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风湿病学》 筋 痹 辽宁中医药大学风湿病科 高明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肩关节周围炎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 “ 肩周炎 ” ,是肩关节周围 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一般认为肩部 受凉,慢性劳损与本病的形成有关。常见于 中年以后。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疼痛, 运动受限为主症。 中医文献中称之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 肩痹、冻结肩等。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引言  《中藏经》:痹者,闭也。  现代临床上的风湿病、类风湿病、痛风 病等皆属于《内经》痹证范畴。  《内经》中的 “ 痹 ” 范围很广。
痹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治要点                         分证论治.
第四章 袪风湿药.
颤震.
第五节 腰 痛.
胁 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腰 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腰 痛 Lumbago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头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 谢 炜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腰 痛.
感 冒.
第七章第三节 痿 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药治疗 钦州中医院 杨名群副主任.
滑囊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一节 祛风湿药及方剂.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王 付 制 作.
肩关节周围炎 针推学院 针灸治疗教研室.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肺结核.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国内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规模最大的大型金牌制药企业之一,公司于2010年1月6日在美国成功上市。 公司厂房、设施均按GMP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购进,已于2004年6月一次性通过了GMP认证验收,并与2009年再一次通过验收.
腰 痛.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经行感冒.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第四章 祛风湿药.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气血同病辩证.
痹 病 沧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科.
痉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 杨少锋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痹病案讨论 参与作案人员 李平 刘畅 杨吉祥 杨珍 罗小利 唐丽 侯昱昊 鲜子兰.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症(头痛,漏肩风) 针灸教研室.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胁痛 中 医 内 科 梁丽娟.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痿 病. 痿 病 [概述] 一、定义 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 又称痿躄。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
消 食 剂.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九节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sciatic neuralgia),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本病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盆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及部分内科疾病中。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痹证”等范畴。本病与感受外邪、跌仆闪挫等有关。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感受风寒湿邪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腰部跌仆闪挫,损
腹 痛 陈良金.
運動穴位按摩 中國經絡學 穴位按摩 手掌按摩 腳底按摩.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医风湿病学》 筋 痹 辽宁中医药大学风湿病科 高明利

【概述】 筋痹,病在筋,是以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 多由正虚邪侵,气血痹阻,筋脉失养所致。

文献综述

《素问·痹论》中日:“以春遇此者为筋痹”。 唐·孙思邀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及“筋极”,与筋痹关系密切。 文献论述 筋痹之名首见于《内经》。 《素问·痹论》中日:“以春遇此者为筋痹”。 唐·孙思邀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及“筋极”,与筋痹关系密切。

文献综述

临床表现: 《素问·痹论》中有“痹在筋则屈不伸”的表现。 《素问·长刺节论》也指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

文献综述

《灵枢·刺节真邪》认为本病是“虚邪搏于筋”所致。 《中藏经》则认为“筋痹者,由怒叫无时,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人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 汉·华佗《中藏经》认为“大凡风寒暑湿之邪人于肝,则名筋痹”,强调了外邪致痹。

文献综述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创治筋痹名方“羚羊角散”,其舒筋以愈筋痹的治法为后世医家所沿用, 《中藏经》提出筋痹“宜活血以补肝,温气以养肾,然后服饵汤丸。” 魏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阴受病发痹》提出治疗筋痹的常用穴位,如阳陵泉、中渎和解溪。

西医学的坐骨神经痛、纤维肌痛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及各种因素等出现筋痹表现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严冬涉水、或久居湿地、负重远行 气血受阻,筋脉失养 禀赋不足, 或久病体弱, 或其他痹病日久, 内因 外因 迁延不愈, 导致正气不足 严冬涉水、或久居湿地、负重远行 内因 外因 气血受阻,筋脉失养

