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推 拿 基 本 技 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颈椎病的预防与保健 复旦大学校医院推拿科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综合症 青年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可发生于中老年人,也可发生 于青年人, 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 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 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 症状。
Advertisements

一指禅推法 常晓波博士 : Mobile:
腕部筋伤 《中医伤科学》筋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骨伤科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腕三角软骨损伤、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病 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掌握腕关节扭挫伤、腕管综合征、腱鞘囊肿、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查要点及手法治疗。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症侯 群,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 到压迫所引起的以手指麻木等 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病症。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兔子技術篇 保定.注射.採血 動物實驗組 張秀琪.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体 体 育 育 保 保 健 健 学 学 实 实 验 验 主讲人:王会凤 黄淮学院体育系.
推拿手法 Hand Techniques of Chinese Massage 课时1
第十一章 按 摩 massage.
第十七章  按  摩 黄淮学院体育系 王会凤.
颈部按摩.
了解键盘,练习指法.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基本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变或在外因作用下,引起要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脊髓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面部按摩的作用与手法之面部按摩技巧的手法与作用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光盘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光盘 中国传统 康复技术.
摩 法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保健系推拿教研室.
脑血管意外后的康复 冯尚武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
关节脱位.
(1)小儿实用推拿穴位及手法 与作用(第一讲) 主讲:周站长
关节运动检查 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常用特殊检查.
目录 视 力 发 育 1 基 本 原 理 2 注 意 事 项 3 具 体 内 容 4 修 改 之 处 5.
推拿学.
推拿基本手法“㨰法”的操作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推拿学》 学段学科: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 年级:二年级
本课的任务: 通过学习了解按摩的经络和穴位及取穴法,学会按摩的基本诊断方法,基本掌握按摩的揉法和滚法. 本课的内容: 一、按摩的经络和穴位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按 摩 第一节 概 述 概念 按摩是利用手、足或器械等进行各种手法操作,刺激人体体表部位或穴位,以提高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要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不但应注意纠正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还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常做自我保健按摩,可缓解颈部疲劳,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阿坝师范学院体育保健 张筠.
肩关节周围炎 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中医称为“五十肩”。因露肩当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又称为“漏肩风”。
第十四章 人体各部分损伤 第三节 肩关节 损伤 肩关节损伤的原因 运动 急性损伤 工作 日常活动 先天性.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 本病是以喙突部疼痛、压痛、肿胀、活动(高举、外展、外旋、后伸)障碍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肩部伤筋”之范畴。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与保养 主讲:番禺区中医院 多红东中医师.
膝关节置换的解剖因素 纪斌平 山西华晋骨科医院.
活动3 操作键盘小能手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项目 一 关节活动度测量 康复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骨伤科教研室
十 慢性腰肌劳损 一、概述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主要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疲劳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的一种病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浅表淋巴结检查.
手 外 伤.
推拿美容保健疗法.
摩擦类手法.
足三阴经 常用穴位 定位方法 主治 足太阴 隐 白 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后0.l寸 消化、出血病症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十八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针灸推拿临床诊疗基础 推 拿 教 研 室 谢远军.
推拿手法.
关 节 损 伤.
神经根型颈椎病.
第四章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运动损伤中肌肉痉挛产生的原因、处理方法 及预防措施 孙婷婷 福田区红岭中学 圆岭初中部.
脊柱和四肢 Spine & Extremities
十巧手 常练十巧手,轻松又健康.
輕鬆又健康的十巧手.
保健按摩 见 , 封面页 常 不适证.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5课 小写转大写,数字转符号.
美 术 专 业 手 语 教育名家工作室 张雪梅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看一看,想一想.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函 数 连 续 的 概 念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九宫趣味数学──手指关节计算器 上海浦东建平实验小学 王政皓.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推 拿 基 本 技 能

