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經驗轉化為學習」系列: 在「其他學習經歷」及「學生學習概覽」促進學生反思的藝術 「把經驗轉化為學習」系列: 在「其他學習經歷」及「學生學習概覽」促進學生反思的藝術 教育局全方位學習及圖書館組 2011-2012年度
Reflection
Self-reflection is the process of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personal values, beliefs, styles of communication, and experiences. This process develop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one’s culture, personal and cultural biases, experiences, and beliefs as these may influence future action and learning.
內容 學習經歷「反思」大發現 「有次有序」 學生反思倒後鏡
活動(一) 學習經歷「反思」大發現
學習經歷「反思」大發現 每組一起作出最後決定,然後派出一位代表交出結果。 在七個例子中,每位老師選擇兩個最有質素及兩個最需改善的「學習經歷反思工作紙」。 每組一起作出最後決定,然後派出一位代表交出結果。
學習經歷「反思」大發現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冠 亞 最有 質素 最需 改善
可能導致 「重量不重質」 可能會減低學生發揮創意的機會 需引導學生 「向前看」
提供思考空間 能協助學生逐步 進入較深層的反思 能引導學生 「向前看」 可能導致 「重量不重質」
需協助學生逐步 進入較深層的反思 需引導學生 「向前看」 可能導致 「重量不重質」 需協助學生逐步 進入較深層的反思 需引導學生 「向前看」
提供思考空間 事前需協助學生逐步進入較深層的反思 任你講中學 學生於班主任課後的反思 教師工作坊討論材料(四) 主題:師生關係 教師透過一場預先安排的師生衝突,與學生一起分析如何維持良好的師生關係。 提供思考空間 事前需協助學生逐步進入較深層的反思
提供思考空間 能協助學生逐步 進入較深層的反思 能引導學生 「向前看」
重意義中學 「其他學習經歷」反思表 (例子:社會服務) 教師工作坊討論材料(六) 重意義中學 「其他學習經歷」反思表 (例子:社會服務) 提供思考空間 事前需協助學生逐步進入較深層的反思 需進一步引導學生 「向前看」
學習經歷的設計需提供學生較深刻的印象或具體的學習 提供思考空間 逐步引導學生思考 能引導學生「向前看」 學習經歷的設計需提供學生較深刻的印象或具體的學習
有質素的例子有何過人之處? 提供思考空間 重質不重量 能協助學生逐步 進入較深層的反思 能引導學生 「向前看」 反思 ……
思考問題:經歷完活動(一)後,你認為教師可以透過甚麼方法協助學生完成以下的「篩選」及「自述」部分? WebSAMS SLP Module 「學生自述」
「篩選」功能 WebSAMS SLP Module
反思
OLE & SLP --- 觀察到的現象 派了一些文字指引便期望學生自己完成有關的學習經歷(包括工作紙)或「學生學習概覽」的文字反思部分。 抽離「其他學習經歷」逐步教技巧,例如教學生如何「寫反思」。 每天設反思堂,但班主任/教師不清楚其角色,也不知道如何「教反思」。
一些思考問題 解說和反思只是在學習經歷完結了才進行嗎? 促進學生反思 = 派發反思工作紙? 反思 = 一定要用文字表達? 不一定 不是 不是
反思 :對經歷「退一步、想一想」 :是思考過程 反思 :對經歷「退一步、想一想」 :是思考過程 未必一定要以書寫形式進行 可以透過多種形式表達,例如: 寫日記或「網誌」 填寫工作紙 將心中所想錄音 與同儕交談 以簡報形式表達 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解說 繪畫 為特定觀眾設計短劇或集體製作宣傳錄像帶 表達形式
前 中 後 三階段「其他學習經歷」活動設計 解說 解說 解說 解說 體驗與感受 製造期待 展示所學 建立技巧 總結經驗 導入活動 經歷過程 鞏固學習
從經歷到學習︰反思的重要 問題︰ 如何促進反思 ? 如何帶領反思 ? 如何展示反思 ? ……
促進策略 促進 何種促進策略會較有效呢 ? 課堂講授? 資料閱讀? 技巧學習? 行動 不持續 思維概念
促進策略 從學生觀念、已有經驗、體驗、反思學習著手 活動情景,建立相關概念 具體說明活動的學習目標,例如「社會服務」之意義,要求,角色 行動 意願 思維概念
反思式導入學習活動過程 學生 需要 解說 教師 體驗 得著 建立期望 學生 有質素的導入活動並非單單的資訊提供, 而是要協助學生建立期望
活動 重點 某中學︰長者中心新春探訪 學生2人一組(A及B學生) A學生會扮演長者,B學生服務長者 B學生主動有向A學生交談。 若B學生向A長者交談時,只會回答「好」、「不好」,或「後生仔,你唔明白啦」;若被問及個人經驗時,要滔滔不絶不停說話。(不可被B學生知道A學生的溝通策略) 設計難題 老師設計一個考驗學生與長者溝通的技巧。 4-6位A同學為一組,分享作為長者,會面對什麼的情況及B同學應讚揚的地方 4-6位B同學為一組,分享作為老人院的長者,會面對什麼的情況 讓學生思考及分享活動過程。 使學生建立一個「期望」,於社會服務中運用。