1.寒湿阻滞 正虚之人,行走奔急,腠理疏松,寒湿侵袭,阻滞经络,犯及筋脉,或久居湿地、严冬涉水等,致使气机运行受阻,筋脉痹阻而发为筋痹。 2.湿热蕴结 湿热之邪侵袭,或寒湿郁遏日久化热,或肝胆湿热,湿热蕴结,阻滞筋脉而发为筋痹。

3.气滞血瘀 情志刺激,怒叫无时,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或因外伤筋脉,疲血阻滞于筋,经络不通,皆可发生筋痹。 4.肝肾亏虚 素体亏虚,或年高体弱,或痹病日久,肝肾不足,肾精亏虚,筋脉失于濡养,而致筋痹。

总之,本病的病位主要在筋,可涉及经脉、肌肉、骨节,与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筋痹的发病原因多为感受寒湿、湿热之邪、气滞血瘀和肝肾亏虚。 其基本病机为气血痹阻,筋脉失养。 病性有虚实之分。 邪实多为寒、湿、热、气滞、瘀血; 正虚多为肝肾亏虚。

【诊断】 1.男女均可发病,春季多发。 2.病前多有感受寒冷或潮湿,或外伤劳损病史 3.筋急疼痛,可有凉痛、热痛、胀痛、酸痛。刺痛、掣痛等;或筋惕肉润,筋脉拘急,甚则关节屈伸不利。筋痹可只限于某一肢体,也可累及肢体多部位。肢体多部位受累者多与情志有关。 4.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肝痹 2.经筋痹

两者均有筋挛节痛的症状。 肝痹以胸胁胀满,夜卧多惊,或阴囊缩小等肝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精神症状明显; 筋痹则以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而相关脏腑症状不明显。

鉴别诊断 1.肝痹 2.经筋痹

两者可合并出现。 经筋痹发病部位较局限,具有明显的阳性病灶,其病变范围局限于某一个或两个痛点,且痛点多位子经筋循行上,少有全身症状,日久可见筋痹。 筋痹发病部位常较广泛,病变范围不局限,全身症状较明显。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邪 寒盛者多见患肢抽掣疼痛,遇阴雨天加剧,得温则舒; 热盛者多见肢体筋脉掣痛、胀痛或灼痛,遇热痛甚气滞者,多见胀痛走窜,痛无定处; 血瘀者多见痛如锥刺,固定不移。

2.辨虚实 实证表现为筋挛节痛、肢体关节屈伸不利,腰背强直,局部按痛或肿胀,疼痛较剧; 虚证表现为筋脉拘急,筋惕肉润,疼痛隐隐,腰膝酸软。

治疗总则 实证通络 虚证补益

分证论治

主症:筋脉抽掣凉痛,肢体沉重。 兼次症:肢体抬举困难,遇阴雨天加剧,得温则舒。 舌象:舌淡,苔白腻。 脉象:脉沉细或弦。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通络。 方药:独活散加减。

独活,防风,祛风除湿; 配羌活、薏苡仁以增加祛风利湿之功; 附子、麻黄、桂枝温经散寒,通络止 痛; 五加皮、木瓜、伸筋草、秦艽舒筋祛湿。 散寒祛湿,舒筋通络。

随证加减: 若筋脉拘挛不伸者加赤芍; 疼痛难忍,舌质淡紫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土鳖虫。 若筋痹以筋虚为风所伤,故筋挛缩,腰背不伸,强直时痛者,宜牛膝汤。

分证论治

主症:筋脉抽掣热痛,肢体沉重。 兼次症:胸胁胀满、口苦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黄,小便色黄,大便黏腻不爽。 舌象:舌红,苔黄厚腻。 脉象: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宣痹汤(《温病条辨》加减

蚕沙利湿化浊,祛风通痹; 薏苡仁利湿健脾; 防己祛风胜湿; 连翘、山扼、赤小豆清热祛湿; 伸筋草舒筋通络;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之功。 若热甚者,加黄柏。

