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言融入領域統整教學 鍾芳廉990809
今日 有 緣 來相 會 來這 參 加 研習 會 共下 學 習 真歡 喜 客家 文 化 傳下 去
前言 「母語斷,文化滅」。 「語言」與「文化」兩者可說是脣齒相依。 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台灣已被列為母語滅絕的「危機地區」,……閩南語正如「掛號」中,客家語則已入「急診室」急救中,原住民語更是已經進入「加護病房」。(葉菊蘭) 「語言的消失只需三代」,先是「阿姆」的話,再來是「阿婆」的話,最後變成「鬼話」,已經沒人會說,頂多在祭拜祖先的時候拿來唸唸祭文罷了。 (羅肇錦) 客家祖先早有明訓:「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
還我母語運動的發展 解除戒嚴令(1987年7月15日)>《客家風雲雜誌》創刊(1987年10月)>「還我母語運動」(1988年12月28日)>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2001年6月14日)>,「客家電視台」開播(2003年7月1日)>客委會頒訂「客語生活學校實施試辦」計畫(2003年)>大學成立客家學院(2003年8月1日)>行政院客委會首次辦理客家語言能力認證(2005年11月)>行政院客委會辦理台灣客家博覽會(2006年10月)>「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第一期工程開放試營運(2007年10月20日)>苗栗銅鑼的「台灣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完成國際競圖決選(2008年1月)>客委會舉辦「客語能力認證中級暨中高級」考試(2008年4月)>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訂定推動「客語薪傳師」傳習補助作業要點,並受理申請認定(2009年8月25日)>行政院院會通過「客家基本法草案」(2009年10月2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由行政院提出的「客家基本法」(2010年1月5日)
客語教育政策與客語教學 1993年9月20日,教育部修訂公布「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實施要點中並規定各校應自八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1996年8月)實施。其中「鄉土教學活動」是本次修訂新增的科目,也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 90學年度起,九年一貫課程由國小一年級開始實施,鄉土語言列為正式課程 ;93學年度時,則國中小一至九年級全面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語文領域展現一種多元教學的風貌,一改過去在國小階段只有單一語文的狹隘。 199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從2000年起,將每年的2月21日訂為世界母語日 。 2006年6月21日發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推動臺灣母語日活動實施要點”,各校及幼稚園自95學年度起,均配合教育部政策推動臺灣母語日活動。 97學年度起,鄉土語言更名為「本土語言」。
統整教學之意涵 「統整」(integration)一詞源自拉丁文「integrare」,意指「使其完全、圓滿 (to make complete)」; 或指「透過構成部份(parts)或要素(elements)的添加與安排,使其成為一種更完整、和諧或統合的存在或實體」(Gove, et al.,1977, 1174)。就字義而言,係指在概念上或組織上將分立的相關事物合在一起或關連起來,使其成為有意義的整體。 團體活動、開放教育、田園學校、鄉土教學活動、小班教學、教訓輔三合一、九年一貫課程等。