反思式導入學習活動過程 反思式導入學習活動過程 學生 需要 解說 教師 體驗 得著 建立期望 學生
導入活動 把學習目標突顯,「其他學習經歷」並非一個活動,而是有學習元素的學習經歷。 與學生有關 與「其他學習經歷」的學習目標有關
體驗學習 連貫性(continuity)及互動性(interaction) 學生能肩責學習的責任 (take their own learning) 體會 總結 經驗 內化 經驗 調整 應用 體會 應用 調整 總結 調整 內化 經驗 應用 內化 體會 總結
活動(二) 「有次有序」
學習去反思; 反思去學習 外來刺激 反思 得到所學 感官記憶 沒有反思, 所以沒有學習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我們不是從經驗中學習,我們從反思經驗中學習 。」 --- Haas Center for Public Service 史丹福大學 (2008-09)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4‘F’s 反思法 Facts 事實(經驗回顧) Feelings 感受(分享感受) Findings 發現(學習檢視) Experience Feelings 感受(分享感受) Reflection Findings 發現(學習檢視) Generalisation Future 將來(前瞻探索) Application (Active Reviewing Cycle, Roger Greenaway)
Kolb 氏的學習循環 從直接經歷了解 知道為甚麼之後, 要想到如何運用 從討論與檢討中理解, 並要探討為甚麼 具體的經驗 (DO) 反覆驗證 (PLAN) 反思、觀察 (OBSERVE) 知道為甚麼之後, 要想到如何運用 從討論與檢討中理解, 並要探討為甚麼 把抽象化為概念 (THINK)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反思的六個層次 只有經驗 把經驗以記錄形式明確地表達 反思學習的經驗 把兩者連繫 把所學應用於新的環境 適應新的環境 層次 描述 I II IV 把兩者連繫 V 把所學應用於新的環境 VI 適應新的環境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六個層次的關鍵字 層次 關鍵字 I 被動的 II 膚淺的、表面的學習 III 有意義的 IV 內化、連繫、把學習拼湊起來 V 轉移 VI 適應、自我調節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層次 I 層次 II 層次 III 層次 IV 層次 V 層次 VI 向後看 向前看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有次有序」 每組獲派一叠字咭,閱讀後一起把字咭根據六個反思的層次作出適當的配對。
層次 I 描述 只有經驗 特質 你被動地經歷學習過程,並沒有作出思考(即只有經驗)。你覺得難以把經歷連繫到學習目標工作,並經常不知自己學了甚麼。 例子 我參加了一項由學校組織的「計畫個人發展」項目,為期三個月,我感到很高興。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層次 II 描述 把經驗以記錄形式明確地表達 特質 你能夠清楚地向他人表達你的學習經歷,但只在表面的層次。 例子 在「計畫個人發展」項目中,學校設計了很多活動幫助我們發展對自我的認識,並了解周遭的機遇及限制。每星期,我享受不同的學習活動,但當我與別人合作時,往往都會發生衝突。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層次 III 描述 反思學習的經驗 特質 你知道所學對你的個人意義,你能夠作深層次的演繹,提供不同深度的例子,並清晰地解釋你在經歷中的得著。 我透過不同的機會與同學一起去解決困難及作出決定,從而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限制。除此之外,我很感謝老師們拓闊了我對真實工作世界的認識。當人們一起生活或工作的時候,都會發生衝突。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層次 IV 描述 把兩者連繫 特質 你可以把學習拼湊起來、內化及呈現更大的藍圖,你能夠把所學聯繫到其他學習情境及更闊範疇並作出應用。 例子 了解自我及環境是計畫未來的重要部分,這不單應用於我的學習,也適用於我的事業發展及人際關係。除此之外,懂得化解衝突是溝通技巧的重要部分,我應該開放地與同學對話,嘗試聆聽他們想說甚麼,也許如果我學習由他們的角度了解事物,他們也會明白我的想法。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層次 V 描述 把所學應用於新的環境 特質 你能應用所學於新的環境,能夠連繫及拼湊所學,並於新的情境轉移學習和付與意義。 