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州中学(新) 谢余泉 第九单元 戊 戌 变 法
第四课 戊戌变法的失败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1、旧势力阻扰变法 A、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 革除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 授任新职的二品大臣需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革除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 授任新职的二品大臣需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B、顽固势力控制军权 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 C、中央和地方大员对新政的抵制 2、维新派的对策 A、光绪帝任命军机四卿 B、拉拢袁世凯 C、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
二、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政 变,临朝听政,囚禁光绪 2、康有为、梁启超出逃 3、戊戌六君子被杀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政 变,临朝听政,囚禁光绪 2、康有为、梁启超出逃 3、戊戌六君子被杀 4、废除京师大学堂等以外的变法的一切内容。
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戊戌六君子 杨锐 林旭 谭嗣同 杨深秀 刘光第 康广仁
以生命唤醒生命—从狱中诗解读谭嗣同 体验谭嗣同甘愿为变法牺牲的感人精神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被斩首与北京菜市口,其狱中题诗: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被斩首与北京菜市口,其狱中题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肝胆两昆仑。(注:张俭、杜根为东汉恒灵帝时的党锢之祸中享有崇高威望的直谏义士,受迫害时为百姓营救,连捕吏也不忍抓。) 解读一:谭嗣同弥天大勇,慷慨赴义,惊天地,泣鬼神。崇高人格与日月同辉。 解读二:谭嗣同在临死前深刻地反思变法失败的经历与东汉传奇义士张俭、杜根有惊人相似。引起谭嗣同强烈的共鸣,但奇迹没有出现,他和着血泪反思变法缺陷 解读三:面对现实谭嗣同感到无力回天,唯一能做到的是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用生命呼吁“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坦然赴死,“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解读四:谭嗣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给了我们什么?是勇气?是无奈?是悲哀?还是唤醒……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原因
请看以下四道上谕: 1898年6月11日 上谕:《定国是诏》 1898年6月15日上谕: 革除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 授任新职的二品大臣需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 翁同龢、荣禄是什么人?变法诏书刚颁布四天 慈禧就逼迫光绪发布后三道上谕,说明什么?
荣禄问康有为:“一二百年之成法,可一旦遽变乎?” 康有为答:“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 和慈禧的善于玩弄权术比,康有为的回答说明以他为代表的维新派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1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材料2 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 这两则材料说明维新派还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一 慈禧“但知权利,决无政见”“若奉之以主张变法之名使得公然出头,则皇上之志可屈而得伸,久而顽固大臣皆无能为也” ——王照《方家园杂咏记事》 材料二 “康有为屡上救时之策,……上信任之,时太后退居颐和园,不与政,但属上勿专信新近急切改图而已” ——《周馥年谱》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变法失败原因是什么?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本身的缺点 外来的阻力 光绪并无实权 维新派实力弱 康梁缺乏经验 改革推行过急 慈禧揽权专制 满人猜忌康梁 顽固官僚反对 科举士子不满 力量对比悬殊,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1、直接原因:戊戌政变改革派被镇压 2、根本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未得到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 3、客观原因:封建守旧势力在中国则相对较强大。 4、主观原因:维新派自身缺陷: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急于求成…… 5、外部原因:列强要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不希望中国富强
一场成功的政治运动应具备的因素: 鲜明正确的政治主张; 坚强团结的领导核心; 广泛的群众基础; 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积极贯彻政策的中层力量; 控制局面的力量,比如军权。
四、在中日对比中探讨近现代化进程的多样性 视角一:在中日强烈对比中探究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同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历史 背景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面临双重革命任务。 美国培里叩关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使日本面临民族和民主革命双重任务。 宗旨 目的 走日本式道路,通过改良手段,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 在推翻幕府的统治后,维护天皇的统治进行资本主义改革。 领导 阶级 维新派都是出生在封建家庭,但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 “维新三杰”等领导人大都是出生幕府时代,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 列强 态度 英、日两国对维新运动有试探性的支持和帮助。 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要求对倒幕派有扶植和援助。
异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领导 能力 维新派都自幼成长在书斋。参加社会实践少,改革的依据来源与书本,能力较差。 维新派大都参加了倒幕派,斗争经验丰富,能力较强。 推进 方法 操之过急,急功冒进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分步实施。 斗争 策略 依靠皇帝,疏远群众,缺乏与其他阶级的联系。 利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决心和力量(中下级武士) 改革 阻力 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封建专制体制,旧势力阻力大 相对独立的“幕藩体制”相对独立,经过倒幕运动。 国际 背景 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对中国的争夺白热化 ,在华控制力及与清政府勾结是空前的。 五六十年代各国忙于自己的战事(美法俄英),疏于远东控制,环境对日极其有利,还有科技机遇。
视角二:探究中日改革成败原因 项目 明治维新(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19末) 失败 社会背景 领导力量 具体措施 国际环境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倒幕派实力强大 掌握了政权、武装 资产阶级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国的 (有利的国际环境) ①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高考典题分析
B B (06重庆卷)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共进会 D.兴中会 (06江苏卷)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 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B B
A C (05全国二)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万国公报》 (05全国三)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A C
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1)基本内容: 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 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和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2)作用不同: 法国启蒙运动给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法国大革命摆脱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促成了戊戌变法运动,其力图改变中国现状,以实现民族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失败。
(3)不同的原因: 19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2007广东单科卷) (16分)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 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 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思维拓展: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是不符合于历史事实的。”试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分析评论胡绳的这一论断。 解题步骤: 先点明观点,再展开分析,最后回应观点。
参考答案: ①胡绳认为光绪帝不是维新派的皇帝,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②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运动,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 ③它的基本要求是挽救民族危亡,设立议院,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感动了光绪帝,为了巩固清朝统治,免做“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定变法。 ④从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看,他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一些主张,但却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只字不提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个要害问题,这充分说明光绪帝的变法诏书绝不是在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 ⑤由此可见,光绪帝依然是一个封建皇帝,在国家政治体制这一根本问题上,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学术争鸣 戊戍变法的性质的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戊戍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是一种开放性题目,旨在考查通过阐释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去论证,做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史论结合,切忌把两种观点混淆作答。
持有第一种观点的理由如下: ①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②戊戍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③但是这个运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光绪帝身上。 持有第二种观点的理由如下: ①戊戍变法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如果变法成功,中国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戊戍变法”名为变法,实为改变社会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但是变法没有发动群众,仅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因而不彻底,最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