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药物分析 供药学类专业用 第六版 刘文英 主编 人民卫生出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 你感 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 酸的 胃酸、醋、葡萄、酸梅、桔子等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性和碱性的?
Advertisements

6.4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七章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学科.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第十九章 中药及制剂分析概论 analysis.
第二节 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纯化 提取 取样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实验二、补骨脂黄酮体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廖矛川 王德彬 刘新桥 王 强 帅 丽 胡 昀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十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食品分析 实验.
药物分析基础知识 药学部劳海燕.
第二节 -内酰胺类 抗生素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lactam antibiotics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第三节 硒 Selenium.
第七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前言 我們常喝的一些飲料,如柳橙汁、檸檬汁嘗起來酸酸的,呈現酸性;而有些物質,如某些肥皂水溶液及清潔劑,摸起來有滑膩感,和急救箱中的氨水一樣,都是鹼性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物質稱為酸?怎樣的物質才稱為鹼呢?我們藉由下面的實驗來認識.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Analytical of Aromatic amines
第三章 中药制剂的检查.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维生素(vitamin):维持人类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机体的能量转移和代谢调节,体内不能自行合成,须从食物中摄取。 Ch.P收载:维生素A、B1、B2、B6、B12、C、D2、D3、E、K1、叶酸、烟酸、烟酰胺等原料及制剂共30多个品种.
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 的分析 Analysis of Steroid Hormones.
The Analysis of Steroid Hormon Drugs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八章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Analytical of Heterocyclic drugs
專題研究方法與化學啟發實例 第一部份:專題研究方法 第二部份:化學實驗引導實例.
第十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推测:胃液中一定存在 能消化肉块的物质. 推测:胃液中一定存在 能消化肉块的物质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化学》 选修 4.
第四节 原料药及制剂检查.
第十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六章 含动物药、矿物药的中药制剂分析.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
第三章 药物分析方法学.
第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4-4 维生素C的分析
第三章 药物杂质检查 Drug purity and its control
第十一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统计法基础知识 主讲:胡燕 二0一五年八月.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第六章 灰分及几种矿物元素的测定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酸 碱 盐 总复习 ???.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2009届高三毕业班化学总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 氧族元素.
学时 32 指导老师:文国琴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gravimetric method)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 2.碱提取酸沉淀法 有机溶剂 提取液 浓缩 浓缩液 氯仿等溶剂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第Ⅰ组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第一章 水溶液 1.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平衡.
第二章 药品的鉴别试验 Identification test of drug
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知道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框图题集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Identification test of drug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一节、药物鉴别试验的定义与目的
第四节 复方制剂分析 复方制剂为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成分的制剂 主要分析途径: 各成分互不干扰 不经分离,直接测定
实验性质:设计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温晓玫
第十四章 中药制剂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药物分析 供药学类专业用 第六版 刘文英 主编 人民卫生出社

药物分析 主讲:南昌大学药学系 黄惠明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一、概述 二、鉴别试验的项目 三、鉴别方法 四、鉴别试验条件 五、鉴别试验的灵敏度

一、概述  Identification: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工 作 程 序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 1. 取样 2. 鉴别 3. 检查 4. 含量测定 5. 检验报告 药物在不影响疗效及人体健康的原则下,可以允许生产过程和贮藏期间引入的微量杂质的存在. 检查是判断药品纯度是否符合限量规定的要求.含量测定——测定药品的含量是评定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疗效的重要手段. 判断一个药物的质量是否合格要以药品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各项的检查结果综合评价. 4. 含量测定 5. 检验报告

鉴 别 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药物在不影响疗效及人体健康的原则下,可以允许生产过程和贮藏期间引入的微量杂质的存在. 检查是判断药品纯度是否符合限量规定的要求. 判断一个药物的质量是否合格要以药品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各项的检查结果综合评价. 鉴别方法要求: 专属性强、 再现性好、灵敏度高、简便快速

鉴 别 《中国药典》 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仅反应药品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性质的特征,不完全代表对该药品化学结构的确认

目的:判断药物的真伪. 用来证实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是否为其所标示的药物,而不是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因为这些鉴别试验虽有一定的专属性,但不具备进行未知物确证的条件,故不能鉴别未知物

