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分析 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 偏见 归因及归因理论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分析 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 偏见 归因及归因理论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Social cognition (一)基本概念: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Social cognition (一)基本概念: 认知: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社会认知: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判断的过程。 即人们思考自身和社会性世界的方式,包括他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 认知包含知觉,或说认知是在知觉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 相对于普通心理学中的知觉与认知。
(二)社会认知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个体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刺激进行选择与简化; 对刺激的解释依赖于认知者本身的特点、先前期望和比较标准。 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 个体行为是社会认知的结果
(三)社会认知过程的分类 意志投入程度: 自动化思维:无需意志努力,迅速自动地进行 控制性思维:需要意志努力,长时间仔细地进行 图式(schemas):人们用来组织他们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关于周围的社会世界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人们所注意思考和识记的信息。 控制性思维:需要意志努力,长时间仔细地进行
内容: 他人的情绪、情感 他人的性格 人际关系
二、有关他人情绪、情感的认识 (一)情绪表达—非言语信息 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 语调表情
面部表情 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几乎是先天的
跨文化的一致性
眼睛:忧伤 口部:表达快乐与厌恶 前额:惊奇 眼睛、嘴、前额:愤怒
姿态表情:身体表情+手势表情 身体表情 手势表情:存在民族或团体差异 语调表情:真心地笑 举起大拇指:在美国,这个手势意味着“进展顺利”;在中国,很多人用这一姿势表示“真棒”;但是,在孟加拉国,它对人是一种侮辱。 拇指与食指构圆。拇指尖和食指尖对接构成圆形、其余三指自然伸出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A-OKey”即“完全可以,好极了”。但在很多拉丁美洲国家它是一种不敬的行为。很多法国人把这个手势理解为“零”或“无价值的”。 中指与食指叉开、拇指与无名指和小指对接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胜利”或“和平”。但在英国,如果掌心向内作这种手势就是一种奚落或者说是在嘲笑对方。 用食指轻拍额头。在美国,它意味着“妙不可言”;而在荷兰用手轻拍前额中部意味着针对第三者:“他是疯子。 ”美国人表示“他是疯子”的手势(把弯曲的食指靠近耳朵),在阿根廷则被看作是“有人找你接电话”。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11-25/103561570693.html http://video.sina.com.cn/v/b/12729078-1258396987.html
(二)影响情绪认知的因素 对各种情绪表现模式与规则的了解。 EQ? 认知者与情绪者的关系。 认知者本身的情绪体验。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与情商(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情绪智力是管理、控制、理解情绪的能力,确定存在; 情商是情绪智力商数,目前没有测查情绪智力的工具,实质上不存在情商; 情商是一非科学概念。
对503位成年人和229位青少年的情绪智力进行测定,发现: 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商相关不高 成年人有更高情绪智力 女性情绪智力高于男性 女性较男性更善于通过非语言线索构建他人的情绪状态,但是男性比女性更关于察觉谎言。也许是社会性别角色 的要求,社会要求女性更为包容和友善。
三、对他人性格的认识 内隐人格理论: 每个人无意识之中存在的识别他人性格的图式(方式)。由我们关于哪些人格特质会组合在一起的观点所组成。 同一文化之下具有共性。 内隐人格理论存在文化差异。 东方:世故、会做、爱面子 西方:艺术人格(artistic temperament) 对他人性格的认识非常困难,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实现 对他人性格的认识难以评价正误,没有客观指标。 艺术型人格:很有创造性、性格热烈、神经敏感并且生活狂放不羁。 世故型人格:在尘世中摸爬滚打,精于处世之道,顾念家人,有很强的社交能力,沉默自制。
