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验光 &医学验光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Advertisements

眼外肌病与弱视 姚玉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 眼眶及眼球位置 眼眶  骨壁组成的腔  眼球位置其中  眶内充满脂肪,起缓冲垫作用.
Page  1 青少年近视的防治 东莞市人民医院眼科 张敏 李姝燕. Page  2 我国近视发生率为 33% ,是世界平均水平 22% 的 1.5 倍 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居 世界第二 ,高达 50% 至 60% 人数居 世界第一 ,共有 4 亿多 。 近视已成为危害我国学生健康 最为突出的问题.
眼屈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第二节 远视眼 远视眼 第二节 远视眼  什么是远视眼 ? 远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 在视网膜后会聚成像的眼睛。
儿童弱视防治. 概述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眼病, 患病率约为 2%-4% 。弱视的本质是:双眼 视功能发育紊乱,引发单眼或双眼的远近 视力及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并伴发异常立 体视。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 十 章 第 十 章 高度屈光不正和特殊屈光矫正. 第一节 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 第一节 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眼 和 视 觉(二).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蒙眼游戏:你能坐上凳子吗?. 蒙眼游戏:你能坐上凳子吗? 人的感觉器官 视觉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的形成原因和纠正 4、如何保护眼?
第四节 相对眼镜倍率.
眼睛和眼镜.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仪征市第四中学 孙延新.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弱视检查治疗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视光学( visual optics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刘 洋.
盲杖与盲杖技巧.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二 场景.
眼屈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视光学与斜视弱视.
视功能检查(一)、(二) 刘科佑 06\09\18.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眼型Graves病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附1例报告)
思考: 物体 人眼 如何看到?.
§5.4 眼睛和眼镜 姚村镇中学:马列拖.
屈光检查流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斜视的诊治策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陶永贤.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验光处方原则 《验光技术》情境四 验光处方原则.
第十六章 眼视光学.
近视眼知识讲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赵 敏.
第九次课 眼的屈光与调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眼科
眼的屈光和调节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 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Analysis and Correct of Motor Fusion Abnormal
眼 外 肌 病.
眼屈光学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双眼视觉 诊处案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斜视和弱视 双眼单视binocular single vision: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对应点)所形成的象,经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到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这种功能称为双眼单视 双眼单视功能分为三级:同时知觉 融合 立体视觉.
眼屈光学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验光技术 《验光技术》情境二主观验光 任务10老视验光.
光心距参数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Optic Center Distance.
案例 某屈光不正患者,9岁,进行电脑验光,发现患者 不能有效配合,再对其进行主觉验光确定屈光不 正,亦发现沟通困难。 问题? 解决方案?
励才实验学校 柳美玲.
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 罗 静 魏 欣 制作.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巩义市直第四初中 席新娜.
眼睛与眼镜 明光市司巷中学 王宗伟.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 u=2f f<u<2f u>2f f<u 复习回顾 当 时,成倒立的等大的 像。
四、眼睛和眼镜 实验中学 李会荣.
四、眼睛和眼镜.
老 视 及 矫 正 Corrected Presbyopia 1.
4.6神奇的眼睛.
4-6 神奇的眼睛 福州市第七中学 鲍飞虎.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1调节功能检查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眼睛和眼镜.
反射途径 模糊的视觉图象 视觉皮层 下行冲动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 睫状肌环行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向前后方凸出 清晰的视觉图象.
第 六 章 光学棱镜和透镜的棱镜效果.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廣翅蠟蟬.
眼屈光学.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第二章 眼科检查法 Examination of the eye 2019/5/8.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眼球的肌肉結構.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传统验光 &医学验光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验光的目的? 清晰(传统验光、医学验光) 舒适(医学验光) 持久(医学验光)

案例1:某男 25岁 R-5.00/-1.00×180 L-5.25 PD66 双眼矫正视力1.0,视物很清晰但不能持久配戴,时间稍长眼睛感觉很疲劳。 查Amp:9 NPC:3 NRA/PRA:+2.5/-1.25 眼位:远 1exo 近13eso 远水平聚散:BI X/12/23 BO 22/28/16 近水平聚散:BI 6/14/8 BO 32/38/24 AC/A:11