鉴别试验特点 2.鉴别试验是个别分析不是系统分析(采用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方法,试验项目少) 1. 已知物的确证试验,不是鉴定未知物的组成和结构,仅用于证实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是否为其所标示的药物,而非对未知物的鉴别。 2.鉴别试验是个别分析不是系统分析(采用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方法,试验项目少) 3.选用药物的化学鉴别反应,光谱特征,色谱行为,物理常数等不同方法鉴别同一个供试品 4.鉴别制剂注意消除辅料的干扰

鉴 别 鉴别试验  鉴别试验项目  鉴别方法  鉴别试验条件

鉴 别 (一)性状 (二)一般鉴别试验 (三)专属鉴别试验 鉴别实验项目

——包括颜色、臭味等应有的外观以及溶解度和物理常数. 性状   ——包括颜色、臭味等应有的外观以及溶解度和物理常数. 是质量重要表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及疗效.

1.外观 指药物外表感观和色泽,包括聚集状态、晶型、色泽以及臭味等性质。 鉴别实验项目 1.外观 指药物外表感观和色泽,包括聚集状态、晶型、色泽以及臭味等性质。 如《中国药典》对二巯基丁二钠的描述为“本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的粉末;有类似蒜的特臭”。 2.溶解度 溶解度是药物的一种物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品的纯度。 如磺胺嘧啶“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在稀盐酸中溶解”。

在丙酮、三氯甲烷或乙酸乙酯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中国药典》 尼莫地平 在丙酮、三氯甲烷或乙酸乙酯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3.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药物鉴别,药品的纯杂程度。 《中国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包括: 。 鉴别实验项目 3.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药物鉴别,药品的纯杂程度。 《中国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包括: 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酸值、皂化值、羟值、碘值、吸收系数。 。

鉴别实验项目 (1) 熔点: 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 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 在熔化时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2)法定测定方法: 毛细管测定法,分三法: 第一法: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第二法: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第三法: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

初熔 全熔

3)影响熔点测定的主要因素 a. 传温液 mp.在80℃以下的,用水 mp.在80℃以上的,用硅油或液体 石蜡 b. 毛细管 中性硬质玻璃管,长: 9cm 内径:0.9~1.1mm 壁厚:0.10~0.15mm c. 升温速度 1~1.5 ℃/min 熔融同时分解 2.5 ~ 3 ℃/min d. 温度计 0.5℃刻度,且经校正

(2)比旋度: 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 反映手性药物特性及其纯度的主要指标 用途:鉴别药品 纯度检查 含量测定

鉴别实验项目 例1: 溴化新斯的明项下所述:“本品的熔点为171℃~176℃,熔融时同时分解”。 例2: 如维生素C的比旋度测定:“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使成每1ml中约含0.10g的溶液,依法测定,比旋度为+20.5°至+21.5°”。

在给定的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鉴别实验项目 (3)吸收系数: 在给定的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表示方法: 摩尔吸收系数 百分吸收系数 用 途: 检查纯度 测定制剂含量

B 例1:鉴别是( )。   A.判断药物的纯度 B.判断已知药物的真伪   C.判断药物的均一性   D.判断药物的有效性   E.确证未知药物

B 例2: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   A.极易溶解   B.几乎不溶或不溶   C.微溶   D.溶解   E.略溶

例3:中国药典收载的熔点测定方法有几种?测定易粉碎固体药品的熔点应采用哪一法( )。 A. 2种,第一法 B. 4种,第二法 C 例3:中国药典收载的熔点测定方法有几种?测定易粉碎固体药品的熔点应采用哪一法( )。   A.2种,第一法   B.4种,第二法   C.3种,第一法   D.4种,第一法   E.3种,第二法 C

E 例4:中国药典规定,熔点测定所用温度计( )。   A.有分浸型温度计   B.必须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   C.必须进行校正   D.若为普通型温度计,必须进行校正   E.采用分浸型、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并预先用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

C 例5:药品检验工作程序( )。   A.性状、检查、含量测定、检验报告   B.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原始记录   C.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记录与报告   D.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E.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报告

