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血液系统常见病 张峰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一、贫血 1 、概念 : 2 、常见病因 3 、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贫血定义 贫血是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 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的 一种病理状态 贫血是一种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各种不同类型的贫血,其临床表现往往相似.
血液内科 罗冰 Mobile Tel: 贫 血 概 述. 红细胞数 Red blood cell count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最低值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 → 血红 蛋白 (Hb) 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 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特征; 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对儿童危害大, 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一. 概述 ( 一 ) 血液的组成 血浆 0.55 有形成分 0.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教学目标  慢粒、慢淋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 慢粒、慢淋的临床表现. 概述 慢性白血病 定义 慢粒 慢淋 血象 骨髓象 临床表现 诊断.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内科教研室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抗贫血药.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t anemia 学时:2学时 西医二附院 郭亚菊.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贫血的实验诊断 安徽省立医院 检验科 贺学姣.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LILIMIN.
( 第二章 血液学实验诊断 ) 第三节 贫血的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Anemia.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上课了 请安静.
儿 童 贫 血 中山医科大学 李文益.
贫 血 Anemia.
老年人血液系统疾病 湘南学院 颜建辉.
血液系统疾病.
儿 科 学 (Pediatrics)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儿科教研室.
第二篇 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 第五章 贫血概述.
骨髓细胞学检查.
贫血总论(Anemia).
AML康复联盟 白血病课堂: 白血病基础知识.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P563 第一章 总论 主讲 周毅.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 孙汉英,郑 邈 学时数:1学时.
贫 血 概 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 液 科 李 娟.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第十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红细胞系统疾病 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内科教研室 童金生.
贫 血(anemia) 南方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讲师 黄 芬
肺结核.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Aplastic anemia, AA.
Childhood Nutritional Anemia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IDA (iron deficiency anemia)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白细胞持续低于4.0×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其中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 × 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
第10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糖尿病流行病学.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 鼓楼医院血液科 徐喜慧.
造血系统总论 及营养性贫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袁晓军
造血系统总论 营养性贫血 过敏性紫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袁晓军
儿 科 学 (Pediatrics)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 儿科教研室.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项目八 其它贫血检查.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贫血概述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贫 血 ANEMIA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血液系统常见病 张峰琴

第一节 血液病概述

血液系统的组成 血浆 血液 白细胞 血细胞 血液系统 红细胞 血小板 造血器官: 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

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 性贫血 白细胞疾病:白血病 出血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液病的分类 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 性贫血 白细胞疾病:白血病 出血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贫血——红细胞 出血——血小板 凝血因子 感染——白细胞 血液病常见症状体征 贫血——红细胞 出血——血小板 凝血因子 感染——白细胞

造血过程

第二节 贫血概论

【学习目标】 掌握贫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理解贫血的诊断和分类

【概述】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诊断标准: 平原地区: 定义 【概述】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诊断标准: 平原地区: 成年男性Hb﹤120g/L,RBC<4.0×1012/L,HCT﹤0.40 成年女性 Hb﹤110g/L,RBC﹤3.5×1012/L,HCT﹤0.37 与血容量有关 婴儿、儿童、孕妇( Hb<100g/L)

【常见病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祖细胞异常,造血调节 红细胞破坏增多:溶血性贫血 急慢性失血(最常见):出凝血性疾病,非出凝血性疾病 异常,造血原料不足利用障碍 红细胞破坏增多:溶血性贫血 急慢性失血(最常见):出凝血性疾病,非出凝血性疾病

贫血分类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急性 贫血的发展速度 慢性 大细胞性 红细胞的形态 小细胞性 正细胞性 血红蛋白浓度 骨髓增生情况 骨髓增生不良 骨髓增生异常

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C(%) 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 ﹥100 32~35 1.巨幼细胞贫血 2.溶贫网织红增多时 大细胞性 ﹥100 32~35 1.巨幼细胞贫血 2.溶贫网织红增多时 3. 肝病及甲减 正常细胞性 80~100 32~35 1. 再障碍性贫血 2.溶血性贫血 3.急性失血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32 1.缺铁性贫血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3.铁粒幼细胞贫血 4.某些慢性病贫血