①近视伴内斜,最佳视敏度最低度数 ②近> 远(内斜)、NPC=3、高AC/A、正调节低常-1.25均指症集合过度。BI视觉训练,近用正镜附加(渐变焦) ③对于内斜,底内恢复点至少等于内隐斜。 近距恢复点8<隐斜13,补偿:P=(13-8)/2=2.5B0 ④三分之一舒适区,负集合6<正集合32的一半。 P=(32-6×2)/3=6.7BO ⑤或球镜代偿=6.7/11=+0.60D ⑥计算性=6.6+(13+1)/2.5=12.2 ⑦凹镜,光心距<瞳距,底外棱镜效应

案例2: 魏翠 女 31岁 PD62cm R -4.25/-0.75×170 L -4.50/-1.25×170 矫正视力1.0,目前最大问题看远复视? 查5米Werth看到5点,建议相关眼位及功能 检查: Amp:10.53D NRA/PRA:+2.50/-3.50 NPC:4/8cm AC/A:5 远眼位:21eso 近眼位:18eso 调节灵活度:单眼14cpm 双眼16cpm 水平聚散:(远距)复视 水平聚散:(近距)BI 8/14/4 BO10/30/24

远近眼位基本相同(18、21)、正常AC/A(5)应单纯内隐斜 近视伴内斜,低矫的原则,最适合验配渐变焦眼镜。近视眼调节力强(10.53)低矫。顺规散光低矫 对于内斜,1:1准则“底内恢复点至少等于内隐斜”远用首选BO缓解,内斜1/3~2/3处方,解决复视 近用量值=(内隐斜-底内恢复点)/2 =(18-4)/2=7△ ≈+1.5D 近视(凹镜)瞳距内移,底外棱镜效应 辅之BI、聚散球训练

涉及公式:(三个准则) ①对于外斜(雪德准则)正集合为外隐斜两倍 P=2/3隐斜-1/3集合储备 ②对于内斜(1:1法则)内隐斜至少等于BI恢复点 P=(内隐斜-底内恢复点)/2 ③三分之一舒适区 小侧是否是大侧一半以上 P补偿=(大集合-小集合×2)/3 (正号底朝外) 球镜代偿公式: S代偿=P÷AC/A (P:底外取正值,底内取负值) 计算性AC/A =PD+(近隐斜-远隐斜)/调节刺激 (内正外负)

隐斜视矫正基本原则 首先确定屈光不正欠矫、全矫、过矫 内隐斜:<15△,1/3~慎2/3棱镜处方,矫正大于1/2量,可导致集合中枢兴奋增强 外隐斜:小于15岁,不用棱镜矫正。棱镜限制内直肌发育。以上1/4棱镜处方 伴垂直隐斜:远用2/3棱镜处方,近用全矫 试戴无复视、无代偿头位、感觉良好 同时查融像范围正常

为何要做功能检查? ——医学&传统 的区别

双眼视觉≠单眼视觉的叠加 ①眼位:远视伴内斜/近视伴外斜,足矫 ② AC/A:近视伴高AC/A,低矫 高AC/A适合渐变焦 ③Amp:调节力强患眼,近视低矫 ④散光:顺规低矫,逆规、斜轴足矫 ⑤PD:凹透镜光心距>瞳距,底内效应 ⑥保持主导眼。≥2D近视,全时配戴

NRA低常,说明调节没有很好的放松,应放松调节 PRA低常,说明调节能力差,应加强调节训练 曲率性近视,应考虑RGP、塑形 高AC/A、集合过度,看近正附加 集合不足,看近BI缓解/负附加并集合训练(渐变焦禁忌)

