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实习五 消化系统 实习五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组成:牛或马或猪或羊各消化系统标本或新鲜标本。 口腔、舌、咽喉、食管、胃、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肝、胰、肛门。 1 、口腔:唇、硖、齿(切齿、犬齿、臼齿)、硬腭、软腭、唾 液腺(腮腺、颌下腺、 舌下腺、眶下腺(兔有)。
Advertisements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包括两部分 —— 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 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 、大肠 ( 盲肠、结肠和直肠 ) 和肛门组 成。 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 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 、大肠.
颈部病变的 CT 检查. 肌肉: 占据颈部大部分的软组织结构 胸锁乳突肌 二腹肌:前后腹,中间肌腱处连于舌骨 肩胛舌骨肌:上下腹,中间借肌腱处相 连,连于舌骨和肩胛骨 下颌舌骨肌:位于口底,是口腔和颈部 的分界 斜角肌:是颈椎椎旁肌肉最靠前外方者, 包括前,中,后斜角肌.
6 .颅前面观 (1) 额区:额鳞、额结节、 眉弓、眉间 (2) 眶:四棱锥体形深腔,底 朝向前外,尖向后内, 有上、下、内、外四 壁,容纳眼球及附属 结构。 第一章 骨学 — 颅骨.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前正侧 后鼻孔、鼻中隔以 及翼突 向前上方 筛窦、眼 眶及球后 向上方 蝶骨底、蝶窦、 蝶鞍、海绵窦 向外侧 茎突前间隙、翼内外肌、 上颌窦、咬肌、颞颌窝 等 向后外方 动脉鞘区 向后上方 枕骨斜坡 后颅窝 肿块 肿瘤在鼻咽部发生后侵犯: 向下 软硬腭、悬雍垂、扁桃体.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及卫生保健 ( 1.5 消化系统). CXL 民以食为天! CXL 内容提要 一、消化系统概况概况 (一)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二)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二、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特点 (一)消化道的特点消化道的特点 (二)消化腺的特点消化腺的特点 三、小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卫生保健.
消 化 系 统消 化 系 统 制作人 余 寅. 概述 消化系的组成 消化管 口腔咽 食管 小肠 大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上消化道 盲肠、阑尾 结肠 直肠、肛管 下消化道 胃.
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广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李锦新 No 组成: 功能: 1 、消化、吸收 2 、内分泌 3 、免疫 消化管.
1 内 脏 学 splanchnology. 2 (一)中空性器官 第四章 总论 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某些与内脏密切相关的结构胸膜,腹膜,会阴等 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二)实质性器官 — 门 包括: 一般结构.
1 PART Ⅱ SPLANCHNOLOGY 内脏学. 2 Chapter 1 General description 总 论 Splanchnology includes alimentary system 消化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 urinary system.
内脏学总论 第三章 内脏学. 总 论 一、内脏的概念 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系统的大部分器官都位于体腔 内,并借一定的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二、内脏器官的分类 (一)中空性器官 1. 内部形成空腔 2. 壁分为 3-4 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据《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教材 供三年制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吞咽障碍的评定 康复教研室 项目:. 目录 学习要点 第一节 参与吞咽的各组织器官的解剖 第一节 参与吞咽的各组织器官的解剖 和吞咽的生理过程 和吞咽的生理过程 第二节 评定步骤与方法 第二节 评定步骤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 思考题.
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ystem
第三章 肌学.
咽部解剖生理 山大二院耳鼻咽喉科 张海令.
第三章 肌 学 67页 第一节 总 论 肌的分类 骨骼肌 一、骨骼肌的形态和构造 二、骨骼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三、骨骼肌的命名法
第五章 骨骼肌.
会阴 (Perineum).
Human anatomy.
口腔颌面部感染 邵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刘吉平.
消化系统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医学基础教研室C区413室 王 艳
第二十八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二、特殊人群、慢性阑尾炎.
肌 学(一)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January 07
腹 膜.
肝横断层解剖及CT、MRI图像 一.肝脏解剖 (一)   肝形态:.
局部解剖学课件 王德贵.
内 脏 学 第十章 腹 膜 Peritoneum 一、腹膜概述 二、腹膜的功能 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四、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插管技术的应用解剖.
第14章 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第14章 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牡丹江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第十章 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局部解剖学  四肢局部解剖总结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戴 景 兴.
病例随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王虎.
第三篇 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 导语 物质代谢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和利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成分,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其中,消化系统摄取、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呼吸系统摄取氧、排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产生并排出尿液;脉管系统则起到运送营养物质、氧和代谢产物的作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物质代谢等加强。由于有这些结构保证,人体运动得以正常进行。
Anatomy and physiology
鼻 咽 癌 CT 诊 断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着重探讨周围间隙的改变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肠道排泄的护理.
动物解剖生理 主讲人:解红梅.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即女阴 后述.
多媒体教学系列课件之一 消化系统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编制.
内 脏 学Splanchnology 内脏学总论、消化系统 湘南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内脏学 保山医专解剖教研室.
第四章 消化系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解剖教研室.
第13章 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张晓丽 6202
本课件中部分图片选自刘丰 春《人体X线解剖学》课件,再此表示感谢!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内 脏 学 骆汉雄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牙周组织/牙龈/表面解剖 游离龈(free gingiva) 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 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局部解剖学课件 王德贵.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基础上加入解剖学内容)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新医大解剖学教研室 崔建华.
第十章 淋巴系统 The Lymphatic System.
第二章 消 化 系统 陈 四 清.
胰腺,十二指肠 pancreas,duodenum
第五节 小肠small intestine 全长约5~7米,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消 化 系 统.
内脏学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周庭永.
第14章 消化管 刘 虹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第五章 消 化 系 统 alimentary system 组成 功能 作业
第二篇 内脏学 第三章 内脏学总论.
胸、上腹部和盆腔CT图谱 影像圆 gcy88gcy.
鼻咽喉解剖 生物及解剖學科 黃雍協.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肝脏分段 北京医院 常志刚 2019/5/18.
肌学总论 introduction of myology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总论 肌(muscle):运动系统中叙述的肌均属横纹肌,附着 于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可 随人的意志而收缩,所以又称为骨骼肌 或随意肌。 一、分类: (一)按形态分: 1、长肌:肌腹呈梭形,两端腱较细小,全肌 呈索条状,多分布于四肢。 2、短肌:短小,多分布于躯干深层。 3、扁肌(阔肌):呈板状,多分布于胸腹 壁。 4、轮匝肌:呈环形,分布于口和眼周围,收 缩时关闭口和睑裂。

