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概念与流行特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一般知识 一般知识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膀胱炎( cystiti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舟山市妇幼保健院 院感科  医院感染的管理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消毒供应中心行规  压力蒸汽灭菌  索证要点  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诊治进展. CAP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情况(美国) – 每年有 2  3 百万人患 CAP –500 , 000 CAP 患者需住院治疗 –45 , 000 人左右因此导致死亡,居主要致死病因的第六位 病原体构成谱 – 非典型致病原所占比重不断升高 – 随地区、人群、季节等因素而变化.
儿童医院院感监测 实验室现状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检验科 王洛平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许 建 成 讲师.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检测方法 三、临床感染常见病原学实验诊断 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查 五、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传染病及其预防.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 立体模式图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第16章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主要致病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 军团菌属 嗜肺军团菌.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 及消毒灭菌监测 曹银新 梅州市中医院感染管理科.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1年医院流行菌株 及耐药监测情况 检验科 微生物室.
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中医美容保健.
我国感控规范解读精要 医院感染管理科 尹维佳.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九章 医院感染管理.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医院环境与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预防与控制 感染管理科
抵御多药耐药细菌 感染与传播的战略战术 吴安华 医学博士,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医院消毒与灭菌概论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梁建生.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Bacteria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 感染与控制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周晓光.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肺结核.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安全与卫生
人体环境中的微生物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正常菌群 通常把在正常人的体表和外界相通的各
第十三章 水卫生生物学 第一节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水质生物学指标 第三节 水的卫生学检验方法 与饮用水的健康卫生有关的微生物学知识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斗争 细菌 机体免疫力 细菌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防御能力。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医 院 消 毒 与 感 染 控 制 监 测 襄 阳 市 疾 控 中 心 张 延 斌 2010年12月9日.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常見的傳染病.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三十八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Synthesized Antibiotics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化学品清单 类型.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谢轶 实验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名以清修 利以义制 绩以勤勉 汇通天下 新晋商理念 李安平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床上洗头.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指导! 论文题目:乳酸链球菌素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十三章 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概念与流行特点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在 医院内所获得并发生的一切感染,即 病人在人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 的潜伏期而是在人院后所引起的感染, 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 的病人。

医院感染的对象 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诊病 人、探视者及陪同人员等。主要对象是 住院病人及医院工作人员,特别是住院 病人中的老年及重危病人,免疫功能低 下,最易发生医院感染。 国外发生率约为5%-10%,我国为 8.4%-9.7%。医务工作者应引起 高度重视。

二、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 按感染来源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 染。目前内源性感染呈不断增高的趋势, 通过在宿主体内移位定植而直接传播 。 发生的条件是:病原体是内源性和外源性 感染的共同必备条件,但外源性感染还必 须具备感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宿主三个 基本条件。

(一)感染源 是医院内的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 及陪同人员;动物感染源(如鼠、蝇、蚊 等)及环境储源;未彻底消毒灭菌的医疗 器械、诊断、治疗用导管、血液制品等所 携带的微失物均可成为感染源。其中病人 是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感染源。

(二)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 不需要传播媒介。病 人间或病人与医护人员间通过直接接 触而发生的感染。 1.直接接触传播 不需要传播媒介。病 人间或病人与医护人员间通过直接接 触而发生的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 主要指接触了带菌污染 物而发生的感染,为常见的传播方式。 医护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 作用。

3.空气传播 有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 尘埃传播及医源性气溶胶传播4种方式。 4.共同媒介物传播 有食物与水、血液制 品、制剂等受到污染,经饮用和注射,发 生医院感染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5.生物媒介传播 较少见,由鼠、蚊、蝇 等生物媒介引起感染。

(三)易感宿主 住院患者易感性高。婴幼儿、老年人、营养 不良者及由各种原发疾病引起机体免疫力低 下的重危住院病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药 物者,可产生菌群失调;接受外科手术及诊 疗措施(如介人治疗、导管插管等)使天然 屏障遭到损害,使病人易感。

三、常见的病原体 (一)种类 有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真菌 和寄生虫等,主要是细菌。大多数是正 常菌群中的细菌、真菌。条件致病菌或 耐药菌。衣原体、支原体和病毒亦是引 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二)特点 1.正常菌群的致病明显增多 2.耐药菌株增多 3.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 如病毒性肝炎、 肮粒、HIV感染、军团菌、幽门螺杆菌等。

(三)各系统医院感染及病原体 1.菌血症和下呼吸道感染,病死率高。以G- 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 菌、肺炎链球菌等仍常见。 2.泌尿系统感染,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 胞菌、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为 常见。

3.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及烧伤感染,以金黄 色葡萄球菌为主,化脓链球菌、大肠埃 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也常见。 4.胃肠道感染以肠杆菌、肠球菌、沙门菌、 轮状病毒等常见。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监测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和类型 1.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 包括病原体、易 感人群、媒介因素和环境等。 2.监测的类型 可分为全面综合性监测和 目标性监测两类。 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新生 儿室、血液透析室、供应室等发生机会多, 程度重和波及广。因此,应定期监测,加 强预防控制工作。