ABCD 例5:药物的性状项下包括( )。   A.外观   B.臭   C.溶解性   D.味   E.剂型

ABCDE 例6:我国药典对“熔点”测定规定如下( )。   A.记录初熔时温度   B.“初熔”系指出现明显液滴时温度   C.“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D.重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E.被测样品需研细干燥

D 例7:mp( )。   A.百分吸收系数   B.比旋度   C.折光率   D.熔点   E.沸点

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一般鉴别试验 鉴别实验项目 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一般鉴别试验 无机药物: 根据阴、阳离子(钠盐、钙盐、硫酸盐、氯化物)的特殊反应,并以药典附录项下的一般鉴别试验为依据; 鉴别实验项目 有机药物: 多采用典型的官能团反应(芳香第一胺、水杨酸盐).

一般鉴别试验 鉴别实验项目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例如:钠盐的焰色试验,不能辨认是氯化钠、苯钾酸钠或者是其它某一种钠盐药物. 只适用于确认单一的化学药物,对多种药物的混合物或有干扰物存在时,不适用。

《中 国 药 典》 无机酸盐 有机酸盐 无机金属盐类 有机氟化物类 芳香第一胺类 托烷生物碱类 丙二酰脲类

二、一般鉴别试验 1.有机氟化物 无机氟化物 + 茜素氟蓝 硝酸亚铈 pH 4.3 蓝紫色络合物

(地塞米松、依诺沙星、氧氟沙星、醋酸曲安奈德、醋酸氟轻松、醋酸氟轻可的松) 一般鉴别实验 1. 有机氟化物 (地塞米松、依诺沙星、氧氟沙星、醋酸曲安奈德、醋酸氟轻松、醋酸氟轻可的松) 取供试品约7mg,照氧瓶燃烧法进行有机破坏,用水20ml与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6.5ml为吸收液,待燃烧完全后,充分振 摇,取吸收液2ml,加茜素氟蓝试液 0.5ml,再加12%醋酸钠的稀醋酸溶液0.2 ml,用水稀释至4ml,加硝酸亚铈试液0.5ml,即显蓝紫色,同时做空白对照试验。 鉴别方法

1、有机氟化物

仪器与材料 燃烧瓶为500、1000或2000ml无色、磨口、厚壁、硬质玻璃锥型瓶;瓶塞空心,底部熔封铂丝一根,下端呈螺旋状或网状

本法特点是简便、快速、破坏完全,尤其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析

1)鉴别方法一:取供试品的稀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一般鉴别实验 2.有机酸盐 (1)水杨酸 1)鉴别方法一:取供试品的稀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反应原理:本品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配位化合物,在中性时呈红色,弱酸性时呈紫色。

二、一般鉴别试验 2.水杨酸盐鉴别方法二 弱酸性 ① FeCl3反应 中性 ②加稀HCl,即析出白色沉淀;分离,沉淀溶于醋酸铵溶液。

(2)酒石酸盐 1)鉴别方法: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置洁净的试管中,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置水浴中加热,银即游离并附在试管内壁成银镜。 一般鉴别实验 (2)酒石酸盐 1)鉴别方法: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置洁净的试管中,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置水浴中加热,银即游离并附在试管内壁成银镜。

2)  反应原理:其反应式为: HO—CH—COOH ︳ + 2Ag(NH3)2OH → HO—C—COONH4 2Ag + ‖ + 2NH3 + 2H2O

一般鉴别实验 3.  芳香第一胺类 (1)鉴别方法:取供试品约50mg,加稀盐酸1ml,必要时缓缓煮沸使溶,放冷,加亚硝酸钠溶液(0.1mol/L)数滴,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橙黄色到猩红色沉淀。 (2)反应原理:重氮化-偶合反应

3、芳香第一胺类

《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 芳香第一胺反应鉴别的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盐酸普鲁卡因 艾司唑仑 硝西泮 奥沙西泮 磺胺嘧啶

