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 1980年代開始,全世界流行有機農業 (organic farming)。 為了應付有機食品需求之增加,英國政府於1987年成立The United Kingdom Register of Organic Food Standard (UKKOFS),以建立國 家標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化学性质 不可燃,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水溶液呈弱碱性( pH 值 =8 ),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 三聚氰胺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 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 pH 值 5.5 ~ 6.5 )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 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
Advertisements

三生,健康生活力. 健康 Healthy 三生,健康生活力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三生,健康生活力 那我们今天还能吃什么.
“ 你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盘子装的是什么食物,而 且更要关心每种食物的最佳进食时间! ” 这是英 国剑桥大学营养专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饮食法则! 这是因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钟 ” , 只有遵 从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条!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会怎么做呢?先吃鱼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后喝汤、
“ 你不僅要關心自己的盤子裝的是什麼食物,而 且更要關心每種食物的最佳進食時間! ” 這是英 國劍橋大學營養專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飲食法則! 這是因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鐘 ” , 只有遵 從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條!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會怎麼做呢?先吃魚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後喝湯、
五年級上學期的自然課,當我們上到水溶液單元時,老師指導我們石蕊試紙可以測試水溶液的酸鹼性,藍色石蕊試紙遇鹼性 水溶液不變色,遇酸性水溶液時變紅色;而紅色石蕊試紙遇鹼性水溶液變藍色,遇酸性水溶液時不變色。 可是,滴入醋水溶液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的部分竟然消失不見了,紅色石蕊試紙應該不變色卻出現藍紫色,怎麼會這樣呢?
茶叶基本知识 徐南眉.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最早发现了茶、利用了茶,世界上其他国 家是从中国引入了茶树和制茶、饮茶的方 法,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奉献给世界人 民的健康饮料。茶从最初的药用到饮用, 从煎煮饮用到现代沏茶品茶经历了漫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在世界的东方,茶不但是 饮料,还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
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 同学们仔细看看双黄连口服液、甘草合剂等液体制剂说明 书中【成分】一项包括那些? 2 .大家想想芬达葡萄糖汽水配料中都有什么? 说明书中是不是经常会看到蔗糖、糖精钠、 苯甲酸钠、柠檬黄、羟苯乙酯等物质的出 现。这些东西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了?大 部分液体药剂的溶剂多用水,以水为溶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功能性微生物制剂在农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中的研究与示范
高油大豆主要病害防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广校.
化學期末報告–人體的酸鹼平衡 工作分配: 組別:第5組 班級:自控一甲 組長:4A012134羅振元
改名台南大學實地訪視簡報
《化学与生活》鲁科版 朱古力豆 我们需要 食品添加剂吗?.
國有公用財產產籍管理法規及實務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 劉芸真.
古今生活大對照 迦密愛禮信小學 六信  尹嘉豪.
第十章 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卫生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2000年11月2日.
"與心理助人專業技巧對話"---- 助人技巧的學習與反思1
一、世界葡萄面积与产量 20世纪70年代,世界葡萄产量最高时达6820.8万吨,上世纪90年代初降到6000万吨,以后随着葡萄保健和营养价值的被发现,葡萄的面积和产量又开始上升,到2010年,全世界葡萄栽培面积达到7586千公顷(收获面积7203.9千公顷),总产量6835.1万吨,面积占世界水果总面积12%,产量占9.45%。
第五章 第二节 细菌性鱼病.