課程統整強調與兒童生活經驗的結合,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 由學校和教師根據學校和班級的情境、社區期望、兒童需求與興趣、設備與資源的條件、教師能力和專長等,設計符合其學生的課程。 設計安排之正式與非正式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校內與校外的、動態或靜態的各種活動和經驗,也可以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理性與感性之間、知識與生活之間(黃政傑,1994,297-299; 歐用生,1999)。
課程統整不僅只是重新安排學習計畫的方法而已,它是一種課程設計的理論,是一種進步主義的教育哲學,包括學校的目的、學習的本質、知識的組織和使用、教育經驗的意義等觀點。(歐用生.2000) 以課程綱要為依據,是以「學生為主體」、「生活經驗為重心」,「重視自己、尊重他人」,透過課程的統整、彈性與創意的教學活動,培養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
九年一貫課程精神 一、課程統整化 二、教學活潑化 三、教材生活化 四、評量多元化
1.學習者的特性:興趣、需求、經驗 2.學習內容:知識、情意、技能 3.學習環境:學校設施、文化脈絡、社會生活、家庭生活
傳統課程與統整課程的目的之差異 資料來源:Young, J. (1992) 傳統課程與統整課程的目的之差異 資料來源:Young, J. (1992).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erception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13 (4): 9. 傳統課程 統整課程 由教師傳遞知識給學生 協助學生從經驗建構自己的知識 知識的觀點 傳統累積的公共知識 使學生獲得有意義個人知識 課程設計焦點 教學透過不同學科學習 透過活動的安排使學生傳授知識體驗世界
傳統課程與統整課程的目的之差異 教師角色 知識的擁有者與傳遞者 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與共學者 學生角色 公共知識的接受者 透過經驗創造個人知識
客家語融入領域統整教學推動原則 一、自主化: 依據學校特性,經過師、生、家長之討論,擬具適當推動計畫,並訂定自我評量的指標,以建立有效運作推動機制。 二、彈性化: 客家地區可與各領域教學作協同或融入式教學。在非客家社區,可視條件特質,組成跨族群的師、生、家長客語學習夥伴,以生活方式推動客語學習,並促使校園其他師生有興趣認識或學習客語。 三、政策化: 配合主管機關推動客語課程與教學相關、客語文化推廣。
實施原則 (一) 生活化原則: 以當地客語為校園生活主要使用語言,包括教師之間、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日常生活接觸溝通,均能自然地以客語交談溝通,並相互鼓勵。 (二) 公共化原則: 學校正式公開場合,如朝會、月會、運動會及各種會議等公共生活,能以客語為主要使用語言。 (三) 教學化原則: 除鄉土語言課程外,一般教學過程能以趣味、活潑、遊戲的方式,交錯使用華話及客語,並嘗試以客語表達現代詞彙或術語,使客語進入知識體系。 (四) 多元化原則: 應培養學生多元文化的寬廣心靈,校園生活和教學活動中能靈活設計安排,並將客語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各學習領域教學中,使學生對客語文化有尊嚴和自信,也具備對異文化了解和尊重的能力;學生應有機會學習社區週邊或共同生活的不同族群語言文化。 (五) 社區參與原則: 請學區家長及地方人士參與計畫之擬訂及執行,以活潑創意之方式,創造社區與校園之互動,並與傳播媒體溝通,發佈有關理念及資訊。
從六個W思考 一、Why(做麼介) (一)為何要進行融入教學? (二)對於所要進行的課程之性質、單元內容,是否真有其必要性? (三)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理解程度是否會因為融入而提高? 二、Who(麼人) (一)實施者與對象為何? (二)教師本身已具備何種素養? (三)學生具備何種客語基礎才能接受教師的融入教學?
