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三角 胸膜顶 淋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颈部病变的 CT 检查. 肌肉: 占据颈部大部分的软组织结构 胸锁乳突肌 二腹肌:前后腹,中间肌腱处连于舌骨 肩胛舌骨肌:上下腹,中间借肌腱处相 连,连于舌骨和肩胛骨 下颌舌骨肌:位于口底,是口腔和颈部 的分界 斜角肌:是颈椎椎旁肌肉最靠前外方者, 包括前,中,后斜角肌.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第十二教案 目的要求:理解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规律 重点难点:全身主要动脉的分布; 全身主要动脉的分布.
1 第三章 肌学. 2 第一节 总论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腹 肌腱 腱划 阔肌 腱膜 轮匝肌 二腹肌.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主讲:周丽华教授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
纵隔解剖和常见病变影像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2007级医学影像 黄楠.
会阴 (Perineum).
Human anatomy.
局部解剖学课件 王德贵.
淋 巴 系 统 Lymphatic System.
颈部肿块 颈部应用解剖学及症状学 颈部肿块 2017/3/4.
局部解剖学 主编: 彭裕文 第六版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腹 膜.
局部解剖学课件 王德贵.
内 脏 学 第十章 腹 膜 Peritoneum 一、腹膜概述 二、腹膜的功能 三、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四、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食管癌的分期及临床方法 乔玉磊.
局部解剖学  四肢局部解剖总结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戴 景 兴.
系统解剖学--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心.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胸 部 局 解.
心血管系统 概 述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20 鱼类的循环系统 讲授:陈明茹 肖佳媚 谢雯瑜.
循环系统 circulation system.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即女阴 后述.
本课件中部分图片选自刘丰春《人体X线解剖学》课件,再此表示感谢!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大 纲 要 求 了解体循环静脉的特点 了解上腔静脉的主要属支及汇集范围; 掌握上肢、下肢浅静脉的名称和汇入部位
浅表淋巴结检查.
正常人体结构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系.
胸部CT诊断 郧阳医学院影像学教研室 陈伦刚.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上 肢(The upper limb)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胚学系 余沪荣.
贵阳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古陶一中 李素霞.
血管的外形特征 与静脉比较,动脉外形较挺拔,管腔小而管壁厚,管壁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多而丰富,其弹性和收缩性较强;中等动脉因平滑肌丰富又称肌性动脉,大动脉因弹性纤维丰富又称弹性动脉;静脉较塌陷,管腔大而管壁薄,管壁平滑肌不发达,弹性纤维也较少,并有瓣膜配布,管壁弹性和收缩性较差,而外膜较厚且有平滑肌分布;毛细血管壁薄腔小,行走弯曲并有大量分支分布形成网状结构,在心肌间多沿心肌细胞纵轴平行分布。
局部解剖学课件 王德贵.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基础上加入解剖学内容)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新医大解剖学教研室 崔建华.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动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第四章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 :鼻、咽、喉 肺外呼吸道 下呼吸道 :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组成 肺实质 肺 肺间质.
内 脏 学 主讲:杨胜波 副教授 主要从事肌 运动生理和周围神经损伤研究
The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
人 体 解 剖 学 第三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第五节 颈区.
第十章 淋巴系统 The Lymphatic System.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二、 静 脉 引流作用 1、分浅深二种, 浅静脉—皮下静脉不与动脉伴行—临床应用、 深静脉——与动脉伴行,名称相同 2、静脉间吻合丰富 3、有静脉瓣—防止血液逆流—机能不全时、、 4、为属支,由细变粗,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压力低, 5、几种特殊结构的静脉:硬脑膜(静脉)窦,板障静脉,骨松质—是巨大的血库。
胸、上腹部和盆腔CT总结.
Respiratory System Assessment
呼吸系统(二) respiratory system
肺的分叶分段.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 腺体等处。 包括: 内脏运动神经 又叫自主神经 autonomic nerve 或植物性神经 vegetative nerve ,
胸、上腹部和盆腔CT图谱 影像圆 gcy88gcy.
呼吸系统(二) respiratory system
胸部CT诊断.
Artery 动 脉.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二节 心 heart 一、位置与外形 (一)位置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周围包有心包。约2/3在胸骨中线左侧,1/3在胸骨中线右侧。 前方——肺、胸膜、胸骨体下部、 左侧第4、5肋软骨 下方——膈的中心腱 后方——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二节 心 heart.
肝脏分段 北京医院 常志刚 2019/5/18.
淋巴系统 The Lymphatic System
腹膜后隙 内容: 一、肾 二、输尿管 三、血管、神经 January, 2007
开颅取脑及脑片制作实验 安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枕三角 胸膜顶 淋巴