大使命门徒训练——第二阶段:栽培课程 新生活 New Living 第十一课 新生活与属灵的得胜 栽培性查经.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称为危害。 危害按其性质划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科技的禍與福》.
各位茶友,大家好.
國有土地管理與運用問題之探討 主講人: 廖 蘇 隆 中華民國100年10月17 日.
加强化验室建设,服务耕地质量管理 邵东县农业局 2012年11月27日.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中如何发现安全隐患与违法行为线索
第一节 平均数与标准差的概念 第二节 平均数和标准差在体育中的应用 第三节 百分位数及其应用
柠檬汁 让你健康又美丽 四(3) 赵起震.
水 与 生命.
健康 Healthy. 健康 Healthy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那我们今天还能吃什么.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園區擴建 用地(原大肚山彈藥分庫)開發計畫
第七章 人与生物共生.
知识竞赛 欢迎同学们参与低碳生活知识竞赛 指导教师:丹赵路中学 王同有.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五章 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主題 : 飲食安全 主講人:護士黃淑美 ..
臺北市大同區大同國小 103學年度第二學期學校日 學務處報告 學務主任 勵秀貞 2017/3/16.
黄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陈 惠 明 博 士 电话: (0731)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与分析 复习提纲.
现代生物学与健康 王邦俊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常见自然灾害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其防治策略.
预防龋齿 从我做起.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一、进入工作状态 概念: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进入工作状态。
102學年度預算編製說明會 主辦單位:會計室 102/02/22.
一、送貨的時間 二、驗收程序 三 、食材的驗收 四、驗收器材 五、驗收場所 六、驗收程序的評量 七、退貨的程序
2006年台灣醫學中心大搜查 聰明病人 完全就醫指南.
第七章 池塘养殖食用鱼 春片(或2龄鱼种)→上市规格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主讲人 李 荟 平顶山学院.
食物中毒及预防.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新版介绍 李开祥.
自由經濟示範區 -農業加值 政策說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03年 102年10月17日.
開設班級:進休管三A 授課老師:林志朋 教室:C515
专题二十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核心考点精析 命题热点解读 专题质量检测. 专题二十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核心考点精析 命题热点解读 专题质量检测.
前言 大量使用能源雖提升人類的物質文明,卻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禍害---酸雨。 右圖所見是亞洲地區的酸雨量, 可想而知全世界的酸雨量是多麼的嚴重,所以我們希望藉著這份報告,加強人們保護地球的意識,藉此減少酸雨的危害,令人們不會再被酸雨威脅。
第二节 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 一、干制原料涨发的概念 二、干制原料涨发的工艺流程 三、干制原料的涨发方法 四、干制原料涨发的基本要求.
宝岛台湾现代农业考察汇报.
妈妈我爱你 你总说我还不懂事 维护我像一张白纸 你眼中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虽然我有好多心事 却已不愿说与你知 我曾任性地排斥你爱我的方式
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简史 第一节 世界乒乓运动球 第二节 握拍法、基本站住与基本姿势.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雲林縣105年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學品質計畫- 國小非體育授課教師認證研習 民俗體育-扯鈴教學
雲林觀點之 台灣農業問題 與展望 台大生機系 方煒 斗南  雲林  台灣.
农业贸易和生产的可追溯性: 新西兰开发新的牛和鹿追溯系统的经验
關心社會—向政府表達意見的渠道與方法.
足球运动概述.
低碳 減碳 組員 侯稀云 劉曉彤 王兆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省级研训报告会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主讲人: 崔敏 陕西省教育厅.
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韩中庚 编著.
保變住開發要點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都發局.
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永得食品有限公司 營養師:林淑媛.
所得稅法第14條、第126條修正條文 薪資所得計算方式二擇一 定額減除 特定費用減除 維持現行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元減除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有機農業