三、When(麼介時節) 何時是運用客語融入教學的最佳時機? 四、Where(麼介所在、哪位) 實施的地點為何? 五、What(麼介) (一)何種教材適合運用客語融入呈現? (二)哪一類型的客語課程可融入於教學之中? 六、How(樣般) 如何有效地將客語融入教學活動中?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學習領域(客家語) (一)基本理念 1.培養學生熱愛客家文化及主動學習客家語的興趣和習慣。 2.培養學生具備客家語基本的聽、說能力,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表情達意,進而發展出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3.培養學生兼用客家語和本國語的習慣,發展出特有的文化視野,開創出新的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應用客家語學習各種知識的能力,擴充生活經驗、認識本國多元文化,且在面對國際思潮與現代化社會之變遷中,體認全球化和在地化共同發展的必要性。 5.學習利用工具書及結合資訊網路,擴展客家語學習的機會和環境,培養學生獨立、自動學習的能力。 6.激發學生廣泛學習客家語的興趣,並提升其欣賞客家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原則 宜掌握學生學習的經驗,依實際的學習階段,妥適編選教材。 教學原則 宜掌握學生學習的經驗,依實際的學習階段,妥適編選教材。 (1)聆聽教學 A.注重單元教材及隨機教學,並培養聆聽的良好態度。 B.指導學生聽得清楚、聽得正確,建立學習語言的基礎。 C.指導聆聽要點,把握主旨記住要點。 D.聽與說結合,先聽後說,再做聽與說交互練習。 E.要生活化、趣味化,並鼓勵隨時應用。
(2)說話教學 A.宜多做分組練習,使學生敢說、有機會說,以達到溝通效果為目標。 B.說話宜按單元教材設計,循序漸進,並配合隨機教學,增加練習及應用機會。 C.把握語音、詞彙、語調、句型等基本練習要領,並結合閱讀教材、視聽媒材等,進行多元教學。 D.教學方式要生活化、趣味化,鼓勵學生勇於發表。 E.培養說話負責任的態度。
(3)標音教學 A.宜靈活運用已熟習的注音符號教導學生學習客家語音標。 B.從生活用語中,編列相關標音符號,按聲母、韻母、聲調的次序,讓學生學會客家語基本標音系統。 C.利用手勢,指導聲調之高、中、低、升、降辨識,配合簡易調型符號,熟習客家語聲調。 D.利用符號,修正發音部位及發音方式。 E.可利用童謠、山歌歌譜,加上歌詞之標音,用唱歌學音標。
(4)閱讀教學 A.從聆聽說話教學引入閱讀,並與識字教學密切聯繫。 B.運用閱讀策略,以瞭解大意為主,再推到句子與詞彙。 C.對不同的文體和內容,要設計不同的教學法,以增進學習的趣味。 D.朗讀與默讀兼顧,掌握讀法要領。 E.多用實物、圖畫等教具,並儘量利用示意法,幫助學生瞭解內容。 F.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培養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5)寫作教學 A.從口述作文入手,先練習說話再把話寫出來。 B.開始時不必強求成篇,長短不拘,使學生先明白寫作是表達、溝通的一種手段。 C.安排適合學生生活經驗的題目,讓學生有話可說,樂意發表。 D.宜鼓勵自我檢討及相互修訂的態度。 E.培養對自己寫作文字負責任的態度。
教材編選原則 (1)聆聽教材 A.以日常生活用語為主,由短句到長句,由小段到大段,逐漸加深。 B.把握語音、語調、語氣、語態、立場、記憶、分析、歸納、組織、推斷、評價、計畫、反應等,聆聽要點分派各單元中。 C.利用視聽媒材,設計共同聽說及對話情境,達到聆聽效果。
(2)說話教材 A.以日常生活用語為主,由淺入深,配合句型及語詞變換,以達熟練之目標。 B.涵蓋語音、詞彙、語調、句型、速度、立場、時間控制、內容主旨等說話要點,並將要點分派於各單元中。 C.以單元教材為主,配合其他各科教材,以達到多元學習之效果。
(3)標音教材 A.第一、二階段之客家語教材,以生活客家語為主題,並能看圖說話。 B.以漢字表達;為閱讀方便,得加注標音符號,字型不宜太大。 C.依每課主題,與在該課中出現之標音符號,做為發音教學之輔助工具。
(4)閱讀教材 A.以會話及記敘文為主,配合口語化之歌謠,兼顧生詞量及趣味性。 B.先以會話及歌謠材料為主,循序漸進至記敘文、新聞及廣告用語。 C.選用漢字先從常用國字入手,客家語特殊用字按使用率之高低,逐漸加入。 D.內容應具備本土性及教育性。 E.插圖要主題正確,畫面要生動有美感,篇幅大小要配合年級之高低做適當分配。
(5)寫作教材 A.配合閱讀及說話教材,兼顧國語科之閱讀及作文教材,做有計畫之分配。 B.從口述作文入手,編排純口語之詞彙及句型,以供練習和選擇。 C.把握造詞、造短語、造句句型中之詞彙變換及句型變換等基本練習要項,提供充分練習的機會。 D.配合寫作步驟和敘寫技巧,做有條理之安排。
