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经络针灸 中医学教研室 2 经络腧穴总论 起源与发展: 腧穴理论的形成要早于经络理 论的形成。 砭石 → 针刺 火(温热) → 灸.
任 脉 Ren Meridian. 目的要求 1 .熟悉《素问》《难经》任脉循行的原 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 止穴。 2 、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天突、廉 泉的刺灸方法。 3 、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 穴的刺灸方法。 4 、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经络概述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贯串上下打的通路 经脉 --- 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 --- 经脉别出的分支。络 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头 痛头 痛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五节 头痛. 一、概述 返回目录 (一)头痛的概念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绌急 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 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 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 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下篇:内科病证第.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手太阴经脉循行图示 中焦 络大肠 沿胃口 上膈 属肺 出腋下 上肢内侧前沿 列缺 鱼 鱼际 大拇指桡侧端(少商) 食指内侧(商阳) 该经脉循行所联络的脏腑器官 : 肺 、大肠、胃、 膈、咽喉、气道 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吸、咳血、伤风、 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第一章 推拿基础知识.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针灸总论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素问·六节藏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中医 经络养生.
眼针疗法的理论及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鹏琴.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治疗学总论 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视神经萎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 东方医院视神经疾病诊疗中心 韦企平.
面 痛 Facial pain.
肺结核.
健康人生 我的健康-我做主 王德瑜 教授.
第二章 腧穴总论.
足厥阴肝经.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推拿系列多媒体课件之 推拿学的特点 湖北中医药大学推拿教研室.
十方泰和经络治疗初级班讲义 5. 手少阴心经 第四讲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LOGO.
手阳明大肠经.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奇经八脉 Eight Extra Meridians.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经络的现代研究概 况 南方医科大学 黄泳教授.
第五章 经络学说 Theory of The Meridians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十巧手 常练十巧手,轻松又健康.
輕鬆又健康的十巧手.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中医学经络部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李 桐.
Harvard ManageMentor®
X-射线荧光分析.
经络概念及运用 Concept and Utility of Meridian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是什么? zhè shì shénme?.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分词(一).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脉是纵行的主干,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络脉是横行的分支,循行于较浅的部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第二节 十二脉经 一、命名 二、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和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 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三、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它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名称和分布规律是根据各经所联系内脏的阴阳属性及其在肢体循行的不同位置而定,阳经属腑,循行于四肢的外侧;阴经属脏,循行于四肢的内侧;手经循行于上肢;足经循行于下肢。 四、表里配合 五、流注次序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分布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经络的生理功能实际上就是经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行气血作用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经络的生理功能实际上就是经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行气血作用 二、沟通联系作用  三、抗御外邪作用 四、感应传导作用 五、调节平衡作用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疾病病理变化 1.外邪由表入里的传播途径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疾病病理变化 1.外邪由表入里的传播途径 在疾病的情况下,经络是传注病邪,反映病变的途径。外邪侵犯人体,常以经络为途径,从皮毛腠理内传五脏六腑。 2.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的途径 内脏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反映于外表的特定部位或与其相应的孔窍。如真心痛,不仅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且常放射到上肢内侧缘,这是因为手少阴心经行于上肢内侧后缘之故。又如胃火见牙龈肿痛等。

脏腑之间因经络的沟通联系而使病变相互影响。 互为表里的脏与腑:心火可下移于小肠等。 3.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 脏腑之间因经络的沟通联系而使病变相互影响。 互为表里的脏与腑:心火可下移于小肠等。 非表里关系的脏腑:例如肝病影响脾胃。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⑴循经辨证,判断病位 根据经络循行部位作为病候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病;缺盆中痛,常是肺脏的病变。又如头痛一症,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部及项部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关。 ⑵按察腧穴,判断病位 机体患病时,常在体表的某些穴位或部位出现病理性反应,这对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现实意义。如肺脏有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循经取穴: 经络学说广泛地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对针灸和药物治疗,更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针灸疗法与按摩疗法常用“循经取穴”的方法,治疗某一脏腑组织的病证。例如胃痛取胃经的足三里穴;肝病刺肝经的期门穴等。针刺麻醉、耳针疗法等都是在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分经用药:药物疗法也是以经络为基础,根据某些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具有特殊选择性作用,因而产生了“药物归经”的理论,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治疗头痛,属太阳经头痛用羌活,属阳明经头痛用白芷,属少阳经头痛用柴胡,属厥阴经头痛用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