请不同的被试读一段材料,请判断这个人的特点。 社会认知受到线索的引导。 请不同的被试读一段材料,请判断这个人的特点(阿伦森)。 Hoffman,1986 请不同的被试读一段材料,请判断这个人的特点。 社会认知受到线索的引导。
第二节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印象形成 (一)印象形成的定义: 印象:个人对他人产生的概括化的整体认识。 个体依据有限的信息资料产生对他人的概括化的整体认识的过程。 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个人好恶估价 近因效应 消极信息
(二)第一印象—首次接触时所获得的印象 第一印象的特征: 表面性 片面性 类化
第一印象又称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在印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两个实验
Harold, 1950 自变量:对教授的不同介绍材料 因变量:学生对教授进行评分 结果:A>B
Louchins, 1957 “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两个朋友一起走在洒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边走边晒太阳。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店员来招呼他,一面和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熟人,便停下来和他打招呼,然后他告别了朋友向学校走去。在路上他又遇到前天晚上刚结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就分手了。” “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了学校,走在回家的马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他走在阴凉的一边。他看到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女孩。吉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其中有几个熟人。吉姆安静地等着。柜台上的服务员过来招呼他,他买了饮料,坐在一把靠墙的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饮料他就回家去了。”
(三)个人好恶估价--晕轮效应 The Halo Effect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Asch,1947 根据形容词来描写一个人 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 聪明、熟练、勤奋、冷淡、坚决、实干、谨慎 聪明、熟练、勤奋、礼貌、坚决、实干、谨慎 聪明、熟练、勤奋、粗鲁、坚决、实干、谨慎
晕轮效应的心理学基础:我们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格式塔心理学 内隐人格理论
(四)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依据已有信息和新近出现信息的关系决定。 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时,首因效应较易发生; 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近因效应较易起作用。 受认知个体性格影响 受晕轮效应影响 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卢钦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果在两段文字之间插入某些其他活动,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则大部分被试会根据活动以后得到的信息对吉姆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最近获得的信息对他们的社会知觉起到了更大的影响作用,这个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研究发现, 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就会发生近因效应。个性特点也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一般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 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时,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并对其印象较深,即此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应;而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起作用的则是近因效应。