(二)按部位分: 1、头肌:面肌、咀嚼肌 2、颈肌:颈肌浅群、舌骨上下肌群、颈肌深群 3、躯干肌:背肌、胸肌、腹肌、膈和会阴肌 4、四肢肌:上、下肢肌

(一)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收缩和舒 张功能。 肌纤维外包肌内膜 肌束 肌 (小血管随膜走行) 二、构造:肌腱与肌腹构成。 (一)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收缩和舒 张功能。 肌纤维外包肌内膜     肌束       肌 (小血管随膜走行) (二)肌腱:平行致密的肌原纤维构成,肌性两端, 附着于骨;无收缩功能,抗张力强;长 肌为腱,阔肌为腱膜。 多个肌束外包肌外膜 肌束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一)起止点: 1、起点(定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 常把接近身体正中线,四肢靠近近侧 的称附着点。 2、止点(动点):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由于运动多样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置换。 (二)配布: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

四、辅助装置:保护、减少摩擦。 (一)筋膜(fascia):分为浅、深两种遍布全身。 1、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又称皮下筋膜,位 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大多含 脂肪。 2、深筋膜(deep fascia)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 膜深面,包被体壁、四肢的肌肉、血 管、神经等,位于肌肉与肌肉之间,由 致密结 缔组织,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形 成肌间隔、骨筋膜鞘、支持带、血管神 经鞘等。 (二)、滑膜囊:包括滑液囊和粘液囊。