眼位检查意义重大 ①决定验光处方最终处置 ②提示配镜后,功能训练及最终预后效果 内隐斜>9△就会产生不良症状。表现为:视远时出现头疼、眼胀、视物模糊及双眼向头部至全身呈放射性延伸的全身不适 外隐斜>6△有可能出现不适。表现为:近距离工作会发生前额疼痛、眼睛酸胀、阅读不能持久、视物不清、串行、重叠、复视

功能检查基本内容 三级视(同时视觉、融像、立体视觉) 调节(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调节灵活度) 集合(集合近点、水平聚散范围、集合灵活度) 远用、近用眼位 AC/A比值

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看远清楚,看近不行; 看一会清楚,看长了不行; 一会清楚,一会模糊; 单眼视力好于双眼…… 融像、眼位、调节、集合???

双眼视觉? 两眼同时观察一物体,左、右眼成的像分别落在视网膜对应点上,同时产生神经冲动并传递到大脑中枢,经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像。 正常双眼视称为双眼单视。

问题点: 若两眼都落在一个点上? 双眼单视?(立体视?) 单眼抑制 复视 (四点一例,不同距离)

互动实验: 双眼分别接收到同一注视目标信息,部分相同部分不同,整合为完整单一的目标像。 中枢眼假想(独眼) 试验1:纸筒 试验2:食指相对眼前30cm,观察远处目标 Hering第三法则:“当双眼对称性集合时, 双侧单眼主视向上的目标,重叠与中间平面上。”

1.感觉融像: 指眼睛自身的光视觉、色觉、调节等,与所处环境的适应水平及眼肌自身调控能力有关。包含屈光、视力及成像(泛指成像位置、视力和影像质量) 2.运动融像: 指眼肌保持双眼正位,包含调节、辐辏运动等量同步完成双眼视功能(泛指双眼在不同距离,即双眼跟随目标自如运动的能力)

双眼立体视觉 双眼视网膜上有一定差异的影像,在融合过程中整合成单一具有深度层次和立体感的影像。 立体视是由双眼视差引起的深度知觉,是视觉三维空间的知觉,用以辨别远近、深浅、凸凹、高低的能力。 双眼同时观察外界物体,由于双眼视网膜感受刺激不完全相同,产生的差异即双眼视差。

解读 融像运动 有无障碍?

R红L绿,不同距离段。 1.红的看到没有? 2.绿的看到没有? 3.四点看到没有?

看到两个红点,左眼抑制。 看到三个绿点,右眼抑制。 两红点三绿点,交替出现,交替抑制。 看见5个点,3绿2红,复视。 红点偏右内斜视;红点偏左外斜视。 看到下方红色,右眼是主导眼。 看到下方绿色,左眼是主导眼。 看到下方白色或黄色,无主导眼。 交替出现,交替主眼。

解读 立体视觉 有无障碍?

屈光矫正,P置视窗,观察两视立体视标 右眼看到上右、下左和中央点状视标 左眼看到上左、下右和中央点状视标 双眼看到线条融为单一线条,上方略显凹陷,下方略显凸起 上方线条延迟凹陷≥10s,表现仍为双线条,不能散开融像,疑内隐斜 下放线条延迟凸起≥10s,表现仍为双线条,不能集合融像,疑外隐斜

解读 影像不等 有无问题?

同一固视目标,双眼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形成大小和形状存在相对差异的像,差异程度超生理承受不能形成理想的双眼视觉影像,即影像不等 正常情况由于观察角度和目标移近的集合作用会产生1%或更大的影像视差,属生理性,不会对视觉功能产生干扰,且是立体视的基础 影像不等的耐受限度约为5%

1.屈光矫正。右眼135偏振(P)左眼45偏振(P),嘱其注视水平/垂直对齐视标 右眼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心环视标 左眼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心环视标 2.比较水平或垂直对齐视标的半框,相差1/2边宽影像不等3.5%;相差1个边宽影像不等7% 3.两次检查均7%则影像不等。应配等像眼镜

解读 眼外肌运动 是否正常 ?