分证论治

主症:筋脉抽掣胀痛,面色晦滞。 兼次症: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常随情志而发。 舌象: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舌苔白。 脉象:脉沉涩或细弦。 治法:理气化瘀,舒筋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川芍、乳香、没药、延胡索理气活血止痛; 地龙以通络止痛;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活血化瘀; 柴胡、郁金理气止痛。 理气化瘀,舒筋通络。

随证加减: 病久瘀甚者,加白花蛇、土鳖虫、水蛭; 筋脉拘急不伸,活动受限者,加透骨草、伸筋草、木瓜。 筋痹风痰痹阻,肢节拘急,挛缩疼痛,宜五加皮散。

分证论治

主症:筋惕肉瞤,筋脉拘急,头晕耳鸣。 兼次症:肌肉消瘦,肢体无力,隐隐作痛,关节屈伸不利,腰膝酸软,夜卧则惊。 舌象:舌淡苔少。 脉象: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肝肾,舒筋通络。 方药:老寒腿方加减。

首乌、独活、桑寄生、怀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熟地、当归大补精血; 木瓜、白芍柔肝舒筋; 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 补益肝肾,舒筋通络。 随证加减: 若上肢拘急痛者加桑枝, 下肢肿者加五加皮, 若筋痹,四肢疼痛,宜干地黄丸。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2.刮痧疗法

(1)毫针: 寒湿阻滞选用大椎、肺俞、曲池、足三里穴,或选阿是穴; 湿热蕴结选曲池、合谷、太渊、血海、阴陵泉、大冲等穴。强刺激,或刺血法,不留针,隔日或多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2)耳穴:湿热蕴结证可选用心、胃、皮质下、交感、内分泌压丸。 (3)针刀:风湿性肌筋膜痛,周身出现的结节样物或压痛点,以肩、背、腰、腿等处的压痛点为主取穴。在痛点处以小针刀切开筋膜深达骨膜后,用划痕剥离法3-4次。一般第1次治疗后痛点消失可持续3-5个月,在治疗期间如有新的痛点出现,再用同法治疗,每周1次,至疼痛全部消失。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2.刮痧疗法

颈肩纤维织炎:刮取风池、颈部夹脊穴、肩井、肩贞、天宗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令患者取仰卧位,刮取曲池、臂孺、尺泽、太溪穴,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若寒湿阻滞则加刮合谷、列缺、人迎穴;若气滞血疲则加刮气海、血海、天柱穴。

【转归预后】 筋痹的转归与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正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病变程度、治疗措施得当与否。 若正气不虚,感邪较轻,诊疗及时、准确,病情多能控制,预后较好; 若正气亏虚,邪深入里,病久失治误治,进一步发展,影响脏腑,则预后不佳。

筋痹寒湿阻滞多见于初起阶段,若诊治适时,方药得当,多能控制病情,恢复功能,预后一般尚好。 若寒湿郁遏气机,阻滞经脉日久,可出现湿热蕴结之征象。 若病证进一步发展,气血瘀阻经络,筋脉瘀阻,则出现气滞血瘀征象,临床处理棘手,功能恢复欠佳。 若病程日久,肝肾亏虚,功能受限严重,预后较差。

【预防及护理措施】 1.了解本病的病变特点,正确认识疾病,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 2.避免劳累,不宜久站、久坐、久行和久卧。 3.避外邪,不宜过食辛辣、肥甘之品。 4.辨证施护,正确指导功能锻炼。

【结语】 本病病位主要在筋,可涉及经脉、肌肉、骨节,与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筋痹的发病原因多为感受寒湿、湿热之邪、气滞血癖和肝肾亏虚。 基本病机为气血痹阻,筋脉失养。 病性有虚实之分。邪实多为寒、湿、热、气滞、瘀血;正虚多为肝肾亏虚。

筋痹治疗实证以通络为原则,治以散寒祛湿、清热利湿、理气化疲;虚证以补益肝肾为原则,兼以舒筋通络。 本病若早发现,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若病久气血亏虚,筋脉失濡,肢体功能受限严重,预后较差。迁延日久,复感外邪,可转为肝痹。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