增减效应(阿伦森效应) 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积极信息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积极信息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一贯积极 一贯消极 先积极后消极 先消极后积极 “阿伦森效应”可以很好地揭示上面这则故事的奥妙,其大意是: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心理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五)消极信息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消极信息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力量大于积极信息。 人们更关注有关他人的消极信息。 对负面信息的重视是一种自我保护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一次不忠,百次不容。 对负面信息的重视是一种自我保护
当一个具有完美印象的个体表现出失误时,会引起人们对其更积极评价。 例外:完美形象中的缺点 当一个具有完美印象的个体表现出失误时,会引起人们对其更积极评价。 1.出道一年发3张专辑,两年发8张专辑,三年发13张专辑,发片密度高得惊人。 2.至今仍是红磡体育馆最年轻开唱歌手的纪录保持人(18岁),也是台湾本土开个人演唱会最年轻歌手的纪 录保持人;出道一年完成世界巡回演唱会,这是另一个记录。 3.28岁获美国总统布什签发白宫反毒大使奖章。(亚裔艺人第一人) 4.29岁成为首位华人国际杰出青年。(也是全球演艺界继汤姆克鲁斯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艺人) 8.台湾的官方形象代言人几乎都被林志颖包揽了:police形象代言人;消防局形象代言人;交通部形象代言人;反贿选大使;反毒大使;更生大使等等。 9.台湾第一位授薪职业赛车手(也是华人演艺圈里唯一一位授薪职业赛车手),1997年迄今从事赛车事业12年,获得17座冠军奖杯。 10.科技头脑一流,是台湾网络部门的要员,身兼数职:台湾网路协会常务理事(上任时是台湾网路协会最年轻的理事)、台湾网路资讯中心网域费率委员会委员、台湾网路消费申诉协会会长(2009年初林志颖辞去了已担任几年的该项职务)、台湾网路资讯中心网域董事。还兼任泛珠三角“超级跑车协会”荣誉会长、中国艺术家协会创会理事长、财团法人关怀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等职务 11.2008年10月26日在中国深圳南山后海F1赛场举行加盟中国天荣队仪式,林志颖正式成为中国队后备队员,该队是世界F1赛场(F1赛车、F1摩托艇)上唯一的中国队。(演艺圈里首位参与此项殊荣的艺人,也是香港、台湾地区的首位华人选手)(中国队现计划安排林志颖进行集训和参加F2摩托艇世界锦标赛)
出道一年发3张专辑,两年发8张专辑,三年发13张专辑,发片密度高得惊人。 至今仍是红磡体育馆最年轻开唱歌手的纪录保持人(18岁),也是台湾本土开个人演唱会最年轻歌手的纪 录保持人;出道一年完成世界巡回演唱会。 3.28岁获美国总统布什签发白宫反毒大使奖章。(亚裔艺节第一人) 4.29岁成为首位华人国际杰出青年。(也是全球演艺界继汤姆克鲁斯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艺人) 台湾的官方形象代言人几乎都被林志颖包揽了:police形象代言人;消防局形象代言人;交通部形象代言人;反贿选大使;反毒大使;更生大使等等。 成功的商人,旗下有十余项投资产业。产业非常多,除了开科技公司、参与赛车外,还还有吉米工作室、颖友会讯与维护官网,摄影工作室全盛时期开有六七家分店,另外还有网购公司和车行、珠海平坐赛车咨询有限公司、餐厅等等 科技头脑一流,是台湾网络部门的要员,身兼数职:台湾网路协会常务理事(上任时是台湾网路协会最年轻的理事)、台湾网路资讯中心网域费率委员会委员、台湾网路消费申诉协会会长、台湾网路资讯中心网域董事。还兼任泛珠三角“超级跑车协会”荣誉会长、中国艺术家协会创会理事长、财团法人关怀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等职务 台湾第一位授薪职业赛车手(也是华人演艺圈里唯一一位授薪职业赛车手),1997年迄今从事赛车事业12年,获得17座冠军奖杯。 2008年10月26日在中国深圳南山后海F1赛场举行加盟中国天荣队仪式,林志颖正式成为中国队后备队员。 2009年公布与女友生下儿子
二、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一)定义 个体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期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 人们试图让他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基本动机:希望维护一个稳定、正面的自我形象的需求。 潘长江的女儿潘阳
(二)获得性印象管理的策略 讨好技术(逢迎,ingratiation):恭维、赞同别人的观点来获得别人对我们的好感。 自我宣传:希望被别人看作能力强大者。 威慑:通过树立一种令人畏惧的形象来获取社会权利和影响力。 恳求:利用自己的弱点来影响他人
美国人:想打谁就打谁。 英国人:美国打谁我打谁。 俄罗斯:谁骂我我打谁。 法国人:谁打我我打谁。 日本人:谁打我我让美国打谁。 韩国人:谁打我我和美国一块演习。 以色列人:谁心里想打我我就打谁。 朝鲜的:谁打我我就打韩国 中国人:谁打我我骂谁。
