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波動的特性 1. 波動是傳遞 能量 的一種形式。 2. 波動是質點集體的運動形式,本身並非物質,故波動並不具有質點的性質。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工職數學 第四冊 第一章 導 數 1 - 1 函數的極限與連續 1 - 2 導數及其基本性質 1 - 3 微分公式 1 - 4 高階導函數.
Advertisements

不定積分 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定義 16 不定積分的概念 16.1 不定積分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積分公式。
大綱 1. 三角函數的導函數. 2. 反三角函數的導函數. 3. 對數函數的導函數. 4. 指數函數的導函數.
中垂線之尺規作圖與性質 公館國中 蘇柏奇老師 興華高中 馬鳳琴老師 興華高中 游淑媛老師. 2 中垂線的尺規作圖 作法: 已知: 求作: 的中垂線 Q : 直線 CD 真的是中垂線嗎 ? A B C D 1. 以 A 為圓心,適當長為半徑劃弧 2. 以 B 為圓心,相同長度為半徑劃弧 兩弧相交於 C,D.
自由落體運動:主題 一、自由落體( Freely Falling Body ) 二、一維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性 範例 1 自由落體( v 0 =0 ) 範例 2 自由落體的函數圖 範例 3 鉛直上拋 範例 4 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平面空間的形成 敘述 *經由構成元素點線面的配置產生許多變 化,表達構成結果 ( 秩序、位置、動 感、方向、大小、形狀、發散、引力、 拉力、張力等 ) 。 *以二次元元素 ( 透視、 重疊、色彩明暗 ) 表達 三次元的立體或空間感.
★-光之魔術系列-★ 消失的硬幣 ~只要一杯水,硬幣就可以變不見~ 主講人》 清大物理系 戴明鳳 教授 清大科普團隊製作.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第 3 章 方程與圖像.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第 11 章 波.
第五章 牛光的干涉和繞射 5-1 光的粒子說和波動說 5-2 光的干涉 5-3 薄膜的干涉現象 5-4 光的繞射.
圓心角、圓周角與弦切角 圓心角 圓周角 弦切角 圓內角 圓外角 ∠AOB= ∠APB= ∠APC= A B P m0 A B P m0 A
第十四章 波的重疊與駐波.
氫原子光譜量度與浦朗克常數 目的: 瞭解原子光譜(atomic spectrum) 原理: 氫原子(H)光譜 (質子+電子)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驅動:脈波寬度調變就是依照控制訊號的大小,調整脈波串列寬度,控制電壓值愈大,脈波寬度就愈寬,利用正弦波做為脈寬調變電路的控制電壓,其頻率為需要的輸出頻率,以脈波控制電晶體ON-OFF動作,以調節馬達線圈電流。 脈波寬度調變技術如圖10-28所示,圖10-28(a)所示為使用電晶體的單相眽寬調變變頻電路,電路中T1、T2島通狀態由兩個比較器控制,如圖10-28(b)所示。
2-1 直線方程式及其圖形 直線的斜率 1 直線的方程式 2 兩直線關係 直線方程式及其圖形 page.1/22.
9.1 直線之方程 附加例題 1 附加例題 2 附加例題 3 附加例題 4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力只與位置有關的運動方程式.
◆ 第7節 水波的干涉與繞射 一、干涉簡介 二、兩同相點波源的干涉 三、節線數的計算 四、水波的繞射 範例 1 範例 2 範例 3 1.
第二十五章 光的反射與折射.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電子儀器量測 Oscilloscope and function generator
6.1 利用正弦公式及餘弦公式解三角形 正弦公式.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1 數系的發展.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功與能量的轉換 當外力對物體作功時, 會增加物體的位能或動能 功: 重力位能: 動能:
物理實驗水火箭活動 水火箭製作.
7.1 圓周運動的簡介 圓周軌道上的汽車 描述圓周運動 向心加速度 進度評估 第 2 冊 單元 7.1 圓周運動的簡介.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點與圓.
