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体格检查
第一章 基本检查 视诊(inspection) 触诊 (palpation) 叩诊 (percussion) 第一章 基本检查 视诊(inspection) 触诊 (palpation) 叩诊 (percussion) 听诊 (auscultation) 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
第一节 视诊 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表现的检查方法。 特殊部位的视诊需要借助仪器如耳镜或内镜等。
第二节 触诊 医生通过用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判断的一种方法。 触诊对腹部检查更为重要。
方法 1.浅部触诊法 (light palpation) 2.深部触诊法(deep palpation) (1)深部滑行触诊法(deep slipping palpation) (2)双手触诊法(bimanual palpation) (3)深压触诊法(deep press palpation) (4) 冲击触诊法(ballottement)
注意事项 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手要温暖、眼要观察病人表情; 病人取适当体位; 在病人要排便或排尿后进行; 注意病变的部位、特点和毗邻关系。
第三节 叩诊 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通过震动产生的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 叩诊 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通过震动产生的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多用于判断脏器的边界或有异常的气体或液体的存在;或局部有无疼痛。
方法 直接叩诊法(direct percussion): 适用于较广泛的病变。 间接叩诊法(indirect percussion): 应用最多的。
注意事项 环境要安静。 不同的部位,不同的体位。 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 注意叩诊音响的变化和震动的差异相结合。 范围小、位置浅的轻叩;范围大、位置深的较重叩。
叩诊音 清音( resonance):正常肺部 浊音(dullness):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性脏器 鼓音(tympany):含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 实音(flatness):实质性脏器 过清音(hyperresonance):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
第四节 听诊 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有否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 听诊 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有否的一种方法。 方法:直接听诊法(direct auscultation)和间接听诊法(indirect auscultation)。 注意事项:环境要安静、听诊器直接接触皮肤、钟型听诊器适用于听取低调声音、模型听诊器适用于听取高调声音、嘱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第五节 嗅诊 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一种方法。 第五节 嗅诊 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一种方法。 恶臭的痰液-厌氧菌感染、呼吸呈刺激性大蒜味-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第二章 一般检查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性别(sex) 性别判断 某些疾病对性征的影响 性别与某些疾病发生率有关
二、年龄(age) 年龄与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三、生命征(vital sign) (一)体温 (二)呼吸 (三)脉搏 (四)血压 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
(一)体温 方法:口测法(36.3~37.2ºC)、肛测法(36.5~37.7ºC)和腋测法(36~37ºC); 24小时有波动,但低于1ºC; 高于正常为发热,低于正常为体温过低;
(二)脉搏: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应注意其频率、节律、强弱以及呼吸对它的影响。也可以检查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动脉。 (三)呼吸:注意呼吸类型、频率、深度、节律以及有无其他异常等现象。 (四)血压: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四、发育与体型 (一)发育(development): 患者的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包括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 (二)体型(habitus): 根据腹上角大小来判断,有无力型(<90ºC)、正力型(约90ºC)和超力型(> 90ºC)。 1.矮小体型(男性:145cm;女性:135cm) 2.高大体型:体质性高身材、青春期提前、疾病所致的高大体型。
五、营养状态(state of nutrition) 1.身高和体重: 理想体重(kg)= 身高(cm)-105 理想体重(kg)= [身高(cm)-100]×0.95 2.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 正常范围为18.5~24,BMI<18.5为消瘦,>25为肥胖。 学龄前儿童正常:BMI15~22,>22为肥胖,<15为消瘦,<13为营养不良。 3.上臂周径:一般认为>13.5cm正常,12.5~13.5cm考虑中度营养不良,<12.5cm为重度营养不良。 4.皮褶厚度:男性为13.1±6.6mm;女性为21.5 ±6.9mm。
营养状况: 1.良好, 2.不良, 3.中等 营养异常: (1)营养不良:低于理想体重的10%以上 (2)肥胖: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
六、意识状态(consciousness) 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思维、反应、情感、计算及定向力等方面的情况。严重者尚应进行痛觉试验、瞳孔反射等检查,以确定意思障碍的程度。 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和谵妄。
七、语调与语态 语调:与神经和发音器官有关,如声音嘶哑可见于喉返神经麻痹等有关。 语态:语言的速度和节律异常。
八、面容(facial features) 和表情(expression) 面容是面部呈现的状态;表情是在面容或姿态上思想感情的表现。 典型的面容有:(1)急性病容;(2)慢性病容;(3)贫血面容;(4)肝病面容;(5)肾病面容;(6)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7)黏液性水肿面容;(8)二尖瓣面容;(9)肢端肥大症面容;(10)伤寒面容;(11)苦笑面容;(12)满月面容;(13)面具面容。
九、体位(position) 体味是指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 有以下几种: 1.自主体位(active position): 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正常人、轻症和疾病早期患者 2.被动体位(passive position): 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见于极度衰竭或意识丧失者。 3.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 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
强迫体位: (1)强迫仰卧位;(2)强迫俯卧位; (3)强迫侧卧位; (4)强迫坐位(端坐呼吸(orthopnea)); (5)强迫蹲位;(6)强迫停立位; (7)辗转体位;(8)角弓反张位。
十、 姿 势(posture) 依靠骨骼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来保持。 亦受肌体健康状态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第二节 皮 肤 皮肤的病变和反应有的是局部的,有的是全身的。
一、颜色(skin color) 1.苍白(pallor) 2.发红(redness) 3.发绀(cyanosis) 4.黄染(stained yellow): (1)黄疸 (2)胡萝卜素增高 (3)长期服用黄色素的药物 5.色素沉着(pigmentation) 6.色素脱落( (1)白癜(vitiligo) (2)白斑(leukoplakia) (3)白化症(albinismus)
二、湿 度(moisture) 三、弹性(elasticity)
四、皮疹(skin eruption) 斑疹(maculae):发红、不凸出皮肤表面。 玫瑰疹(rosela):红色、压之能褪色。 丘疹(papules):凸出皮肤表面。 斑丘疹(maculopapulae):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 荨麻疹(urticaria):稍隆起皮肤表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
五、脱屑(desquamation)
六、皮下出血 (subcutaneous hemorrhage) 压之不褪色;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某些血管损害性疾病以及毒物或药物中毒。 <2mm称为瘀点(petechia),3~5 mm称为紫癜(purpura),>5mm称为瘀斑(ecchymosis);片状出血并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hematoma)。
七、 蜘蛛痣(spider)与 肝掌(liver palms)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多出现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检查时用工具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立即消失。 肝掌是患者的手掌的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压之褪色。 蜘蛛痣与肝掌的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
八、水肿(edema) 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 凹陷性与黏液性水肿。 分轻度(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中度(全身组织,且能压之凹陷)、重度(全身组织,身体低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
九、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nodules) 触诊可及,应注意其大小、硬度、部位、活动度及有无触痛。
十、瘢痕(scar) 皮肤外伤或病变愈合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斑块。为曾患某些疾病的证据。
第三节 淋巴结 一般体格检查仅能检查身体各部表浅的淋巴结。 第三节 淋巴结 一般体格检查仅能检查身体各部表浅的淋巴结。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的直径多在0.2~0.5cm之间,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毗邻组织无粘连,不易触及,亦无压痛。
一、表浅淋巴结分布
二、检查方法及顺序
顺序 头部: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腋窝(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和外侧群)、滑车上淋巴结。 下肢:腹股沟部(上群、下群)、膕窝部淋巴结。
三、淋巴结肿大病因和表现 1.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2)淋巴结结核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2.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见于急性、慢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各型急性、慢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