第一节 摩 擦 类 手 法 摩 擦 类 手 法:以指、掌或肢体的其他部位在体表做直线或环形移动称为摩擦类手法。本类手法主要包括推法、抹法、摩法、擦法、搓法等。

一、分法 1.定义:以手掌或手指在施治部位反向而行分开的手法,称为分法。 二、合 1.定义:双手指掌螺纹面,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位置相对应地向同一中心汇拢合之,称合法。 三、推 1.定义: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称为推法。 2.特点:单向直线。 3.操作要点: 1)着力部位要紧贴于体表,推动时用力要平稳着实,速度宜缓慢,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按摩时可使用介质,以利操作,并能增强作用。 4.分类: (1)指推法:顶坐位或卧位,术者的单手或双手拇指腹螺纹面或偏峰着力于施治部位,循经络将拇指平贴于施术部位,术者上肢肌肉放松、沉肩、垂肘、悬腕,将力贯注于指端,有节奏地向前推进。相间合拢为挤推。 (2)掌推法:反坐位或卧位,术者用掌根着力或循经,平贴于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作单向直线推动,适用于四肢胸背,腰腹部,分单双掌推。 (3)肘推法:取卧位,肘尖紧贴体表,不断滑动,用方均匀,缓慢循经直线推运,适用于腰臀部下肢部。力量较重,适于肌肉深处病变。

四、摩 1.定义:用掌面,指面,拳,肘等,附着于穴位上,以关节联动前臂作环状(或半环)有节律的摩动称为摩法。 2.特点:环形摩动(以手动为主)。 3.操作要点: 1)保健按摩师肩、臂、腕均应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自然伸直,做环形的抚摩动作。 2)摩法可做顺时针摩动或逆时针摩动,但一般以顺时针方向摩动为主。 3)动作轻柔,压力均匀。一般指摩法宜轻快,频率为每分钟120次左右;掌摩法宜稍缓,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 4)按摩时可使用介质(如按摩油),以利操作,并能增强作用。 五、抹 1.定义:以单或双掌心或指螺蚊面,作用于施术部,作左右或上下往返移动,称抹法。 2.特点:直线往返 3.操作要点: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连续不断、缓和、灵活,来回抹动的距离要长。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防止抹破皮肤。 六、擦 1.定义:指腹或掌面着力于施术部,触于皮表,循于肌肤,往返推擦或摩擦,称擦法。 2.特点:往返擦拭,如擦黑板状。 1)擦法操作时动作要稳,不论是上下摩擦或左右摩擦,均必须直线往返移动,不可歪斜。 2)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不能有间歇停顿。 3)压力要均匀适中,不可向掌下用太大的压力,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 4)肩部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并内收,做到发力于臂,蓄劲于腕,使动作平稳而有节奏性。 5)按摩时可使用介质(如按摩油),以保护皮肤,有利操作,增强功效。

七、梳法 1.定义:以五指施术往返梳动,形如梳头,为梳理的方法,称之。 2.特点:形似梳头。 3。分类:坐或卧位,沉肩,垂肘,将力集中于双手指腹或五指自然屈伸或握空拳,以骨突部在施术部位同时交替梳搔,往返快速或缓和而持续地梳运。 爪形梳:双手五指分开略屈似爪,以指端指腹着力于头部,又左右,上下梳搔,从左右 耳同时对称梳搔至头顶交叉,或从前额及枕后同时对称梳搔至头顶交叉,如此反往操作,用于头。 掌指梳:双手五指伸开,用掌指同时施术,缓慢梳理,用于胸背,肋间隙等。 拳骨梳:屈握空拳,拳骨突出,着力施术部,同时交替梳,多用于脊柱两侧(港式多用 之)。 八、摸法 1.定义:用手轻触或着力于施治部位,均称摸法。 2.要领:摸而抚之,以四指指腹着力于施治部位体表,持续均匀着力,往返抚之。 九、抚法 1.定义:手自然五指伸直着力于施治体表,轻而滑地往返移摩,称为抚法。 十、运法 1.定义:以掌指螺纹面于施治部位作直线及环形的反复运摩、揉动,称为运法。 十一、扫法 1.定义:拇指桡侧面与其余四指指认为接触面,沿颞部胆经循行路线,作自前向后或前后往返的弧形移动,称扫法。