搭配課本第119頁. 搭配課本第119頁 圖1 搭配課本第119頁 圖2 搭配課本第119頁.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第 6 章 波 除非有人能說服我錯了,否則我手上的這張薄紙上所寫的光之電磁理論,必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关于波的反射 刘星PB
◆ 第5節 惠更斯原理 一、波前 二、惠更斯原理 1.
第一章 波動 1-1 波的基本性質 1-5 駐波 1-2 週期波 1-6 水波的反射和折射 1-3 繩波的反射和透射 1-7 惠更斯原理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數學科 六年級下學期.
§2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of light)
中二 (綜合科學) 中三 (物理 PHYSICS Yau CY 化學 CHEMISTRY Wai CP
2. 週期列波: 一細繩連接於鉛直振動的彈簧,可產生正弦的週期列波。 波峰:圖中的 A、C、E 等各點。 波谷:圖中的 B、D、F 等各點。 週期 T:質點完成一次振動的時間。 頻率 f: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f = 1 / T 波長λ:波動經過一個週期所行進的距離,亦即相鄰 兩波峰或相鄰兩波谷之間的距離。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位移與向量(Displacement and Vector)
圓 與 直 線 的 關 係 1.點與圓的位置關係 2.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3.圓的切線方程式.
◆ 第1節 波動的性質 一、波動的意義 二、波動的種類 三、週期波的性質 範例 1 1.
1-2 相似三角形 ●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兩條直線 M1、M2 被另一組平行線 L1//L2//L3 所截出來的截線段會成比例。
波與粒子 波的類型 機械波 電磁波 物質波:matter
95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95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97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討論.
坐標 →配合課本 P49~56 重點 在坐標平面上,以 ( m , n ) 表示 P 點的坐標,記為 P ( m , n ),m 為 P 點的 x 坐標,n 為 P 點的 y 坐標。 16.
美真老師 光的行進.
3.1 凸透鏡與凹透鏡 生火 會聚還是發散光線? 透鏡的特徵 進度評估 第 3A 冊 單元 3.1 凸透鏡與凹透鏡.
5432-認知-P-期末-0501 檔案命名規則 課號: 5432 課程名稱:認知與數位教學 作業名稱:認知-P-期末-0501 分組名單
⁀ ⁀ ⁀ ⁀ ⁀ 配合課本P85 例題1.
波的振幅與週期量測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2-1波的傳播 安南國中 李蕙珍 製作.
在直角坐標平面上兩點之間 的距離及平面圖形的面積
聲音的產生.
一、 OP-Amp 放大器原理 反相放大電路 圖一.
透鏡種類 可分為兩大類 凸透鏡(匯聚光線) 凹透鏡(發散光線) 照片 透鏡上下兩端的形狀 尖 → 凸透鏡 平 → 凹透鏡 凸 透 鏡
7. 三角學的應用 正弦公式 餘弦公式 a2 = b2 + c2 - 2bc cos A b2 = a2 + c2 - 2ac cos B
8.3 分點公式 附加例題 2 附加例題 3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第一章 狹義相對論.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2 距離公式、分點坐標.
課程名稱:波的傳播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16.4 不定積分的應用 附加例題 4 附加例題 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二. 波動的特性 1. 波動是傳遞 能量 的一種形式。 2. 波動是質點集體的運動形式,本身並非物質,故波動並不具有質點的性質。 二. 波動的特性 1. 波動是傳遞 能量 的一種形式。 2. 波動是質點集體的運動形式,本身並非物質,故波動並不具有質點的性質。 3. 介質不隨波前進,僅在原處振動(即不傳遞質量)。亦即波動僅傳播介質之運動狀態,而非介質本身。 4. 波在同一介質中以 等速率 傳播,其波形亦保持不變。