返回

贫血的严重划分及标准 <30g/L 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骨髓增生分类 相关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 <30g/L <30~59g/L <60~90g/L >90g/L 贫血严重程度 轻度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骨髓增生分类 相关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 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贫血 增生性贫血

【临床表现】 血容量下 降的程度 血液、 呼吸、循环对 贫血的代偿 和耐受能力 贫血 的病因、 程度、速度 血液携 带氧能 力的下降

苍白 希恩氏综合症 消化功能减低,MA有舌炎舌萎缩镜面舌 脑组织缺氧头疼、记忆力减退、末梢神经炎 气促、呼吸困难,肺感染 贫血药物引起的免疫系统的改变 减弱男性特征女性月经过多药物引起的性特征的改变 心悸,贫血性心脏病,血色病 希恩氏综合症 消化功能减低,MA有舌炎舌萎缩镜面舌 轻度蛋白尿、尿浓缩功能减退

是否贫血-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程度、类型 贫血的病因 【诊断要点】 是否贫血-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程度、类型 贫血的病因

消除病因

第三节 缺铁性贫血

掌握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理解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了解铁的代谢 【学习目标】 掌握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理解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了解铁的代谢

【案例8-1】 患者女性,26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加重伴心慌1个月来诊。查体呈贫血貌,检测Hb 60g/L, RBC 3.0X1012/L, MCV 70fl, MCHC 29%, WBC 6.9X109/L,血清铁50g/dl,总铁结合力450μg/dl。 思考题: 1.患者可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 2.需要用哪种药物或方法治疗比较合适?

【概述】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人体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

发病率 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可发生在各年龄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WHO统计资料显示: 儿童50%;成年男性10%; 女性20%;孕妇40%

铁代谢 铁的分布 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转运 铁的贮存和排泄

来源 分布 吸收 排泄 再利用 食物 成年男性 50mg/kg 成年女性 35mg/kg 动物食品 植物食品 血红素铁 非血红素铁 贮存铁 (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15-30% 肌 红 蛋 白 15% 含铁酶 分布 血红蛋白 60-70% 吸收 每天约6-7克血红蛋白分解 释出20~24mg铁 排泄 经胆汁、粪、尿、皮肤丢失 5%(约1mg) 再利用 女性月经每次丢失20-30mg 重新利用 95% 吸收补充1~1.5mg/天

铁的分布 5%组织铁 肌红蛋白 细胞色素 含铁酶 分布 65%存在 血红蛋白 30%贮存铁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铁的来源 合成新的血红蛋白的铁大部分来源于体内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小部分来源于食物 含铁丰富的食物有:肝、瘦肉、蛋黄、豆类、海带、木耳、香菇等 乳类如牛奶含量最低 食物 来源 衰老的红细胞

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肉类中的铁如肌红蛋白可完整地直接被吸收,吸收率为20% 植物中的铁多为三价铁,其吸收受胃酸和维生素C的影响 胃酸:将食物中的铁游离化 维生素C等还原物质将高铁变为亚铁,此时肠粘膜方可吸收

铁的转运 经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的亚铁在铜蓝蛋白的作用下氧化为高铁,再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一种1球蛋白)结合,成为血清铁,并运送到各组织中

铁的贮存 贮存形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蛋白主要存在于肝、脾、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和肠粘膜细胞的胞浆中,血浆中有少量的铁蛋白,但可以通过测定血浆铁蛋白来了解铁的贮存情况。 正常男性体内贮存铁约为1000mg,女性约为300~400mg

铁的排泄 铁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育龄妇女主要经过月经、妊娠、哺乳而丢失 正常男性每日约丢失1mg 正常女性每日约丢失1~1.5mg,一次月经丢失40~80ml血液,大约失铁20~40mg