十二、刷法 1.定义:用手法工具(刷子、鸡毛等)加上药物(姜汁、骨碎补粉、药酒等)对理筋部位进行或轻或重的刷扫。 十三、搔法 1.定义:五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于施治部位挠动而浮抓,称为搔法。 十四、捋(lv)法 1.定义:手指掌略屈曲,置施治部位的肢体上,快速而急促地反复滑搓,称为捋法。 十五、缠法 1.定义:掌指推而掌平,直径旋绕,推之加快的手法,称为缠法。 十六、搓 1.定义:掌或掌指于体表着力,自上而下地来回摩擦,揉动,称之。 2.操作要点: 1)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一定部位,然后两手相对用力,做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循序上下往返移动。 2)搓动时双手紧贴被按摩的部位,用力要对称。 3)搓揉动作要快,但在体表的移动要慢。 4)操作时不宜将肢体过于夹紧,同时腕关节要放松,使搓揉动作灵活连贯。 十七、刮(痧) 1.定义:指端或拳尖于施治部位直行或横行地反复刮拭,称为刮法 2.特点:单线反复刮

第二节 挤 压 类 挤 压 类: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称为挤压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按、点、拨、捏、拿、捻和踩跷等法。

一、按 1.定义:以手指,掌的不同部位或肘部施术于经穴,配合呼吸,亦可屏气按而留之,用力不宜过猛,称之。 2.特点:面状,按压。 3.操作要点: 1)按压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2)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忌用暴力。 3)在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当慢慢地减轻按压的力量。 二、点: 1.定义:以指端或肘点或届指骨突处,着力于施术部按而压之。戳而点之。 2.特点:点状按压、点穴。 3.操作要点:点法是由按法演化而来,具有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着力深透的特点,其动作要领参见按法。 三、压 1.定义:以拇指反翘拇腹为着力点,或以屈指指背部及肘面压而抑之,称之。 2.特点:小型面状施压,停留时间3秒。 3.要领:术者伸直上臂,利用腰部弯曲,将力贯注于指肘,用于肌肉较丰处,停留3 秒。 四、拨 1.定义:以拇指端深按于肌腱部,着力按而拨动的手法称为拨法。临床又分为拇指拨法、三指拨法、四指拨法等。 2.操作要点: 1)拇指伸直,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待有酸胀感时,再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其余四指轻扶于肢体旁,以助用力。 2)拨动时着力部分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应带动肌纤维、肌腱、韧带一起滑动,如弹拨琴弦状,故有弹拨法之称。 3)用力要由轻而重,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五、捏 1.定义:单或双拇指与四指对合捏挤于施术部位,称之。 2.特点:拇指与四指对合,只捏挤无运动。 3.操作要点: 1)用拇指和食、中指指面,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夹住肢体或肌肤,做相对用力挤压,随即放松,再用力挤压,并循序移动。 2)操作时,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性,用力要均匀而柔和。不可用指甲掐压皮肤。 3)移动应按经络、穴位或肌肉外形轮廓循序进行。 六、拿 1.定义:单或双拇与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提拿于施治部,称之。 2.特点:拇对四指全部。 1)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住一定部位肌肤逐渐用力内收,并将肌肤提起,做轻重交替而连续的提捏动作。 2)腕部要放松,使动作柔和灵活。 3)用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内抠。 4)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而有节奏,不可突然用力。 七、捻 1.定义:以拇指与食指末端捏住施治的部位,着力作对合的左右上下或前后的旋转捻动,称为捻法。 2.要领:以拇指与食指的指腹或双手夹捏住施治部位的肢体或皮肉、肌筋,作对合交替的旋转捻动。用力不可呆滞,着力应和缓持续。 1)操作时腕部要放松,动作要灵活连贯,用力要柔和,不可呆滞。 2)按摩时可用介质,以保护皮肤,增强作用。 八、掐法 1.定义:用指端(多以拇指端)甲缘重按穴位,而不刺破皮肤的方法,称为掐法。 九、截法 1.定义: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指腹)在经络穴位上进行重压、深按,手法作用时间稍长,一个穴位约2分钟左右,称为截法。 十、擅法(顿法) 1.定义:双手重叠,与施治部位贴实,以寸劲向下擅压,称为擅法。 十一、踩跷 1.定义:术者的自身重力,双脚施用不同的术势着力于施治部位踩踏,称之。