三. 繩波的波速

三. 繩波的波速 【證明】 1. 如圖 2-3(a),一細繩張力為 F,單位長度的質量為 μ。假設有一凸起的脈波以速率 v 沿繩子由左向右前進。 2. 設脈波最高點上一小段 AB,長ΔL 之曲率半徑為 R,圓心角為 2θ,如圖 2-3(b),則此一小段繩之質量Δm=μΔL=μR(2θ)。

三. 繩波的波速 3. 此一小段繩對圓心之速度即等於脈波之波速 v,而其向心力則由繩張力 F 提供 三. 繩波的波速 3. 此一小段繩對圓心之速度即等於脈波之波速 v,而其向心力則由繩張力 F 提供 Fc=2F sinθ≒2Fθ(θ甚小時 sinθ≒tanθ≒θ) 4. 註:繩波之波速由介質的特性(張力及慣性)決定,而與波形、振幅、 頻率、波長等無關。

三. 週期波傳遞的情形 1. 橫波:如圖 2-6, 波峰 (B、F 點)、 波谷 (D、H 點)為質點 位移量值 最大、振動速度為 零 處。 三. 週期波傳遞的情形 1. 橫波:如圖 2-6, 波峰 (B、F 點)、 波谷 (D、H 點)為質點  位移量值  最大、振動速度為 零 處。 註:弦上質點振動速率u與波速v、波形之關係: u= v│tanθ│ (u方向由波行進方向來判斷)

三. 週期波傳遞的情形 2. 縱波:如圖 2-8, 密部(A、C 點)、 疏部(B 點)為質 點位移為 零 ,  振動速率 最大 處。

一. 固定端的反射

二. 自由端的反射

三. 弦波在粗細不同之兩繩接點處的反射與透射 三. 弦波在粗細不同之兩繩接點處的反射與透射 註:μ1、μ2相差愈大,則 反射波 能量愈大,透射波能量愈小。μ1、μ2愈相近,則反射波能量愈小, 透射波 能量愈大。 弦波的反射與透射

三. 弦波在粗細不同之兩繩接點處的反射與透射 三. 弦波在粗細不同之兩繩接點處的反射與透射 1. μA<μB(μ:線密度):如圖 2-13(a) (1) 反射波:波形 顛倒 、波速不變、波長不變、 振幅 變小 。 (2) 透射波:波形 不顛倒 、波速變小、波長變短、 振幅 變小 。 2. μA>μB :如圖 2-13(b) (1) 反射波:波形 不顛倒 、波速不變、波長不變、 振幅 變小 。 (2) 透射波:波形 不顛倒 、波速變大、波長變長、 振幅 變大 。

一. 波的疊加原理 1. 數個脈波在同一介質交會時,介質上任意點,在任意時刻,合成波的 位移 等於數個脈波各自  位移 之和。如圖 2-14 所示 2. 疊加原理不僅適用於介質上各質點振動之位移,亦可適用於質點振動之 速度 、 加速度 。

一. 波的疊加原理 u=Σui a=Σai 3. y 表質點振動位移,u 表質點振動速度,a 表質點振動之加速度 合成波:y=Σyi 一. 波的疊加原理 3. y 表質點振動位移,u 表質點振動速度,a 表質點振動之加速度 合成波:y=Σyi u=Σui a=Σai 4. 脈波彼此交會通過以後,個別波動的 波形 及  波速 均不改變,此特性稱為波的 獨立性 。 5.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疊加時稱為波的 干涉 ,所有波動的干涉皆遵守疊加原理。

二. 波的干涉 1. 建設性干涉:兩波重疊時所組成之合成波其振幅  大於 個別子波之振幅時稱之,亦可稱為加強性干涉。若合成波其振幅 等於 兩子波振幅之和時稱為 完全 建設性干涉,此時兩波為 同相 疊加。如圖 2-15(a) 2. 破壞性干涉:兩波重疊時所組成之合成波其振幅  小於 個別子波之振幅時稱之。亦可稱為相消性干涉。若合成波其振幅等於 零 時稱為 完全  破壞性干涉,此時兩波為 反相 疊加。 如圖 2-15(b) 同相:若兩波的波峰(或波谷)同時抵達同一地點,稱兩波在該點同相。 反相:若兩波之一的波峰與另一波的波谷同時抵達同一地點,稱兩波在該點反相。

二. 波的干涉

二. 波的干涉 3. 若兩子波之振幅分別為A1與A2,合成波之振幅 A,則│A1-A2│≦A≦A1+A2,但介質質點振動的位移量值  0  ≦y≦A1+A2 4. 節點:在兩脈波交會過程中恆保持靜止不動的點,如圖 2-16 中之 P 點。 (1) 兩相同,上下顛倒、前後對稱之脈波相會, 如圖 2-16(a)。 (2) 兩相同,上下顛倒、前後不對稱之脈波相會, 如圖 2-16(b)。

二. 波的干涉 前後對稱 前後不對稱

一. 駐波的意義   反向 進行的兩個週期性波動,會合而成之合成波,波形不見前進,波幅僅在波節與波節間作週期性的漲落,稱為 駐波 。 駐波

二. 駐波形成之原因   振幅 、 波長 、  頻率(週期)  皆相等,且 反向 進行之兩波交會時即可形成駐波,如圖 2-17。

三. 波節與波腹 1. 波節:形成駐波的介質中位移恆為 零 之點,如圖 2-17 中的 a、b、c、d、e、f、g 各點。 三. 波節與波腹 1. 波節:形成駐波的介質中位移恆為 零 之點,如圖 2-17 中的 a、b、c、d、e、f、g 各點。 2. 波腹:兩相鄰波節的中點,振動幅度最大的點, 如圖 2-17 中的 a’、b’、c’、d’、e’、f’各點。