1980年代開始,全世界流行有機農業 (organic farming)。 為了應付有機食品需求之增加,英國政府於1987年成立The United Kingdom Register of Organic Food Standard (UKKOFS),以建立國 家標準。 而在英國於1946年即成立了有機組織—“土壤聯盟”(the Soil Association),於1980年成立“有機生產聯盟”(the Organic Grower Association) 及“不列顛有機農民 (British Organic Farmers) 並出版“新的農民與生產者” (New Farmer and Grower)。

歐盟則於1991年7月由官方定義“有機食品” (organically produced food),西非的Burkina-Faso政府於1989年召開“國際有機農業聯盟運動”(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al Movement),且致力於按照生態法則 (ecological approach) 以發展利用自身的 農業資源。

最初的有機農業運動是由一些散佈在世界各地組織不全或沒有組織,但是關心農業系統的人所發起。 他們宣稱施用化學肥料與農藥之農業系統所生產的食物是沒有營養價值且不利於健康, 是該被咒詛的。 若是按照自然體系的原則栽培作物,則病、 蟲與雜草可以不靠化學農藥控制。

而有機農業運動則主要起源於Sir Albert Howard的工作。 但是Butter (1952) 認為,即使將所有的垃圾及有機廢棄物用來製造堆肥,其中所含的肥料要 素無法達到維持生業所需之食物的目的; Thorckmorton (1951) 評論有機農業認為:無法 證實有機農業運動者所宣稱的事項; 而化學肥料、石灰與有機肥料均對理想的土壤肥力形成與維持重要,化學肥料站在我們與飢 餓之間。

然而,在工業國家的過度生產、開發中國家的生產不足及農業對環境的衝擊,也使得人 們再重新評估1945年以後的農業成就。 其影響,不但增加在政策上考量農業對環境的影響,也積極推動有機農業運動及有機農 產品的生產。 有機農業更被認為是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 家的許多農業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 許多國家則對轉型的農民予以金錢上的補助,有些國家,如以色列與紐西蘭則支持外 貿為導向的有機農業策略與研究發展。

何謂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為遵循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 產品的農業生產管理系統。

世界各地,在定義有機農業上,出現許多問 題: 一、對此主題有許多誤解而導致偏見的觀點 且使注意力離開主題; 二、命名也因此不同,導致對有機農業一無 所知者瞭解的混淆,因此,與有機農業 有關的命名有十六種之多; 三、許多實行有機農業的人相信成功的有機 農業應包括觀念的認知與使用特定的生 產技術; 四、有機農業需要改變農家的部分生活方 式。

因此,有機農業的定義常是逆向的,即有機農 耕者做的或不做的,可以由下面的片語得知: “有農業不用化學物質”。 其實有機農業並非“不用化學物質”; 有機農業也非僅僅以“有機”代替“農業藥劑”。

直接以有機的氮、磷與鉀代替化學的氮、磷與鉀對作物品質、植物病、蟲害及環境污染 有相同的影響; 有機農業也非回到1939年以前的農業,現代的有機農業期望能發展及更深的瞭解如共生的菌根菌結合、固氮菌及根圈、有機物轉變 及土壤生命的各方面。

有機農業的目的則為: 一、生產高量、高品質的食物; 二、為與自然協調而非控制自然的農業; 三、在農耕系統內鼓勵並促進生物循環,包 括微生物、植物與動物; 四、維持及增進土壤的長期肥力; 五、儘可能利用地區性農業系統中可用資 源; 六、在封閉系統內利用有機物與養分元素;

七、儘可能在天然條件下飼養禽畜; 八、所有的農耕技術,要避免所有可能的污 染; 九、維持農業系統與其周圍環境的生物多樣 性,包括保護植物與野生動物; 十、使農民能由其工作中得到適當的報酬及滿 足,包括安全的工作環境; 十一、考慮農業體系對更廣的生態與社會造成 之衝擊。

對有機農業的農民而言,這些目的提供每日農事之工作準則,直接使用的技術有: 一、製作堆肥; 二、使用更廣泛的輪作體系,即利用草皮及 綠肥; 三、避免使用溶解性肥料 (或經過化工程序 生產的); 四、禁止集約養殖牲畜; 五、避免使用抗生素與荷爾蒙; 六、利用機械與熱能控制雜草; 七、強調農場加工與直銷; 八、將多餘的勞力用在對農場與社區的貢獻 上。

在有機農業裡,強調土壤是一活系統,發展 有益的生物活性是此定義的中心。 此定義可以由三方面來說明: 一、有機農耕者不應該做什麼; 二、哪些正面的事情該做; 三、為與自然和協,農民應該尋找發展土壤 是活系統觀念的指標。

為什麼實行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運動起源於認為農作技術的改變導致生物物種的消失以及農業對地下水與地表 水的污染。 整體而言,一般認為一百年來之所謂慣行農 業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的結果是使: 土壤構造改變、使環境受害、食物產生對健康之潛在危害、降低食物品質、耗能、集約的動物養殖不人道、對社會與農民不經濟、 人們需要買有機食品。

