年第四季度中心组学习 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6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5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4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Harvard ManageMentor®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永 永 远 的 丰 碑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B教学要点 A教学引导 第十章课件导航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B教学要点 A教学引导

A教学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两个凡是”束缚,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脉络,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内政、外交、治党、治国、治军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世纪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懂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重要性,增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重点: 1、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进程,认识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难点: 1、了解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背景,认识这场大讨论对于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两个凡是”束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 2、掌握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对于党和国家完成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重要意义。 3、掌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南方谈话”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4、把握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热点: 掌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在当代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同时也要进一步认识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B教学要点 基本概念 “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四项基本原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平反冤、假、错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步走”发展战略 ;十三届四中全会;“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 “一国两制”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本线索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与党的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3、党的十二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的提出; 4、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制定; 6、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7、党的十五大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8、党的十六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 9、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思想的提出; 1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以及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C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在徘徊中的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在徘徊中的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彻底纠正“文革”错误的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1976年10月26日,华国锋针对广大群众纷纷要求邓小平出来工作和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情况,提出:一、要集中批“四人帮”,连带批邓。二、“四人帮”的路线是极右的路线。三、凡是毛主席讲过的,点过头的,都不要批评。四、“天安门事件”要避开不说。这是华国锋第一次提出“两个凡是”的主张。 1977年2月7日,华国锋批准由《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的两报一刊社论《学习文件抓纲要》,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要把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延续下去。同年3月10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继续延用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错误提法,仍认定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认为“批林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正确的,阻挠邓小平出来工作等。这就为全党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拨乱反正,设置了障碍。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与两个凡是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减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随后,各报广泛转载。这场讨论逐步展开。胡耀邦是发动者和组织者,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引导讨论,是最有力支持者和领导者。 1978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批评了“两个凡是”,并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并解决了若干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这一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标志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取得了完全成功。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历史问题决议》,标志着这场延续三年多的大讨论的结束。 这场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破除了个人迷信,改变了思想僵化状态,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很好准备,为历史大转折奠定了坚实基础。讨论成果已反映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继延安整风运动后又一次深刻而广泛的思想大解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8/12/18-22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发展新时期。

1978—迟到的春天视频资料 视频来源:千源网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平反冤、假、错案,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此后,又先后为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恢复了名誉,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 1.平反大量冤、假、错案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2.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后八字方针 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会议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紧密结合;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二)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支持下,开始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 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 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定承包合同。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具体形式有。(1)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2)包产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三)对外政策的调整 1979年1月1日,1978年8月12日,分别与美国、日本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图为邓小平讲话 图片来源:邓小平纪念馆

四项基本原则 粉碎“四人帮”后,社会上和党内一方面仍然存在思想僵化,阻碍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另一方面极少数人宣扬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针对此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邓小平将我党一贯强调的思想政治原则科学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题”。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把“四项基本原则”写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年10月18日中共十四大通过新党章,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

(二)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0年6月27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是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起草的,集中了全党集体智慧。 《决议》3万余言,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革”作了正确总结,科学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并且科学地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决议的起草和通过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基本观点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思想束缚,是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我国进入到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必须全面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掌握其精髓,不能片面、断章取义地理解。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和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和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 报告根据邓小平的设想,进一步提出了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万亿元左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二)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的作出和实施,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在一些地方取得重要进展。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三)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走向富裕视频资料 视频来源:千源网

(四)整党和精神文明建设 1983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任务是:统一思想,纠正一切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整顿作风、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加强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改变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状态;纯洁组织,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理出去。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是国家根据经济开放性的需要,选定一些具有对外经济往来条件优越的地方,配套以特殊的政策,以利于对外开放和带动国内经济进步的特别经济区。在世界经济越来越频繁的交往中,我国顺应历史潮流,于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海南建省,开始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大步伐,走着一条更为艰辛,也更为辉煌的特区之路。 十几年的努力与实践,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从小到大,由出口特区、出口加工区到综合型多功能形态形成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人不倦的探索精神和无穷的创造度。 经济特区

经典论述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础,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三)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 1980年8月,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1986年,他又在多次讲话中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认真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一)1989年政治风波的发生与平息 1989年春夏发生的政治风波,是极少数敌对势力利用党在工作中的失误,利用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不满,掀起的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平息了这场风波。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二)向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1989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接受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决定由江泽民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三)继续开展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 十二大以后的几年间,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也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和物价大幅度上涨的问题,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把一度延误的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工作重新提上日程。 1989年11月6日至9日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治理整顿的主要目标和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治理整顿在实践中进展顺利,到1990年底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粮食生产扭转了前四年的徘徊局面,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起步,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得到初步整顿,党政机关办企业的问题得到解决。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四)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 邓小平多次指出:第一、中国目前的局势是稳定的;第二、中国人吓不倒。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又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 中国政府既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又利用矛盾,多做工作,积极开展睦邻外交,稳定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继续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五)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990年3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提出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1989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通知的决定》。1989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0年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1年6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第二版出版。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 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邓小平南巡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图片来源:雅虎网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进一步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成为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经典论述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994年初,中共中央根据十四大的精神,立足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同年5月,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三者相互促进。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十四大以后,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一)高举邓小乎理论伟大旗帜, 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中共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72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图片来源:中共党史网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1999年,又接连发生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集团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法轮功”邪教组织策划和煽动非法聚众闹事。 面对这些风险和考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冷静分析,正确把握,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图片来源:CCTV网

图片来源:CCTV网

(三)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为和平时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指明了出路。1997、1999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加强同台湾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1997年7月1日,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 77 图片来源:CCTV网

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 78 图片来源:CCTV网

(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对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1998年11月21日,根据中共十五大的部署,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次“三讲”教育历时近两年,使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明显加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解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79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0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经济 政治 文化 生态

1.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

图片来源:CCTV网

“十一五”规划 图片来源:CCTV网

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005年11月,胡锦涛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图片来源:CCTV网 86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央决定从2005年初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年1月,胡锦涛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紧密结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问题。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 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 ; 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 9,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 10,积极推进国际和平发展合作事业。 1,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经济实力快速提高; 2,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顺利实施;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

基本观点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新时期我们需要继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中国历史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稳定复兴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基本观点

图片来源:人民网

图片来源: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图片来源:CCTV网

图片来源:人民网

图片来源:琅琅网

D教学思考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试论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格局。 3、试论中共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概括及其深远意义。 4、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历史经验是什么? 6、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7、怎样看待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新中国早期29年的关系?

E教学参考 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编:《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朵春生著:《中国改革开放史》,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 5、张黎群等主编:《胡耀邦传》,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 7、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8、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9、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年9月12日) 10、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22日) 11、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