例子 因著世界瞬息萬變,這些能力幫助我檢視自己的發展及周遭轉變中的機遇。我需要善用在校的日子,多參與不同的學習經歷,裝備自己,邁向我的人生目標。再者,衝突不單於同學之間發生,當不同背景及不同想法的人相遇的時候,也會出現衝突,若將來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我要格外留神,並且,我要有系統地發展解決衝突的能力。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層次 VI 描述 適應新的環境 特質 你可以隨著時間持續地發展你的學習,你能夠彈性地及有效地應用你的學習於新的環境,經常評鑑其價值及適切地調整你的想法,並且負責任地及有節制地調節自己的發展。 例子 從今以後,我在高中參與學習經歷時都會帶著目標出發。為了追蹤自己的發展,我會儲存我的參與及成就紀錄,定期檢視我是否有效地實踐計畫。並且,若我將來遇到衝突,我嘗試以學到的技巧即時及正面地解決分歧。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解說及反思所涉及的不同層面 將來 群體 現在 個人 感受 認知
Have a break
活動(三) 六層反思的應用
活動 : Mission Reflection 1. 請分成10組(每組約10人) 2. 每組設一位組長及文書 3. 每組將分派一個個案進行討論 4. 每組設計一些附加的解說活動或工作紙,讓學 生達到深層的反思 5. 每組有2分鐘時間 present 6. 總結
活動 : Mission Reflection 討論內容:(8分鐘) Mission 1:理解個案後,請寫出學生在這次活動後常見的反思或體驗。 Mission 2A:(單數組適用) 請設計一些附加的解說活動,讓學生可以得著深層的反思。(請清楚描述活動的每一個程序) Mission 2B:(雙數組適用) 請設計一張工作紙,讓學生透過完成工作紙,可以得著深層的反思。(請詳列工作紙的每一條題目)
Case 1: 親子識字特攻隊 活動目標︰ 透過為區內有讀寫障礙的學童提供學習支援服務,藉此提升本校學生對讀寫障礙學童的認識,讓他們學懂關懷社區,關心他人的需要,並提供適當的協助,培養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活動內容︰ 學長參與為期一個月由香港大學舉辦的「提升閱讀能力療程」講座、社工舉辦的「溝通技巧」工作坊,以及「活動推行技巧」訓練。 學長透過單對單的字詞教授21位小五至小六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共訓練10星期,讓參與學童學習不同的閱讀策略。同時,為提高活動的趣味性,學長每節亦會設計不同的團體比賽遊戲,以鞏固參學童對字詞形、音、義的理解。 以觀察及問卷調查來檢視及評估成效。透過老師、家長和學長的觀察及問卷調查,了解活動能否幫助參加者。
Case 2: Building a Harmonious HK for All Objectives: To allow the ethnic minority know that there are people who care for them so as to remove the disharmony between different races. To increas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 in order to raise their confidence and adaption to the culture and society of Hong Kong.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he participat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experience inclusive society and care towards the society. Content of activity: Spreading through 4 months, four services have been organized in total, including three activities based on different themes: Lunar New Year, Hong Kong and Easter as well as one outing for the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 in “Centre for Harmony and Enhancement of Ethnic Minority Residents” (CHEER). Before visiting CHEER, the scheme is also promoted at school. Some teachers promote this programme and recruit helpers