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 熊长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LOGO 肺栓塞 课程:病理学 授课班级: 12 高职护理班 莫让生命通道被堵. 肺栓塞原因 肺栓塞机制 肺栓塞影响 肺栓塞类型 肺栓塞预防.
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血栓形成 4 血栓形成 – 循环血液中有形成份在血管内形成异常的血 凝块;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和纤溶、血 流变学等因素的变化相关。 4 血栓类型 – 静脉血栓 – 动脉血栓 – 混合血栓.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病患,男, 55 岁。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多年。一周前 左手发麻、无力发作两次,自愈。 3 小时前左下肢突感 乏力,继之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偏瘫,说话不清,并逐 渐加重,但神志尚清,送急诊。检查:生命体征平稳, 神清,说话不清,颈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 -) , 腹平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压 165/100.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贫血 贫血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症状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贫血发生的速度、贫血的程度 (二)身体评估 评估主要体征,包括皮肤 甲床、粘膜是否苍白、血压的改变、肝 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三)心理 - 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心脏移植 治疗终末期缺血性心脏病 陈 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肺血栓栓塞 现代认识 王佩燕.
目 录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建议 2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基本原则 院内VTE预防措施介绍 3 院内VTE预防流程(草案) 5
急性心力衰竭 仁济医院心内科 马珺.
下腔静脉过滤器 预防肺栓塞的临床应用进展 陈晓明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肿瘤中心 广州
血栓性疾病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心内科 尹博英.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
科 室:临床药学 汇报人: 时 间: 肺 栓 塞 科 室:临床药学 汇报人: 时 间:
推荐概要(Summary of Recommendations)
病历书写规范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医 务 部 刘 忠.
急诊医师如何面对肺栓塞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邓跃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杨媛华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呼吸内科 雷怀定.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年级专业 06护理 实习护士 梁素华 临床指导教师 区敏珊 专业负责人 胡宪法.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PKU-HKUST MEDICAL CENTER Dr. LH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 田红燕 张军波
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其发病率、 病死率及误诊率均颇高,是国内外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倍受关注。 近年,深静脉血栓形成—PE的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的研究有了明显的提高,其病残率和病死率可望会逐渐下降。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早期诊治肺栓塞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陆慰萱.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临床试验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CRO:********公司
肺血栓栓塞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内科 刘晓民.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四章 循环系统(三) 新课导入 正常血压是多少?.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肿瘤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 诊断与治疗.
急 性 肺 动 脉 栓 塞.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 陆慰萱
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护理措施 心内科 包德美.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 熊长明 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处理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 熊长明

肺栓塞相关名词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指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PI): 是指肺栓塞发生后引起肺组织出血或坏死。

肺栓塞相关名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份在深静脉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PTE 和DVT是同一疾病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 统称为VTE. 肺动脉血栓形成:肺动脉内原位血栓形成,并非外周血栓脱落所致。

肺栓塞临床分型 大(块)面积肺栓塞(massive PTE):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须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所致血压下降。 非(块)大面积肺栓塞(non-massive PTE):不符合以上大面积肺栓塞标准的肺栓塞。 次(块)大面积肺栓塞(submassive PTE):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伴有右心室运动功能减弱或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危险分层意义 肺栓塞临床谱较广,其表现取决于肺栓塞的面积、发展速度、原心肺功能状态、肺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体液反应等。 轻者2-3肺段可无任何症状,重者15-16肺段可发生休克或猝死。 病情的轻重决定患者的预后和治疗策略的选择。

肺血管阻力 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后负荷 右心室扩张 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右室壁张力 心室间隔左移 左心室顺应性 左心室前负荷 右心室缺血 每搏量 冠状血流 心排血量 低血压/低灌注 肺栓塞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病理生理学

危险分层方法 血流动力学分层 右心功能不全分层 生物标记物分层 解剖学分层

血流动力学分层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须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所致血压下降。 。 血流动力学稳定:体动脉压力无明显变化。

右心功能不全分层 右心功能不全评估指标 右心室扩张 右心室/左心室舒张内径比率>0.6 右心室游离壁运动机能减弱 右心功能下降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 心室间隔左移 左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A/E>1)

生物标记物形成 右心压力升高,室壁张力升高,挤压右冠状动脉,使心内膜下灌注减少,心肌供氧下降,引发心肌缺血及右心室微梗死。血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升高。 右心室负荷增加可使B-型利钠肽(BNP)增加。

生物标记物分层 对肺栓塞并发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无意义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根据生物标记物进行分层有临床价值。 肌钙蛋白和B-型利钠肽(BNP)正常者多无右心功能不全。 肌钙蛋白和BNP升高者右心功能可以正常,也可以不正常。

