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Advertisements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主讲:王晓凤 老师 任课单位:孟津县平乐高中 时间: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战争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抗争与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 资产阶级革命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派探索救国道路一览表
第 15 课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初中历史课堂.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必修(Ⅰ)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一 中国近代的被侵略 史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国时期)经济思想
把书读薄 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专题整合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明确高考动向 形成知识体系 做到触类旁通.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社科部 李慧.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 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历史特征 (1)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 (2)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3)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2.主要表现: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I think therefore I am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案 欧阳德全编写
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单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第4讲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日本: 扩张政策 (根本原因) 1.背景.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欢迎指导!圣诞快乐! 执教者:蒋海兵.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虎门销烟 辛亥革命 金田起义 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辛亥革命.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乘法公式 (1) 乘法分配律 (2) 和的平方公式 (3) 差的平方公式 (4) 平方差公式.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位伟人。你知道这三位伟人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当选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位伟人?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1840年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变化 1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40年,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 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原因: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间1949年,标志性是新中国的成立.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 三 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考点: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戊戌变法(选修) (3)辛亥革命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民主革命概述 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这是由两半社会性质决定的。 以五四运动为界,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民主革命的先声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失败)----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

四、分期界标:"五四"运动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社会性质 领导阶级 民众动员 指导思想 前途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未充分发动群众 广泛发动群众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共和国

近代中国史总体概述: 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主要矛盾: 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 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时间范围:1840年~1919年,共近80年 二、基本线索: 封建列强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 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 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甲午战争到武昌起义前) 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第四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政治上:丧失大量的领土主权,列强控制 内政外交,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 经济上: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 为其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 外国侵略(重要) 形成 因素 自身发展 政治上:为了适应形式,不得不采取某些非 封建的措施,比如在经济、教育制度等方面。 半封建 经济上: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 义经济因素出现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体。

【阶段特征】 一、政治: ⒈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⒉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二、经济 ⒈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⒋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三、思想 ⒈开始向西方学习; ⒉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四、外交 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线索 (1840年 —— 1919年) 侵略史 —— 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华战争 反抗史 ——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探索史 ——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一、侵华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深化 侵略史: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封建帝国。在外国侵略的打击下,中国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社会变化:在外国侵略的刺激下,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反抗史 1.鸦片战争期间:禁烟运动,部分爱国官兵抗击侵略,三元 里人民抗英斗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人民同部分爱国清军抵抗英军; 清军在大沽抵抗英法联军。 3.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与洋枪队抗争。 4.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等英勇杀敌。 5.1895年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义和团在廊坊、天津、北京等 地抗击侵略者,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九江、汉口 人民收回英租界。 8.抗日战争期间:卢沟桥抗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等。 9.解放战争期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 与民主而进行的斗争;经过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 推翻了美蒋反动统治。

三、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1.地主阶级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 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未付诸实践。 (2)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最终因没有改变封建统治而 失败。 (3)1901年,清政府为应对严重的国内危机实行“新政”, “新政”的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和奖励实业等。 (4)1906年,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后来骗局暴露,清 政府陷入孤立境地。

2.农民阶级 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后期的《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终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3.资产阶级 (1)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派提出建立近代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主张,但都没有付诸实践。 (2)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 ①背景: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实行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科技文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④评价: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⑤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①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 发展。 ②代表: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 ③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评价: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⑤启示: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4)新文化运动 ①背景: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北 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袁世 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胡适等。 ③主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 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评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它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⑤启示: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关键信息] 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以军事、政治、经济等手段对中国进行 侵略,这些活动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也 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根源。 2.面对外来侵略,爱国官兵、各阶层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 争,虽然大多数以失败告终,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 略,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 3.近代前期各阶层人民为“独立”、“富强”这一目标进行了 艰难的探索,“西学东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明考点·知考情] 1.结合全球史观、现代史观的理念,考查对西方列强侵华 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既要看到其主观的掠夺性,又要 看到其客观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其主导方面的影响是 阻碍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热点 问题。对于辛亥革命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辛亥革命对中国的 影响上,高考试题往往将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文化、 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起来考查,要求认识辛亥革命在中 国近代史上里程碑地位的含义,比如,2010年江苏卷22题 考查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影响,综合 性很强。

