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文学作品及相关影视赏析 授课教师 胡芳
本课内容提要 一、郁达夫简介 视频节选:《郁达夫传奇》 二、重点赏析: 《沉沦》 三、重点赏析: 《春风沉醉的晚上》 四、延展思考 五、课后阅读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一、郁达夫简介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青年时代曾经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是创造社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在文坛产生巨大影响。《沉沦》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小说集。郁达夫主要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这两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其有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等。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视频欣赏:郁达夫传奇(片段)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二、重点赏析:沉沦 一、《沉沦》的思想 1、个性意识 2、民族意识 二、《沉沦》的感伤病态的抒情风格 1、自叙传 2、主观抒情性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一、《沉沦》的思想: 个性意识与民族意识的链结 《沉沦》(1921)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在五四文坛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可以说是当时具有爆炸性的作品。在当时是一部畅销书,青年学生几乎没有不知道《沉沦》的。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1、个性意识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郁达夫说:“我的心境是如此,我若要辞去虚伪的罪恶,我只好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来。……我只求世人不说我对自家的思想取虚伪的态度就对了,我只求世人了解我内心苦闷就对了。”(《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郁达夫小说集》818)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郭沫若说: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本质上是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个性、气质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影响,浪漫主义为主。如英国的湖畔诗人,俄国的屠格涅夫等。特别是卢梭对郁达夫影响最大。卢梭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卢梭就追求人性的真实坦率。他的重要思想是崇尚自然。主张回到自然。在人性方面,是自然人性论。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郁达夫认为,人天生就是美好的,人性的丑恶是社会、文明造成的。回到自然,就是回到人的本性。凡是人性天然具有的,都是美的和善的。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而生活,而不是按照外部的规定和习俗而生活。激烈反对外部文明对人的压制和束缚。“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他有个很著名的作品《忏悔录》,就是以内心真实而著称。把内心很秘密的情感、欲望包括悲琐的东西都呈现出来。郁达夫在卢梭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力量。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还有日本文学的影响,就是私小说的影响。日本私小说,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叙述自我日常生活中体验、感受。大量地进行欲望、情感那种非常隐秘的个人内心生活的叙述。包括一些很微妙的变态的心理都有描写。有一篇作品叫《棉被》非常著名的私小说。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2、民族意识 就是作品所反映的那种五四时代民族觉醒的精神。五四时代不仅是人的解放,也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作品中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弱国子民的身份,成为他的巨大的精神压力。那种弱国子民的屈辱感,始终是他情绪的中心,由此产生出渴望民族富强。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那些日本人,都把他看作是“支那人”,不把他看作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平等对待,在根本上歧视他,蔑视他。这里的歧视,并不是某种极端的行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无形的东西。这种歧视给他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他的孤独感,和这种精神压力具有密切的联系。他总是感到无法融入群体生活,总是感到受到蔑视,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这种歧视,也使他情感生活无法得到满足。也压抑了他的爱欲。所以,作品多次呼唤,祖国呀你快富强起来吧。 “有时候到学校里去,他每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他避来避去想避他的同学,然而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象怀了恶意,射在他的背脊上面。”越是人多,他就越感到孤独。没人理他,同学中没朋友。他感到缺乏同情和理解。 “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轻蔑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忍耐过去了。” 这种歧视,也使他情感生活无法得到满足。也压抑了他的爱欲。所以,作品多次呼唤,祖国呀你快富强起来吧。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这种渴望民族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并没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国家意识,是在西方文化的挑战、压力之下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缺乏国家意识,国家就是“天下”,世界也是“天下”。天下,上为天,下为地,地就是天下。天下由两个部分构成:“华夏”和“夷狄”。“华夏”是“天下”的中心,也是文化上最发达、强盛的地方,所以叫中国。中国天下的中央、中心的意思。“夷狄”(北狄、西戎、东夷、南蛮)是处在中国的周围、边缘,是文化落后或未开化的地方。所以,叫“蛮夷”。这种天下的概念,主要不是从现代 “民族国家” 意义上确定的,而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是按照文化的进步与落后划分出来的。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在这样的天下观中,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虚幻的自大情结,或者可以叫华夏中心主义。就是认为,中国是天下最文明、发达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地方都落后的。中国不知道存在着一个更强大的西方文明。中国从没有危机感,只有骄傲感。在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打击之下,中国才逐渐地知道存在着一个不同中国的强大文明。才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民族危机的巨大压力,使中国人逐渐产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这种民族危机,使中国强烈的渴望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五四爱国运动就是这种民族国家意识的最充分的表现。也可以这样说,自近代以来,一直到现在,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切进步的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探索现代化,就是朝着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的努力。所以,沉沦主人公的渴望民族繁荣富强,反映中国人最普遍的意愿。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二、《沉沦》的感伤病态的 抒情风格 《沉沦》在叙述方式上,也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典型风格。它是一部抒情小说,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早形式,就是自叙传抒情小说。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1、自叙传 郁达夫说: “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转’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第一人称,“我”,即使是第三人称,也仍然是自我的化身。“他”、“于质夫”等都是这样的。如果,读一下郁达夫传记,郁达夫的经历,和他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大致一致。如《沉沦》中,主人公“他”,出生于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城,14岁和哥哥到日本留学。和郁达夫本身的经历基本是一致的。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这种自传性,决定了郁达夫的基本的叙述内容,就是自我经历以及和自我关系密切的生活。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没有社会上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所以,创造社这种自叙转抒情小说,也叫自我小说,身边小说。这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具有密切关系的。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2、主观抒情性 抒情性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达夫小说中,情节居于次要的地位,郁达夫不喜欢叙述外部的事件。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特别是内心世界中非常个人化的隐秘情感,甚至变态情感。是灵与肉的冲突。道德与欲望的冲突。《沉沦》就是这样的内容。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这种抒情性,事实上就是强调作家主体对于客体的感受。作家在写作是时候,不是写看到了什么,而是写感到了什么。就是外部事物在心灵中的体验,所引起的感情。那么,这里就需要对他的自叙转的文学观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他的自叙转,并不是记录自我外部经历。而是凸现自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在郁达夫那里,文学就是心灵的东西,而不应该是所谓的写实外部世界。 “客观的态度,客观的描写,无论你客观到怎么样一个地步,若真的纯客观的态度,纯客观的描写是可能的话,那艺术家的才气可以不要,艺术家存在的理由,也就消失了。”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主要是前两个方面比较突出。 “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作家既有了这一种强的个性,他只要能够修养,就可以成功一个有力的作家。修养什么呢?就是他一己的体验。” 这种抒情性,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典型特征。在五四时期,创造社是浪漫主义的,而文学研究会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主张写内心世界,崇拜自我,灵感。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大特征: 一是主观性; 二回到自然; 三回到中世纪。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主要是前两个方面比较突出。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三、重点赏析:春风沉醉的晚上 一、思想和情感 二、情感过程 三、被夸张的“穷”及其个性意识 四、知识分子的道德自卑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四、延展思考 试析郁达夫自传体小说的主要特点。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
五、课后赏析 1 郁达夫原著 《郁达夫小说集》、《郁达夫散文》、《郁达夫传》 (教师可提供PDF格式电子书供学生选读) 2 电 影 电 影 《郁达夫传奇》 3 纪 录 片 《印象浙江·郁达夫》 《文学名作与影视改编 郁达夫》 授课教师 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