四. 駐波的特性 1. 在節點與節點之間波幅作週期性漲落,而波形不前進。 四. 駐波的特性 1. 在節點與節點之間波幅作週期性漲落,而波形不前進。 2. 位於相鄰兩節點中央位移最大的點稱腹點,該點之振幅為每一行進波之振幅的 2 倍。 3. 駐波中靜止不振動之點,稱為節點(或波節)。相鄰兩節點之距離,等於 λ/2 ,而相鄰之節點與腹點之距離則為 λ/4 。 4. 除節點外,各質點均在原處作 SHM,其振幅則隨各質點之位置而異。腹點振幅最大,愈近節點處則愈小。

四. 駐波的特性 5. 駐波之能量不向外傳播,僅在相鄰兩節點間作動能及位能的互換,故兩反向行進之週期波一旦形成駐波,即成能量穩定狀態。 四. 駐波的特性 5. 駐波之能量不向外傳播,僅在相鄰兩節點間作動能及位能的互換,故兩反向行進之週期波一旦形成駐波,即成能量穩定狀態。 註:駐波與行進波最大的不同是行進波可把能量從一處傳播至另一處,但駐波則只在兩波節間動能與位能來回互換,而不能傳遞到別區去。如圖 2-17,當時刻 t=0 與 t=T/2 時,繩上各質點位移達最大,此時繩子形變量最大,故具有最大的彈性位能;而質點之速率為 0,故繩子的動能為 0。當時刻 t=T/4 時,繩上各質點位移等於 0,速率最大,故繩子的彈性位能為 0,但動能最大。

五. 彈性繩上入射波與反射波發生干涉形成駐波 五. 彈性繩上入射波與反射波發生干涉形成駐波 1. 固定端為 波節 。 2. 自由端為 波腹 。 註:水波在池壁的反射如同自由端的反射,若形成駐波則為 波腹 。

六. 兩端固定,長度為 L 的繩上產生駐波的條件 圖 2-18為三個頻率最低的駐波形式,圖中顯出在某一瞬時弦的形狀均為正弦函數的形式。

兩端固定形成駐波的三種情形,其中最上方部分的波長最長,且λ=2L。 24

六. 兩端固定,長度為 L 的繩上產生駐波的條件 1. 繩長 L=n‧ (n=1、2、3、……) 2. 波長 λ= (n=1、2、3、……) 3. 頻率 f= =n‧ (n=1、2、3、……) 註:在樂音中,弦樂器的各弦所發出之頻率最低的音稱為 基音 ,或稱第一諧音;頻率為基音的 n 倍 者,則稱為第 n 諧音。   n=1,f1=v∕2L 稱為第一諧音或基音,n=2, f2=2f1 稱為第二諧音或第一泛音,其餘類推。

七. 長 L,一端固定,另一端可自由運動的彈性繩產生駐波的條件 1. 繩長 L=(2n-1)‧ (n=1、2、3、……) 2. 波長 λ= (n=1、2、3、……) 3. 頻率 f= =(2n-1)‧  (n=1、2、3、……) 註:n=1,f1= 稱為第一諧音或基音; n=2,f3=3f1 稱為第三諧音或第一泛音; n=3,f5=5f1 稱為第五諧音或第二泛音,餘類推。

一. 惠更斯原理 每個 波前 面上的任何一點均可視為新的 點波源 ,各自發出它的球面波 向外 傳遞;而新的波前即為與這些球面相切之曲面,亦稱為包絡面,此即為惠更斯原理,如圖 2-20 所示。

二. 惠更斯原理的目的 根據惠更斯的想法,波只要反覆此過程就能不斷的向外傳播出去。 二. 惠更斯原理的目的 根據惠更斯的想法,波只要反覆此過程就能不斷的向外傳播出去。 即使我們不知道波源所在位置,從任一時刻波前的位置即推可得以後或以前任何時刻波前的位置。 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動說,認為光是一種波動;而當時已發現光的反射、折射等現象,即可用惠更斯原理來解釋。