(硫酸阿托品、氢溴酸山莨菪碱、氢溴酸东莨菪碱) 一般鉴别实验 4.  托烷生物碱类 (硫酸阿托品、氢溴酸山莨菪碱、氢溴酸东莨菪碱) (1)鉴别方法:取供试品约10mg,加发烟硝酸5滴,置水浴上蒸干,即得黄色的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加固体氢氧化钾一小颗,即显深紫色。 (2)反应原理:托烷生物碱类均具有莨菪酸结构,有Vitali反应,显紫色。后马托品具莨菪醇结构而不具莨菪酸结构,无此反应。

莨菪酸 莨菪醇 硝基化反应 三硝基衍生物 醌式化合物

1)鉴别方法: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各离子的特征颜色。 一般鉴别实验 5.无机金属盐 (1)Na、K、Ca的焰色反应 1)鉴别方法: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各离子的特征颜色。 Na+ 鲜黄色 K+ 紫色 Ca2+ 砖红色

2)测定原理: 火焰光谱的谱线不同 Na 589.0nm、589.6nm,显黄色。 K 766.49nm、769.90nm,由于人眼 一般鉴别实验 2)测定原理: 火焰光谱的谱线不同 Na 589.0nm、589.6nm,显黄色。 K 766.49nm、769.90nm,由于人眼 在此波长附近敏感度较差,显紫色。 Ca 622nm、554nm、442.67nm与 602nm, 622nm的谱线最强,砖红色。

(2)铵盐 鉴别方法: 供试品+NaOH  NH3 a.发生氨臭; b.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蓝 c.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 黑 一般鉴别实验 (2)铵盐 鉴别方法: 供试品+NaOH  NH3 a.发生氨臭; b.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蓝 c.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 黑

(3)铵盐

如供试品为生物碱或其他有机碱的盐酸盐,须先加氨试液使成碱性,将析出的沉淀滤过除去,取滤液进行试验。 一般鉴别实验 6.  无机酸根 (1)氯化物 鉴别一:硝酸银反应: Cl- + AgNO3 AgCl NH3H2O 沉淀溶解 +HNO3 沉淀生成 如供试品为生物碱或其他有机碱的盐酸盐,须先加氨试液使成碱性,将析出的沉淀滤过除去,取滤液进行试验。

取供试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 一般鉴别实验 鉴别二 取供试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 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 Cl2 + KI-淀粉试纸 蓝色

取供试品溶液,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 一般鉴别实验 (2)硫酸盐 鉴别一: SO42- + BaCl2 BaSO4 沉淀在 HCl或 HNO3中不溶解。 鉴别二: 取供试品溶液,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

取供试品溶液,加等量硫酸,混合冷却沿壁管加FeSO4试液,使成两液层,界面显棕色 一般鉴别实验 (3)硝酸盐 鉴别一: 取供试品溶液,加等量硫酸,混合冷却沿壁管加FeSO4试液,使成两液层,界面显棕色 鉴别二: 取供试品溶液,加硫酸和铜丝,加热即生成红棕色蒸汽。

它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用某些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 (三)专属鉴别试验 鉴别实验项目 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 它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用某些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

专属鉴别试验,区别各个药物单体,达到最终确证药物真伪的目的。 一般鉴别试验, 区别不同类别的药物。 专属鉴别试验,区别各个药物单体,达到最终确证药物真伪的目的。

如:母核相同, 取代基不同 一般鉴别试验 专属鉴别实验 某一类药物 此类药物中的某一种药物

巴比妥 苯巴比妥 司可巴比妥钠

BCE 例1:重氮化反应要求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这是因为( )。   A.防止亚硝酸挥发   B.可加速反应的进行   C.重氮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D.可使反应平稳进行   E.可防止生成偶氮氨基化合物

例2: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有( )。 A.药物的脂溶性 B.加入的酸量 C.催化剂 D.反应温度 E.滴定方式

例3:重量分析法分为( )。 A.萃取法 B.挥发法 C.酸性沉淀法 D.提取沉淀法 E.沉淀法 ABE 例3:重量分析法分为( )。   A.萃取法   B.挥发法   C.酸性沉淀法   D.提取沉淀法   E.沉淀法

四 鉴别方法 化学法 光谱鉴别法 色谱鉴别法 生物学法 要求:专属性强、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