農藥使用量 1996 2000 2005 9,954 t 9,016 t 2003 9,228 t 10,1431 t 872,159 ha 844,097 ha 851,495 ha 833,176 ha 11.41 kg/ha 10.59 kg/ha 12.02 kg/ha 11.08 kg/ha

誰是有機農民

有機農民是由一群廣泛不同動機的人所組成,包括精明渴望打開市場的商人到尋求良 好生活的小農。 但是有機農業並不適合每一農民,從事有機農業者應有獻身於系統之運作、在資訊不多 及細節不清楚的情況下常要有冒險的精神。

有機農業的原理

土壤管理 土壤是活的以及造成一個健康的土壤是有機 農業的基礎。 健康的作物、動物與人的基礎是健康的土壤,產生健康土壤的起點是打破土壤只是作 物生長介質的觀念。 Sir Albert Howard (1948) 把土壤肥力消退稱 為生病 (dis-ease)。 Eve Balfour在其所著活的土壤 (the Living Soil) 中提到培養土壤,以土壤餵食植物。

因此,施肥不應只對作物,也應考慮土壤生 物與環境生態的需要。 即維持健康、具生物活力的土壤環境以供植 物生長。 實施有機農業之重要手段: 藉農場之養分循環、輪作,使土壤能形成適合作物生產之土壤肥力及產生對蟲、病與雜草之控制力,必要時輔以機械與熱控制雜 草,但是也允許與雜草共存。

施用有機肥料或將有機物回歸土壤,對土壤之物理、化學與微生物性質均有正面的效 應。 例如一個經過適當堆肥化作用的有機添加物,可以增加土壤的陽離子交換容量、增加土壤的保水力、減低土壤的總體密度以及誘 導出有利的微生物族群。

土壤雖然能夠供應適量養分,但是其構造不好或是其中只有有限生物者並不是產量高的 土壤。 因此,一般認為,蚯蚓多的土壤是肥沃的。 耕土無法永續利用的原因之一為土壤有機物含量下降,因此,維持高含量的土壤有機物是達到經濟進步與提高環境品質的主要策略 之一。 土壤生質量、生物活性及生物岐異度的增加與土壤有機物含量增加及好的土壤管理有關,此則又影響耕作體系內之土壤構造、養 分循環及病與蟲的控制。

土壤中的養分含量也與有機物含量密切相關,長期添加廄肥的研究顯示其土壤肥力與作物產 量均可高於施化學肥料的處理。 除了因有機物之礦化而提供養分之外,因有機物含量高而導致養分之有效性高的機制是多方 面的。

如 Parsa和 Wallace (1979) 報導,施用少量狗糞堆肥至石灰質土壤中而使高粱之缺鐵現象顯著改善並增加產量,也促進對鐵、鋅、銅與錳 的吸收; 有機物可以使土壤的pH值比施用化學肥料者高,也可以使土壤的pH維持在較穩定的狀態以及因增加土壤的團粒作用而增加水的滲濾;施用有機肥料使菌根真菌的感染比施用化學肥 料者高; 有機肥料經由有機陰離子抑制磷之固定作用及 能置換被土壤吸附的磷而增加磷的有效性。

抑病土常是有機質多的土壤。 Drinkwater 等人 (1995) 指出,施用有機肥料的土壤含有比施用化學肥料者之微生物活性 與生質量高。 如其中之木黴菌 (Trichoderma species) 繁殖體 (propagule) 密度較高。

施用有機肥料也增加土壤抗植物病的潛能 (也就是使土媒病 (soil borne disease) 在停止的狀態),尤其是真菌的猝倒病 (damping-off diseases)。 如菌核菌屬 (Rhizoctonium)、凋萎病菌 (Fusarium) 及草苗立枯病菌屬 (Pythium)。 其抑病的最重要機制為土壤中微生物的彼此 拮抗。 拮抗則來自產生毒素、抗生素、能源與養分 的競爭及/或寄生。 土壤有機物含量高也可減少土壤之流失機 會。

