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肠道病毒 山东大学医学院 赵蔚明 教授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类生物学性状相似、形态最小的正链ssRNA病毒。
分 类 病毒 血清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1, 2, 3 分 类 病毒 血清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1, 2, 3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组(1-22, 24) B组(1-6) 埃可病毒(Echovirus) 1-9, 11-27, 29-33 新肠道病毒(new enterovorus) 68, 69, 70, 71
肠道病毒科 婴幼儿腹泻 星状病毒 腹泻 诺如病毒 沙波病毒 肠道腺病毒40、41、42型 轮状病毒 脊髓灰质炎 神经、呼吸道消化道、心脏感染 星状病毒科 (+ssRNA 线形) 腹泻 诺如病毒 沙波病毒 杯状病毒科 肠道腺病毒40、41、42型 腺病毒科 (dsDNA 线形) 婴幼儿重症腹泻、成人腹泻 轮状病毒 呼肠病毒科 (dsRNA、11个节段)) 脊髓灰质炎 神经、呼吸道消化道、心脏感染 神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70 、71型 小RNA病毒科 引起的人类疾病 主要病毒种类 病毒科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无胞膜的小RNA病毒(24~30nm),单股正链RNA(感染性核酸),衣壳二十面体对称。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多能在易感细胞中增殖,迅速产生CPE。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引起多种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的病原体。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小儿麻痹症)。 *分三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
一、生物学性状 球形 ,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 (+)ssRNA, 结构蛋白VP1~VP4 抵抗力较强,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耐受胃酸、蛋白酶、胆汁,对热、干燥敏感
结构蛋白的功能 VP1、VP2、VP3在病毒表面,VP4在病毒衣壳内部 VP1、VP2、VP3可诱导中和抗体产生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 隐性感染(约90%) 咽部、肠道淋巴结中增殖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顿挫感染(约5%) 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0.1%~2.0%)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等) 损伤细胞 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 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麻痹型 呼吸、心脏衰竭 死亡
免疫性 *病后获得长期而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主要以体液中和抗体为主(SIgA、IgG、IgM)。
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毒分离与鉴定:细胞培养,典型CPE *血清学试验:中和试验, *快速诊断:核酸杂交、PCR等
防治原则
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原则 “2000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决议” 非洲、中东、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仍有野毒株 2001年10月WHO宣布我国为亚太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第二批国家之一
疫 苗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 Salk苗); 疫 苗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 Salk苗);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live oral polio vaccine, OPV, Sabin苗); *IPV和OPV均为三价混合疫苗; *近年部分国家发生了疫苗相关麻痹型 脊髓灰质炎(VAPP),应引起关注。
IPV OPV 优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均为三价疫苗 (注射死疫苗) 类似自然感染途径 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 产生间接免疫 (口服减毒活疫苗,冷开水送服) 类似自然感染途径 优点 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 丙球 产生间接免疫
脊髓灰质炎死活苗的比较 项目 活疫苗 (OPV) 死疫苗 (IPV) 接种方法 口服糖丸 肌肉注射 抗体产生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血清抗体 接种方法 口服糖丸 肌肉注射 抗体产生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血清抗体 间接免疫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 稳定性 差,不易保存 易保存 副作用 极少数引起疫苗相关 脊髓灰质炎(VAPP) 免疫效果 更好 好 2个月~7岁的易感儿为主要服疫苗对象。但其他年龄儿童和成人易感者也应服苗。大规模服疫苗宜在冬春季进行,分2或3次空腹口服,勿用热开水送服,以免将疫苗中病毒灭活,失去作用。糖丸疫苗分1型(红色)、2型(黄色)、3型(绿色)、2、3型混合糖丸疫苗(兰色)、及1、2、3型混合糖丸疫苗(白色)。自2个月开始服,分三次口服,可顺序每次各服1、2、3型1粒,或每次服1、2、3型混合疫苗1粒,后者证明免疫效果好,服用次数少,不易漏服,故我国已逐渐改用三型混合疫苗。每次口服须间隔至少4~6周,最好间隔2个月,以防可能相互干扰。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致病特点 *主要粪-口途径传播,也可呼吸道感染。 *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型别多,引起的疾病谱复杂。不同的肠 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一 种病毒也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
所致疾病 *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 几乎所有的肠道病毒都与无菌性脑膜 炎、脑炎和轻瘫有关。 *疱疹性咽峡炎(hepanging) 由柯萨奇A组病毒某些血清型引起。 *手足口病(hand-foot-mooth disease) 由柯萨奇病毒A16、新肠道病毒71型 引起。
从2008年3月上旬,安徽省阜阳市几家医院陆续收治患儿,到4月23日肠道病毒EV71感染确认,相隔近两个月。“肠道病毒EV71感染在安徽省是首次发现,大家没见过这种疾病,查找病毒是复杂、艰巨的过程。” 从3月上旬开始,阜阳市几家医院陆续收治了以发热伴口腔、手、足、臀部皮疹为主的疾病患者,少数伴有脑、心、肺严重损害。 3月27日,第一例患儿死亡;3月29日,阜阳市人民医院将情况上报阜阳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3月31日,阜阳市卫生局上报安徽省卫生厅。4月15日,安徽省卫生厅向卫生部求援。卫生部派出的首批流行病学、临床、检验专家4月16日抵达阜阳,至4月23日,最终确定该病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
预防手足口病要牢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五口诀。
所致疾病 * 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 常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 *心肌炎(myocarditis)和心包炎(peri-carditis) 主要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高。 *急性结膜炎(acute conjunctivitis)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e conjunctivitis) 分别由柯萨奇A24型和新肠道病毒70型引起。
思考题 1.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2. 柯萨奇病毒的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