铁的代谢 来源 吸收 运输 再 利 用 排 泄 食物 衰老的红细胞 30%贮存铁 65%存在 血红蛋白 5%组织铁 分布 (十二指肠、空肠上段) 血红素 Fe2+ 食物 衰老的红细胞 再 利 用 运输 (血液) Fe3+ + 血浆转铁蛋白 = 血清铁 排 泄 (骨髓幼红细胞) 30%贮存铁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65%存在 血红蛋白 5%组织铁 肌红蛋白 细胞色素 含铁酶 分布 粪便、月经、妊娠、分娩、哺乳 RBC破坏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病因】 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1 铁吸收不良 2 失血 3

铁需要量增加 哪些群体对铁的需要量多? 妊娠妇女 儿童 哺 乳 母 亲

铁摄入不足 饮食中含铁量少: 乳类、谷类、植物性食物含铁少 肝脏、动物血、瘦肉、鱼类、蛋黄、豆类含铁多

铁吸收不良 1、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吸收 2、胃肠道疾病: 茶、牛乳、咖啡抑制铁吸收 稀盐酸、VitC、果糖、氨基酸促进铁吸收 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 胃酸缺乏、慢性胃炎、肠炎等

失血 消化道溃疡、肿瘤 钩虫感染 慢性失血 月经量过多、痔疮 肠息肉

【临床表现】 1 1 缺铁原发病表现 2 贫血本身表现:苍白、无力、头晕、眼前发黑等。 3 组织器官缺铁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 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 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脾肿大 

异食癖

儿童智力及体格发育障碍 10岁女孩: 身高105cm 体重19kg 正常时为140cm,27kg

反甲

口角炎

【辅助检查】 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 Hb和RBC↓,以Hb↓为主。 骨髓象: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铁代谢的检查:铁蛋白(SF)↓;血清铁(ST)↓;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 )↑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

血涂片

骨髓象 增生活跃 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各期红细胞体积偏小 老核幼浆

骨髓铁染色 铁染色(-) 铁染色(+)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慢性感染所致的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铁代谢 血清铁低于8.95μmol/L 总铁结合力升高>64.44 μ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 血清铁蛋白< 12 μg/L

铁参数 不同情况时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 总铁结合力 XO.-179μmol/L 血色病 正常人 低增生贫血 溶血 缺铁贫血 恶性肿瘤 尿毒症 感染 不同情况时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

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FEP >0.9μmol/L (全血) ZPP>0.96 μ mol/L (全血) FEP/Hb>4.5 μg/gHb(和铁合成Hb,由于铁的相对缺乏,导致FEP相对过多) 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诊断价值排列 细胞外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原卟啉

【治疗】 病因治疗 补充铁剂

铁剂补充 1 口服铁剂 首选 1 注射铁剂 2 右旋糖酐铁 硫酸亚铁 富马酸亚铁 指征 口服铁剂无法耐受者 胃肠疾病导致吸收障碍者 口服铁剂 首选 1 1 硫酸亚铁 富马酸亚铁 指征 口服铁剂无法耐受者 胃肠疾病导致吸收障碍者 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者 2 注射铁剂 右旋糖酐铁

口服补铁 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成人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0.2~0.3g(每0.1gFeSO4·7H2O含铁20mg)。富马酸铁(富血酸)0.2/片(元素铁66毫克)每次1~2片,每日三次,进餐时或饭后服,可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如仍有不适,可先将剂量减半,至不发生反应时逐渐增加剂量。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维生素C、盐酸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

口服补铁 注意事项: 有胃肠道不良反应:饭后或餐中服药,小剂量开始 与维生素C、果汁、稀盐酸等同服;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服;避同服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 液体铁剂,可使牙黑染,应用吸管或注射器或滴管 服后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应说明其原因 强调要按剂量、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 评价指标:血红蛋白已完全正常,小剂量铁剂治疗仍继续3~6个月,以补足体内应有的铁贮存量。

