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张学武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均为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肌无力,皮肌炎尚伴有特征性皮疹。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常累及多种脏器,出现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炎、吞咽困难、心肌炎、肾损害及神经系统病变。
1、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治疗强调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重症患者或激素疗效不佳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均属于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是一组具有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性病变,或伴有特征性皮肤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肌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水平增高,特别是肌酸激酶明显增高,肌电图出现肌源性损害,组织病理提示有肌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坏死。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横纹肌组织抗原性质改变或机体本身免疫功能异常,造成肌肉组织损害。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均在本病中发挥作用。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炎细胞浸润、肌纤维变性和/或坏死、肌细胞再生、纤维化和肌萎缩。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浸润是本病的特征性变化。皮肤病变主要是小血管周围炎症,皮肤和皮下组织均有炎细胞浸润。另外,本病的肌肉改变往往呈灶性分布,肌纤维粗细不均是本病的又一病理特征。
肌肉病变: 对称性的上、下肢近端肌肉逐渐加重的肌无力、上楼困难、下蹲后站立困难、步态缓慢、摇摆不稳、举臂困难及梳头困难。若颈肌受累,则病人平卧时头部不能抬离枕头,严重者不能翻身,坐立时头不能竖直。发音含糊和吞咽困难。
肌力一般按6级分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 移动动作; 2级:肢体能在平面移动,但不能 克服重力而抬起; 3级:肢体可以抬离平面,但不能 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抵抗阻力,但肌力较 弱; 5级:正常肌力。
皮肤病变 1、Gottron征: 2、向阳性紫红斑: 3、皮肤异色病: 4、技工手: 5、钙化:指甲变性、指端溃 疡及雷诺现象等。
血清肌酶:血清肌酶谱测定是本病最常用的检测方法,简便可靠,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肌酶活性高低与病情轻重有关,可作为诊断疾病和判断疗效的依据。上述肌酶中以肌酸激酶最为敏感。
自身抗体:约20~30%的本病患者抗核抗体阳性,其中以斑点型最常见。近年发现了一组肌炎的特异性抗体,包括1)抗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抗Jo-1、EJ、PL-12、PL-7抗体):其中抗Jo-1抗体对肌炎有一定特异性,阳性率约为20~50%。此类抗体阳性者突出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往往还伴有多关节炎、雷诺现象和技工手等症状,称为抗合成酶综合征或抗Jo-1综合征。 自身抗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目前仍采用Bohan和Peter1975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其内容如下: 1、对称性、进行性近端肌无力。 2、肌活检示肌肉出现坏死、再生、炎症等变 化,可伴有肌束膜的萎缩。 3、血清肌酶谱升高。 4、肌电图出现下述肌源性损害:1)低幅、短时 限、多相波运动单位电位;2)纤颤、正锐波 和插入活动增加;3)自发性高频率放电。 5、皮肤改变:包括Gottron征、向阳性紫红斑、暴 露部位的皮疹等。 凡具有1至4者可确诊为多发性肌炎,1-4中具备3项并有皮疹可诊断为皮肌炎。
需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鉴别的疾病: 1风湿性多肌痛 2纤维肌痛综合征 3重症肌无力 4内分泌疾病:低钾血症、低镁 血症及甲亢等。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首选药物,强的松应用最多。强的松的起始剂量为1~1.5mg/kg/日,根据病情好转,肌酶谱改善,可逐渐减量,强的松减量应缓慢,一般每月减少的量不得多于10mg。另外治疗时间要长,常需1年以上。重症患者或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者应加用免疫抑制剂。
2 免疫抑制剂:在下述情况下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1)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2)对激素有禁忌症;(3)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减药后复发。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激素用量,减少并发症。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及硫唑嘌呤等。
其他治疗:部分患者曾试用抗疟药、环孢素A、免疫球蛋白静脉冲击、血浆置换等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未定型脊柱关节病 未定型脊柱关节病是一组支持脊柱关节病的临床和放射线学特征,但又不具备现已确定的任何一个脊柱关节病的诊断标准的疾病。
赖特综合征 具备结膜炎、尿道炎和关节炎三联症称为赖特综合征。只具备二联症,或在初始感染后仅有关节炎的病例称为不完全型赖特综合征。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诊断 炎性脊柱痛或非对称性以下肢为主的滑膜炎,并附加以下项目中的任何一项: 1 阳性家族史 2 银屑病 3 炎性肠病 4 关节炎前一个月内的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 5 双侧臀部交替疼痛 6 肌腱末端病 7 骶髂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1 下背痛的病程至少3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2 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3 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4 双侧骶髂关节炎2~4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如果患者具备2~4级双侧骶髂关节炎,或3~4级单侧骶髂关节炎,并分别附加上述1~3条中的任何一条。
骶髂关节炎病变程度分级 0级:正常 1级:可疑 2级:轻度骶髂关节炎:局限性侵蚀、硬 化,但关节间隙正常。 2级:轻度骶髂关节炎:局限性侵蚀、硬 化,但关节间隙正常。 3级:中度骶髂关节炎:伴有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改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 4级:骶髂关节融合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功能锻炼:游泳、增加肺活量、自行车 预防:硬板床、仰卧位、预防感冒腹泻 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个体化、停药不 宜过快 缓解病情药: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 莱氟米特 局部和外科治疗
赖特综合征诊断标准 血清阴性非对称性关节病(主要在下肢)附加下列表现中的一项或几项-----尿道炎或宫颈炎、痢疾、皮肤粘膜病变(龟头炎、口腔溃疡或皮肤角化),以及排除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或其他风湿病。
赖特综合征的治疗 急性期给予抗菌素治疗,疗程在一个月左右 缓解关节炎症:非甾体类抗炎药 严重病例可用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喋呤,疗程一般在三个月左右
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多发于中年以后的慢性、变性性关节疾病,多累及手的小关节和负重关节。临床以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 病理变化可见局灶性、侵蚀性软骨破坏、软骨下硬化、囊性变和代偿性骨赘形成。 发病呈世界性分布,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因 年龄:肌肉功能减退、骨的无机物含量 增高、关节血流减少、性激素失衡。 损伤和过度使用:破坏软骨细胞,软骨微损伤。 年龄:肌肉功能减退、骨的无机物含量 增高、关节血流减少、性激素失衡。 损伤和过度使用:破坏软骨细胞,软骨微损伤。 肥胖:关节负荷增加,姿势、步态和运动习惯的改变。 遗传:先天性结构异常和缺陷,软骨和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症。
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最常受累部位是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髋、膝、第一跖趾关节、颈椎及腰椎。 轻至中度间歇性钝痛,多在活动时发生,负重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 缓慢发生的活动受限,关节局部常有轻度晨僵,但极少超过30分钟。
临床表现 常见体症体征为关节肿胀、触痛、活动时有响声或摩擦音、畸形和功能障碍,偶有关节半脱位。
骨性关节炎(髋) 80%有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骨骺脱落或骨坏死。 髋关节运动障碍多首先发生在内旋位和外展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