from S3 schoolmates so that the team can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service can run smoothly. In those three activities, teachers lead the helpers to organize the service. Before the services, meetings are held to discuss on what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ervices. Important reminders are provided to helpers during the briefings. Services: 1. Lunar New Year - Make goldfish lanterns with red pockets 2. Hong Kong - Through interactive classes, children learn more about Hong Kong 3. Easter - Make chocolate eggs 4. Outing - Visit the Peak After each service, teachers will carry out evaluations to find out the things that are appreciable and thing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to make the services better.
Case 3: Drive to Decades Objective: Through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with old people who live alone, we gather their stories of life and compile them to make memory booklets. Booklets are given to the elderly at the end of the project, so that they can feel the care from the community. Content of activity: Before the service starts, a training course is provided to teach the participants on the skills dealing with the elderly and providing them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activity targets. During the mid-term evaluation, participants voice the problems and share their experience in visiting the elderly. A social worker is invit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immediately and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students face ahead. 36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12 groups. They visit the elderly regularly in 3 month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instant events, and that most seniors we visit are living alone. Through each visit, the students would know more about the elderly. Information gathered is later used for preparing a booklet, which will be given to the elderly at the end of the program. It includ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elderly and photos taken with the students. Besides visiting, we arranged some meeting between several old people and aims to enlarge their social circles.