四、鉴别方法 (一)化学鉴别法 三氯化铁呈色反应(Ar-OH, Ar-OCOCH3) 异羟戊酸铁反应(Ar-COOH;-COOR) 1. 显色反应鉴别法 茚三酮呈色反应(脂肪氨基,α-氨基酸) 重氮化-偶合呈色反应(Ar-NH2;-NHCOR) 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及其它颜色反应

与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 2. 沉淀生成鉴别法 与硫氰化铬铵的沉淀反应 其它沉淀反应(如生物碱沉淀剂)

3. 荧光反应鉴别法 药物与溴反应后,在可见光下发出荧光 药物本身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药物溶液加硫酸后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3. 荧光反应鉴别法 药物与溴反应后,在可见光下发出荧光 药物与间苯二酚溴反应后,发射出荧光 药物其它反应后,发射出荧光 制备衍生物: 药物+试剂 具有荧光的衍生物

1. 胺类、酰脲类、酰胺类药物经强碱处 理生成氨气 ( NH3 ;NH(C2H5)2) 2.含硫药物经强酸处理后,加热,生成 4. 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硫化氢气体(H2S+Pb2+ PbS +2H+) 3.含碘有机药物,加热。生成紫色碘蒸 汽 4.含醋酸酯和乙酰胺类药物酸水解后, 加乙醇可产生乙酸乙酯

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法 药物+试剂 新化合物有一定mp; 药物酸化或碱化生成游离酸或碱。 操作繁琐费时间,应用较少。

化学鉴别法 类型:(1)呈色反应鉴别法 (2)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3)荧光反应鉴别法 (5)使试剂褪色鉴别法 (4)气体生成鉴别法 (5)使试剂褪色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必须反应迅速、现象明显

(1)呈色反应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 ① 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② 异羟肟酸铁反应 氯贝丁酯 Cl

(1)呈色反应鉴别法 ③ 茚三酮呈色反应 化学鉴别法 左旋多巴 ④ 重氮化-偶合呈色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2)沉淀生成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 ① 与重金属离子沉淀反应 ② 还原基团的银镜反应 异烟肼

(3)荧光反应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 ① 药物本身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② 药物溶液+硫酸 ③ 药物溶液+溴 ④ 药物溶液+间苯二酚

化学鉴别法 (4)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①大多数伯胺(铵)类药物、酰尿类以及某 些酰胺类药物,可经强碱处理后加热产生氨气. 巴比妥类药物 ② 化学结构含硫药物,可经强酸处理后加热 产生硫化氢气体. 硫鸟嘌呤

化学鉴别法 (4)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③含碘有机药物 经直火加热可 生成紫色碘蒸气. ④含醋酸酯和乙酰胺 碘苷 ④含醋酸酯和乙酰胺 醋酸酯类药物经硫酸水解后,加乙醇可产生醋酸乙酯的香味. 对乙酰氨基酚

(二)光谱鉴别法 1.紫外光谱鉴别法 原理:有机药物具有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基团,则显示特 征的吸收光谱,不同结构的物质可产生不同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缺点:光谱较简单,曲线性状变化不大,专属性小于IR 方法: (1)- (5) 特点:具有一定的专属性,仪器普及率高,操作简单,应 用范围广

1、紫外光谱鉴别常用的方法: 对照品对照法; 规定吸收波长法; 规定吸收波长和相应的吸收度法;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

二、光谱鉴别法 1.紫外光谱鉴别法(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美法仑 测定λmax,或同时测定λmin; 测定一定浓度的供试液在λmax处的A 规定λ和E 规定λ 和Aλ1/Aλ2 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性。 λ1 λ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用于鉴别的仪器分析法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用于鉴别的仪器分析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46 种 红外分光光度法 593 种 高效液相色谱法 484 种 薄层色谱法 199 种 气相色谱法 3 种

1 紫外光谱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① 测定λmax,或同时测定λmin 乙胺嘧啶 供试品在0.1mol/L盐酸介质 中的紫外吸收在272nm处为峰,216nm处 为谷.

光谱鉴别法 ②测定一定浓度的供试液在λmax处的A 盐酸布比卡因浓度0.4mg/ml溶液,在263nm、27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吸光度分别为0.53-0.58与0.43-0.48

光谱鉴别法 ③ 规定λ和E ④ 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性.