一. 水波槽

一. 水波槽 1. 構造:透明之玻璃水槽置於光源與紙幕間,如圖 2-21。 2. 原理: 一. 水波槽 1. 構造:透明之玻璃水槽置於光源與紙幕間,如圖 2-21。 2. 原理: (1) 水波波峰:似凸透鏡,可 會聚 光線, 在白幕上形成明紋,如圖 2-22 (2) 水波波谷:似凹透鏡,可 發散 光線, 在白幕上形成暗紋,如圖 2-22 3. 波前:介質傳遞波動時, 相鄰作同相振動  各點的連線或面,恆與波傳播的方向 垂直 。

二. 水波速率、頻率、波長與水深度之關係 1. 速率:深水區 > 淺水區 2. 頻率:與水深度無關 二. 水波速率、頻率、波長與水深度之關係 1. 速率:深水區 > 淺水區 2. 頻率:與水深度無關 3. 波長:深水區 > 淺水區

三. 水波的反射 水波遇障礙物時所產生的反射現象。 1. 反射定律: 三. 水波的反射 水波遇障礙物時所產生的反射現象。 1. 反射定律: (1) 入射線、反射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入射線與反射線各在法線的異側。 (2) 入射角 等於 反射角。 2. 直線波經直線形障礙物的反射:反射波也是直線波,如圖 2-24。 3. 圓形波經直線形障礙物的反射:反射波也是圓形波,如圖 2-25。

三. 水波的反射 圓形波經直線形障礙物的反射:反射波也是圓形波,如圖 2-25 直線波經直線形障礙物的反射:反射波也是直線波,如圖 2-24

四. 水波的折射 水波自一水域進入深淺不同的另一水域時 行進方向 發生改變的現象,如圖 2-26。

四. 水波的折射 1. 折射原因:水波在深、淺不同之水域中 速率 不同所致。 2. 折射定律: 四. 水波的折射 1. 折射原因:水波在深、淺不同之水域中 速率 不同所致。 2. 折射定律: (1) 入射線、折射線和法線同在一平面上,入射線 與折射線各在法線的異側。 (2) 入射角的正弦和折射角的正弦比值是一常數。 (即 sinθ1/sinθ2=定值)

四. 水波的折射 3. 水波自速率快(深水區)的水域斜向進入速率慢(淺水區)的水域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線 偏向 法線。 四. 水波的折射 3. 水波自速率快(深水區)的水域斜向進入速率慢(淺水區)的水域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線  偏向 法線。 4. 水波自速率慢(淺水區)的水域斜向進入速率快(深水區)的水域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線  偏離 法線。 5. 水波垂直進入深、淺不同的兩水域時,行進方向不改變。

四. 水波的折射 6. 利用惠更斯原理來解釋水波的反射、折射現象,如圖 2-27 與圖 2-28。

四. 水波的折射

【證明】圖 2-28 中,直線波自深水區進入淺水區: 1. 某瞬間入射水波之波前為 經Δt 時距後,波前變為 ; 、 為Δt 時距內水波分別在此兩水域中行進的距離。 2. 由圖知:

水波的干涉 在水波槽中,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點波源 S1與S2同時向上或向下振動,可產生兩組週期T相同、波長λ相同的週期波,當此兩組水波疊加時,稱為水波的干涉。 水波干涉 40

S1、S2 兩個點波源,產生波長皆為 λ 的水波,某一瞬間相會時的示意圖。灰色實線代表波峰的波前,灰色虛線代表波谷的波前。A 線上的質點發生建設性干涉,N 線上的質點發生破壞性干涉。 41

42

腹點P的垂直位移會隨時間改變而不同,其垂直位移與時間的關係。同理,腹點Q的垂直位移也會隨時間改變而不同。 43

腹線與節線 將腹點連接起來的線,稱為腹線。光線透過水波槽中的腹線時,光線產生會聚、發散的交替變化,所以屏幕在對應的腹線上會顯現出明、暗條紋交替的變化。 一波源的波谷與另一波源的波峰疊加處之點,兩者位移互相抵消,造成垂直位移為 0。任何時刻在 R 點上都產生破壞性干涉,沒有振動,稱為節點。將節點連接起來的線,稱為節線。光線透過節線時,沒有聚光或散光的效果,因此在屏幕上呈現沒有明、暗變化的曲線。 44