3.从综合的角度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是中 国近代的革命阶级,都对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高考试题 比较重视对三者革命性的比较,要求考生认识只有中国共 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4.考查各阶级、阶层政治主张与实践的比较,中西政治民主 化内容的比较。 5.考查形式呈现多样化,但选取新材料,设置新情景以及体 现学科内综合将可能是今后命题的突出特点。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这是由 于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 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 益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2.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例外。这 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中国 人的眼界,使其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看到了西方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 层次。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学立宪到学共和(即所谓 的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造成这一特点的 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 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4.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既有量变又有质变。例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 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 而早期维新派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也继承了洋务 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 这就是质变。

5.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反 封建与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是以反侵略为主,而且 是直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反 帝与反封建的斗争是结合在一起的,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 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

D (新课标)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一)鸦片战争 1.(2011•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D

解析:本题以福建历史名人的奏稿文字入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本题命制较好体现地方史特色,这也是福建自主命题三年来的亮点之一。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题干强调的“最大危害”,排除;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故选D项。

(二)太平天国运动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29)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 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 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充分说明了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是原因。

(三)甲午中日战争 无。

(四)义和团运动 (2011•北京文综•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能力。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主张“扶清灭洋”,体现了盲目排外的色彩。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从题干材料可以得出作者抨击和讽刺西方侵略者屠杀义和团的“文明”行为。

2.(2011年重庆卷,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 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 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此背景下发生了义和团运动。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五)八国联军侵华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B 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从题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B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

(六)辛亥革命 1.(2011•海南单科卷•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B

解析:注意“公派”两个字,公派生按正常是应该支持政府的,毕竟是政府出钱给他们出国深造的。这与私人留学是有区别的。除非政府出了问题,才会转向反对的。从1872年到1875年,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回来时,清朝正实行洋务运动,国力相对强盛相比,公派留学生自然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05年前后”,这个时期清廷准备实行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被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使公派生对清廷失望,转向同情、支持革命。故选B。

D 2.(2011•上海文综•10)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3.2011年四川卷,17)图五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 图5 政府与百姓(约1911年) 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和漫画材料解读能力。注意时间提示“1911年”和题干提示可知“民智未开”背景是清末预备立宪期间。用时间限定词排除A,用材料中驳斥观点一说可排除B、D。故选C项。

4.(2011年全国I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潇潇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D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事件反映了南宋爱国军民坚决抗击元军的民族主义精神。近代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都意在激发民族主义,号召人们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驱逐达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故选D项

4.(2011年全国I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潇潇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D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事件反映了南宋爱国军民坚决抗击元军的民族主义精神。近代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都意在激发民族主义,号召人们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驱逐达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故选D项

5.(2011年江苏历史,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B、C、D表述错误。

6.(2011•海南单科卷•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A 解析: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体现了反封建任务的成果。所以A符合题意。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仿效美国实行总统制,政体实行三权分立,从而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但最后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失败。联系材料分析各选项,B项辛亥革命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说法错误,中华民国不是联邦制;C项说法与事实不符;D项说法明显错误,担任临时大总统的有孙中山和袁世凯,袁世凯是封建旧势力代表。本题选A项,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建立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七)五四运动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A

解析:本题考查“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公车上书时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限,而参与的也仅仅局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而五四运动是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冲击之下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由此看出导致二者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民族觉醒与群众基础的不同。BCD虽然也是影响因素但不占主要地位。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1年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说明当时奖励实业、鼓励工商是当时的创举,同时说明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政策的转变。故选择B项。另外A、C、D在古代中国出现,显然与时间限制“清末(鸦片战争后)”不符。

(2011年海南卷,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关键信息“自强”“海防”“根本目的”“纾商民之困”可知轮船招商局之类的企业既求强,也求富。B项与材料信息吻合题意,故选B项。

D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A.2 B.31 C.73 D.193 (2011年山东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D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表材料解读能力。从时间(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应该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项。

2.(2011年上海历史,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 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迁移能力。结合所学,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税率的提升,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重庆政府时忙于抗战都没有涉及关税调整,故选C项。

(2011年海南卷,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主要反映法币的贬值,通货膨胀严重,所以要换成银元,币制比较稳定,故选D项。

(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2011年北京卷, 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此著作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这与《海国图志》的特点一致,因此选A项。

(2011年全国I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 A. 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 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徐继畲属于鸦片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故A、D项(属于资产阶级主张)、C项排除。徐继畲盛赞西方民主制度说明他对中国的君主制有一定的反思。故选B项。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1年天津卷,29)《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2011年海南卷,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信息“思想界”“出版界”“学潮”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