作物營養管理 在有機農業之作物營養管理強調系統內養分的循環,此則以注重培養具生物活性的土壤,使土壤能釋出養分以供作物的需要,如 此則不太需要依賴購買的肥料且不致減產。但是當土地的複作指數高時,施肥也是必要 的。

適當的有機肥料施用計劃可以對作物提供最 適量的養分而達到最高產量與收益。 基本上,施肥管理的目的是確保土壤肥力, 使土壤肥力不是作物生產的限制因子。 影響選擇施用之肥料種類、量與施用位置之主要因子是肥料特性、土壤特性、作物特性 與生長階段及肥料的殘效。

施用超過作物所需養分量之肥料造成土壤中養分之累積而使鹽含量之升高及導致土壤與 植物體中鹽基不平衡。 如Dormar 和 Chang (1995) 之研究顯示連續二十年施用牛糞廄肥,使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由9上升至1200 mg/kg; 而 Hao等人 (2003) 之研究顯示,施用高量的有機肥料使土壤中的硝酸態氮達到80至100 mg/kg。 此也會造成硝酸態氮在植物中累積。

理想的農業土壤應使其有機物含量至約5%左 右。 但是台灣地處亞熱帶,有機物分解快,一年 之中,有機物分解可能達1.5%。 因此,這樣的高濃度 (5%) 不易達到,也無必 要。 因有機物分解快而會造成土壤中鹽分之累積 與養分之流失與污染環境的機會。 一般而言,使土壤有機物含量達到3-3.5%, 可以當做長期之施肥目標。 因為施用有機肥料之最終目的即在使土壤中 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存在。

廄肥與有機殘體的管理:做好的堆肥。

選擇適當的輪作體系

一、深根的作物接著淺根的作物之後栽培, 以利於土壤構造的打開與排水。 二、交替種植根生質量高與低的作物。 根生質量高的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機 物,尤其是蚯蚓。 三、固氮植物與須氮植物交替栽培,儘可能 的使氮的需求平衡。 四、儘可能的使土壤有作物覆蓋,以減少土 壤與養分的流失。

五、 儘可能的使土壤有作物覆蓋,以減少土 壤與養分的流失。 六、 生長慢的作物易遭雜草危害,應該在抑 制雜草的作物之後栽培。 七、 葉菜與有草稈的作物交替栽培,對抑制 雜草亦有幫助。 八、 若某一作物有疾病或遭昆蟲危害之虞 時,則該作物應在特定的時間栽培,甚 至不要栽培。 九、 儘可能的種不同品種作物及採用混種。

雜草管理 雜草是有機農場中最困擾的問題之一,雜草 防治不必把目標放在完全除去。 完全除去雜草也失去生物多樣性,應該是求 雜草與作物間之平衡。 集約選擇性的雜草控制將導致另外不易控制 的雜草存活與族群的形成。 雜草的種類多,其間也會有競爭,也較易於 用機械控制與減少其對作物的影響。 將雜草量控制在一經濟的臨界量。

在一農業體系中最成功的雜草為適應作物之 生命循環與耕作體系者,此外,還有其他利 於其存活的特性: 雜草生長在連作栽培時更能有效利用與開 發土壤之資源。 2. 競爭引起種間及種內的改變,因此,控制 一種雜草將導致別種成為優勢者。 3. 有高的基因可變性,使其易於適應不同的 環境。 4. 種子常有一個器官助其散佈且經過長時間 之後仍具活力。 5. 對疾病的抵抗力強。

要控制雜草,對其一些性質應熟知,尤其是 種子生物學及對其正確的辨認。 在耕作技術方面,可以藉改變土壤條件,以 環境來控制其生長繁殖。 有些雜草需要特殊的生長條件,此亦提供了 控制的方法; 輪作也是一種好的方法; 適時的耕作以使作物及時生長,形成優勢, 是另一種控制的方法; 在兩次耕耘之間,有足夠的時間讓種子發芽,可以減少種子庫,耕犁也把一些種子帶 到表面,使其發芽。

