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第一組 組員:趙子維,陳宥臻, 蕭政州,黃柏仁,林玟吟 台灣的宗教 製作:第一組 組員:趙子維,陳宥臻, 蕭政州,黃柏仁,林玟吟
1.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三大宗教之一。自 7 世紀初於阿拉伯半島興起以來,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創,因由回紇(回鶻)人傳入中國,故稱回教。 伊斯蘭意謂絕對信奉真神阿拉,其經典為教主穆罕默德從「唯一真神阿拉」處獲得之啟示,而編纂成可蘭經 教義以六信五行為中心思想,所謂六信即信仰神、天使、經典、預言者、死後之世界(來世)及天命;五行即指信徒必修之功課:告白、禮拜、斷食、喜捨、朝拜聖地麥加(Makkah)。 教徒分布則以發祥地阿拉伯為中心,向東至土耳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直到菲律賓;西從阿拉伯聯邦起,到蘇丹、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為止之非洲一帶,形成一個伊斯蘭教區域。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1603
2.道教 道教的淵源起始比佛教久遠,以長生不老為目的,但真正有組織卻晚於佛教。道教真正的創始人是東漢晚期張陵,他在四川傳教,自號為天師,要入他的教的人必需付五斗米,所以又稱五斗米道,張陵的曾孫張盛,又繼續傳此道,一般人都叫他「張天師」,後來道教受到佛教的刺激才慢慢建立自己的一套理論,而且有幾個重要的人物促進了道教的發展。 東晉葛洪抱著朴子一書,討論煉丹和長生不死之術,發揮及建立道教理論;南朝陶宏景奠定道教的服式禮儀和諸神地位也都是他建立的;北朝寇謙之他和北朝道教的興盛有很大關係,北魏太武帝很信任他,為了他蓋天師道場,毀佛經、佛像、寺塔,也迫害沙門(和尚),並且把道教立為魏的國教,全國一律信奉。 南方因為道教不盛行,所以沒有佛道衝突,而北方因為二種同時流行,常有排斥情況,除了上述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曾因為敬儒術而禁佛禁道,要和尚、道士都還俗,但不久之後卻又立道觀、興道教,而斥廢佛教。
圖的來源: 書名:中國民間信仰 出版日期:79年10月 作者:阮昌銳 出版社:詮盛彩色製 版有限公司 文字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42909015
3.天主教 「天主教」是2000年前耶穌基督所創立的教會,於明末傳到中國,後來因為時代的變遷,在教義和禮儀上出現信仰態度不同的東正教以及基督教各教派。不過,無論是天主教、東正教或基督教的信仰中心都是耶穌基督,因此這些基督宗教的信徒統稱為「基督徒」。 耶穌基督的生平記載於聖經當中,他在猶太人當中向世人宣講天國福音,教導人敬天愛人,走真理的道路而進入永生。在耶穌復活升天以後,他所揀選的門徒開始福傳的工作,從猶太到小亞細亞,傳到當時的羅馬帝國各地,並在各地建立教會,使福音傳佈到普世人類。正義、和平、平等、博愛、自由和人權…等倫理價值,無一不是源於天主教信仰。
天主教自伯鐸受命領導教會,為首任教宗,代代相傳,從未間斷。當今教宗本篤十六世是第266任教宗,為全世界近10億天主教友的領袖,廣受全球人們的敬愛和尊重。 http://tw.myblog.yahoo.com/josephlin/article?mid=19&prev=20&next=18
4.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個神論的宗教,指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的教會。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雖然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是一個基督教會,但基督教在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派別,其他一些影響較小的派別。在現代中文中,基督教往往指基督新教眾多派別的統稱。 基本教義 1.基督教信仰聖父、聖子、聖靈三而一的上帝:大多數基 督徒相信上帝是三位一體:聖父是萬有之源造物之主、聖子是太初之道降世為人的耶穌基督、聖神受聖父之差遣運行於萬有之中。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個上帝。否認三位一體的則例外,當中可能包括一位一體論、三位三體論、形態論等等。