当结果的成败不确定时,个体在自己工作过程中自行设置障碍,从而为随后的结果提供一个外部的解释理由。 (三)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 借口和辩解 事先申明:丑话说在前头 自我设障(自我妨碍) 当结果的成败不确定时,个体在自己工作过程中自行设置障碍,从而为随后的结果提供一个外部的解释理由。 道歉:五程序 道歉意图的陈述 悔恨的表达 严厉的自我批评 提出补救措施 请求原谅
第三节 偏见 一、偏见的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对社会信息固定化的不正确认识。 功能固着、思维定势 表现为自动化思维 法字小游戏 手势小游戏
(二)偏见的特征 偏见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 偏见有过度类化的倾向 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偏见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
给学生出示25张卡片,上面是一些遗嘱,有真实的和伪造的。要求学生对真假做出判断,主试逐一向被试作出反馈。 组一,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其中24次都反馈判断正确,给予“成功”反馈组。 组二,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其中10次反馈判断正确,给予”失败“反馈组。 主试向被试解释实验:这个实验是想看看成败反馈对个人生理反应的影响,也就是说,反馈的结果只是随机给出的,不是真实成绩。请你估计一下,你实际答对了几题。如果未来还会遇到这样的测验,你认为自己能回答对几题。
(一)定义:个人在人际交往及社会生活过程中,对社会刺激形成的不正确的、固定化的认识。 存在个体差异 影响因素: 二、个人偏见 (一)定义:个人在人际交往及社会生活过程中,对社会刺激形成的不正确的、固定化的认识。 存在个体差异 影响因素: 首因与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宽大作用:自己人vs其他人,人vs物 投射作用
晕轮作用的研究结果(%) (戴恩,1972)
三、刻板印象 (stereotype) 认知心理学:原型 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社会偏见 vs 刻板印象
偏见常常由刻板印象造成。 刻板印象在群体层面上有可能是正确的。 帮助我们迅速获得对个体的印象和评价。 严重影响个人对他人的认知。 根据刻板印象直接推广到对个体的判断,有可能犯错 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常见的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 便宜没好货 对各省人的刻板印象 老外都好“宰” 年龄刻板印象--年龄歧视 他国国民刻板印象
英国人:有绅士风度、聪明、因循守旧、爱传统、保守 黑人:爱好音乐、无忧无虑、迷信无知、懒惰 日本人:聪明、勤劳、有进取心、机灵、狡猾 --吉尔巴特
连线题: A德国人 1浪漫 B美国人 2严谨 C法国人 3尚武 D日本人 4开放
四、社会偏见的形成 社会根源 动机根源 认知根源 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社会学习 社会制度 大众传媒 竞争:为了使自己比别人更优越 内群体偏见(自尊的需要) 认知根源 经济原则:类别化、独特性 归因
接触假说:打破群体间的隔离状态,增强群体间的接触程度便能减少偏见。 五、如何消除偏见 接触假说:打破群体间的隔离状态,增强群体间的接触程度便能减少偏见。 相互依赖 追求共同目标 平等地位 非正式的人际接触 频繁接触 平等的社会规范 再分类:弱化与消除“我们”和“他们” 创造“上位类别”
交往行为与交往态度相关系数为0.599
第四节 归因 一、归因的定义 归因(attribution):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第四节 归因 一、归因的定义 归因(attribution):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二、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为某种行为找到解释原因的理论。 海德:内vs外 韦纳:内vs外 稳定vs不稳定 凯利: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
(一)海德的理论(Heider,1958) 人们都有控制周围环境,预见他人行为的需要 朴素心理学:为了预见他人行为并进行有效控制,关键在于对他人行为或事件作出原因分析。 情境归因(外归因):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 个人倾向归因(内归因):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本身的特点。
(二)韦纳的理论(Weiner,1974) 原因的稳定性是第二重要问题 内在 外在 稳定 能力 任务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归因方式存在个体差异 追求成功者:成功归因为能力强,失败归因为不努力 避免失败者:归因为外在因素 乐观者:成功归因为稳定因素,失败归因为不稳定因素 悲观者:成功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失败归因为稳定因素 幼儿和小学生看重努力的作用,初中之后努力的价值下降