光谱鉴别法 ⑤规定λ和Aλ1/Aλ2 两性霉素在362nm、381nm、40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规定362nm与381nm处吸收度比值不大于0.6、 381nm与405nm波长比值不大于0.9.

光谱鉴别法 UPS(29)与对照品比较,对比吸收光谱 的一致性 在200 ~400nm 波长范围内扫描两溶液,要求在相同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最小吸收和相同的吸收系数,或吸收比在规定的范围内.

示例1: 鉴别VB12注射液 : :361nm,550nm =3.15~3.45

示例2: 鉴别VK1 : :243nm,249nm,261nm,270nm :228nm,246nm,254nm,266nm =0.70~0.75

光谱鉴别法 2 红外光谱法 特点:专属性强,应用广(固体、液体、 气体) 用途:原料药 同类药(其他方法不易区分的 ) 磺胺类、甾体激素类、半合成抗生素

光谱鉴别法 2 红外光谱法 Ch.P(2005) 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 BP (2005) 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 USP (29) 采用对照品法 JP (15) 采用规定条件下测定一定波 数处的特征吸收峰 试样制备方法: 压片法、糊法、膜法、溶液法

IR中试样的制备方法 压片法:取供试品1mg,置玛瑙研钵中,加入干燥的溴化钾或氯化钾细粉约200mg,充分研磨混匀,再抽真空压片。 片子越薄越透明越好,应绝对无水。

糊法:以两个溴化钾片把药物制成的糊状物夹于其中。 膜法:测定液态样品,与糊法测定方法类似。 溶液法:将供试品制成1%~10%浓度的溶液在液体池来测定。

图谱的要求:分辨率为2cm-1条件下绘制,基线一般控制在90%透光率以上,供试品取样量一般控制在使其最强吸收峰在10%透光率以下。

光谱鉴别法 特征区 指纹区

光谱鉴别法 3 近红外光谱法 测定物质在近红外谱区750-2500nm的特征光谱,用化学计量的方法提取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特点:快速、准确、对样品无破坏

3.近红外光谱法(Near-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光谱鉴别法 3.近红外光谱法(Near-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4 原子吸收法 光谱鉴别法 利用原子蒸汽可以吸收由该元素作为空心阴极灯发出的特征谱线,供试液溶液在特征谱线处的最大吸收和特征谱线强度减弱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5 核磁共振法 光谱鉴别法 测定供试品指定基团上质子峰的化学位移δ和偶合常数进行药物的鉴别

X射线粉末衍射法 结晶物质的鉴别 比较 供试品 已知物质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依据: 各衍射线的衍射角(2θ) 相对强度 面间距

色谱法( HPLC GC TLC MS) 色谱谱鉴别法 适用于复杂环境下药物有效成分及杂质鉴别,具有分离、分析同时进行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 气相色谱法 (GC)——同HPLC要求 薄层扫描法(TLC)——对照品比较法, 供试品斑点与对照品的Rf值及斑点的颜色应一致.

1.薄层色谱法( TLC)

1.薄层色谱法( TLC) 色谱谱鉴别法 ①同浓度对照品在同一块薄层板比较 ②供试品与对照品等体积混合在同一块薄层板比较 ③供试品与和其化学结构相似对照品比较 ④将③下两溶液等体积混合点样、比较

(三)色谱鉴别法 1、薄层色谱鉴别法 岛津CS-9000 双波长薄层扫描仪 瑞士CAMAG SCANNER 3 薄层扫描仪

2.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色谱谱鉴别法 气相色谱法 (GC)——同HPLC要求

色谱鉴别法 GC和HPLC鉴别法

2、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法 气相色谱鉴别法

3.质谱法(MS) 色谱谱鉴别法 在高真空状态下将被测物质离子化,按质子的质荷比(m/z)大小分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质谱鉴别法 (Mass Spectrometry) 色谱鉴别法 3.质谱鉴别法 (Mass Spectrometry)