口服铁剂注意事项 1 两餐之间服用 2 可与VC、果汁等物质同服 禁与牛奶、咖啡、茶、钙等物质同服 3 口服液态铁剂要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4 服铁剂期间粪便会变黑 5 准确用药,按医嘱服用铁剂。当血红蛋 白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3-6月,补足贮存铁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首次0.5ml 备好肾上腺素 过敏反应 局部疼痛 深部肌肉注射 形成硬结 更换注射部位 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 药液外溢 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 Z形肌肉注射法 药液外溢 皮肤发黑

单纯营养不足者,易恢复正常。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取决于原发病能否根治。 【预后】   单纯营养不足者,易恢复正常。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取决于原发病能否根治。

病例摘要 张XX,女,28岁,7年前开始感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眼前发黑。半年来症状加重,心悸,气急。自幼体健,经期持续较长,经量多,有血块,一年来益甚。家族成员无类似病症。 体检:脸色苍白,皮肤及粘膜无出血。心脏不大,心律齐,心率96次/分,心尖区闻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腹软,肝,髀均未触及。双手指甲平坦,并呈浅凹形。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位置及附件正常。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___HB 65g/L RBC 2.8×1012/L,RET1.0%, MCV 77.4立方微米,MCHC 29.4%,中心淡染区明显扩大。 骨髓___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统28.4%,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骨髓细胞外铁(—),铁粒幼细胞4%。 其他___血清铁7.8μmol/L (8.95μmol/L ),血清总铁结合力68.7μmol/L(>64.44 μmol/L)大便潜血(—),上消化道检查正常。经前期刮宫活检,子宫内膜呈增殖现象。 本例诊断什么病?

分析: 本例特点: ①年轻女性;②贫血长达7年;③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④指甲扁平,浅凹形;⑤MCV<80立方微米 MCHC<32%;⑥血清铁<8.95 μmol/L,总铁结合力> 64.44 μmol/L;⑦骨髓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减少;⑧成熟红细胞中央苍白区增大;⑨经前期子宫内膜呈增殖现象。 诊断: 1、缺铁性贫血 2、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经过 每日仅给硫酸亚铁0.3克,饭后分次服用,逐周增加药量,2周后网织红细胞升至5%,3周后每日服0.9克,一个月后血红蛋白增加2.0克,3个月后达12克,连续服半年。 功能性子宫出血,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好转。

思考题 D C 1.下列哪项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 ) A 慢性胃炎 B 慢性肝炎 C 慢性感染 D 慢性失血 1.下列哪项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 ) A 慢性胃炎 B 慢性肝炎 C 慢性感染 D 慢性失血 2.下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中,属于组织缺铁 表现的是( ) A 头晕 B 心悸 C 反甲 D 眼花 3.简答 口服铁剂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D C

第四节 巨幼细胞性贫血

掌握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理解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了解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学习目标】 掌握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理解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了解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病例】 患者男性,67岁,6年前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近半年来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四肢发麻,舌面呈"牛肉样舌",血常规:RBC 2.49×1012/L Hb 101g/L MCV 124fl MCHC 33% 。 思考题: 1.患者可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 2.需要用哪种药物或方法治疗比较合适?

【概述】 巨幼细胞性贫血(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 共同特点:外周血呈大细胞性贫血,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

【流行病学】 经济不发达地区 或者进食新鲜蔬菜、肉类较少的地区 我国:叶酸缺乏者多见于陕西、山西、河南等 欧美:维生素B12缺乏或者有内因子抗体者多见 高危因素:偏食、自身免疫疾病、肿瘤

叶酸缺乏:摄入不足 、吸收不良 、 需要增加 、利用障碍 维生素B12的缺乏:缺乏内因子 、吸收不足、 药物诱发、小肠疾患 【病因】 叶酸缺乏:摄入不足 、吸收不良 、 需要增加 、利用障碍 维生素B12的缺乏:缺乏内因子 、吸收不足、 药物诱发、小肠疾患