十二、握 1.定义:以单或双手,顺肌肉经穴方向进行一握一松的连续捋握,称之。 十三、勒法(足趾可用之) 1.定义:以食、中指第二节夹住患指,急速拉开的手法,称之(可响)。 十四、扼法 1.定义:以单手或双手掌指面拢住施治部位扼压片刻的手法称为扼法。 十五、挤 1.定义:以双手掌双向挤压之操作,称之。 附:捏脊 1.定义:双拇指腹与食指内侧偏峰,在脊旁徐徐捻动称之。 2.特点:轻捏、轻提、轻推灵活。 3.操作要点: 1)操作时腕部要放松,动作要灵活连贯,用力要柔和,不可呆滞。 2)按摩时可用介质,以保护皮肤,增强作用。 3)(卧)术者以双手拇食指在前,拇指在后,横于骶尾长强处,同时将皮肉捏起,循脊椎或两旁侧徐徐捻动上移,边捏边拿,边捏边放,连续灵活,直至大椎,捻动3次,可提一次。往返3次,提时作响(食指在后亦可),灵活运用,均匀着力持续连贯。 4.技巧:四式八法,连续不间断,不斜行。

第三节 摆 动 类 摆 动 类:用指、掌或腕关节在前臂的摆动带动下,做协调的连续摆动,称为摆动类手法。本手法包括揉法、滚法、一指禅推法等。

一、揉 1.定义:以掌或指吸定在施术部位,行内旋或外旋揉动的方法,称之。 2.特点:环形运动(以肌肉动为主)。 3.操作要点: 1)操作时,沉肩、垂肘,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回旋运动,带动腕部做轻柔缓和的揉动。 2)压力要轻柔,动作要灵活。操作时,既不能有体表摩擦,又不能向掌下用太大的压力,以带动皮下组织为宜。 3)动作要有节律性,揉动方向以顺时针为主。 4.分类:坐位或卧位。术者的单手或双手或指腹或掌根、鱼际、掌心、吸定在施治部或穴位上将臂及腕放松,作腕关节带动前臂的回旋动作,使腕部灵活自如的旋动,称掌揉。以单指吸定穴位作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称为一指揉。以肘揉叫肘揉。以足跟叫足跟揉。两指相对,将患指夹于两指之间,相对旋转揉动称揉捻法。

二、滚 1.定义:术者空拳,手背吸附在一定的施治部位交替进行往返滚动的方法,称之。 2.特点:环状滚动(似滚瓶状)。 3.操作要点: 1)肩关节自然下垂,肩臂部不要过分紧张。上臂与胸壁的距离保持5-10cm左右,距离过近影响手法发挥,距离过远则易疲劳。 2)肘关节屈曲至120~140度。角度过大不利于前臂的旋转摆动活动,角度过小则不利于腕关节的屈曲活动。 3)手腕要放松,腕关节屈曲幅度要大,使手背滚动幅度控制在:120度左右,即当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约80度左右,腕关节伸展时向内滚动约400左右。 4) 滚动时,小鱼际及掌背小指侧着力点要吸附于操作部位上,不可跳动、顶压或使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并应避免手背撞击体表操作部位。 5)滚动时手背部接触范围为手背尺侧至中指。 6)操作时,指掌均应放松,手指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并拢或伸直。否则,会影响手法的柔和性。 7)手法的压力要适量而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不可忽快忽慢或时轻时重。 4.分类:空拳滚,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单或双手自然曲居似握拳状,肩背放松,肘屈时,悬腕,将手背及手掌尺侧吸附于患者施术部,以腕部关节轻体验自然的内外一扣一翻进行往返滚动,用小鱼际及掌背至中指,食指背部的交替往返着力的同时,作手指的自然屈伸外旋滚动的连续动作,使手指部呈滚动状态,在滚动时小鱼际与掌背部着力于施治部位紧贴,不可跳动,用力均匀,动作协调,并有节奏; 臂滚,坐位或卧位,术者沉痛,曲肘,用小臂尺侧吸附于施术部,在前臂的自然伸和外旋摆动下,屈肘以90度为宜,术者略弯腰前倾,作灵活而连贯均匀而持续,缓慢轻快而有节奏的内外旋转滚动动作,使腕关节随之摆动,臂部随之移,称为臂滚; 拳滚,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四指第一关了背侧部分着力,吸定患者施治部位上,通过腕关节连续的屈伸往返活动,带动前臂和着力部位在治疗部位作纵向来回不断的有节律的滚动。可一手操作,另一手扶持手腕帮助。肘关节微屈160度左右,滚动幅度控制在约90度左右,即拳在滚动时前后均为45度左右。

