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视点 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讲 列强的铁蹄: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Advertisements

第四单元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请根据课本第四单元目录,找出单元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主讲:王晓凤 老师 任课单位:孟津县平乐高中 时间: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政 法 干 警 文化综合-历史 主讲:孙铎铭.
必修(Ⅰ)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事件简介 □历史资料 □视频点播.
专题一 中国近代的被侵略 史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专题二、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侵华史、抗争史和探索史 侵华史 专题线索: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抗争史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刘公岛历史悠久,扼守京津门户,横踞海上,形成天然屏障,是扼守东陲海疆的军事重地。这里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清政府北洋水师的诞生地,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古战场,著名的黄海海战就发生于此。因此,刘公岛素有“不沉的战舰”之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段耻辱而又悲壮的历史 。
知识探索版块:日本之路.
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 理解:有主权但不完整,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三节 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 与《马关条约》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and the Treaty of Shimonoseki
中国的工业.
专题二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 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 老师指导! 陈淑英 2010年11月.
第6 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沉痛的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清朝将领。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邓世昌几次用力把爱犬赶走,但它死死衔住不放。邓世昌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不一会,他们就一起沉入碧波……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侵略 《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抗争 虎门销烟 《海国图志》
8 鸦片的背后. 8 鸦片的背后 鸦片,非禁不可! 中英《南京条约》 1.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2.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4.改制。废除清政府原有的自主贸易制度。 5.丧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
  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历史特征 (1)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 (2)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3)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2.主要表现: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第14课 书利华教育网 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第4讲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第15课 义和团运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第一学习主题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课堂小结.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主题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卖国贼? 淮军创始人 洋务运动 北洋舰队 东方的俾斯麦.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割香港岛 割辽、台及附属岛屿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开埠
甲午中日战争.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第一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 中国人民的抗争.
甲午中日战争: 本课考点回顾 1894年-——1895年 日本VS中国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1840年 列强的炮火 染红了东方千年的不夜天 落日才葬了亡魂 火漆封印的一册册条约 又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坍塌的残垣断壁 为风云蒙上血泪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思想政治课 多媒体教学软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 知道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 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西藏 Tibet.
第12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庆垫江实验中学校 刘延广.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商学院: 班 主讲人: 杨涛 助讲人:顾泽阳 陈艺元 周洋 王璐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视点 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甲午日本侵华战争 1.背景 (1)日本经过 ,成为东方强国,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1)日本经过 ,成为东方强国,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1894年5月,朝鲜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 2.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 附近海面突然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挑起战端。甲午战争爆发。 3.主要战役 (1)平壤陆战。 (2)黄海大战。 (3)威海卫战役。 明治维新 丰岛

4.结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1)签订: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主要内容 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 及其附属各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 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 (3)影响: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 化的程度。 台湾全岛 日本军费 开设工厂 半殖民地

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的抗争 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 瓜分的严重危机。 (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 瓜分的严重危机。 (2)山东、直隶交界处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并迅速发展到 ,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八国联军侵华 (1)1900年6月,英、美、日、俄、德、法、意、奥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 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 (2)八国联军7月占领天津,8月再次进犯 。 (3)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帝国主义列强 京津地区 西摩尔 北京

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廊坊战役和杨村车站狙击战 ①义和团和 沿途拆除铁轨,阻击敌人。廊坊一战,八国联军死伤多人,狼狈后撤。 ②在杨村车站又遭阻击,只得丢弃火车,沿北运河逃回 。 (2)北仓战役:义和团和部分清军沿途进行阻击,北仓一战,打死打伤八国联军数百人。 清军 天津租界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等11个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2)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3)拆除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大沽沿途的所有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 铁路沿线要地。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 的组织。 3.《辛丑条约》的影响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清政府彻底变成一个“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山海关 反帝性质 洋人的朝廷

甲午战争 1.如何把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危害? 【精讲】 条约 内容 害危 马关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精讲】  条约 内容 害危 马关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始巨额赔款勒索和借机控制中国财政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外国势力侵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便利外国资本输出

2.《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什么新特点? 【精讲】 《马关条约》中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要求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新特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008年高考宁夏卷)《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问题情境获取信息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由此判断C项与材料内容相符。 【答案】 C

1.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  ) A.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台湾 B.甲午战争中日本占领台湾 C.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D.《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台湾 【解析】 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时间“19世纪”,二要注意“台湾成异域”。 【答案】 D

2.阅读下列材料: 清末有一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怎样?”“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也无妨。” 请回答: (1)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该人为何遭此讽刺? 【答案】 (1)李鸿章。 (2)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坚持避战,不准北洋舰队出战,结果导致中国战败。他与日本帝国主义妥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的抗争 1.《辛丑条约》内容体现了哪几个特点? 【精讲】 (1)赔款数额大,赔款周期长,赔款附加条件重,以盐税和关税作为抵押。 (2)增加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条款,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工具。 (3)外国侵略势力进入到清政府的统治心脏——北京地区。 (4)总体体现出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外国的侵略工具。

2.《辛丑条约》规定还款的年限为39年,是体谅清政府国库空虚的实际困难吗?为什么? 【精讲】 (1)不是。 (2)列强规定还款年限的原因主要是迫使清政府出让更多的主权。因为清政府国库空虚,要赔款必须先向列强借款,而这些借款都是附有政治条件的,如需要以中国的关税或盐税作担保,还款年限越长,列强控制这些权力的时间就越长,攫取的侵略权益就越多。

(2009年高考江苏卷)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解析】 《马关条约》涉及割地、赔款和允许设厂等内容,但没有涉及日本驻兵问题,《辛丑条约》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答案】 B

1.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鸦片战争期间的英国侵略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由“入京之联军”、“大肆掠夺”并材料出自日本人之口,综合判断是八国联军。 【答案】 C

2.阅读下列材料: 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地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请回答: (1)这个帝国主义分子所说的“八大王”具体指什么? (2)中方官员所提的“鬼鬼犯边”指什么? (3)你知道这个条约是什么吗? 【答案】 (1)八个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指八国联军侵华。 (3)《辛丑条约》。

一、宏观整合 核心问题:两次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两大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两大影响:《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个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激起了义和团运动。

二、微观点拨 1.比较《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1858年) 《北京条约》(1860年) 割地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 开埠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增开天津为商埠 其他 权利 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1)列强侵略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政治上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领海主权等。经济上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变成了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也把西方的先进的技术、思想带到了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