二、微生物实验室的监测任务 ①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 ②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③感染源的追踪,明确感染来源; ④对医院环境污染进行细菌监测; ⑤开展新检测技术,提高阳性检出率; ⑥参加医院感染研究和宣教培训等工作。

三、医院环境中细菌污染的监测 (一)环境监测中的重点科室 l.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 2.新生儿; 3.血液透析室; 4.中心供应室 ; 5.血库 ; 6.临床注射治疗室和临床实验室

(二)空气中细菌含量的监测 常用平皿沉降法H和空气采样器采 样法,根据卫生部标准要求,普通手 术室、产房、婴儿室等空气中细菌总 数不得超过200CFU/cm3。

(三)物体表面细菌污染监测 应注意:①采样标本要有代表性,可将物 体分为污染、半污染和清洁三个区进行采 样;②标本数量要足够,因评价环境污染 状况是以污染率为指标的;③要仔细分析 污染的来源,分析是直接污染还是空气的 间接污染。

(四)医务人员手部细菌监测 医务人员手常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物品 或病人,在医院感染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监测手部细菌的目的在于了解手部细菌污 染情况和评价手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卫生部标准要求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数不得 超过8CFU/cm2 。

(五)医院环境细菌污染监测 ①门诊候诊室(空气)<4000/m3 ②手术室、产房、婴儿室(空气)<500/ m3 ④婴儿室儿科病房物面、食具和医护人 员手不得检出沙门菌 ⑤消毒后医疗用品 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⑥灭菌后医疗用品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以嗜热脂肪芽胞杆菌为指示剂, 菌片含量为 5×105/片,在21℃±0.5℃ 饱和蒸汽中存活时间>3.9min, 杀灭时间<19min。

(二)紫外线杀菌效果监测 常用紫外线强度计来测定。生物 指示剂为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含菌量为105/片。 要求杀菌率达到99.9%以上。

(三)化学消毒剂及其效果的监测 1.消毒剂使用过程中细菌污染的监测 主要为了解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细 菌的污染情况,用稀释中和法或滤 膜过滤法。消毒液含活菌量250个/ ml,判为不合格

2.消毒剂效果的监测 常用菌种有: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 埃希菌ATCC8099,铜绿假单胞菌 ATCC9027,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 种ATCC9372,白假丝酵母菌ATCC 10231。 常用培养基:细菌用营养肉汤和 营养琼脂,真菌用沙氏培养基。

消毒剂杀菌率应达99.9%以上,杀 菌指数达3;高效消毒剂要以细菌芽 胞为指示菌,杀菌率应达99.999%, 杀菌指数达到5。要求定量试验一般 要重复5-10次。

(四)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监测 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分离和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等是医院感染监控的一 个重要环节,对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 菌应做到菌株型的鉴定,如耐药类型、 生化分型、噬菌体分型、质粒图分析、 血清学分型、细菌毒素分型等。

五、医院感染监测的必要措施 1.医院建立建全管理机构 2.培训各类人员 3.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 4.监测资料分析 5.汇报信息和研究对策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控制 一、重视医护人员的医德及专业知识教育 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操作前后洗 手,使手表面菌丛降低到1/1000,大 多数情况足以防止经手的交叉感染。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洗手后还必须消毒: ①被大量细菌污染,仅洗手达不到避免 交叉感染的要求;②水龙头、水池、肥 皂、工作服可能同时被大量细菌污染者, 手接触有高度致病性的微生物时。消毒 剂可用70%酒精或碘伏。

二、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 使用化学消毒剂要坚持“六要”: ①要取足量的消毒剂(保证浓度); ②配制溶液时,水的用量要正确; ③要用清洁容器盛放消毒液(防止污染); ④消毒物品在消毒前要尽量除去污染; ⑤要使用新鲜配制的消毒液; ⑥牢记使用不细心,能传播感染后果严重。

三、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及早确立病原学 诊断,如进行涂片、培养、药敏等快 速检验,把结果。信息提供给临床, 临床要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及治疗情 况调整抗生素的用药。临床微生物实 验室应对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并定 期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防止滥用 以减少或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2.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作用。熟悉和掌握 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抗菌活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吸收、分布、 排泄、血半衰期、口服或肌注后的生 物利用度等)、对不同机体的敏感性、 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以便科学地、 有针对性地、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3.要根据病人的生理、病理、免疫 状态合理使用抗生素。要根据新 生儿、老年人、孕妇等不同患者 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要注意肝、 肾功能的情况和过敏体质等而选 用不同的抗生素。

四、建立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三大环节:医院供应室的 无菌质量保证;各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 和抗生素合理应用,要严格执行;各个 环节都需要临床微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 以便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细菌耐药 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院感染的管理系统由监测、控制、管理 构成,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 可。目前国内各大医院建立了医院感染监 控网络系统,大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 作效率,也为进一步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的 评价和预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