三、一指禅推法 1.定义:用拇指着力于一定部位,运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2.操作要点: 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虚掌,运用腕关节的往返摆动,带动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运用本法操作时,要求紧推慢移,即腕部摆动要快(120—160次/min),而拇指移动要缓慢。 1)沉肩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能耸起用力。若肩部未放松,操作时上肢部宜产生疲劳感,并使动作受牵制。 2)垂肘应使肘部的位置略低于腕部、肘关节不能外翘,腕部尺侧要低于桡侧,以使拇指着力于操作部位上。 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在腕关节放松的状况下,使腕屈曲至70一90度,否则影响腕关节的灵活性和手法力量的深透。 4)指实拇指自然用劲,使拇指罗纹面着实吸定于操作部位,不能离开或来回摩擦。 5)掌虚除拇指着力外,掌与其余四指均要放松,自然屈曲,切不可挺劲。 4.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经穴。

第四节 叩击类 叩击类: 用指、掌、拳或特制器械有节奏地叩打体表,称为叩击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拍法、叩法、击法、啄法等。

一、拍 1.定义:五指并拢微屈,用手腕的自然摆动着力于施治部位,作起落反复拍打体表的 动作,称之。 2.特点:屈掌,腕关节带动手掌。 3.操作要点: 1)手法动作要平稳,操作时手部要同时接触被按摩部位的皮肤,使拍打声音清脆而无疼痛感。 2)拍打时腕关节要放松,动作要协调,均匀用力。手法要灵活而有弹性,双手顺序而有节奏地交替进行,亦可单手操作。 4.技巧:坐或卧,术者以单掌或双掌,五指并拢,自然屈状,用腕部关节的自身自然摆动作起落,反复着力于施治部位的体表,用力要均匀,掌指同时着力于术部,按一定的顺 序、节奏轻巧而有弹性的自然拍打,以局部发生轻微振动、皮表略发红晕,多作结束手法。适应于肩背腰臀等下肢部。根据受者体质,决定指的轻重,忌施暴力,特别是老年人及小儿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二、捶 1.定义;单或双食、中、环,小环包拇指自然握实拳,于施术部有规律地轻巧灵活捶击,称之。 2.特点:实拳捶之。 三、贯 1.定义:用拳间接着力叩于施治部位,称之。 2.特点:隔物捶 3.要领:卧或坐,术者一手平贴于选用的部位正中,另一手指空拳,拳眼向下着力于已贴于贯点的掌背。 (1)贯百会:着力宜轻不宜重,略张口,贯后感觉一般热流徐徐下散。 (2)贯足跟:着力宜重不宜轻,贯到头顶略有振感。 上贯为补,下贯为泻。