2.創造: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包括人類的始祖。 3.基督救贖:人生的希望在於信奉耶穌基督為主,因祂在十字架上的贖罪,並在三日後從死裡復活,使悔改相信祂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部分自由主義基督教則不相信基督復活。 4.靈魂與永生:人有靈魂。基督徒因爲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救恩,滿身的罪孽已被他的寳血洗淨,故此在上帝的裏面不再被定罪。而不相信上帝,不接受基督救恩的人,則會下地獄,與永生的上帝永遠隔絕,受火湖之刑罰。基督教所相信的是「因信稱義」,不是因爲行爲得救。
歷史 基督教產生於1世紀的羅馬帝國猶太省的猶太人群中。在4世紀前基督教是受迫害的,直到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發布米蘭敕令宣布它為合法宗教為止。在380年時狄奧多西大帝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且所有人都要信奉。1054年,基督教發生了大分裂,東部教會自稱為正教,西部教會稱為公教。16世紀又從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以及其它許多小的教派。 補充:聖經是基督教一部神聖經典,分舊約(內容有五小段用亞蘭語 寫,剩下的用希伯來文寫)新約(全用希臘文寫)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F%BA%E7%9D%A3%E6%95%99&variant=zh-hant
5.佛教 佛教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佛陀)在元前6世紀以前建立,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世界三大宗教。 「佛」,意思是覺悟者。佛教認為人的一切煩惱都是有因有緣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生死輪迴。釋迦牟尼就在35歲時成佛,並對眾人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佛教徒的目的即在於從佛陀的教育,現代佛教可分為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二大傳承,北傳佛教又可分為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因此又可分為三大傳承南傳佛教大致上就是上座部佛教又被稱為小乘佛教,北傳佛教大致上包括大乘佛教主要是漢傳佛教,以及秘密大乘佛教或金剛乘佛教主要是藏傳佛教。
佛教歷史 佛教由古印度的悉達多·喬達摩35歲時創立,由於佛陀的生卒年代說法有兩種,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認為是在元前523年,另一認為是在元前589年或元前588 年。當時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佛教,在其後的幾十年中雲遊四方,度化了許多弟子,佛教影響逐漸擴大。 佛陀死後,弟子們整理出他的言行說教,經過集結,成為經、律、論「三藏」。之後佛教在古印度發展非常迅速,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成為了國教。隨著形勢的發展,佛教修正並發展了佛陀的學說,分化為18個部。
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向傳播。南傳佛教(小乘佛教)經斯里蘭卡傳播到東南亞一帶,主要影響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印尼等地。北傳佛教(大乘佛教)又分為兩個支派,一個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在東漢時傳入中國,形成漢傳佛教,後又傳入朝鮮、日本和越南;另外一支則主要在西藏地區傳播,稱為藏傳佛教,後來又傳入蒙古和中國東北等地區。 基本教義 六道輪迴 佛教認為一切未解脫的有情眾生都在天道、人道、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這六道裡生死流轉,無有止境。同時,在六道之外,已經解脫的眾生在四聖界,這裡的眾生已經不再有生死流轉、處於不生不滅的狀態。而處於六道的眾生通過修行,可以進入到四聖界、擺脫生死輪迴之苦。