(三)腱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 较大的部位。 作用:1、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 2、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结构:1、纤维层(腱纤维鞘):深筋膜增厚 形成 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对肌腱 起滑车和约束作用。 2、滑膜层(腱滑膜鞘):纤维鞘内,由滑 膜构成,分脏壁两层。 1)脏层:包于肌腱的表面。 2) 壁层:纤维层内面和骨面   两层间含少量滑液

第二篇 内脏学 第一章 总论 内脏(viscera):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 特点:1)大多数存在于胸、腹腔和骨盆腔内。 2)借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一、内脏一般结构: (一)中空性器官: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 膜。 (二)、实质性器官:一侧凹陷形成门,出入门的结 构被结缔组织包被形成蒂或 根。

二、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一)胸部的标志线 1、前正中线,2、胸骨线 ,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5、腋前、后线,6、腋中线, 7、肩胛线, 8、后正中线 (二)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 四分法:右上腹, 左上腹,右下腹 ,左下腹 九分法:腹上区,脐区,腹下区,左右季肋区, 左右外侧区,左右髂区

消化系统 口腔 咽 食管 胃 十二指肠 消化管 小肠 空肠 回肠 盲肠 大肠 阑尾 升结肠 结肠 横结肠 直肠 降结肠 肛管 乙状结肠 胃 十二指肠 消化管 小肠 空肠 回肠 盲肠 大肠 阑尾 升结肠 结肠 横结肠 直肠 降结肠 肛管 乙状结肠 小消化腺 消化腺 唾液腺 大消化腺 肝 胰腺 消化系统

一、口腔(oral cavity): (一)界限: 前壁:唇(人中、唇红) 后壁:咽峡 上壁:腭 硬腭 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 侧壁:颊(腮腺管开口) 下壁:口腔底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 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二)舌 1、分部:分为舌体和舌根,舌体前端称为舌尖。 2、舌的乳头 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含 味蕾。 3、舌肌 舌内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舌向 前下, 一侧瘫痪,舌尖偏向患 侧。 4、舌下面: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三)牙 1.分部: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 2.组成: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4.牙的种类和排列:第一套牙称乳牙20个,可分 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三类。第二套牙称 恒牙共32个,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 牙四类。 5、牙式

名称 位置 形态 开口 腮腺 三角楔形 下颌下腺 下颌下三角内 椭圆形 舌下阜 舌下腺 舌下襞深面 叶状 (四)口腔腺 名称 位置 形态 开口 腮腺 浅部:外耳道下方 深部:下颌支后内 三角楔形 下颌下腺 下颌下三角内 椭圆形 舌下阜 舌下腺 舌下襞深面 叶状 小管:舌下襞 大管:舌下阜 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平对的颊粘膜

二、咽(pharynx) (一)位置:颅底至第六颈椎体下缘,颈椎椎体的前方 (二)形态:上宽下窄、漏斗状的肌性管道。

(三)分部:以腭帆后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分为鼻咽、 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 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 纵行深 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2、口咽部:腭扁桃体、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咽淋巴环:围绕在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 围,存在有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 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 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3、喉咽部:梨状隐窝,异物易存留。

(四)交通: 咽作为消化与呼吸的共同通道,故 有两套出入口,共计七个开口: 呼吸道: 鼻咽部借鼻后孔(一对)与鼻腔相通 喉咽部借喉口与喉腔相通 消化道: 口咽部借咽峡与口腔相通 喉咽部向下接食管 此外咽又与中耳腔(鼓室)相通,咽鼓管咽口 (一对)→咽鼓管→鼓室。

三、食管(esophagus)上端在第6颈椎替下缘平面与咽 相接,下端在约平第11胸椎高度,于中线左 侧,与胃的贲门相接。 (一)分部: 1、颈部 T6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气管后方, 约5cm 2、胸部 胸骨静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长约 18~20 cm 3、腹部 膈的食管裂孔与贲门之间,长1~2cm。

(二)狭窄:在形态上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3处生理性 狭窄。 狭窄 位置 距中切牙距离 距鼻前孔距离 第一狭窄 在食管的起始处 15cm  20cm 第二狭窄 在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的左前方处       25cm  30cm 第三狭窄 在穿膈的食管裂孔处 40cm  45cm 意义: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亦是食管肿瘤的好发部位。