Case 4: 「服務社會 從心出發」— 與視障人士參觀科學館 活動目標: 與視障人士一起參觀科學館,利用科學館裡面可接觸的展品,讓他們了解和認識科學,擴闊視障人士的知識面,提升他們對事物的興趣。 通過接觸科學實驗裝置,令他們感受到自己能夠做到我們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令他們自信心增加,見識更多新事物。 學生也可以通過該次活動了解視障人士的情況和學習怎样照顧他們,了解政府對他們的支援是否足夠,透過在學校舉辦分享會喚醒同學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 活動內容︰ 參觀香港盲人輔導會及接受合作機構的義工訓練。 學校義工訓練讓學生學習如何帶領視障人士及提供即時幫助。 在正式進行參觀的一個月前,學生為視障人士慶祝生日,透過遊戲認識視障人士,建立關係並簡介參觀活動。 參觀前一星期,視察活動場地(科學館及九龍公園)、路線及準備景點資料。 參觀當日,與23名16歲以上的視障人士參觀科學館。 先與視障人士參觀科學館,讓他們接觸科學,增廣見聞。 同日,再參觀九龍公園的文物探知館,了解香港發掘的不同朝代歷史文物和建築。
Case 5: 愛Neighbour折籬笆 活動目標 透過是次活動,提升青少年溝通及團體合作的技巧和能力 增加青少年對精神病及精神病康復者的認識 透過鼓勵青少年參與義務工作,學習身體力行去關心身邊的人,從而提升精神健康及愛人愛己的精神 活動內容 培訓 1. 服務簡介及介紹 2. 了解精神病的定義及病徵 3. 了解精神病患者的想法 4. 討論服務內容及細節 5. 確定服務的詳情及分工 服務 1. 秋季樂融融 探訪利民會中途宿舍 (參觀農莊、幫忙撿在農地的碎石、一起玩遊戲,一起製作糖水) 2. 新春探訪 探訪精神病康復者的工作地點 (一起製作朱古力、一起玩遊戲、派利是朱古力給大家、教大家摺紙鶴)
總結 注意6個層次的反思 設計工作紙及解說活動的要訣 其他反思活動 老師的期望與學生的表現 層次 描述 I 只有經驗 II 把經驗以記錄形式明確地表達 III 反思學習的經驗 IV 把兩者連繫 V 把所學應用於新的環境 VI 適應新的環境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有質素的反思有何過人之處? 提供思考空間 重質不重量 能協助學生逐步 進入較深層的反思 能引導學生 「向前看」 反思 …… 57 57
其他反思活動 表達形式 未必一定要以書寫形式進行 可以透過多種形式表達,例如: 寫日記或「網誌」 填寫工作紙 將心中所想錄音 與同儕交談 以簡報形式表達 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解說 繪畫 為特定觀眾設計短劇或集體製作宣傳錄像帶 表達形式
老師的期望與學生的表現 Teacher’s intention/expectation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reflection
老師的期望與學生的表現 Teacher’s intention/expectation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reflection
老師的期望與學生的表現 Teacher’s intention/expectation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reflection
Mission Completed
學生反思倒後鏡
學生反思倒後鏡(一) 展示及應用 所學 整理、組織及歸納 所學 掌握所學 個別 小組 全班
解說的原因 學生其實不一定能從經驗中得著,若缺乏解說,學生可能享受活動,卻一無所獲,學不到一些可轉移的技巧、態度及知識。 「學習是經驗加反思」 ---約翰 ·杜威
學生並沒有系统地組織學習經歷 (例如:強記或缺乏較深層思考),所以學習經歷並沒有為其帶來具個人意義的知識結構
解說目的 協助學習者回顧、反思、重整 回顧:回憶過往所發生事情的始末、過程 反思:分析過程中的得、失、因果 重整:整合得失經驗,正面面對將來
活動(四):解說「睇真啲」 兩組合併成為一組。 選出一位觀察員。 你們是校內負責「其他學習經歷」的教師,一起參加今天的工作坊,現在是你們總結經驗和反思所學的時候了。 兩組合併成為一組。 選出一位觀察員。 每組選出一位會議的主持人,負責引導組員反思今天所學。會議主持會收到一份指引。
活動(四):解說「睇真啲」 解說過程是怎樣的? 有何發現? 「人肉錄影機」
對個別學生提問為主...
反思的六個層次 (你們大致到達哪個層次?) 反思的六個層次 (你們大致到達哪個層次?) 層次 描述 I 只有經驗 II 把經驗以記錄形式明確地表達 III 反思學習的經驗 IV 把兩者連繫 V 把所學應用於新的環境 VI 適應新的環境 資料來源: 高彥鳴教授
體驗式學習的解說 具體的經驗 (從直接經歷了解) 反思、觀察 (帶出最表層的感受) 你感覺怎樣? [要求學生至少用具體的形容詞回答] 你最深刻的經歷是甚麼? 抽象概念化(從討論與檢討中理解,除了知道,還要探討為甚麼?) 你學了甚麼? 如何應用? 你最欣賞哪一位?你最想多謝誰? 你給自己幾多分?為甚麼? 積極試驗 假設這情況(或另一種情況) 出現,你會怎樣? 下一步做甚麼?