【临床表现】 血液系统症状 一般性贫血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胃肠道症状、牛肉舌 神经系统症状 血液系统症状 一般性贫血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胃肠道症状、牛肉舌 神经系统症状  症状:足与手指感觉异常,针刺感、麻木、伴有大体感觉障碍 体征:第二趾位置感丧失,音叉震动感消失(最早)。进一步发展为痉挛性共济失调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大细胞性贫血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增生显著,红系细胞呈明显的巨幼细胞特点:细胞体积增大,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疏松分散。 胃液分析  生化检查

巨幼细胞贫血血象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

【诊断】 主要依据是: 消化道症状; 典型的血象改变包括MCV>95fl,卵圆形大红细胞增多,明显的大小不匀和异形,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骨髓中出现较多典型的巨幼红细胞等。

【鉴别诊断】 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性再障 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乳清酸尿

【治疗】 原发病治疗:如胃肠道疾病等 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 叶酸缺乏:口服叶酸 5mg 3/日至贫血消失停用 (如同时伴有维生素B12缺乏,需补充维生素B12,否则可加重神经系统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100ug 1/日 2周后 2/周 4周后1/月

【预后】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原发病不同,疗程不一。

第五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学习目标】 掌握再障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理解再障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

【病例】 患者,女性,25岁。某橡胶厂工人。乏力、头晕、心悸、皮肤粘膜出血一周,化验血常规结果如下: RBC2.7×1012/L HB80g/L WBC1.2×109/L LYM%0.7 MXD%0.10 NEUT%0.20 PLT18×109/L 问题: 患者可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 需要用哪种药物或方法治疗比较合适?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青壮年居多,老年人有增多趋势,男性略多于女性

【分类】 急性、慢性 先天性、后天性 原发性、继发性

【病因】 病因不明确 药物因素 氯霉素、磺胺药、接触杀虫剂、解热镇痛药、苯、抗癌药等 电离辐射 :射线 生物因素 肝炎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 其他因素:妊娠、慢性肾衰、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的缺陷—“种子”学说 CD34+细胞及长期培养起始的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土壤”学说 免疫异常---免疫学说 T细胞及其分泌的某些造血负调控因子与造血干细胞损伤有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及感染 1.急性型再障 起病急,以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贫血呈进行性加重。 2.慢性型再障 起病及进展缓慢,以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感染及出血较轻。 体征:注意再障病人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 骨髓象: 1、多部位骨髓穿刺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2、粒系及红系细胞减少 3、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相对增多 4、巨核细胞很难找到或缺如

再障骨髓象 1.网状细胞 2. 浆细胞 3. 淋巴细胞

【诊断】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一般无脾肿大。 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分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减少,骨髓小粒成分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 能除外其它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红血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脱离和病因的接触 支持疗法 采用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免疫抑制剂 脾切除 骨髓移植 【治疗】 脱离和病因的接触 支持疗法 采用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免疫抑制剂 脾切除 骨髓移植

【治疗】 采用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雄激素 免疫抑制剂 ATG(15mg/kg/d)+地塞米松5mg,静滴 环孢素: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观察牙龈及消化道反应 糖皮质激素:密切观察感染征象,有无血压上升,有无上腹痛及黑便等 脾切除 骨髓移植

【预后】 如治疗得当,NSAA患者多数可缓解甚至治愈,仅少数进展为SAA-Ⅱ型。SAA发病急、病情重、治疗费用高,以往病死率极高(>90%);近10年来,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SAA的预后明显改善,但仍约1/3的患者死于感染和出血。

第六节 白血病概述

【学习目标】 了解白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分类

【概述】 白血病约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成人癌症的2%,儿童癌症的30%以上。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4人/10万人口,男性多于女性。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特征为一种或几种血细胞成分的自发性、进行性异常增殖,具有质和量改变的异常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 白血病约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成人癌症的2%,儿童癌症的30%以上。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4人/10万人口,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至今未明 。可能的因素有: 病毒 遗传因素 放射因素 化学因素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至今未明 。可能的因素有: 病毒 遗传因素 放射因素 化学因素