一. 水波的干涉

一. 水波的干涉 設兩波源 S1、S2 相距 d,在水深一定之水波槽中作 同相 振動產生圓形波,則在水波槽中任一點 P 距兩波源之波程差δ=│ │ 1. δ=mλ(m=0、1、2、……)  P 點為  完全建設性  干涉之位置。 ( 腹 點) 2. δ=(n- )λ(n N)  P 點為  完全破壞性 干涉之位置。 ( 節 點)

一. 水波的干涉 3. 節線:相同波程差之節點的連線。 一. 水波的干涉 3. 節線:相同波程差之節點的連線。 波程差δ=(n- )λ,(n N),n=1 為第一條節線,n=2 為第二條節線,……其餘類推。 4. 節線特性: (1) 節線為以兩波源為焦點之 雙曲線 。(至兩波源   之距離差為定值) (2) 近波源處曲率較大,遠波源處則近乎直線。 (3) 節線  左右對稱  於兩波源連線的中垂線 (4) 兩波源 連線 上相鄰兩條節線之距離為 λ/2 。

一. 水波的干涉 5. 節線數目: (1) 數學方法:由圖 2-31 知: 波程差:δ=(n- )λ =d sinθn 一. 水波的干涉 5. 節線數目: (1) 數學方法:由圖 2-31 知: 波程差:δ=(n- )λ =d sinθn 節線角sinθn=(n- ) ∵ sinθn≦1 ∴n≦ 又因節線左右對稱於中垂線,故全部節線總數N=2n。

一. 水波的干涉 (2) 作圖法: 節線左右對稱於兩波源連線之中央垂線,因中央垂線恰為腹線且兩波源連線上相鄰兩條節線之距離為 ,相鄰節線與腹線之距離為 ,所以中央垂線兩側第一條節線距中央垂線 ,如圖 2-32。第二條節線距中央垂線 ,第 n 條節線距中央垂線 。若兩波源 S1、S2 距離 d 為已知,則可求出節線總數。

一. 水波的干涉 註: ①節線角為 90°時,表此節線為自 S1 向左及自 S2 向又延伸之兩條 直線 節線,此時兩波源距離  d=(n- )λ 。 ②兩 點波源 干涉所生之節線必為 雙曲線或直線 。

二. 水波的繞射 1. 繞射現象:當直線行進的水波穿過障礙物開口 d 後,水波行進方向會自開口向外擴展成扇形且波可達障礙物後方,這種現象稱為水波的 繞射 。發生繞射時,波的 速率 、 頻率 和 波長 都保持不變。 2. 繞射程度:會隨著波長的增加而明顯,d ≒ λ 或 d < λ(d:縫寬度,λ:水波波長)繞射明顯,如圖 2-33。

二. 水波的繞射

二. 水波的繞射 3. 繞射原因:由惠更斯原理知,因為障礙物邊緣的子波向外擴散,所以水波會擴散到障礙物後方。如圖 2-34。

三. 實驗──水波槽實驗 1. 反射: (1)調整水波槽底部成水平,將水槽內部周圍放置長 條海線(阻波器),倒入適量清水(深度約 0.5 公 分)。 (2)打開光源與直線波起波器的電源,調整起波器頻 率,產生穩定的直線波,觀察水波傳播的情況。 (3)在起波器與阻波器間,斜向放置一長條形木塊, 觀察水波反射的情形。 (4)改用彎曲軟橡皮管為反射面,觀察反射波的波前。

三. 實驗──水波槽實驗 2. 折射: (1)將玻璃板用硬幣墊住四角,放入在水槽底部、距水面約 0.2 公分,使水槽中有深、淺兩部分並使長邊與直線波起波器平行。 (2)開啟電源調整頻率鈕,使直線波起波器產生穩定的直線波,觀察水波通過玻璃板前、後的波長變化。 (3)改變玻璃板位置,使其長邊與直線波起波器不平行。觀察水波進入玻璃板時,其入射與折射方向的變化。

三. 實驗──水波槽實驗 3. 干涉: (1)調整圓形波起波器上兩顆小球的位置,使其高度相等,間距約為 5~10 公分。 (2)開啟燈光與起波器電源,調整頻率,觀察水面上節線位置與數量的變化。 (1)在水波槽邊緣放置海綿條的目的為:海綿條可吸收水波,減少水波槽邊緣的反射波對實驗的干擾。 (2)由光源發出的光線不是平行光,所以水面上的直線波波長與白紙上相鄰兩亮帶的距離不相等。 4. 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