四、胃(stomach/gaster) (一)形态: 两口 入口:贲门,上接食管 出口:幽门,下接十二指肠 两缘 上缘:胃小弯,凹向右上,最低点称角切迹 下缘:胃大弯,凸向左下,食管左缘与胃大 弯起始处称贲门切迹。 两壁 前壁 后壁 贲门部 (二)分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胃窦) 幽门窦 幽门管

(三)位置: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 部位于腹上部 (四)毗邻: (五)构造: 1、粘膜:幽门处的粘膜形成环状的皱襞,称幽门 瓣。 2、粘膜下层 3、肌层:内斜、中环、外纵,环层肌在幽门处增 厚,形成幽门括约肌 4、外膜:浆膜

五、小肠(small intestine):长约5~7米,分为十二 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一)十二指肠(duodenum):全长约25cm,大部分 位于腹腔上部,紧贴腹后壁。全部围成“C”字形包 绕胰头,分为以下4部分 1、上部:位于第1腰椎平面正中线右侧,与降部转 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壶腹(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近 侧与幽门相连的一段,肠壁薄,粘膜光滑平 坦,无环状襞,称为~,是溃疡的好发部位。 2、降部:垂直下行与第1~3腰椎体和胰头的右 侧,中份后内侧壁上有十二指肠纵襞, 纵襞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为肝胰壶 腹的开口。

3、水平部:平T3平面横过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体的前 方,前面有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通过。 4、升部:斜向左上至第2腰椎体左侧,与空肠转折处形成 的弯曲称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 ligament):十二指肠 悬肌和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 成~,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二)空肠(jejunum)和回肠(ileum)鉴别点: 名称 位置 管径 管壁 淋巴滤泡 粘膜环状襞 空肠 近侧2/5 较粗 较厚 孤立淋巴滤泡 高而密 丰富 回肠 远侧3/5 较细 较薄 集合淋巴滤泡 低而疏 不丰富 血液 供应

六、大肠(large intestine):分为盲肠、阑尾、结 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腹部手术中,鉴别大、小肠主要依赖大肠的下述3个 特征(直肠、肛管和阑尾除外):结肠带、结肠袋、 肠脂垂。 (一)盲肠(c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左侧接回 肠,上接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和回肠为 界,一般位于右髂窝内。

(二)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1、位置:一般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但变化甚 大,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 之。 寻找阑尾的最可靠的方法:沿盲肠表面的结 肠带向下追踪。 2、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1)麦氏点(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 线中、外1/3交点处。 (2)兰氏点(Lanz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右、 中交点处。 (三)结肠(colon):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 平面连接直肠。分为升结肠(ascending colon)、 横结肠(transverse colon)、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和乙状结肠(sigmoid colon)4部分。

(四)直肠(rectum) 1、位置:在第3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 骨前面下行,终于盆膈平面。 2、弯曲:矢状位上2个:直肠骶曲和直肠会阴曲 冠状位上3个:中间一个凸向左侧,上下 两个凸向右侧。 3、直肠横襞(Houston瓣):直肠壁上常有2~3片 由环层肌和粘膜形成的半月状皱襞,称 为~,其中一个大而恒定的横襞存在于 直肠的右前壁上,距肛门约7cm,可作 为直肠镜检时的标志。 直肠壶腹:直肠下段扩大,称为~。

(五)肛管(anal canal) 1、肛管内主要结构: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 肛梳、白线。 2、概念: (1)齿状线(肛皮线):连接个肛柱下端与各肛 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上 下在动脉来源、静脉回流和淋巴引流等方面 都不相同。 (2)肛梳:在齿状线下方有一宽约1cm的环状区 域,称为~,外观浅蓝色,光滑。 (3)白线(Hilton线):肛梳下缘有一不甚明显 的环形线,称为~,活体肛门指诊检查 时可触知该处有一环形浅沟,是肛门内 外括约肌的分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