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 60704童翔威
元宵節的簡介 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燈節,日本稱上元(じょうげん)、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朝鮮稱正月大滿月(정월대만월)、正月大보름(정월대보름),「보름」為固有詞,月圓、望日之意,或簡稱(大보름)、上元(상원)、元宵(원소)、元夕(원석)、烏忌日(오기일),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台灣台語稱為元宵、元宵節、上元、正月半。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人們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以示祝賀。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亦是春節假期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明朝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供佛的習俗。而道教中,上元節視為天官大帝(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水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節乃天官華誕,故燃燈以慶。終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 元宵節的起源part1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 秦朝 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神」之說。本稱「上元」,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的天官誕。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而某省則相傳:二千年前,傳入中國,當第一次的時候,人們隱隱約約可以見到月光下有十七位天神在翩翩飛舞,有一年浮雲遮敝了天空,人們突然不見天神蹤跡,十分恐慌,於是紛紛點火把,照亮天空,找尋天神,自此以後,雖然看不見天神,人人卻仍年年點燃火把找尋天神,相延成襲,就變成一種風俗了。後來點火把在一些地區演變成點或生。 漢朝 另據記載,元宵節開始於二千多年前的時期。相傳駕崩後,一族控制了政權。呂后卒後,、等元老奮起剿平「」,擁戴登基,是為。文帝博採眾臣建議,精心治國,使再次強盛起來。因掃除諸呂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因此將十五定為元宵節。 還有說法認為,時聽從之說,對於神十分虔誠,在修建太一,無論是、,甚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從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也有說法是,篤信佛法,聽從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宮內「燃燈表佛」,從此民眾效仿,皆點燈供奉。末年,元宵節作為節日才正式初步形成。隋朝 初年,元宵節完全形成。 明清 明清之際,元宵節通常被百姓當作的結束,活動也日益多元化:吃、觀燈和娛樂遊行是元宵節三大主軸。遊行活動中分為、、、、、等傳統藝術表演。放是元宵節的高潮。
元宵節在中國大陸的發展 中國大陸 南京夫子廟在元宵節期間舉辦的金陵燈會 元宵的習俗主要有吃元宵、猜燈謎。有些地區則有生火(初期是火把,後來分別發展成掛燈籠和、過吉祥橋等,也有地區有在田裡偷農作物或泥土的習俗,又有些地區的人們會石戰(互擲石子)。又有咬堅果或糖果祈求牙齒健康的習俗。 作為元宵習俗發源地,中國的元宵活動發展歷史亦悠久。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初八開始點燈,謂之「上節日」,初八夜謂之「上節暝」,宣告燈節的開始,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昇平,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 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緻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元宵節在臺灣的發展 臺灣元宵節為自古代即為與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並列重要傳統民俗節日。在臺灣早期,有未婚女性在元宵節夜裡,以偷蔥來討個結婚吉兆的說法。俗語說:「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臺灣話發音)。