解剖学分层 CT检查发现呈“马鞍状”或近端大块肺栓塞。 肺栓塞2个肺叶或7-8肺段以上。

肺栓塞危险分层策略 低危肺栓塞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右心功能不全,住院病死率<4%。 次大块肺栓塞组:血流动力学稳定伴右心功能不全,住院病死率为5%-10%。 大块肺栓塞组:血流动力学异常伴右心功能不全,住院病死率近30%。

危险分层与治疗(1) 大块肺栓塞组:如无溶栓禁忌证,应积极迅速地给予溶栓治疗或在某些情况下实施外科血栓摘除术。 目前我国推荐的溶栓治疗方案: 尿激酶20 000IU/kg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 rt-PA 50-100mg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

危险分层与治疗(1) 溶栓时间窗通常在肺栓塞发病或复发后2周以内,溶栓治疗开始越早,疗效越好,每延迟1天疗效下降0.8%。 溶栓后常规继以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同时加用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待INR达到目标值(2-3)后停用肝素。

危险分层与治疗(2) 低危肺栓塞组:如无抗凝禁忌证,均应给予抗凝治疗,首先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 常用的普通肝素给药方法是静脉滴注,负荷量为2 000~3 000U/h,继之700~1 000U/h维持。用普通肝素治疗需要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至少要大于对照值的1.5倍(通常是1.5倍~2.0倍)。 亦可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不需监测抗凝指标。 通常肝素应用5~7天。

危险分层与治疗(3) 次大块肺栓塞组:溶栓?抗凝?意见不一致。 本院经验:支持溶栓治疗,并认真权衡溶栓风险和获益。

抗凝治疗时间 肺栓塞的抗凝时间长短应个体化,一般至少需要6个月。 部分病例的危险因素短期可以消除,例如服雌激素、临时制动、创伤和手术,疗程可能为6个月即可; 对于栓子来源不明的首发病例,需要至少6个月的抗凝;

抗凝治疗时间 对复发性VTE、合并肺心病或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长期存在的患者应终身抗凝治疗。如癌症患者、抗心脂抗体综合征、易栓症等。

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图 肺栓塞 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流动力学正常 TnT BNP升高 TnT BNP阴性 右心功能不全 右心功能正常 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流动力学正常 TnT BNP升高 TnT BNP阴性 右心功能不全 右心功能正常 溶栓治疗 单纯抗凝治疗 华法林抗凝6个月(INR2.0-3.0) 外科或创伤所致PE 复发或特发PE者 停用抗凝 长期抗凝

溶栓方案实施--溶栓前准备 高度怀疑PE即可开始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 外周静脉溶栓和肺动脉内溶栓效果相似。 确诊PE利用增强CT和/或肺灌注检查。 既要避免漏诊PE,又要避免过度诊断。 加强鉴别诊断

溶栓方案实施--溶栓前准备 进行常规化验:心肌酶、TnT、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APTT)、动脉血气。 备血 家属谈话 观察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等 溶栓前18导联心电图 仔细询问溶栓禁忌证:高血压、痔疮、颅脑出血外伤、创伤、胃肠出血等 溶栓药物选择 溶栓前尽量少进行有创动静脉穿刺

溶栓方案实施-绝对禁忌证 近期活动性胃肠道大出血 两个月内的脑血管意外、颅内或脊柱创伤或外科手术 活动性颅内病变(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

溶栓方案实施-相对禁忌证 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出血性糖尿病,包括合并严重肾病和肝病者; 近期(10天内)外科大手术、不能被压迫止血血管的穿刺、器官活检或分娩 近期大小创伤 感染性心内膜炎、妊娠 出血性视网膜病、心包炎 动脉瘤、左房血栓、咯血 潜在的出血性疾病。

溶栓方案实施-并发症 溶栓疗法最重要并发症是出血,发生率约为5%~7%,致死性出血约为1%。 溶栓药其他副作用还可能有发热、过敏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肌痛、头痛等。过敏反应多见于用链激酶患者。

溶栓方案实施-溶栓过程中 着重观察出血情况(皮下、牙龈、鼻腔、消化道和血管穿刺部位)及生命体征变化。 每30分钟做一份心电图,直至溶栓结束。此后5天每天一份心电图。 溶栓过程中对动静脉穿刺点进行压迫,防止出血。