失败时,归因为外部(运气、客观条件),可以减少悲观的情绪,但不利于个人进步。(阿Q) 失败时,归因为内部稳定(能力),是最不利的。 不是国军不努力,而是共军太狡猾! 失败时,归因为外部(运气、客观条件),可以减少悲观的情绪,但不利于个人进步。(阿Q) 失败时,归因为内部稳定(能力),是最不利的。 成功时,归因为内部稳定因素(能力),可以增加个人自信,但可能导致骄傲。 成功时,归因为外部(运气),可以使人谦虚。 不管成功失败,归因为内部的可变因素(努力),效果最佳。
中国男足失利之原因 一、球场理由: 1、草皮太硬了,球员不敢发力。 2、草皮太软了,球员不容易发力。 3、草皮是新品种,我们的球员不适应。 4、这个球场刚建,我们没适应过或适应时间太短。 5、主场作战时压力太大,球迷不够配合。 6、客场作战时主场影响,看人家球迷。 二、天气理由: 1、天气太冷,球员放不开。 2、天气太热,球员气喘不开。 3、天气下雪,球员脚下太滑。 4、天气下雨,守门员容易脱手。 5、天气阴沉,球员不容易兴奋。 6、天气晴朗,光线不好受干扰。 7、气温适中,不冷不热不易给对手造成麻烦
三、对手理由: 1、对手技术细腻我们有差距,如对巴西队。 2、对手身体素质好我们有差距,如对比利时,德国。 3、对手身体太灵活我们有差距,比如对日本,卡塔尔。 4、对手太拚,太狠,我们有差距,比如对韩国。 5、同组是强队时踢输了,我们抽进死亡之组,不能取胜合理。 6、同组是弱队时踢输了,我们一时疏忽大意。仿佛后面比赛没问题。 7、同组是实力相当时踢输了,主要是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太重了,不要给球员太大压力。 8、总是输给同一个对手,我们有恐N症心理在作怪,走不出阴影。 9、输给从未输过的对手,对手发挥超常,我们在明处,他们对我们研究很充分。 四、比赛理由: 1、主场裁判不帮我们。 2、客场裁判帮助他们。 3、发挥好时,门柱不帮我们。 4、发挥不好时,门柱不帮我们。 5、领先时,补时时间太长。 6、落后时,补时时间太短。 7、“海归派”回来踢输了时,他们时差没倒过来。 8、“海归派”没回来踢输了时,我们雪藏了主力。 五、场外理由: 1、能力强的主教练输球时,他不懂我们的国情。(比如:杜伊) 2、能力弱的主教练输球时,他不与足协配合。 3、主场时我们球员泡吧,这是个人要求不严格。 4、客场时我们球员逛街,那是当地条件太差,对手故意捣乱,让我们睡不好觉。
仅凭一次观察难以推断他人行为原因,应借助多次多种线索作出归因。 (三)凯利三度理论(Kelly,1967) 仅凭一次观察难以推断他人行为原因,应借助多次多种线索作出归因。 共变模式(covariation model) 客观刺激物(存在):区别性 行为对象是否特殊 行为者(人):一致性 行为表现与其他人是否一致 所处情境(时间和形态):一贯性 特殊行为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麦克阿瑟的研究(L.McArther,1972) 玛莉看到这个小丑表演时笑得很厉害。 这是为什么呢? 刺激物 A 她没有对别的小丑发笑 别人看到这个小丑的时候也发笑了 她总是对这个小丑发笑 人本身 B 她看到别的小丑时也发笑 别人几乎对这个小丑不发笑 她总是对这个小丑发笑 情境 C 她没有对别的小丑发笑 别人几乎不对这个小丑发笑 她以前从未对这个小丑笑过
低区别性 低一致性 高一贯性 内归因 高区别性 低一致性 低一贯性 外归因
麦克阿瑟的研究(L.McArther,1972) 玛莉看到这个小丑表演时笑得很厉害。 这是为什么呢? 高区别性 高一致性 高一贯性 刺激物 她没有对别的小丑发笑 别人看到这个小丑的时候也发笑了 她总是对这个小丑发笑 低区别性 低一致性 高一贯性 人本身 B 她看到别的小丑时也发笑 别人几乎对这个小丑不发笑 她总是对这个小丑发笑 情境 C 她没有对别的小丑发笑 别人几乎不对这个小丑发笑 她以前从未对这个小丑笑过 高区别性 低一致性 低一贯性
三、归因偏差 (一)归因偏差的表现 一致性偏差(correspondence bias) 将人的行为推断为与其人格特质一致的倾向 亦称“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对他人行为归因时,高估个性因素、低估情境因素的倾向 原因:知觉显著性(成为人们注意焦点的貌似极具重要性的信息) 让学生读一篇同学写的短文,内容是反对或赞成卡斯特罗在古巴的统治,并猜测短文作者对卡斯特罗的真实看法,用评分方式表达作者去卡斯特罗的支持程度,分数越高表示越支持。 组一:告诉学生,这个同学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 组二:告诉学生,这个同学在写文章的时候不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
甲 乙 B F E D C A 谁是主导者(Taylor,1975)
行动者—观察者差异(actor/observer difference) 观察他人行为时归因为人格、解释自己行为时归因情境的倾向 归因的两阶段论(Gilbert,1989) 阶段一:内归因 阶段二:考虑环境,进行调整
自利归因 (self-serving attribution bias) 将肯定的结果归因于内部、将否定的结果归因于外部 自尊的需要 认知因素(知觉显著性、归因二阶段)
(二)归因偏差的影响因素 个体差异:内控vs外控 文化差异 基本归因错误是普遍规律吗? 自利归因有普遍性吗?
小练习: 小家伙为什么会这样吹书 请用三度归因理论对原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