生物鉴别法 生物鉴别法 特点:利用微生物或实验动物 进行鉴别 用途:抗生素 生化药物

第三节 鉴别试验的方法 鉴 别 方 法 化学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色谱鉴别法 生物学法 呈色反应鉴别法 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荧光反应鉴别法 HPLC、GC鉴别法 薄层色谱鉴别法 纸色谱鉴别法 呈色反应鉴别法 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使试剂褪色鉴别法 荧光反应鉴别法 紫外光谱鉴别法 红外光谱鉴别法

鉴别法小结 ① 方法要有一定的专属性、灵敏 性、且便于推广. ② 化学法和仪器法相结合,每种药 品一般选用2~4种方法进行鉴 别试验,相互取长补短. ③ 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鉴别法小结 例1.维生素C的鉴别:维生素C分子中具有2个手性C原子,所以具有旋光性,可以通过测定旋光度来进行鉴别. (1) 药典中规定:

鉴别方法 硫酸阿米卡星的薄层色谱法鉴别试验: “取本品与硫酸阿米卡星标准品适量,分别加水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浓氨溶液-水(1:4:2: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喷以0.2%茚三酮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在100℃加热10min。供试品溶液与标准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与位置应相同”。

C 例1:荧光分光光度( )。   A.组分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的迁移距离之比   B.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   C.检测器与光源成90°角   D.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温度的变化   E.横坐标以㎝-1表示,纵坐标以T%表示

D 例2:Beer-Lambert定律A=-lgT=ELC中,A.T.E.L分别代表( )。   A.A-吸收度T-光源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cm)   B.A-吸收度T-透光率E-吸光度L-液层厚度(cm)   C.A-吸收度T-温度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cm)   D.A-吸收度T-透光率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cm)   E.A-吸收度T-透光率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mm)

A 例3:紫外测定中的空白对照试验( )。   A.将溶剂盛装在与样品池相同的参比池内,调节仪器,使透光率为100%,然后测定样品池的吸收度   B.将溶剂盛装在石英吸收池内,以空气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   C.将溶剂盛装在玻璃吸收池内,以空吸收池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   D.将溶剂盛装在玻璃吸收池内,以水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   E.将溶剂装在吸收池内,以水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然后从样品吸收中减去此值

B 例4:用于官能团鉴别( )。   A.紫外线分光光度法   B.红外线分光光度法   C.直接电位法   D.X-衍射光谱   E.荧光光谱

A 例5: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是( )。   A.紫外检测器   B.红外检测器   C.热导检测器   D.电子捕获检测器   E.光焰离子化检测器

E 例6:发射光谱( )。   A.紫外线分光光度法   B.红外线分光光度法   C.直接电位法   D.X-衍射光谱   E.荧光光谱

D 例7:TCL 法鉴别药物( )。   A.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死时间   B.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的比值   C.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斑点大小   D.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比移值   E.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斑点颜色

D 例8: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药物的( )。   A.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B.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C.晶型鉴别   D.鉴别、无效晶型检查   E.制剂的鉴别、区别和检查

A 例9:紫外光区( )。   A.200~400nm   B.400~760nm   C.4000~400㎝   D.4000~400㎝-1   E.<100nm

B 例10:紫外法用作定性鉴别时,常用的特征参数有( )。   A.λmax,a,肩峰   B.λmax,λmin,A1/A2,E1% 1cm   C.末端吸收,E1% 1cm   D.λmax/λmin,末端吸收   E.λmax,λmin,∑A

C 例11:紫外法用于药物的杂质检查是( )。   A.利用约物与杂质的等吸收点进行检测的   B.彩计算分光光度法求得杂质限量   C.利用药物与杂质的吸收光谱的差异,选择合适波长进行检测   D.测定某一波长处杂质的百分吸收系数   E.测定杂质的一对或几对波长处的紫外吸收度比

鉴别实验条件 ① 溶液的浓度 ② 溶液的温度 ③ 溶液的酸碱度 ④ 试验时间 ⑤ 干扰成分的存在

五)药物鉴别方法新动向 1、IR和HPLC的广泛使用。 2、制剂中广泛使用IR。 3、鉴别条目简练,2条一个药物。

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 E)。 A. 10~30℃为准 B. 15~30℃为准 C. 20~30℃为准 D 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 E)。   A.10~30℃为准   B.15~30℃为准   C.20~30℃为准   D.20-5℃为准   E.25-2℃为准