眼外肌6对 直肌(四对): 斜肌(两对): 上、下直肌 上斜肌 内、外直肌 下斜肌 确认是否有共同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 各注视眼位偏斜角度大小相同,差异在5个棱镜度以下 非共同性斜视: 一条或多条眼外肌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不同注视眼位 偏斜角度差异>5个棱镜度

眼外肌运动检查 检查双眼协同运动的能力 裸眼,头位不变,检者持笔灯作九个位置移动,眼球跟随灯光,光距40cm,150角 观察有否重影、疼痛或不适 复视,需进行精确眼肌分析

红片遮右眼,作九个位置移动 若见粉红色单一光,无复视 若见两光点,一红一白,分辨两者间相对位置,间距相等或距离变小变大 水平方向复视:红白点水平排列 垂直方向复视:红白点垂直排列 红片遮左眼,重复上述检查

解读 个体眼位 有否异常 ?

角膜映光检查 检者、被检者相对而坐,瞩被检者双眼向前平视 检者手持笔灯,间距50-100cm,投射被检双眼鼻梁中点 观察映光点位置情况

映光偏离瞳孔中心1mm,相当视轴偏斜70 (15△ ) 映光点位瞳孔缘, 显斜约10~150; 映光点位角膜缘, 显斜约40~450; 映光点位二者之间, 显斜约25~300。

光点偏鼻侧 外斜Exo。 光点偏颞侧 内斜Eso。 偏上方 下斜Hypo。 偏下方 上斜Hyper。

马氏杆检查 基础条件: 屈光矫正 远用瞳距 近用则近瞳距 远距点光源视标 近距40cm用笔灯

右眼红/白色 水平马氏杆 (RMH/WMH) 左眼置“0” 双眼应见一点状和一竖线

右眼遮盖3-5/s去遮盖 线在点的右方,内隐斜(内同外交原则) 任一眼加底外BO至点线重合 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 任一眼加底内BI至点线重合

右眼红/白 垂直马氏杆 (RMV/WMV ) 左眼置“0” 双眼应见一点状和一横线

右眼遮盖3-5/s去遮,点线重合无隐斜 线在点的下方, R上隐斜 L下隐斜 R加底下BD L加底上BU至点线重合 线在点的上方, R下隐斜 L上隐斜 R加底上BU L加底下BD至点线重合

Von Graefe远距水平隐斜检查 远用屈光矫正,远用瞳距 患眼遮闭情况下 右眼 12△BI 为测量棱镜 左眼 6△BU 为分离棱镜

注视单一视标 看到一个上右、一个下左 挪动上右逐渐与下左垂直对齐(以2△/s减少右眼棱镜)记录此时棱镜度、底向

继续转动又看到两个视标 一个上左、一个下右 反向转动至从新垂直对齐。再次记录棱镜度、底向 均值即隐斜量值,正常值0-2exo

BI表示外隐斜(exo) BO表示内隐斜(eso) 当某眼抑制或无法看到双影时,可单眼(最好抑制眼)使用红色滤光片 几种方法,每次差异应小于3△

近用加大检测棱镜 右眼15△BI检查棱镜 左眼仍6△BU分离棱镜 正常值:0-6exo

解读 调节与集合 有无障碍?

调节问题: 调节过度(超前) 调节不足(滞后) 调节疲劳(痉挛) 调节灵活度异常

集合问题: 集合过度、集合不足、 散开过度、散开不足、 单纯内、外隐斜、 假性集合不足

聚散方面 五项重要体征

一.眼位: 近距>远距,集合问题。内斜(过度)外斜(不足) 远距>近距,散开问题。内斜(不足) 外斜(过度) 近距=远距,单纯内外斜。

二.AC/A比值: 高AC/A,集合/散开过度, 低AC/A,集合/散开不足, 正常AC/A,单纯内外斜。

三.NRA/PRA: 正相对调节(PRA)低常: 近视过矫、集合过度、调节不足、散开不足、单纯内斜 负相对调节(NRA)低常: 近视欠矫、集合不足、调节过度、散开过度、单纯外斜