即使在日治時代同與日本人過西曆元宵節,但民間仍自行過農曆元宵節,因此當時日本總督府特許在艋舺龍山寺辦燈會,延伸至今龍山寺仍保有躦燈腳的信俗。 時至今日,慶祝元宵節在臺灣已發展成全臺的大型禮俗活動。除了賞花燈活動及大型的臺灣燈會、臺北燈節、高雄燈會藝術節之外,各地活動皆有特色;如北臺灣的新北市平溪區放天燈活動;南臺灣的臺南市鹽水區則有著名的「鹽水蜂炮」;臺灣東部的臺東縣,則有以鞭炮炸財神的祈福活動「臺東元宵炸寒單爺」;及澎湖縣的乞龜祈福儀式,俗稱「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另有,在中臺灣的苗栗縣則有著名的「苗栗火旁龍」,火旁龍是指以鞭炮、蜂炮炸舞龍方式得到「去邪(去舊)迎新年」的作用與野柳「神明淨港」名列臺灣「客庄十二大節慶」……等各具特色的風俗與豐富的文化資產。 馬祖列島有元宵擺暝。
元宵節各地節慶活動part1 2013 台南鹽水蜂炮 相傳鹽水蜂炮活動起源於清光緒11年七、八月間,在醫學不發達的當時,鹽水老街霍亂、瘟疫流行,造成當地民眾恐慌,日日祈求關聖帝君能夠化解眾人的災難,關聖帝君就在元宵節當晚出巡至鹽水鎮一掃邪魔,而信徒們也紛紛跟隨著遶境的神轎並沿路燃放鞭炮,直至天明,此後,世世代代的子孫每到元宵節便延續這個活動,逐漸演 變成為富有特色的「鹽水蜂 炮」,並讓純樸的盬水鎮多 了這個遠近馳名的民俗活動 。
元宵節各地節慶活動part2 2013新北市平溪天燈節 天燈的由來與傳說 早期先民開墾需要勞力,農業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男丁是勞力與生產力 的代名詞。 昔日娶媳婦就是為了『添丁』來增加勞力,所以都會在廟宇中祈福放天燈,並在天燈上寫 上『早生貴子』、『五穀豐收』之類的祈福吉祥語。每年元宵節是春耕季節之始,先民藉由施 放天燈向上天祈求一年的希望,並寫上: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祈福字語等;讓天燈隨著風 向吹向祖先報平安的;慢慢延續下來就變成地方上在元宵節時的活動。 古早農業社會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求溫飽,『添油』、『添飯』、『添水』、『添丁』 等,『天燈』以閩南語口語相傳中音與『添丁』相似,『天燈』在口語上也有『天頂的燈』之 意;就這樣沿用下來,『添丁』 成了『天燈』。
元宵節各地節慶活動part3 2013中臺灣元宵燈會將於2月18日至3月3日在文心森林公園盛大登場。觀光旅遊局表示,今年打破傳統、尊重生肖文化,推出以蛇型設計的主燈-「靈蛇護珠」,並搭配真人互動主燈秀與超Q的代言人「史奈克」與民眾互動,帶來歡樂與吉祥的饗宴。今年的小提燈命名為「機器蛇妞妞」,以機器造型打造並閃著金光,非常討喜。此外,來自香港、四川省自貢市及陝西省漢中市等地的花燈,以財神爺及動物為主題的特色花燈,為燈區增添不同的文化氛圍。 胡市長表示,感謝各界贊助及支持,臺中市自1999年起辦理元宵燈會至今,從未出現蛇型的主燈,今年除了將擬真蛇型搬上主燈位置,更有多個特色,包括以七彩及招財錢幣圖騰彩繪的27公尺長的靈蛇;真人同演的主燈秀,特別邀請曾任優人神鼓鼓手,以激昂鼓聲打造氣勢磅礡的光影劇場。而總長90公尺的機械軌道讓靈蛇環繞明珠而上,登上16公尺高空;而直徑寬達七米的明珠透過球型投影,在虛實之間展現臺中在地特色與城市意象。
2013台中燈會‧小提燈發放
元宵節各地節慶活動part4 【民俗】臺東炸寒單 溯古傳今關於寒單爺的傳說有很多,但真正炸寒單這項民俗活動歷史背景已不可考究,目前知道的是清朝時期台灣各地都有炸寒單活動,現在只剩下台東保有最完整的炸寒單傳統。 相傳寒單爺是商朝的武官趙公明,領太上老君法旨封為「武財神」,當時有三十六天君,而武財神為三十六天君之首,故玉皇上帝再加封為「天官武財神」,即為「中路財神」(與另四路財神合稱「五路財神」),亦稱「趙天君」、「寒丹爺」,俗稱「寒單爺」。 據說寒單爺生性怕冷,所以出巡時報馬仔會先告知信眾,讓大家用鞭炮來提高溫度、為祂驅寒,迎接寒單爺的駕臨。 信眾相信武財神寒單爺是「正財神」,可以庇祐大家平安順利、財源滾滾,若是鞭炮炸得越旺,那一年的財運也就會越旺。 也有地方傳說認為寒單爺是「流氓神」,從前是個大壞人,專門欺壓鄉民,但有一天得到仙人的感化與指點,於是大徹大悟、痛改前非,站上軟轎要鄉民們用鞭炮炸他,直到死去為止,後來鄉民們感念他,便尊稱為「寒單爺」。 雖然各方說法有所不同,但也都是今日大家所見的「炮炸寒單爺」由來,而台灣現在也有多座供奉寒單爺的宮廟,目前以台東玄武堂所傳承的炸寒單民俗較為完整。
資料及來源網址 1.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83%E5%AE%B5%E7%AF%80 2.旅遊資訊網http://travel.network.com.tw/lanternfestival/ 3.交通部觀光局http://tour.ntpc.gov.tw/2013skylantern/ 4.大台灣旅遊網http://lantern.tw.tranews.com 5.靈蛇護臺中網站http://www.2013taichunglanter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