協助學生在課堂/學習經歷內反思的一些原則 個人思考的機會和空間 運用資料組織工具,協助學生組織資料和訊息 學生感到「安全」的學習氣氛 不同類型和深度的提問 協助學生表達意見的工作紙 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 每位學生享有展示所學的機會 教師即時給予回饋的機會
協助中學生在課堂/學習經歷內反思的一些原則及策略例子 照顧多樣性 (Catering for diversity) 學習氣氛 (Learning Climate) 適時回饋 (Timely Feedback) 交流協作 (Interaction & Collaboration) 師生及學生之間 的提問 時間空間 (Time and Space) 展示所學 (Exhibition of Learning)
派發 「寶物」
活動(四):解說「睇真啲」 收到「寶物」後,它有否給與你們一些啟發?是甚麼啟發? 對應三個學習情境,你會選擇哪一種反思方法、或作出調節?你會完全採用、合併採用或不採用嗎? 就促進學生把經驗轉化成學習,這些經歷對你有何啟發?
學校例子(一) 協助學生表達意見的範本...
校友分享中「尋寶」 三寳 三趣 善用寶物的 三個方法 列出你認為是這次校友分享中的寶物(如對我的啟發)、有趣 的地方和你會如何善用寶物的方法。 三寳 三趣 善用寶物的 三個方法
協助學生在課堂/學習經歷內反思的一些原則 個人思考的機會和空間 運用資料組織工具,協助學生組織資料和訊息 學生感到「安全」的學習氣氛 不同類型和深度的提問 協助學生表達意見的工作紙 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 每位學生享有展示所學的機會 教師即時給予回饋的機會
協助中學生在課堂/學習經歷內反思的一些原則及策略例子 照顧多樣性 (Catering for diversity) 學習氣氛 (Learning Climate) 交流協作 (Interaction & Collaboration) 適時回饋 (Timely Feedback) 協助學生表達意見的工具 時間空間 (Time and Space) 展示所學 (Exhibition of Learning)
學校例子(二) 資料組織工具: 意見拼湊和分類組合...
我們的得着(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_____組 我是:___________ 三項我與小組成員相同的得着: 三項只有我提出的得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我們的得着(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項我組與其他 第_____組 我是:___________ 三項我組與其他 小組相同的得着: 三項只有我組提出的得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在小組拼圖上 哪個範疇?
我會如何有效地應用所學於新的環境?我會如何行出第一步? 第_____組 我是:___________ 篩選及反思學習經歷 今天我的三大得着 為何選中它們? (請提供兩個原因) 我會如何有效地應用所學於新的環境?我會如何行出第一步?
教師在過程中提供以下促進學生反思: 個人思考的機會和空間 運用資料組織工具,協助學生組織資料和訊息 不同類型和深度的提問 協助學生表達意見的範本 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 個人與小組 小組與其他組 個人與全班 每位學生享有展示所學的機會 教師即時給予回饋的機會
協助中學生在課堂/學習經歷內反思的一些原則及策略例子 照顧多樣性 (Catering for diversity) 學習氣氛 (Learning Climate) 適時回饋 (Timely Feedback) 意見拼湊和分類組合的資料組織工具 交流協作 (Interaction & Collaboration) 時間空間 (Time and Space) 展示所學 (Exhibition of Learning)
學校例子(三) 資料組織工具: 意見排序...
總結 Bingo 回憶學習經歷的內容,將印象最深刻的一項寫在中間格內。 四周走動,訪問8位同學,互相分享,將他們的姓名及心得,分別寫在其餘8格內。
總結 BINGO 請將你認為是今天的最大得着寫在中間一格,然後訪問八位同學 ,請他們將意見和原因寫在其他的格內, 不要忘記寫下同學的姓名。 ____________ 的最大得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 : ____________ 的最大得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 : ____________ 的最大得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 : ____________ 的最大得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 : 我是 ___________ ,最最大得 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 : ____________ 的最大得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 : ____________ 的最大得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 : ____________ 的最大得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 : ____________ 的最大得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 :
有次有序 1. 2. 3. 4. 我是:___________ 我今天的得着 二至三個排序準則 我會如何在生活及學習上善用這些得着? 把「總結 BINGO」內有「」號的格剪下來,根據它們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排序,貼在下面。如有需要,可在本頁背面繼續。 我今天的得着 二至三個排序準則 我會如何在生活及學習上善用這些得着? 1. 2. 3. 4.
