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外的軍事史 第四講:從文武不分到職業軍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兵聖 孫武 孫子兵法. 孫武是中國歷史上 首屈一指的兵學大師 ,更是中國軍事學的 鼻祖。 於宋朝時被尊稱為「兵聖」 與孔子的「至聖」齊名。
极目古今话短长 ——中国侠的历史文化文化诠释 汪聚应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十一講: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二)
孫子兵法名言.
Word2010的使用 讲解人:常蕊.
臺灣現代詩 Taiwan Modern Poetry 第九講:覃子豪、周夢蝶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十講: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一)
WWE巨人 Big show.
由驚爆十三天看孫子兵法.
單元19 韓信傳(一) 漢書選讀 授課教授:宋淑萍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
十四岁,我读《红楼梦》 揽月小队 出品.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導 論 孫子兵法 孫子的生平事蹟 孫子兵法的研究價值 孫子兵法的基本原理 孫子兵法的研讀要訣 孫子兵法的歷史爭議.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西洋哲學史 西洋哲學的創始:古希臘哲學 (一)
模仿、認識與現象學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第二單元 L’alphabet et les prénoms français
Écrire à ses amis ou à sa famille
1. 課程簡介、定義 Marketing 授課教師: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雷立芬教授
Indiquer un itinéraire.
法文 授課教師:歐德尼教授 第十九單元 Un dimanche habituel. 星期日的例行生活。
義大利文 第十四單元:UNIT 8 (2) 授課老師:若瑤老師
第十單元 Comment compter en français ?
第十六單元:UNIT 8—(4) 授課老師:若瑤老師
三角形三心 重點整理.
數學與文化:以數學小說閱讀為進路 洪萬生 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軍形篇大綱 勝兵先勝 軍形篇 軍形的意義 先勝部署 修道保法 攻勢與守勢.
西洋政治哲學概論 Plato’s The Republic (the regime, the best political life)
第二講:初步認識釋迦摩尼佛的生平與教學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Survey of Selected Western Classics Unit 6: 聖經中的詩- Psalms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歐盟法與生命文化 (二) 第八單元 Protestantism Spirit of Reformation
授課時間:2012年10月25日(四)16:30~18:20 授課地點:博雅教學館 405、406室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3: Project Management (2)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朱熹,《周易本義》,大安出版社。本講義僅引用部分內容,請讀者自行準備。
第十二單元:UNIT 7—In albergo (5) 授課老師:若瑤老師
第四單元:實驗設計資料 (2)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洪永泰 教授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法文 授課教師:歐德尼教授 (1) Les voyelles (révision) 母音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一講:課程簡介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Kant on Categorical Imperative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Array I 授課教師 Wanjiun Liao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台中市的火車交通 組員 蔡孟娟 陳佳鈺 王靖雯 邱芳婷 鍾孟軒.
孫子選 孫子.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4: Developing a Process Strategy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5: Analyzing Processes (1)
第二單元(2):Case Study- Li & Fung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謀 攻.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朱熹,《周易本義》,大安出版社。本講義僅引用部分內容,請讀者自行準備。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朱熹,《周易本義》,大安出版社。本講義僅引用部分內容,請讀者自行準備。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孫子兵法的精髓與燦爛人生 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 創會長 傅慰孤 將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戰爭之外的軍事史 第四講:從文武不分到職業軍官 戰爭之外的軍事史 第四講:從文武不分到職業軍官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 方震華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兵農合一的思想從何而來?與上古時代貴族的傳統恐有關係。古代政府組織簡單,官員是文武不分。 從文武不分到職業軍官 兵農合一的思想從何而來?與上古時代貴族的傳統恐有關係。古代政府組織簡單,官員是文武不分。

文武不分時代的將帥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尚未成熟,主政貴族的專長也沒有分化,才兼文武是貴族必要的素養。 當時亦無常備軍的存在,軍隊是有必要才徵集,平時無專職的武官,將帥也是至戰爭準備階段才臨時選擇,如城濮之戰前的晉國。《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於是乎蒐于被廬,作三軍,謀元帥。趙衰曰:「郤縠可。臣亟聞其言矣,說禮樂而敦詩書。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德之則也;德義,利之本也。夏書曰:『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君其試之。」乃使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

成為將帥的必要條件是詩書與道德,統兵作戰的才能並不被視為一種專業或特殊技能。置軍事於儒學大傳統之下,成為中國軍事發展上的一個特色。周的貴族經常親自統兵作戰,武王伐紂,周公東征,昭王南征不返,周王如此,其他諸侯更不用說。 儒家的開創者孔子,雖然曾謙稱「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其實也是熟悉軍事,見於冉有之言。《史記》卷17〈孔子世家〉:冉有為季氏將師,與齊戰於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於軍旅,學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學之於孔子」。

戰國時代─專業武官的出現 隨著平民的加入軍隊,軍事技能不再由貴族所獨享,軍事指揮工作也不再僅是貴族在戰爭發生時的兼差。 以統兵為主要生涯的專業軍官在戰國時期出現,他們可能不具有顯赫的家世,而是「少而好兵」,或「以勇力聞」,全以戰功,取得權力與地位。如白起、王翦、廉頗。 戰國同時也是游士盛行的時代,這些人憑藉者學識,或靠文字或憑口舌,為諸侯提供各種治國計畫。部分的人因較少涉及軍事,對戰功出身者似有所排斥。如范睢與白起之爭。 文武之分現雖已顯現,仍不是絕對。相國統兵的例子仍多,並非只有將軍才會統兵作戰。臨時命官為將的例子仍然存在,並非只有職業軍人方能為將,如趙奢。 武將世家出現,但負面印象隨之而來。

