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1嬰幼兒認知的發展與保育
認知發展理論 認知:個體知識獲得的過程 1.廣義意義—只知覺.想像.辨認.記憶.判斷等複雜行為的發展 2.狹義意義—智力的發展
認知過程之現象 1.同化: 新經驗或新知識被納入既有的結構 運用既有的基模去認識外在事物與世界的歷程 2.調適:個體改變既有結構,以處理新事物和情境的過程 3.適應:同化與調適能取得平衡之狀態→智力得以成長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 一.感覺動作期(0-2歲,實用智慧期) @發展特徵: 由身體動作去探索認知周圍的世界 被動的反應積極有意的反應 視覺與聽覺開始合作 建立物體恆存概念:一歲左右 有模仿行為 利用新工具來獲取願望目標 未具運用語文及抽象符號的能力(p43-46)
二.運思預備期(2-7歲,直覺智慧期) 開始適用符號或語言代表經驗, 分運思前期(2-4歲)與直覺期(4-7歲) @發展特徵: 1.具體化 2.自我為中心 3.直接推理 4.集中注意 5.缺乏可逆性思考能力 6.缺乏保留概念 @保留概念發展順序(參考表11-2,p53)
保留概念 請同學說明 數量保留:14 質量保留:20 對應: 序列:22 長度保留:11 面積保留:03 分類:16 重量保留:04 容量保留:18 體積保留: 對應: 序列:22 分類:16 概念:08 可逆性:01
三.具體運思期(7-11歲) 幼兒不再受制於直覺,能對具體問題,運用邏輯思考的能力 具體問題:可觀察的、直接操作的事物 @發展特徵: 1.充分具有保留概念 2.思考具有可逆性 3.由自我中心觀趨向於社會中心觀 4.有序列的能力 5.有分類的能力 6.了解水平線的道理
四.形式運思期(11歲以上,抽象智慧) 由感覺世界進入觀念世界,幼兒能從事假設、演繹的推理,並加以歸納統整。 能利用原理原則解決問題。 能了解符號的意義 。 皮亞傑智能發展理論之中心思想(參考p55)
嬰幼兒的概念發展 廣義:人們認知事物時,把事物的的特質及相互關係,經過分析、比較、綜合等作用而獲得概括性的單一認知經驗。 代表一物體、動作、性質、特徵、狀況等抽象的共同觀念或意象。 狹義:是籠統的表示,具有共同屬性的一類事物之全體時,此名稱或符號所代表者, 即為概念。
概念的重要性 概念由許多相關感覺、知覺經驗及想像力等組織而成。 作用:幫助個體將環境中所了解的各種事物,加以整理和組織,使個體獲得統整的認識。 概念有幫助個體從事學習、增進知識,了解問題困難的功能。 發展順序:具體→抽象.模糊→明顯.特殊→一般.不確定→確定.簡單→複雜 概念的學習是一個抽象化或符號化的過程,如水果.天氣等概念
概念發展的一般趨勢 (一)4-6歲—凡是會動的,無論自發或人為的都具有生命。 一.生命概念 運思前期的幼兒將無生命的物體視為有生命的,稱為泛靈論 皮亞傑將幼兒所具有生命概念的發展分為四階段: (一)4-6歲—凡是會動的,無論自發或人為的都具有生命。 (二)6.7歲-8.9歲—能產生有意識或知覺的運動者才具有生命,如腳踏車。
(三)8.9歲-11.12歲—自發性的運動者才具有生命,如太陽.風 (四)12歲以後—成熟的生命概念
二、空間概念 [一]普遍的空間概念 AGE 6個月 2歲 3歲 發展 程度 視覺可辦視圓.方.三角形 將圓.方.三角形木塊放入嵌板內 能配對基本圖形
[二]大小概念 AGE 6個月 3.4歲 其他 發展 程度 視覺感知大小 能找出最大、最小的東西 最大→ 最小→ 中間
[三]左右觀念 AGE 5歲 10.11歲 發展程度 能區分左右手腳,但無法實際運用 正確區分左右,亦能實際運用
[四]方向及距離概念 方向 距離 發展內容 小學後方有方向概念 發展較慢,與熟悉之物相對比較後方可了解
三.重量概念 以熟悉之物的大小來衡量,漸長會考慮材質之影響 5歲幼兒辨識大小同,重量在3-15克之物體
四.時間概念 嬰兒全無時間概念 現在(24個月)→未來(30個月) →過去(36個月) 學習看時鐘之順序:短針→長針→半小時→15分
3歲 4歲 5歲 6歲 7歲 8歲 發展內容 說出年齡 能說上.下午 區分星期.睡覺時間 說出晚餐.起床上學時間 會看時鐘.區分月份.季節 知道年月日期.名稱,及十二個月的意義
五.數的概念 包括數名.數量.數字.基數.序數.計數。幼兒數概念尚包括比較.分類.序列.一對一之對應等活動 基數:計數後集合最後一個項目的標記,代表此堆事物之項目總數,如10 數概念的發展階段 1.對數量的動作感知階段(3歲左右) 能說10以下的數字,能數5以下的實物 (配合手指點算)
數的概念說明 數名、數量、基數、序數、計數:24 配對:45 一對一:45
數概念的發展階段 2.數字和數量間建立聯繫的階段(4-5歲) 能點數後正確說出總數(數群[集]概念) 少量數目簡單加減 具序數概念 3.數的運算的初期階段(5-7歲) 表象運算→抽象運算,20以內的加減,基數.序數概念穩定