【分类】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按细胞类型分类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按细胞类型分类    分为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及一些少见类型,如红白血病、巨核细胞型、浆细胞型、嗜酸细胞型、嗜碱细胞型白血病等。 按外周白细胞的多少分类 白细胞增多性和白细胞不增多性

第七节 急性白血病

掌握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了解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 【学习目标】 掌握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了解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

【案例8-4】 男性,36岁,咽痛3周,发热伴出血倾向1周。化验:Hb90g/L,WBC2.8×109/L, 分类:原始粒12%,早幼粒28%,中幼8%,分叶8%,淋巴40%,单核4%,血小板30×109/L,骨髓增生明显-极度活跃,早幼粒91%,红系1.5%,全片见一个巨核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 思考题: 1.患者可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 2.诊断依据是什么?

【概述】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是一种或多种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恶变,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无控制的持续增殖,逐步取代骨髓并经血液浸润至全身组织及器官。

急性白血病分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L2、L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M2、M3、M4、M5、M6、M7 【分类】 急性白血病分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L2、L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M2、M3、M4、M5、M6、M7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表现: 贫血、出血、发热 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肝、脾、淋巴结肿大 骨及关节表现 其他浸润体征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表现】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表现: 贫血、出血、发热 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肝、脾、淋巴结肿大 骨及关节表现 其他浸润体征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实验室检查】 血象 1.白细胞:大多数患者增高,晚期更显著,也可正常或减低。原始和(或)幼稚细胞30%~90%。 2.正细胞贫血 3.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 骨髓象 1.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2.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 3.白血病裂孔现象 4.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5.急非淋细胞化学染色可见Auer小体 细胞化学染色 (表8-7-1)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的改变,大部分病例可作出正确诊断。 白血病类型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 鉴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粒细胞缺乏症等

【治疗】 治疗原则 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支持治疗 化学治疗 治疗原则 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支持治疗 化学治疗 诱导分化治疗  骨髓移植(BMT) 免疫治疗 造血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的防治

【预后】 未作特殊治疗的急性白血病,中数生存期为3.3个月。 急淋:儿童完全缓解率达97%~100%,5年无病生存率为50%~75%,成人完全缓解率80%左右,5年无病生存率为50%。 急非淋:完全缓解率为70%~85%,5年无病生存率为35%~50%,部分患者获得治愈。

第八节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理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了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 【学习目标】 理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了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

【案例8-5】 患者男性,47岁,乏力、低热、脾增大至脐水平以下6个月余。血常规化验结果如下:RBC 3.7×1012/L ,HGB 100g/L ,WBC 130×109/L,PLT 100×109/L,该患者末梢血采样后,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故改用人工镜检分类:中性粒细胞90%,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嗜酸3%,嗜碱5%,淋巴2%。 思考题: 患者可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 诊断依据是什么?

【概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克隆性疾病。细胞呈恶性增生,以细胞成熟障碍为特征,临床为一慢性过程,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脾脏明显肿大以及新陈代谢增高等表现。

起病缓慢,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脾肿大 其他体征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脾肿大 其他体征

【实验室检查 】 PB:WBC总数↑↑,中、晚、杆N为主, 原<10%,E和B↑ BM: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 原<10%,中、晚、杆粒↑↑ 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bcr-abl

【治疗措施 】 化学治疗 BUS(马利兰)、HU(羟基脲)、CTX、CLB、6-MP(6-巯基嘌呤)、MMC(丝裂霉素)。其中以HU为首选药物,其次为BUS。 放射治疗 脾切除术 骨髓移植 其他治疗 慢粒急变的治疗

中数生存时间约3~4年,约15%可生存至5年或更长。 【预后 】 中数生存时间约3~4年,约15%可生存至5年或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