四.集合近点(NPC): 集合过度近鼻尖; 集合不足>6cm。 五.正镜(+2.0)通过困难: 调节过度、散开过度、集合不足 单纯外斜

调节方面 五项重要体征

一.Amp: ≥是过度、<2D是不足、其他正常 二.NRA/PRA: 负调节(NRA)低常-过度 正调节(PRA)低常-不足、疲劳 正、负都低常-灵活度异常

三.MEM(BCC): <+0.25 过度 >+0.75 不足、疲劳 正值滞后,负值超前 四. 正镜通过困难-过度 负镜通过困难-不足、疲劳 正负都困难-灵活度异常 五. 单眼调节灵活度都下降

解读AC/A比值 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 调节聚散是联动,调节会引起聚散,聚散会诱发调节。 常用表达式即: △/D 1D调节可引起几个眼位变化。

AC/A比值的临床意义 例:患眼近视伴内斜,需用-5.00/4BO矫正 方案一:AC/A=8△/D 放松0.5D即达棱镜效果。选择处方:-4.50D 方案二:AC/A=2△/D 放松2.0D才达棱镜效果。选择处方:-5.00/4BO

AC/A比值的测量方法 近用屈光矫正,测量隐斜并记录 在近用屈光矫正基础上加“+1.0D” 放松一个调节,测量隐斜并记录

测:远距 2exo 近距 14exo 近距+1 15exo PD=62mm 计算性、梯度性AC/A? AC/A =6.2+[-14-(-2)]/2.5=1.4 梯度性=15-14=1

典型病例处置流程 症状反馈→ 功能检查→ 分析诊断→ 临床处理→配镜 训练→制定方案 →跟踪调整 →效果评估

双眼视异常 矫治的三个准则

1.雪德准则: “正相对集合应为外隐斜的两倍, 负相对集合应为内隐斜的两倍” 不能满足,用棱镜补偿: 2/3的隐斜-1/3的集合储备 或球镜改变或视觉训练。

例:远距7exo BO 8/18/4 近距10exo BO 6/20/2 AC/A=4.8 NRA/PRA=+1.25/-2.50 分析诊处: 远近外斜基本相同,AC/A正常,负相对调节低常,远近正集合储备均不能满足雪德准则。较典型单纯外隐斜

首选视觉训练。BO棱镜训练对青少年很有效,通过训练以达雪德准则。 缓解棱镜 = 2/3的隐斜-1/3的集合储备 远距=2/3×7-1/3×8=2△BI 近距=2/3×10-1/3×6=5△BI 也可考虑2~3△BI远近兼用。较适合成年人。

2. 一比一规则: 用于内隐斜。即“底内恢复点至少等于内隐斜。”如小于则用底外棱镜补偿: (内隐斜-底内恢复点)/2 也可用正镜或视觉训练。

例:远距 7eso BI X/5/2 近距 8eso BI 8/14/4 AC/A=4.5 NRA/PRA=+2.50/-1.50 分析诊处: 远近内斜基本相同,AC/A正常,正相对调节低常,看远看近均不满足1:1准则。较典型单纯内隐斜。

缓解棱镜= (内隐斜-底内恢复点)/2 远距=(7-2)÷2=2.5△BO 近距=(8-4)÷2=2△BO 单纯内隐斜多远视引起,首先屈光不正充分矫正。 若无明显屈光不正可用BI棱镜训练。

3.帕西华准则: “需求线或正位眼应在三分之一舒适区域内。”否则棱镜补偿,或球镜改变或视觉训练。 较小一侧量值不足较多一侧量值的一半,会出现集合失调。 负相对集合小于正相对集合的一半,会产生聚散性疲劳。

座标分析法 例:某患眼正集合12,负集合3。 两个棱镜偏阳性,即“正相对集合”处过度集合易疲劳,加两个底外棱镜补偿

问题:40cm测: NRC/PRC=6/18 是否正常? 如何诊处?

徐显固 13952265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