增加作物的競爭力是另外一個有效的方法。 如輪作及耕耘時,先育苗、繁殖及移植,使 作物在本田很快生長而優於雜草; 作物的生長特性也很重要; 混作有時候也是控制雜草的好方法; 其他的方式,如增加播種量; 有時候,效應來自生物相剋; 也應控制種子的散佈與不讓雜草有形成種子 的機會。

利用生物防治雜草在世界許多地方發展成 功,如利用寄生者及病源菌。 可以歸為下述之方式: 以傳統的或接種的方式,引入對外來寄主有 選擇性之外來自然天敵; 大量繁殖並釋放天敵。 但是這些方法也有其危險性。 最後的手段則為直接利用機械或熱能處理。

病與蟲之控制 有機農業以全觀性的手段控制病與蟲,包括經由輪作、混作或作物多樣性、使用有機肥料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及小心使用生物防治、 由植物中萃取抗病或蟲的物質及礦物。 這種防治觀念來自健康的植物對病與蟲的抵抗力較強,生物在緊迫 (stress) 之下或環境不 平衡時產生病且易受蟲之侵襲。

許多病與蟲害其實是人為之干擾所造成的。 在自然生態系,病與蟲都是攻擊弱點,此可 以經由平衡而穩定。 殺蟲劑與殺菌劑具有高度生物活性,雖然小心使用,也對非標的物或生理活性產生影 響,也常有副作用及引發新的病與蟲害。

法國植物生理學家 Chaboussou (1987, 1988) 強 調農藥對植物的衝擊為: 健康的植物能主動的抵抗蟲或病原菌; 這種能力與植物合成蛋白質有關; 蛋白質的合成可以被不平衡的營養或農藥直接影響,不平衡的營養則來自某些養分過度被吸 收或被抑制; 不平衡的營養受阻則使水溶性糖或氮化合物累 積,游離態胺基酸也是; 這些可溶的物質為病菌的營養源。

施用有機肥料則直接對土壤抗植物病源有貢 獻。 抑病土常是有機質多的土壤,其機制是土壤 中微生物彼此間的拮抗作用。 外生菌根菌在根的外面形成一層保護外殼而 有助於控制疾病,線蟲也較不易侵襲。 其他的耕作技術亦有助於抑制植物病原菌: 輪作、耕耘、浸水、日曬。

(立枯絲核菌) (立枯絲核菌)

品種多樣性導致農業體系較大的穩定性,減少發生特定病或蟲害的危機,連作栽培則 否。 但是,有時候,連作栽培也能造成抑病現 象。 病或蟲害的問題,並不是單因子所造成的,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使作物與蟲或病之間 保持穩定與平衡。 生態的方法也注重天敵的活性。

有機農業在臺灣發展之背景

一、世界潮流 有機農業之發展至1980年代,蔚然成為世界潮 流。 台灣於民國七十六年引進有機農法之觀念,農委會輔導台灣省農林廳自七十九年起推動「有 機農業先趨計畫」,試行有機栽培; 八十四年度起經由各地區農業改良場選定農戶辦理有機栽培試作,並積極辦理示範、觀摩及展售,生產面積逐年增加,於八十九年度輔導 生產之有機栽培面積達1012公頃。

二、特定人之需要:一些人強調必須吃有 機作物。 三、國內其他條件之配合:有優渥的經濟 條件,希望吃到所謂健康的食物;農 畜產廢棄物 (如禽畜糞、鋸木屑、稻殼) 過多造成環境污染,須要解決。

台灣推展有機農業之大事記

1986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邀請臺灣大學、中興大學等有關的專家學者評估在臺灣這種地 理環境之下,實行「有機農業」的可行性; 1987年中華農學會年會中提案建議在臺灣也 要進行有機農業之研究; 1988年成立「有機農業可行性觀察試驗計劃」,由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主持,臺南區、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執行。到了1989年,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茶業改良場、 畜產試驗所亦加入;

1988年10月27-29日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中華農學會、中華土壤肥料學會、中華植物保護學會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共同舉辦大型 的有機農業研討會,並出版專輯; 1990年起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推動「有機農業先驅計畫」,設置簡易堆肥舍,試行有機栽 培;