悲劇英雄 相較於春秋時代,戰國的國君鮮少親臨戰陣,這種轉變發生的原因不明。也許是國家規模擴大後,政府開始專業分工的結果;也可能是君權日盛,享受日奢,已不具備祖先積極奮發的精神,而沈溺於宮室、婦人之間。當國君必須倚賴職業將領的服務時,雙方的緊張關係便一直存在。因猜忌而誅殺、驅逐名將的故事各國皆有。 戰國時代以軍功取名於時者多無好下場,早期的吳起、伍子胥,晚期的白起、李牧都是如此。史家對他們亦頗多苛評。

《史記》卷73〈白起王翦列傳〉: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而又滅蒙氏。陳勝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孫王離擊趙,圍趙王及張耳鉅鹿城。或曰:「王離,秦之名將也。今將彊秦之兵,攻新造之趙,舉之必矣。」客曰:「不然。夫為將三世者必敗。必敗者何也?必其所殺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今王離已三世將矣。」居無何,項羽救趙,擊秦軍,果虜王離,王離軍遂降諸侯。 《漢書》卷23〈刑法志〉:凡兵,所以存亡繼絕,救亂除害也。故伊、呂之將,子孫有國,與商、周並。至於末世,苟任詐力,以快貪殘,爭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後漢書》卷19〈耿弇傳論〉: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而耿氏累葉以功名自終。將其用兵欲以殺止殺乎?何其獨能隆也!

古代兵書簡介 《孫子》學者對此書作者看法分歧,恐出於眾人之手,部分成於春秋晚期,部分成於戰國中期,思想應源於孫武。 《孫臏兵法》1972年銀雀山一號墓出土漢簡,約在戰國晚期,成於孫臏門人。 《吳子》成書年代不明,約為戰國中晚期,託名吳起所作。 《六韜》約成書於戰國末年,託名於齊太公,銀雀山一號墓有殘簡。 《三略》恐成書於漢代,相傳為黃石公傳與張良之書。 《尉繚子》作者與成書時代學者爭論不休,書中論述採尉繚子與梁惠王問對方式,學者或主張成於梁惠王時的尉繚,或主張成於秦始皇時代的尉繚。 《司馬法》傳世的司馬法計五篇,司馬遷云:「自古王者而有司馬法」,並認為後代的兵書皆為古司馬法的支流。許多東周古籍皆引司馬法,可見流傳已久。只是傳世的司馬法與古書徵引者頗不同,其來源仍不明。

戰國兵書內容略論 隨著戰爭的受到重視,軍事知識、技能的日漸專門,在思想上,專門的兵學著作亦同時出現,即「兵家之流」。 其實,戰國的兵書所談論的範圍相當廣,可以說兵書作者很早就瞭解決定戰爭的因素相當複雜,戰爭只是政治的一個手段,兵勝本於政勝。因此,兵書的內容固以戰爭為主,但無不牽涉到治國的原則。在文武分化尚未明顯的時代,當時的兵家所扮演的角色,實不限於軍事。 多數兵書都強調將領對國家的重要性,以及君主對將領完全授權的重要。但也有從君主的立場出發,如《三略》教導君主與將領相處之道。對立大功的將領要逐步解除其權力而不可倉促。

由於兵書作者實際參與的工作很廣,他們也受到其他不同學術流派者的競爭。因為其他學派也會討論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如對戰爭起源、目的和價值的看法。兵家主要的對手是非攻思想。對此,兵家強調兵不可去,即使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亦是因為本身在軍隊上有萬全準備。部分兵書強調義戰的觀念,戰爭的目的在誅暴亂,禁不義,故不必多戰,好兵樂戰者弊害甚大。 兵家在攻防的具體手段上其實根本不考慮禮義道德,殺敵屠城,施陰謀而不擇手段。 書中亦提及具體的戰術。

知識與戰爭 讀了兵書就能夠打勝仗嗎?將帥的知識真的關係到戰場上的勝負嗎?《孫子》中的幾段文字可供參考。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故知勝者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兵書的流傳 傳世的兵書著作僅是當時有關軍事論著的一小部分而已。西漢初年,張良和韓信蒐集兵書尚可得182家。漢代政府所蒐集之兵皆藏之禁中,不廣流傳。 現代考古發掘,找到一些早已失傳的兵書,如馬王堆漢墓新出土的《相馬經》,全書五千多字,從馬的外形,描述如何鑑定良馬。具體描述馬的各個部位特徵,以為選馬時參考。 兵書的失傳其實反映的是兵學在帝制中國的困境。 宋代訂《武經七書〉作為武學的教材,即是吳子、孫子、太公六韜、三略、司馬法和尉繚子,加上李衛公問對。在兵學思想的發展上,並不能脫離先秦的範疇。

版權聲明 3 4 7 頁碼 作品 版權標示 作者 / 來源 1-14 Microsoft Office 2007 多媒體藝廊, 於是乎蒐于被廬,作三軍,謀元帥……乃使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4 冉有為季氏將師,與齊戰於郎……冉有曰:「學之於孔子」。 司馬遷《史記》卷 17〈孔子世家〉。 7 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王離軍遂降諸侯。 司馬遷《史記》卷 73〈白起王翦列傳〉。 凡兵,所以存亡繼絕,救亂除害也。……其道然矣。 班固《漢書》卷 23〈刑法志〉。

7 8 11 頁碼 作品 版權標示 作者 / 來源 三世為將,道家所忌,……何其獨能隆也! 范曄《後漢書》卷 19〈耿弇傳論〉。 自古王者而有司馬法。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11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勝可知,而不可為。 《孫子兵法》軍形篇第四。 故知勝者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孫子兵法》謀攻篇第三。 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