局部解剖学课件 胸部 王德贵

内 容 一、胸壁 二、膈 三、胸膜和胸膜腔、肺 四、纵隔

胸 壁 内容: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三)胸壁的动脉

(一)浅层结构 1. 浅血管 2. 皮神经 3.乳房

1. 乳房mamma (1)结构 乳房由皮肤、乳腺、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 纤维组织主要包绕乳腺,并有纤维隔嵌入乳腺叶之间,将乳腺分为15~20个乳腺叶。

输乳管: 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 乳腺叶和输乳管围绕乳头呈放射状排列,输乳管在乳晕处膨大为输乳管窦,开口于乳头。

乳房悬韧带: 又称Cooper韧带,为连于乳房皮肤与乳腺深面的胸筋膜之间的许多纤维组织小束,对乳房起固定作用。

乳癌早期,乳房悬韧带可受侵犯而缩短,牵拉表面皮肤产生一些凹陷,这是乳癌早期的常见体征。

乳房后隙: 为浅筋膜深层与胸肌筋膜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

(2)乳房的动脉供应 (1)肋间后动脉(第2~4肋间后动脉的分支为大) (2)胸外侧动脉 (3)胸廓内动脉 (4)胸肩峰动脉

(3)乳房的淋巴引流 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胸肌淋巴结。 这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

乳房上部的淋巴→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乳房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相交通。 乳房内侧部的淋巴→胸骨旁淋巴结。 乳房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相交通。

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穿胸大肌→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相交通。

(二)深层结构 1.锁胸筋膜 2.胸壁肌 3.肋间隙的结构

1. 锁胸筋膜的位置及穿过结构 位置: 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筋膜。

穿过锁胸筋膜结构: ①头静脉 ②胸肩峰血管 ③胸外侧神经 ④淋巴管

2.胸壁肌 分为: 胸上肢肌 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 包括: 胸大肌 胸小肌 前锯肌

胸固有肌 主要是: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3. 肋间隙的结构 (1)肋间肌 (2)肋间血管 (3)肋间神经

肋间血管神经在肋沟处的排列从上到下为: 肋间静脉 肋间动脉 肋间神经

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主干在肋角处发出小支沿肋沟和下位肋上缘前行。

胸膜腔穿刺: 在胸后壁应稍靠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在胸前壁应在肋间隙中部进针,以免伤及肋间血管神经。

膈 diaphragm 外形:穹窿状 位置:封闭胸廓下口

起始: 分三部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 和肋软骨的内面 腰部:以左、右膈脚起 自上2~3个腰椎。 止点:中心腱

膈上有三个裂孔: 腔静脉裂孔 食管裂孔 主动脉裂孔

三个裂孔通过的结构: 腔静脉裂孔通过: 下腔静脉 食管裂孔通过: 食管和迷走神经 主动脉裂孔通过: 主动脉和胸导管

三、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的概念 胸膜为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分二层: 脏胸膜 壁胸膜

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移行处在肺根下方二层胸膜重叠形成肺韧带。

胸膜腔: 概念: 为脏、壁二层胸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左、右各一,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摩擦。 (注意与胸腔的区别)

2.壁胸膜的分部 分4 部: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胸膜隐窝: 为壁胸膜各部 相互反折处所形成的胸膜腔,主要是肋膈隐窝。

肋膈隐窝: 为肋胸膜与膈胸膜反折处所形成的半环形隐窝,为胸膜腔的最低处,胸膜腔积液首先聚积于此。

3.胸膜的体表投影: 前界: 胸腺区 心包区 临床上左剑肋角是进行心包穿刺术的安全区。

肺 lungs 1. 位置 胸腔内,纵隔两侧。 右肺较宽短,左肺较细长。

2. 肺的分叶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二叶。 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3.肺门及肺根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的长椭圆形区域。

肺根: 出入肺门的血管、神经、淋巴管、支气管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构成肺根。其主要结构为肺动脉、 肺静脉、支气管 。

肺根结构的排列: 从前到后,左右肺都为: 肺静脉 肺动脉 支气管

从上到下: 左肺为: 肺动脉 支气管 肺静脉 右肺为: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4.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肺段支气管: 为气管的第三级分支。 每个肺有10条肺段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 (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个肺段。左、右肺各有10个肺段。 每个肺段略呈圆锥形,尖向肺门。

纵隔mediastinum 内 容 1. 概念 2. 周界 3. 分区及内容

1. 概念 胸腔内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2. 周界 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胸段 两侧:纵隔胸膜 上:胸廓上口 下:膈

3. 分区 有二种分法: 4分法: 3分法:

4. 纵隔侧面观 以肺根为标志 右侧面观: 前方:心包膈血管 膈神经 上腔V、部分心包 后方:迷走N、奇V、食管 上方:奇静脉弓 4. 纵隔侧面观 以肺根为标志 右侧面观: 前方:心包膈血管 膈神经 上腔V、部分心包 后方:迷走N、奇V、食管 上方:奇静脉弓 下方:肺韧带