1990年4月27日成立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 生態基金會,推動MOA自然農法; 1993年4月8-10日台灣省政府農林廳、中華農學會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在臺中區農業改良 場召開永續農業研討會,並出版專輯; 1993年12月10日社團法人中華永續農業協會成立,結合產、官、學界的人士,推動永續 農業;

1994年11月23-25日由中華永續農業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主辦,於中興大學舉辦「永續農業研究與推廣之進展研討會」,並出版專輯以及觀摩中 部地區永續農業研究與推廣成果;

1995年4 月18日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召開有關有機農產品認證方式的行政法規:「有機農產品生產及標示管理要點」草案的研擬討 論會,但未有定論; 1995年4月29日於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研商「有機農產品標誌設計事宜」會議,討論有機農 業產品認證及標誌設計問題;

1996年12月23日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以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為協辦單位,正式對外公布與實行MOA自然農法執行基準 (台灣版),開始辦理台灣有機農產品的民間認 證工作; 1997年3月31日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 金會成立; 1997年5月17日中華民國有機農業產銷經營協 會成立; 1997年12月26日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成 立;

1999年3月15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實施「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作物」、「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輔導要點」、「有機農產品驗證輔導小組設置要點」等行政法規作為管理依據; 此三項法規於2003年9月15日公告修正;

2001年12月13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台北市舉辦「國產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授證典禮」,由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正式通過取得政府的認證,而在其驗證標章可標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驗證」字 樣;

2002年2月21日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召開九十一年度「有機畜產品生產準則第一次會 議」; 2003年1月6日財團法人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 展協會成立; 2003年9月17日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通過取得 政府的認證; 2003年10月31日公告「有機農產品生產基 準—畜產」;

2005年12月19日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通過取得政府的認證。 2007年1月29日公告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

臺灣農民為何做有機農業 一、為永續利用土地,生產健康產品; 二、可以賣較高之價格。

臺灣目前有機農業栽培面積

和 387 578 815 1016 869 1026 95 686 369 172 67 1335

我國的有機農產品國家標章—CAS有機農產品標章 經CAS驗證機構評審符合規定者,由驗證機構依CAS作業辦法與申請人簽訂CAS驗證機構標章使用契約書,授予編號及CAS標使用證書。

1. 以驗證機構英文簡稱後接七碼阿拉伯數字編訂,第一、二碼為產品類別碼 (有機農產品代碼為15) ,第三碼為標章使用對象類別代碼,第四至七碼為流水編號碼。 2. 第三碼編定原則如下:(1) 農民;(2) 產銷班;(3) 理貨中心 (分裝業者) ;(4) 加工廠。

問題 一、在農民:把有機肥料當化學肥料及信心 不足; 二、肥料:重金屬 (進口與國產)、未腐熟、 有機液肥不有機、非化學合成農藥很化 學; 三、消費者:不確知所購買的是否為有機食 品,因此,為了不要付冤枉錢應與農民 溝通實際瞭解; 四、許多產品販售店:追求利益為唯一之目 標。

結語 有機農業、有機園藝、有機農業運動、持久性農業等是近數十年來所發起再重視自然生 產方式的行為。 築地文太郎 (日本有機農業協會) 認為有機農業這一名詞本身並無特別意義,如要勉強解釋或可指為『正當的農業』,所以有機農業 是一不恰當的名詞。 會產生這種不恰當的名詞實在可悲。 實在說來『有機農業』最好沒有其未來,最好這個世界變成沒有有機農業這個名詞的世 界。

今天的農業受到近代化之迷信所惑,陷入極不健全的狀態,這個名詞的意義就是希望把他拉 回到本來應有的農業狀態。

人類成為整個生態系的主宰時,生命的平衡是神聖而必須維護的,在生命平衡上有重要地位的土壤必須加以特別的注意,並且應該知道過度使用所有引進之非生命的改良方法,如化學肥料或殺蟲劑可以破壞平衡,同 時也充滿危險。 肥料與農業藥劑是一種祝福?還是一種咒詛?端視使用者如何利用此兩刃之劍,使用不當時,今日之流奶與蜜之地,明日將成為 人類之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