四、叩 1.定义:以指端或屈指虚掌向下叩击,称之。 五、击法 1.定义: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叩击体表,称为击法。 2.操作要点: 1)击法是叩击类手法中用力较重的一种手法,用力快速而短暂,刚中有柔,速度均匀而有节奏。击打时不能有拖、抽动作。 2)用力大小应视被击打部位肌肉是否丰满及宾客体质强弱而定。年老体弱者及儿童禁用此法,有精神病及心脏病者慎用此法。 3)腕关节要挺住,不能屈伸,利用肘关节屈伸力量击打。 4)棒击法属强刺激手法。特别要控制击打的力量及方向,棒的方向应与击打部位的肌肉纤维方向平行。腰骶部应与脊柱垂直,用力由轻到重,适可而止。击打3~5次即可,棒与身体接触面要大,应以棒体的大部分平稳击打被按摩部位,不能用棒尖。在肺区或肾区慎用击法。 六、剁法 1.定义:以单掌、双掌的小指掌侧面,如刀剁式着力于应取部位,交替起落操作,称为剁法。 七、捣法 1.定义:用指端对准施治部位或穴位,点而动之的手法,称为捣法。 八、啄法 1.定义:手指自然屈曲,以腕部自然的上下屈伸的摆动带动指端,并着力于施治部位啄击,称为啄法。 1)保健按摩师五指微屈曲成爪状或聚拢呈梅花状,以指端着力,用腕部上下自然屈伸的摆动,带动指端啄击被按摩部位,形如鸡啄米状。双手交替进行啄击。 2)手法要轻快灵活而有节奏。 3)腕部放松,以腕施力,均匀和缓,手指垂直于体表。 九、弹法 1.定义:医者用一指指腹紧扣住另一指的指甲端或指背,被扣之指用力滑脱弹出,使指背着力,弹击患者体表的穴位或部位,称为弹法。

第六节 运 气 类(振动类) 运 气 类(振动类):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称为振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等。

一、抖 1.定义:手握肢体远端摇转导引,使整个肢体呈波纹状起伏抖动或将手掌平放于施术部位作左右前后的旋转抖动及往返的操作,称之抖法。可抖上肢、下肢、抖腕踝。 2.操作要点: 1)被抖肢体要自然伸直,并应使肢体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2)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且牵引力适宜,节律均匀。 二、振 1.定义:以掌或指与施术部作上下快通振颤动作称振法,作急骤而又细微的摆动颤 法。 1)指、掌紧贴体表或穴位上。 2)手和臂做强力静止性用力,身体其他部位放松,呼吸自然。 3)动作要连贯,使振颤持续不断的传递到体内。 4)频率要求达到每分钟300—400次。

第七节 运 动 关 节 类 运 动 关 节 类: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屈伸法、拔伸法、摇法、扳法等

一、摇法 1.定义: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称为摇法。 2.操作要点: 1)摇转的幅度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大,并在正常关节生理许可范围之内,或在宾客忍受范围内进行。 2)操作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平稳,摇动速度宜缓慢,不宜急速。 3.分类:根据所摇关节的不同分为摇颈法、摇肩关节法、摇腰法、摇髋关节法、摇踝关节法。 (1)摇颈法:双手导引颈项放松后,再过伸摇动。 (2)摇肩关节法:一手扶肩部,另手握腕部,均匀和缓地旋转上臂。 (3)摇腰法:用双手或双臂的牵动,使腰部在充分的牵伸下作导引摇腰的手法。分为端坐摇腰法(滚床法)、仰卧摇腰法、侧卧摇腰法、俯卧摇腰法、站立摇腰法等。 (4)摇髋关节法:以力导引使髋关节旋转摇动,称之为摇髋关节法。 (5)摇踝关节法:一手扶踝,另手握足摇动旋转导引,称为摇踝关节法。 4.功效:舒筋活血,消炎止痛,滑利关节,解除粘连,通经活络。 5.主治:项肌劳损,颈项扭伤,肩颈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挫闪扭岔;髋关节扭伤,髋关节周围粘连。 6.注意事项:施用手法时应与患者密切配合,周围软组织放松,此法多在揉、拿、点手法之后施用,摇动应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