排序 可以是用: 字 字咭 圖咭 物件 甚至學生本人 ……
教師在過程中提供以下促進學生反思: 個人思考的機會和空間 運用資料組織工具,協助學生組織資料和訊息 不同類型和深度的提問 協助學生表達意見的範本 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 個人與8位同學 個人與小組 每位學生享有展示所學的機會 教師即時給予回饋的機會
協助中學生在課堂/學習經歷內反思的一些原則及策略例子 照顧多樣性 (Catering for diversity) 學習氣氛 (Learning Climate) 適時回饋 (Timely Feedback) 總結BINGO及意見排序 交流協作 (Interaction & Collaboration) 時間空間 (Time and Space) 展示所學 (Exhibition of Learning)
學校例子(四) 資料組織工具: 講故事...
故事人訓練班 第_____組 故事結構 一些參考問題 故事內容 (預備) 引言 問題/困難 事件發生先後次序 解決問題/困難 總結 教訓 我希望帶出甚麼訊息? 我希望故事在甚麼情境發生? 故事的主角有甚麼立場? 引言 我會如何開始這個故事? 我會如何介紹角色人物及背景? 問題/困難 我會如何介紹角色面對的問題/困難? 事件發生先後次序 角色如何面對/解決這些問題/困難? 解決問題/困難 結果怎樣? 這個故事的結局怎樣? 總結 這個故事的喻意是甚麼? 教訓 這個故事有甚麼教訓? 這些教訓對我有甚麼意義? 我會如何善用這些教訓?
就這三個月的學習經歷和內容,我最大的得着是...... 我是:___________ 一個下一步 的行動 選他們的 兩個原因 三個得着
教師在過程中提供以下促進學生反思: 個人思考的機會和空間 運用資料組織工具,協助學生組織資料和訊息 不同類型和深度的提問 協助學生表達意見的範本 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 個人與小組的交流協作 每位學生享有展示所學的機會 教師即時給予回饋的機會
協助中學生在課堂/學習經歷內反思的一些原則及策略例子 照顧多樣性 (Catering for diversity) 學習氣氛 (Learning Climate) 講故事 適時回饋 (Timely Feedback) 交流協作 (Interaction & Collaboration) 時間空間 (Time and Space) 展示所學 (Exhibition of Learning)
協助學生在課堂/學習經歷內反思的一些原則 個人思考的機會和空間 (停一停...) 運用資料組織工具,協助學生組織資料和訊息 學生感到「安全」的學習氣氛 不同類型和深度的提問 (先情後智?/先智後情?...) 協助學生表達意見的工具/工作紙 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 (交流一定是透過語言溝 通的嗎? 還有甚麼其他方法?) 每位學生享有展示所學的機會 教師即時給予回饋的機會
所用的策略和工具需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集體反思 個人反思 互信而輕鬆的學習氣氛 嚴肅的學習氣氛 敍事式表達 整全式表達 文字/語言表達 非文字/語言表達
反思 並非只是工作紙、並非只是個活動後檢討,非倒模式的活動 可以是檢視自己、訂立目標、選擇學習策略、個人發展的過程及能力 從導入活動和活動過程中,亦需要滲入促進學生反思的元素,例如: -引導學生思考「其他學習經歷」的目的,從而引起學生的參與意願; -參與「其他學習經歷」的目標取向。
ADDICT 反思備忘清單 Abuse of Reflection (反思的濫用) Depth of Reflection (反思的深度) Disposition of Reflection (反思的意願傾向) Incentives of Reflection (反思的鼓勵) Communal dialogues of Reflection (反思的社群性對話) Tool of Reflection (反思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