教學步驟 (一)暖身-Warm up 歡呼、繞口令、手語、故事、猜謎、遊戲、複習… (二)呈現主題-Presentation 課文、單字、語詞、句型、語音、語法… (三)練習-Practice 複誦、替換、問答、角色扮演… (四)應用-Production 配對、小組活動、競賽、闖關… (五)融會貫通-Wrap up 複習、遊戲、歌曲、聽錄音帶…
融入各領域統整教學 一、語文領域 詩詞吟唱、朗讀、童詩創作、演說…等。 造詞、擴充語詞、照樣寫短語、修辭、翻譯…等。 例:鳥仔>大隻介鳥仔>畜兩隻大隻介鳥仔>人厓阿爸畜兩隻大隻介鳥仔 例:(人厓)曉得(唱歌仔) 老弟 曉得 踢毽仔 阿姊 曉得 跳舞
客家童謠賞析 吳聲淼 【鷂婆】 鷂婆來,飛過來, 歐牙來,做秀才。 鷂婆去,飛過去, 歐牙去,做皇帝。
賞析 分析項目 屬 性 分類 敘事類---搖籃歌 形式 三三式 押韻 轉韻 修辭 直敘 起興 ----
內容欣賞:農業時代的母親,連哄小孩入睡的歌,也有田園味道。鷂婆,就是老鷹,是天空中的猛禽,牠翱翔的姿態,十分悠閒,讓人有飄忽的幻覺,利用「鷂婆來,飛過來」「鷂婆去,飛過去」來營造立體的空間,是搖籃歌中所少見的。「歐牙」,本是模仿嬰兒啼哭的聲音,在客家地區卻變成嬰兒的代稱。雖然是哄兒入睡的歌,但也希望嬰孩快快長大,長大以後,勤讀書做秀才,當大官賺大錢,甚至連擁有天下的至尊皇帝也可以做做看,充分流露出當時普天下中國母親的期望。
鳥類簡介:老鷹,長約五十公分,全身大部分為暗褐色,羽緣顏色較淡,為淡褐色,頭部、胸部、腹部均有淡褐色之縱斑,羽尾暗褐色,飛行時雙翼甚長,尾羽呈「魚尾」型,帶有淡褐色橫斑。通常出現於河口、湖泊、港口等地。白天出去覓食,黃昏時分會聚於一點「晚點名」,以港口及湖泊為其主要之覓食區。以魚、蛙、蜥蝪、鼠類或雞、鴨之內臟為食。
融入各領域統整教學 二、社會領域 人文歷史、老街、名勝古蹟、敬字亭、祭典、民俗活動、傳統藝術、走讀庄頭、耆老、文物館、建築、堂號、產業、美食……等。
融入各領域統整教學 三、藝術與人文領域 客家歌謠、戲曲舞蹈音樂、教唱、創作、欣賞、表演、藍染、檳榔創作、擂茶、藍衫人偶、童玩、桐花……等。
融入各領域統整教學 四、彈性時間 配合校慶活動時舉辦客家文化、客家話體驗闖關活動。元宵揣令子、端午節包粽子.有獎徵答.陸上行舟、母親節親子客家歌謠卡拉ok、冬至吃湯圓製作.推石磨.有獎徵答、等活動。
融入各領域統整教學 五、生活領域、綜合活動領域或其他 母語生活商店、成立客家文化相關社團、舉辦客家生活體驗營、台灣母語日、校園多語情境布置、舉辦學藝活動、客家文化之旅、客家文化教學、成果博覽會。
融入各領域統整教學 六、健體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健康操、客家植物介紹、校園植物介紹、研究報告。 七、融入七大重大議題--資訊、環境、 性別、人權、生涯發展、家政、海洋。 八、結合客語生活學校、台灣母語日。1.2.3 九、結合校本課程。
本土語言教學策略 教師採取何種教學策略,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成效。任何一種教學法並無好壞之分,只要用對目標、內容和對象,便是一個有效適當的方法。 楊嵐智(2001):對比法、圖示法、表演法、比賽或遊戲法、融入法、實地教學法、情境模式教學、繪本圖畫書或看圖說故事的教學、適度融入詩詞或童詩教學等為較生動活潑。 李慧娟(2004):示意法、練習法、對比法、活動法等。 鄧天德(2004):民謠歌唱教學法、說故事教學法、媒體教學法、討論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實物教學法、演示教學法。
朱阿莉、黃淑芬(2004):鄉土語言聆聽說話教學法、囝仔歌-唱謠唸謠教學法、數來寶教學法、古詩教學法、音韻系統-拼音教學法、課程統整融入教學活動設計等。 蕭瑞琪(2004):教學以聽說教學為主並運用多元的方式效果較佳,而其中以遊戲化趣味化、分組學習、聽說教學為主。 蔡志仁(2006):講述法、兒歌童謠教唱、說故事發表、俗諺俚語猜謎等法為主。 盧斐雯(2008):講述解說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角色扮演法、分組教學法、解決問題法、發現教學法等。
常用本土語言教學法
(1)對比法:可運用於詞彙、語法或發音教學,比如:國語和本土語言近似發音比較。基本的句型以及句型變換的分析和比較。 可適度融入詩詞、童詩轉譯教學,隨機測驗學生將國語翻譯成客語或將客語翻譯成國語的聽、說能力,讓學習教材在內容上加深加廣。