空白试验: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鉴别试验灵敏度 为了消除试剂和器皿可能带来的影响,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blank test)以供对照。 鉴别试验灵敏度

三)对照试验   用已知溶液代替试液同样进行的试验。对照试验用于检查试剂是否变质失效,或反应条件是否控制正常。

空白试验( B )。 A. 流体药药物的物理性质 B. 不加供试品的情况下,按样品测定方法,同法操作 C. 用对照品代替样品同法操作 D 空白试验( B )。   A.流体药药物的物理性质   B.不加供试品的情况下,按样品测定方法,同法操作   C.用对照品代替样品同法操作   D.用作药物的鉴别,也可反映药物的纯度   E.可用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五、鉴别试验的灵敏度 一)反应的灵敏度(sensitivity)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检出的某官能团或离子的最小重量及最低浓度。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检出的某官能团或离子的最小重量及最低浓度。 最低检出量(minimum detectable quantity) 最低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实际分析方法验证中常用检测限表示(limit of detection,LOD):样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浓度和量。

1、最低检出量 (minimum detectable quantity)   应用某一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观测出的供试品的最小量,其单位通常用微克(μg)表示。   又称检出限量,以m表示

2、最低检出浓度 (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应用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观测出供试品的最低浓度,通常以1∶G(或1∶V)表示,其中G(V)表示含有1g重某供试品的溶液的g(ml)数。   最低检出浓度又称界限浓度。

3、 二者之间关系   若鉴定某离子时是用Vml样品溶液,因为溶液是很稀的水溶液,所以Vml可认为就是Vg,或V×106μg,而最低检出量为mμg,则:

示例:   以K2CrO4检出Pb2+时,将Pb2+溶液稀释至Pb2=与水的重量比为1:200000。取0.03ml这种溶液加入K2CrO4溶液,还能勉强看到黄色浑浊。溶液再稀或取量少于0.03ml时就检查不出Pb2+.

 例如:用不同试剂检出Cu2+时,取0.05ml Cu2+溶液试验,各反应的灵敏度为:

二)空白试验 blank test   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同样加入进行的试验。

五、鉴别试验的灵敏度 (一)反应灵敏度和空白试验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观测出尽可能少量的供试品,反应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即称为反应的灵敏度(sensitivity)。它以两个相互有关的量,即最低检出量(minimum detectable quantity )(又称检出限量)和最低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又称界限浓度)来表示。 所谓空白试验,就是在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除不加供试品外,其他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二)提高反应灵敏度的方法 1、加入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提取浓集 2、改进观测方法

三)对照试验   用已知溶液代替试液同样进行的试验。对照试验用于检查试剂是否变质失效,或反应条件是否控制正常。

分析方法验证的指标有(ABCE )。   A.精密度   B.准确度   C.检测限   D.敏感度   E.定量限

用于评价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指标有( BCDE )。   A.定量限   B.精密度   C.准确度   D.选择性   E.线性范围

与药物分析有关的统计参数包括( ACDE )。   A.标准偏差   B.限量   C.回归   D.相对标准偏差   E.相关

附 一、折光率测定法 定义:利用测定物质的折光率来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叫折光法。 折光率是用折光计来测定的,常用阿贝折光计测定。 (一)折光的一般原理: 光线自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个透明介质的时候,由于两种介质密度不同,光进行的速度发生变化,所以,光线就发生如图折射:

偏振光旋转的角度( D )。   A.折射   B.黏度   C.荧光   D.旋光度   E.相对密度

折光率( ABCDE )。 A. 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供试品中进行速度的比值 B. n=sin i/sin r C 折光率( ABCDE )。   A.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供试品中进行速度的比值   B.n=sin i/sin r   C.中国药典规定供试品的测定温度为20℃   D.测定前应采用水或校正用棱镜进行读数校正   E.是液体药物的物理常数

物质的折光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ABE )。   A.光线的波长   B.透光物质的温度   C.光路的长短   D.物质对光的敏感度   E.杂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