溶栓方案实施-溶栓后 仍然注意出血情况。 溶栓结束后4-6小时测定APTT,如APTT在基础值1.5-2倍以内,即给予低分子量肝素。 判断溶栓即刻和远期效果。

溶栓方案实施-溶栓后 判断溶栓即刻和远期效果。 判断溶栓即刻效果: 远期效果可以通过增强CT、肺灌注和超声心动图明确溶栓和抗凝效果。 患者症状缓解、血压恢复、脉压增大、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 心电图右室负荷减轻,S1变浅,右束支阻滞消失,右胸导联T波深倒。 动脉血氧分压改善。 远期效果可以通过增强CT、肺灌注和超声心动图明确溶栓和抗凝效果。

溶栓方案实施-溶栓后 急性肺栓塞患者要求绝对卧床2周左右,直到INR达到目标值后才可逐步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避免挤揉下肢,特别是DVT患肢。

溶栓方案实施 特殊情况溶栓治疗 妊娠合并肺栓塞 溶栓方案实施 特殊情况溶栓治疗 妊娠合并肺栓塞 妊娠是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但当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块肺栓塞时,仍应考虑溶栓治疗,溶栓成功不仅能挽救患者生命而且能提高生存质量。 国外已报道过妊娠合并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成功并能继续妊娠的病例。 分娩时不主张溶栓,除非患者频临死亡。

溶栓方案实施 特殊情况溶栓治疗 妊娠合并肺栓塞 合并肺栓塞的孕妇能否继续妊娠应根据以下几方面因素综合评估: 1.溶栓治疗的效果 溶栓方案实施 特殊情况溶栓治疗 妊娠合并肺栓塞 合并肺栓塞的孕妇能否继续妊娠应根据以下几方面因素综合评估: 1.溶栓治疗的效果 2.肺动脉压力高低 3.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4.能否耐受抗凝治疗 对于经溶栓和抗凝治疗后肺动脉压力仍明显升高、心功能较差和不能耐受长期抗凝治疗的孕妇应终止妊娠。

溶栓方案实施 特殊情况溶栓治疗 肺栓塞与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是溶栓相对禁忌证。 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溶栓方案实施 特殊情况溶栓治疗 肺栓塞与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是溶栓相对禁忌证。 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肺栓塞危及生命时,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谨慎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方案实施 特殊情况溶栓治疗 肺栓塞二次溶栓 肺栓塞二次溶栓适应证尚不清楚 溶栓方案实施 特殊情况溶栓治疗 肺栓塞二次溶栓 肺栓塞二次溶栓适应证尚不清楚 病情重、发病时间短、溶栓效果不满意(溶栓次日经增强CT或肺灌注证实)、首次溶栓无明显并发症、无介入治疗条件者。 可考虑更换溶栓药物。 二次溶栓可减量。

溶栓方案实施 特殊情况溶栓治疗 肺栓塞合并咯血或尿潜血阳性 仔细权衡获益与风险 既往无出血性疾病 家属谈话 慎重溶栓 溶栓时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溶栓方案实施-出血并发症处理 危及生命部位的出血--颅内出血(患者头痛) 停止溶栓及抗凝治疗 立即行CT检查 请神经内、外科会诊 如排除颅内出血,可继续溶栓及抗凝治疗。

溶栓方案实施-出血并发症处理 大出血:指大量咯血(1次咯血量>100ml或24小时累计>400ml)、消化道大出血、腹膜后出血、引起低血压状态、需要输血者。 停用溶栓及抗凝治疗 输新鲜干冻血浆 给予6-氨基乙酸 输血小板或红细胞 请相关科室会诊

溶栓方案实施-出血并发症处理 小(轻度)出血:指皮肤、粘膜、肉眼及镜下血尿、血痰、或小量咯血、呕血等。 体表局部出血,实施局部压迫。 牙龈、鼻腔出血可用纱布填塞,必要时请专科会诊。

溶栓前 溶栓后 抗凝后

手术和介入治疗 肺动脉血栓摘除术:大块肺栓塞伴有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内科治疗失败或不宜内科治疗者,可行肺动脉血栓摘除术,但死亡率较高。 经导管肺动脉血栓碎裂术:多用于急性肺栓塞伴低血压,且溶栓或抗凝治疗禁忌或经溶栓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方法包括旋转导管碎裂、血栓抽吸术,也可兼给局部溶栓治疗。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适应证 诊断明确,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中心型肺栓塞(主肺、肺叶、肺段动脉)。 经充分抗凝治疗无效。 肺血管阻力>30 kPa.s/L(300达因.秒.厘米-5)

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最主要的适应证有: 肺栓塞并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出现并发症者 充分抗凝治疗后肺栓塞复发者 高危患者的预防:①广泛、进行性静脉血栓形成;②行导管介入治疗或肺动脉血栓剥脱术者;③严重肺动脉高压或肺心病者。 因滤器只能预防肺栓塞复发,并不能治疗DVT,因此安装滤器后仍需抗凝,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

肾静脉 滤器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