(2)聽說教學法: 將語言的學習視為一種習慣形成的過程,所以模仿和記憶及句型反覆練習是很重要的方法。
(3)示意法: 課堂上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片、錄音帶和錄影帶等視聽教具輔助教學。對於學生不懂的事物,具體就藉著示範實物、物品及圖片或是手勢來教授;抽象的字彙則是藉著觀念的聯想來說明,如用實物、圖畫、模型、動作、情景、前後文、說明、類推、翻譯、舉例等。
(4)表演法: 初步進行本土語言教學,應採活潑生動的方式,例如:刻意佈局、交互表演、透過短劇演練、既說且唱、遊戲助興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練自己的母語。
(5)比賽或遊戲法: 以分組競賽、遊戲(分組或團體)、歡呼、帶動唱的方式,使教學寓教於樂,並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融入法: 各領域教學應利用其他教學時間隨機配合運用,本土語言的教學內容可和國語、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綜合…等領域配合。
(7)實地教學法: 把田野中的資料帶回教室,也要把教室裡的學生帶到實地裡。亦即辦理野外或參觀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認識自然和習俗,實地參與、觀察一些社會活動,藉以培養對本地文化的了解。例:韓愈文化祭、走讀庄頭內埔老街、文物館等。
(8)情境模式教學: 在教學的歷程中,適當地引用傳統的唸謠、故事、猜謎或俗諺俚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對過去文化的理解和熟悉。
此一方式情境教學的延伸,不同的是利用繪本或圖畫書的概念,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上同時接受教學內容。 (9)繪本圖畫書或看圖說故事的教學: 此一方式情境教學的延伸,不同的是利用繪本或圖畫書的概念,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上同時接受教學內容。
(10)適度融入詩詞或童詩教學: 進行詩詞或童詩的教學,必須先確認學生學習已到達一定的程度,才能在教學上加深、加廣。(靜夜思、遊子吟、三字經、問劉十九)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吟誦、捕魚歌、妹妹揹著洋娃娃、虹彩妹妹、 黃梅調…
童詩 –阿姆介手 馮喜秀 冬天到哩, 阿姆介手就會蓋粗, 一條條蓽痕, 像人厓寫介字畫, 像人厓畜介蠶繭; 骨節變成大大仔手, 童詩 –阿姆介手 馮喜秀 冬天到哩, 阿姆介手就會蓋粗, 一條條蓽痕, 像人厓寫介字畫, 像人厓畜介蠶繭; 骨節變成大大仔手, 阿母登常亂貼藥膏; 盡會做粄仔分人厓食介手, 盡會補衫褲介手, 到春天就會光生, 春天,共快來!
(11)民謠歌唱教學法 : 「客家民謠」又可稱為「客家歌謠」,或「客家山歌」。 它具有承先啟後、經過長時間演變而來的時間性;更具有特殊的表現形式及音樂結構上的形態性;它也具備美學性,能將民族的生活與文化以藝術方式呈現;還具有功能性,能傳承文化、保存語言、寓教於樂。 透過客家民謠歌唱教學,讓學生對山歌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真正體驗及學習客家文化的意涵。
(12)資訊科技教學法: 是指在教學上應用、設計、製造電腦軟硬體之系統,將文字、符號、圖形、聲音、影像等原始資料加以系統化處理,並將之滲入教學元素內。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達成教學目標。而教學應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結合生活化、實用化、跨學科、跨領域的教學題材,藉以達到深層次的教學目的。