二、扳法 1.定义:扳半节施加压力的手法称为扳法。 2.分类:根据所扳部位的不伺可分为颈部扳法、肩关节扳法、肘关节扳法、腕关节扳法、手指关节扳法、扩胸扳法、胸椎扳法、腰部扳法、髋部扳法、骶髂关节扳法、伸膝扳法、踝关节扳法等。 (1)颈部扳法:分为多向扳法、侧扳法、斜扳法3种。 (2)肩关节扳法:又称扳肩法。临床分为:后伸扳肩法、上举扳肩法、外展扳肩法、内收扳肩法、旋内扳肩法、旋外扳肩法。 (3)肘关节扳法:可分为挺法和伸肘扳法。 (4)腕关节扳法:可分为屈伸扳法和尺桡偏扳法。 (5)手指关节扳法:一手握扶住患侧腕部或掌部,另一手拇指的螺纹面对贴患指的螺纹面,食中两指螺纹面按于患指需要扳动的指关节的背侧,协同作相反方向用力,使患指关节作背伸扳动。 (6)扩胸扳法:两手十指交叉置于项枕部,膝部向前抵顶,使患者胸肋和肋椎关节活动,以作扩胸牵引扳动。 (7)腰部扳法:可分为推扳法、单腿后伸扳法、双腿后伸扳法、蹬腰法等。 (8)髋部扳法:髋部扳法又可分为仰位扳法、俯位扳法、“4”字扳法、分髋扳法。 (9)伸膝扳法:一手掌按于患膝髌骨上,并向床面按压,另一手托握住患者的足跟部并向上扳拉,两手协同向相反方向用力。 3.主治:颈椎病,肩胛间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拔伸法 1.定义:将患者的肢体固定在纵轴线上并持续用力的手法。 2.操作要点: 1)操作时,动作要平稳而柔和。 2)用力要均匀而持续,力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力,不可用突发性的猛力牵拉。 3)要根据不同的部位,适当控制拔伸力量和方向。 3.分类: (1)颈部拔伸法:又称端法、提法。 (2)肩关节拔伸法:用双手握住患侧腕部,或分别捏拇食与中环小五个手指,缓缓向上 拔伸。 (3)指间关节拔伸法:手用“夹钳状”夹住患者手指指间关节远端的掌背两面。 4.功效: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整复错位,滑利关节,解除粘连。

四、背法 1.定义:背起患者将其悬空,以达牵引,并加施其它作用力的手法称为背法。 2.要领:背靠背,两手臂分别挽于患者两臂,使患者背部紧贴医者背部,然后前屈弯腰,将患者背起悬空,以臀部顶颠患者腰部,同时摇晃摆动,以使患者的脊椎及腰部充分受 到牵拉并放松。 3.功效:顺理肌筋,活血化瘀,消炎止痛,通经活络,通利腰脊。 4.主治:腰扭伤,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前屈、后伸受限。 5.注意事项:导引后应着力于摇、颠、摆、抖、切不可忽略。背法施术后将病人徐徐和缓立于地上。 五、摆法 1.定义:用一手固定患者被理筋按摩的一端,另一手握住被按摩部位的另一端,作直线来回轻度摆动,称为摆法。 2.要领:固定患肩,另一手握住患侧上肢手腕,并作前屈后伸或外展的被动摆动。 3.功效:通经活络,松解关节粘连,解除肌筋扭错。 4.主治:肩周炎,肩扭伤,小儿髋关节扭伤。 5.注意事项:要柔和缓慢,不宜强用蛮力。 六、晃法 1.定义:双手摇动或摆动患者,称为晃法。 2.要领:单手或双手扶于患者躯干,并用臂的支撑颤动力摇晃患者的整个躯体,整个躯体摇动、摆动、放松。低幅度,高频率,以放松肢体。 3.功效:通窍镇惊,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解除疲劳,缓解痉挛,放松肌筋,养血安神。 4.主治:昏迷不醒,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四肢乏力,腰膝酸痛。

第八节 复 式 手 法 一、干洗头 二、四指归提 三、干洗面 四、合掌刁颈法 五、双手揉球 六、双龙点肾 七、晨笼解罩法 八、狮子滚绣球 第八节 复 式 手 法 一、干洗头 二、四指归提 三、干洗面 四、合掌刁颈法 五、双手揉球 六、双龙点肾 七、晨笼解罩法 八、狮子滚绣球 九、顺藤摸瓜 十、推搓四心

第九节 综 合 手 法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