四諦 根據佛教,佛陀一生所教的內容主要就是知苦與滅苦。四諦學說是佛教教義的核心。 苦諦:佛教認為人生在世,誰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等諸多苦難。這些苦難不會因為人的死亡而結束,因為人死之後並不是徹底的消失,仍然會在六道中輪迴不息。 集諦:是講苦產生的原因。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有情眾生之所以會受苦,皆是由於在無盡的輪迴過程中,在貪、嗔、痴這三毒的驅使下做下很多的業,這些業積累起來成為未來的苦因。 滅諦:佛教認為只要是在六道中輪迴,就無法避免會受苦。有情眾生要想從苦中徹底的解脫出來,只有脫離輪迴這一個辦法。 道諦:為了脫離輪迴,必須進行修行。佛陀給出的方法主要為戒、定、慧三學。經過從四念處到八正道,一共三十七道品的次第修習,便可以達到涅槃,永遠從輪迴中解脫出來,證得阿羅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9B%E6%95%99
6.ㄧ貫道 一貫道者:其意甚深,其理至妙;簡而言之,「一」即是無極之真,先天之妙,至神至明,亦名之曰「理」。「貫」即貫徹一切之意,由無貫有,由始貫終之無極至 理。因此理貫徹天地萬物,而天地萬物各具此理,故曰「一貫」。所謂「道」者,路也。亦即理也。萬事萬物莫不有是路,亦莫不有是理。合乎理者,即合乎道。違 於理者,必背乎道。故一貫道者,合而言之,則是貫徹天地萬物萬事萬類之無極真理。即是貫亦通天地古今中外,普救眾生之光明大道 http://www.tianran.org.tw/
7.原住民的信仰 原住民的信仰有造物主,是創造人類的神,也決定人的壽命,另外,山川、河流都有專責的神祇,祖靈崇拜在本族為基本信仰,其中屬於頭目家族起源傳說的百步蛇,更是族人敬重祭祀的對象。 台灣原住民在印度尼西亞圈內諸民族中,是受外來宗教影響最少的民族他們大多保存著固有的信仰。 原住民傳統宗教信仰的本質是精靈主義,以信仰靈的存在為中心,這決定了他們的宗教態度,他們對神祇、精靈、死靈和妖怪的觀念非常分明,大多數的族群相信靈魂和神靈有善惡兩種,人死之後化為靈魂,正常死的人是善靈,凶死的人是惡靈。 善靈可到天界,能保佑子孫﹔惡靈留在人間作祟,令人生病或帶來厄運。由此可知,靈魂多少被人格化,子孫務必要勤於祭祀,才能獲得保佑,所以人們為了祈求作物、漁獵獲量豐收、身體健康,而展開了一連串的歲時祭儀和一系列的生命禮儀。
祭儀是宗教信仰的實踐。歲時祭儀以粟為中心展開農耕儀禮,中間摻雜捕魚和狩獵活動。農耕儀禮中有播種、除草、收割、入倉、豐年祭等定時祭儀,以及求雨求情、驅蟲、防風等不定時祭儀,每種祭儀的目的都在祈求動植物的繁殖和豐收。生命禮俗有出生、命名、成年、結婚、喪葬等,各族間的重要性不完全相同,像阿美族的成年禮極為隆重,而賽夏族的成年禮卻沒有任何儀從前原住民有一種大都知道的獵頭習俗,這種野蠻而又殘忍的行為已有多種解釋。但對宗教的觀點來說,他的目的只是祈豐求福,因為他們相信凶年和流行病的發生是由於他們的祖先無法保佑族人,於是就獵取他族人頭,用酒肉敬祀他,使他成為自己的祖靈來保護族人,並且庇祐作物豐收和族人安康。 在人與靈之間,各族都有司祭和巫師充當媒介。有時司祭由部落首領兼任在部落公眾祭儀時,像神明祭獻和祝告。而巫師就有黑白之分,黑巫術能害人,白巫術能助人,所以又可稱做巫醫。http://www.wfjh.kh.edu.tw/dona/culture/cu41.htm
8.金門風獅爺 金門往昔之風害,居民認為即是「風煞」,因此在各村落的當風路口設置風獅爺以鎮風,此類風獅爺的坐落方位朝東北東至北方為主,剛好與金門最盛行且最強勁的東北風相對峙,用以收納一年長達九個月的東北季風。而東半島位於迎風面,風勢最強,早期風害最烈,故風獅爺的分佈也較多,金門民間咸認設立風獅爺的主要目的是驅風邪,在此可獲證實也。島的西側有太武山為屏障,太武山海拔雖僅253公尺,多少仍具有些阻風作用,故顯然分佈較少。正如各鄉鎮的村落各有不同的特色,又如人類的掌紋各有巧妙一般,金門縣境內的七十八尊風獅爺,也都各展截然不一的風貌:就神態言之,或是嚴厲,或是和祥,或是勇猛,或是威武;就身型言之,或是高大,或是壯碩,或是嬌小,或是玲瓏;就性別言之,或是雄性,或是雌性。
唯少部分如山外、西園與官澳等地村落,卻分別擁有兩尊雌雄成對,又造型相近似的風獅爺,原因無他,出自同一位雕塑師傅而已。至於風獅爺的材質,亦似丰采各異的呈現多樣化,但大抵可區分為泥塑和石雕兩種。東半島部分,多以石雕為主,西半島部分,多以泥塑為主,推溯較早時候,兩岸通商往來頻繁,對岸石雕得以就近船運至金門應為其主要原因。 http://www.aerc.nhcue.edu.tw/4-0/teach93/s14/page2.htm
工作分配 13.找到中國民間信仰(書) 21.找天主教、一貫道 整理一貫道 7.找道教 20.找伊斯蘭教、原住民的信仰、風獅爺 整理風獅爺、原住民的信仰、天主教 4.找佛教、基督教 整理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再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