客語學習優質網站參考 本土語言教學輔導網http://www.oitaiwan.com/blog/?page_id=452 本土語言教學輔導電子報http://www.oitaiwan.com/content/index_6.php?tree_id=11 客語初級互動學習http://www.hakka.gov.tw/public/data/sunflash/ 四縣客語http://163.27.202.136/~uioiu9420/kasu/FM/c.html 僑委會台灣客家語教材http://edu.ocac.gov.tw/lang/hakka/index.htm 客家謎語-新竹縣政府製作http://163.20.42.2/country/hguest/index.htm 新竹市客語教學電子書http://www.jlps.hc.edu.tw/kmportal-deluxe/hakka/book/hakka-book.htm
漫畫客家諺語http://www.ktps.tp.edu.tw/hakka/adage.htm 高雄縣客家語教學資料庫http://www.haga.ks.edu.tw/ 客語教師進修網http://www2.nknu.edu.tw/thakka/i_main.htm 哈客網路學院http://elearning.hakka.gov.tw/ 客語大富翁http://www.hakka.gov.tw/flash/hakka_game.html 台中市客語教學資源中心http://140.128.226.1/~hakka/05source/intro-2.php 客家語教學資源中心http://edu.ocac.gov.tw/lang/hakka/b/b3.htm 教育部台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http://hakka.dict.edu.tw/ 國立教育資料館_教育專題區(部編版教材)http://3w.nioerar.edu.tw/education/t-language-1.jsp 小君愛上拼音課 http://ihak.now.to
教學評量 教師應視學生身心發展與個別差異,依各學習領域及活動性質,以多鼓勵、多獎勵、多練習為原則。 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以多元評量的要項進行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檢測,並視實際需要,可參酌學生自評、同儕互評辦理。 形成性評量--觀察、對話、問答、討論、學習單、認讀圖卡、拼音練習、讀短卡、表演、問答、歌唱、遊戲、欣賞等。 總結性評量—闖關實作評量。或配合三次定期評量實施「紙筆測驗」。
學習評量 製作客家語基本能力量表,以供評量之用。教學評量宜採用多元 方式進行,定期評量與隨機評量配合運用。 學習評量 製作客家語基本能力量表,以供評量之用。教學評量宜採用多元 方式進行,定期評量與隨機評量配合運用。 (1)聆聽能力評量 A.能記住聆聽要點。 B.能邊聽邊想並做適當反應。 C.能邊聽邊記錄聆聽的內容。 D.能在聆聽中蒐集需要的訊息加以應用。 E.能注意聽的禮貌。
(2)說話能力評量 A.說得清楚,內容有條理。 B.語句合於語法,內容完整。 C.發音標準,聲調正確自然。 D.用詞恰當,句法正確。 E.能掌握合適的句型語調,說話自然流暢。 F.能將國語與客家語相互轉換。 G.能使用合適的修飾語。 H.能注意說話的禮貌。
(3)標音能力評量 A.能快速辨認標音符號之客家語音讀。 B.能熟練地將看到的漢字注出標音符號。 C.能將聽到的客家語語音,用符號記錄下來,並依據所記,重新說出來。 D.能用符號系統查索字、詞典。 E.能用符號系統,修正自己的拼音。
(4)閱讀能力評量 A.能利用標音符號幫助閱讀。 B.能把閱讀材料朗讀出來。 C.能把握默讀方法,進行快速閱讀。 D.能說出大意和要點。 E.能說出詞句的意義。 F.能從閱讀中蒐集有用的資料。
(5)寫作能力評量 A.能把聽到和說出的客家語寫出來。 B.能運用客家語詞彙寫作。 C.能掌握客家語的句法。 D.能把意思表達出來。 E.能把內容表達的有條理。 F.能使用生動優美之用語。 G.能恰當使用正確標點。
情境布置 要想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其環境;環境改變了,人也就被改變了。(杜威Dewey) 「情境」乃是一種環境狀況,由硬體(物質條件和設施)與軟體(教育氣氛及人際關係)設施所合成的氣氛與感受,置身其中有潛移默化之作用。〈郭秋勳.校園的教育場所與型態〉 孩子學習語言的首要條件是環境,其次是閱讀。(洪蘭 )
情境布置 教師從事教學,除了應具備言教、身教之外,為能擴大及延續教學成效,境教更是需重視的一環。 在情境的規劃上,教學情境的布置可說是一項最能持續且長期對學生發揮境教功能的方式。因此,布置情境教室,是幫助學生增進學習興趣與豐富學習體驗的重要教學方式。