左侧面观: 前方: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后方:迷走神经 胸主动脉 上方:主动脉弓 下方:肺韧带

食管上、下三角 食管上三角: 由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脊柱围成。 内容:食管上段 胸导管

食管下三角: 由心包、胸主动脉、膈肌围成。 内容:食管下段 迷走神经

(一)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上纵隔结构的排列可分三层: 前层 中层 后层

前层:胸腺 左右头臂V 上腔静脉 中层:主A弓及其3大分支 膈N 迷走N 后层:气管 食管 胸导管 左喉返N

1.胸腺thymus 位置: 胸腔前纵隔上部, 胸骨柄后方,有时可向上突入颈部,压迫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和气管。

2. 主动脉弓的毗邻 上方: 主动脉弓上的3大分支。

主动脉弓下方有: ①肺动脉 ②动脉韧带 ③左喉返神经 ④左主支气管 ⑤心浅丛

主动脉弓左前方有: ①肺和胸膜 ②膈神经 ③迷走神经 ④心包膈血管

主动脉弓右后方有: ①气管 ②食管 ③胸导管 ④左喉返神经 ⑤心深丛

3.  动脉导管三角 周界: 前界: 左膈神经 后界: 左迷走神经 下界: 左肺动脉 内容:动脉韧带 左喉返神经 心浅丛

临床意义: 动脉导管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二)中纵隔middle mediastinum 结构: 心包、心脏、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1.心包 pericadium (1)心包的毗邻 前方邻: 胸骨 第2~4肋软骨

心包后方邻: 主支气管 食管 奇静脉 半奇静脉 胸导管 胸主动脉

心包两侧邻: 纵隔胸膜 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心包上方有出入心脏的大血管 心包下方与膈相愈着

(2)心包的结构 分二层,即: 纤维心包 浆膜心包

纤维心包: 为坚韧的结缔组织囊,上方与大血管的外膜相续,下方附于隔的中心腱。

浆膜心包: 分为: 壁层 脏层

壁层:贴于纤维心包的内面。 脏层:贴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 二层在大血管根部相移行。

(3)心包腔 为浆膜心包壁层和脏层之间的腔隙,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心包窦: 主要有: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

(三)后纵隔posterior mediastinum 结构: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等。

1. 食管esophagus 分三部: 颈部 胸部 (胸上部、胸下部) 腹部

食管的三个狭窄处: 食管起始处为第一个狭窄处,距中切牙25cm。 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为食管的第二个狭窄处,距中切牙25cm。

食管胸段的毗邻: 前方主要邻: 气管 左主支气管 左喉返神经 心包

食管后方邻: 胸主动脉 胸导管 奇静脉 半奇静脉 右肋间后动脉

食管左侧邻: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 胸主动脉 胸导管上段

食管的动脉: 颈部:甲状腺下动脉 胸部: ①食管动脉 ②支气管动脉 ③肋间后动脉 腹部:胃左动脉的食管支

2.胸主动脉 在脊柱和食管的左前方下行,逐转到脊柱前方和食管后方穿膈的主动脉裂孔续为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毗邻: 前方有:左肺根 食管 心包 后方有: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右侧有:奇静脉 胸导管

胸主动脉的分支: 壁支 脏支

壁支: 9对肋间后动脉 1对肋下动脉 膈上动脉 脏支: 支气管动脉 食管动脉

3.奇静脉azygos V. 起于右腰升静脉。

行程: 在食管后方沿胸椎体右前方上行, 至第4~5胸椎高度, 弓形向前跨过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

收集: 右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及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的血液。

主要属支: 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奇静脉还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半奇静脉起于左腰升静脉。沿胸椎体左侧上行,于第9~10胸椎高度弯向右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收集左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的血液

副半奇静脉收集左上、中部肋间后静脉的血液。 注入奇静脉或半奇静脉。

4. 胸导管thoracic duct 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长30~40cm。

胸导管起于乳糜池cistena chyli。乳糜池是位于第一腰椎前方的梭形膨大,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

行程及注入: 自乳糜池向上穿膈的主A裂孔进入胸腔,行于食管后方,胸主A和奇V之间,至第5胸椎处转向左,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呈弓状弯向前下注入左静脉角。

胸导管在注入左静脉角之前,还收纳: 左颈干 左锁骨下干 左支气管纵隔干

收纳淋巴范围: 胸导管收纳约占全身3/4的淋巴,即下半身和左上半身的淋巴。

5.胸交感干 位置: 位于脊柱两侧,肋小头的前方。 组成: 由10~12个椎旁节及节间支组成。

胸交感干发出内脏大、小神经向下穿过膈脚,至椎前节换元。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小 结: 1. 乳房的淋巴回流 2. 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 3. 肺根结构的排列 4.上纵隔、后纵隔结构的排列 5. 动脉导管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