智力的意義 一.智力是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智力是個人學習的能力(學習的能力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亦高) 三.智力是抽象思考的能力 抽象思考能力:如判斷能力.理解力.推理力.創造力.記憶力等(魏克斯勒理念P43) 四.智力是個人實施智力測驗後所測量的能力(以外顯.可觀察行為為標準)
@智力的意義可說是綜合上述四種觀念 智力與認知之關係 1.智力為認知之基礎與工具 2.智力的發展影響認知能力的發展;認知能力的發展亦影響智力的發展,二者彼此相互影響
智力的結構 一.二因論(斯皮曼) 二.多因論(桑代克) 三.群因論(基本智能論,賽斯通) 四.智力結構論(基爾福) 分析各種智力測驗之因素,稱為[智力結構模式] 五.史坦伯格智力理論(學業.社會.實際生活智力) 六.迦得納多面向智力理論(參考課本p69)
嬰幼兒的智力難以測原因 一.嬰兒的智力難以測量是因為嬰兒無法以口語或書寫的方式表達,所以沒辦法以傳統的紙筆來測驗。 二.他們能被衡量的行為能力是有限的。 三.在無法控制測驗情境下的動機,無法確知嬰兒的表現是否為最佳狀態 四.對嬰兒智力所做的心理計量式測驗,一般而言,對兒童期或成年期智力的預測力都很低。
試用於嬰兒的智力測驗方法 一、貝利量表 貝利量表主要目的在評量二至三十個月嬰兒智力及動作能力的發展,與臨床上評估幼兒的發展
貝利量表內容 1.心理量表:主要是評估適應行為的發展情況 2.動作量表:動作量表主要是在測量粗略動作 3.行為紀錄:評定嬰兒的恐懼.快樂.耐力.敏感性及目標指向性
二、蓋塞爾的嬰兒發展程序表 蓋塞爾的測驗是第一個設計出來專門用來測量嬰兒期之心智能力的測驗。蓋塞爾的發展程序表是在四個基本領域內評估嬰兒的行為:動作、適應、語言及個人-社會。 測量方式:觀察及訪談父母
適用於幼兒的智力測驗 一.比西量表 比西量法是由法國著名學者比奈與西蒙二氏於1905年編製,該量表的題目由淺到深排列,以通過題目的多寡作為鑑別智力的高低。 心理年齡:又稱智力年齡、智齡,依幼兒智力發展之程度所定的年齡。 生理年齡:又稱實足年齡,指個體自降生之日算起的年齡,生理年齡通常按『月』計算。
智商測驗的計算公式如下: I.Q.(智商) ={心理年齡(M.A.)/生理年齡(C.A.)}X 100 依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如從母全體的概念設想,人類智力從最高到最低的一切差異,如能全部計算出來IQ數值的分散情形,將成為常態分配的鐘形曲線形式(P72圖表)。
母全體:在統計學上,指與樣本相對的母群,例如,從某小學全部學童中抽取500人為樣本進行某項研究時,母全體即為全部學童。凡是能計數而又可從中抽取部份樣本為研究對象,均稱母全體。
人類智商理論分配表得知 (1) 人類的智商判於10與190之間,以0與200為極限。 (2) 人類的平均智商為100,平均點之上下,在人數上各約占50%。 (3) 智商90~110者稱為中等智力,在人數上約占50%。 (4) 智商110~120者稱聰慧,120~130者稱優秀,130以上者稱為資賦優異,以上三種合計約占25%。
(5) 智商80~90者稱為愚魯,70~80者稱為臨界智能不足,70以下者稱為智能不足,屬智能不足者,在程度上又有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之分。
其他適用幼兒的智力測驗 1.古氏兒童智力測驗 2.魏氏學前智力量表,簡稱WPPSI 3.基爾文幼兒能力測驗 4.瑞文氏彩色圖形智力測驗 5.學前兒童學習能力測驗 6.幼兒認知能力測驗
7.學前兒童語言發展量表 8.多元智慧測驗:此測驗乃由迦德納所提出,他認為每個孩子都具有所有七項智慧(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肢體-運作、音樂、人際、內省),然要評量學生多元智慧之最佳工具則是我們的觀察力,觀察其在課堂上之不當行為,觀察他們如何度過在校的課餘時間,觀察發現學生最發達之智慧,進而利用這個他們喜歡的智慧學到更多的東西。
幼兒智力發展的輔導 一.充實生活環境並給予自由引導的學習機會 二.豐富多元的文化刺激 三.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 四.充實兒童的生活經驗 五.利用具體經驗引發其抽象思考的能力 六.利用事物間的關係訓練兒童分析綜合的能 力
小試一下 貝利量表主要在評量( )個月嬰兒智力及動作能力的發展,內容分為:( )、( )、( )。 貝利量表主要在評量( )個月嬰兒智力及動作能力的發展,內容分為:( )、( )、( )。 蓋塞爾測驗主要在哪四個領域評估嬰兒的行為,( )、( )、( )、( ) 比西量表是由法國著名學者( )與( )二氏於1905年編製。
小試一下 貝利量表主要在評量(2~30)個月嬰兒智力及動作能力的發展,內容分為:(心理量表)、(動作量表)、(嬰兒行為紀錄)。 蓋塞爾測驗主要在哪四個領域評估嬰兒的行為,(動作)、(適應)、(語言)、(個人—社會) 比西量表是由法國著名學者(比奈)與(西蒙)二氏於1905年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