結 語 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 竹愛嫩時抝,子愛幼時教。 結 語 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 竹愛嫩時抝,子愛幼時教。 若愛好,問三老。--教師增能,學生展能,教育才能成為無限可能。
敬請指教 承蒙你 有閒來坐 正來尞 0929962822 cfl570225@yahoo.com.tw
省思 一、學校及教師 1.學校和教師要有願意並喜歡用客語交談的觀念及態度,將客語應用於教學中,以提升學生學習客語的興趣。 2.現今客語教科書內容可能無法適用於每一教學者的區域,因此,培育客語教師課程設計及自編教材的能力,才能符合學生生活化的學習課程。此外,教師應多主動參加客語相關研習活動,充實教師教學知能與技巧。 3.學校應成立母語教學課程發展委員會,落實學校本位的客語教學課程,成立客語教學資源中心,充實教學設備,提供教師教學及支援的有力後盾。 4.將客語教學融入各領域教學,並以活潑、多元、生活、趣味等原則教學,增加學生練習客語的機會。
省思 5.現今網路資訊發達,建議多建立客語網路互動數位學習,及提供優質學習網站;透過網際網路和電腦遊戲(如近年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辦理的客語闖關大挑戰、六堆鑼鼓聲遊戲、設立哈客網路學院等),讓學生學習更輕鬆、更方便、更多元,以補客語課本教材之不足,提高學生客語學習意願和興趣。 6.結合家庭力量,設計「說客語回饋單」或「客語學習護照」……等做為家庭作業,使親子有機會共同學習,增進親子關係,並給予適當獎勵。此外,結合社區的力量,讓社區、家庭與學校共同推展客語教學,產生共識及良好的溝通,營造一個優質、多元、完善的客語學習環境。 7.多給學生展現的機會與發表的舞台,以增進其學習的強度與自信。
二、家長 1.對於孩子學習客語,應加以重視與認同、支持與鼓勵,並以身作則。 2.和孩子溝通或交談時多使用母語,亦可適時給予適當的獎勵。 3.多參與客家活動(如客家桐花祭、客家博覽會、客家藝術節、 六堆運動會、韓愈祭、攻砲城、客語觀摩賽、研討會……等),或參觀及欣賞客家文物館、文化園區、音樂會……等,讓孩子多體驗客家文化,進而喜歡自己的母語和文化。 4.主動和樂意參與學校客家相關活動,必要時可予以協助,使自己能進一步瞭解客家活動的價值,並從而參與學習,深化自我客家文化知能。
三、政府及教育當局 1.規劃完善的客語教學師資培育機構,培育客語教學人才(應具備聽、說、讀、寫、拼音等專業能力)。 2.鼓勵大專院校設立鄉土語文相關科系(所),奠定良好的鄉土語文基礎。 3.規劃相關研習內容及進階式課程,讓教師的專業知能可持續成長。 4.成立客語教學研究機構,以增進教師教學方法和技巧、提昇教學成效,並讓教師有交換心得、討論或發表的空間。 5.建立有系統的客家資源網及資料庫,方便提供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以增進學習途徑及效果。 6.儘速完成客語文字的統一,以免造成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上的困擾;並儘速完成客語文字的電腦化,以達方便、快捷及普及,俾利使用、流通和保存,達到客家語言文字化、標準化及電腦化的目標。
三、政府及教育當局 7.建立專業認證制度,鼓勵學生參加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舉辦的客語認證考試,並給予報名費補助或通過認證後的升學加分來獎勵,提升客語學習風潮。 8.補助及獎勵廣播或電視媒體製播優質客語節目,並鼓勵戲劇或電影的製作,以提供多元學習管道,建立成優勢語言。 9.多製播客語教學影帶,精進教師學習。 10.重視客語流失問題,建立客家法制化,制訂國家語言發展法及客家基本法,強調客語使用與傳承的重要性。 11.提供並獎勵社區發展客語學習環境之營造,建構客語永續經營環境。 12.設立並鼓勵學校、家庭、社區申辦客語生活計畫,俾達到普及客語生活化、家庭化、社區化。
四、出版業者 1.應註明客語腔調及區域的唸法或名稱,以免造成教學困擾或誤導。 2.重視學生學習個別差異,設計診斷性評量工具、補救教學及其他加深、加廣的教學活動課程,以補教材之不足。 3.召開年度教科書檢討會議,彙整各縣市、各校之意見,以供編修參考及改進。 4.多研發有聲教材,可有助於學生的客語自我練習;出版適合學生閱讀的客語書籍,可增進學生學習客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