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学 实 验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用双棱镜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并测定光波波长 用分光计测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 牛顿环实验 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透镜及其应用 河源源城区一中:陈伟平.
   探 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眼睛和眼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桂平市大湾二中.
第五节: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第四课时)
生活中的透镜.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中考复习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光学实验.
盛水的烧瓶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一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实 验 装 置 p 波程差.
眼镜知多少?.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最小偏向角法测折射率.
塞曼效应实验中关于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 标准具的几个问题 刘浪
等厚干涉现象的研究 ——设计性实验(三) •实验基本要求 •主要实验内容 •仪器简介 •实验注意事项 •思考题.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二十 用分光计测光栅参数 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张宏剑.
实验十三 双棱镜干涉 南京农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4-6 神奇的眼睛 福州市第七中学 鲍飞虎.
期末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显微镜的组装 Assemblage of microscope
衍射现象 §7 光的衍射 衍射屏(障碍物) 衍射图样 入射光波 观察屏 圆屏 针尖 圆孔 狭缝 光遇障碍物而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
同学们好! 肖溪镇竹山小学校 张齐敏.
实验三 透镜焦距的测量 Experiment 3 Determining focus of thin lens
实验4-8 等厚干涉的应用 制作:于国萍.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第一节 透 镜.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4 圆心角(1).
§2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of light)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实验十八 分光计的调节与折射率的测定 Experiment 18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普通物理实验 光学部分 退出 进入.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位似.
生活中的几何体.
正方形的性质.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光 学 实 验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用双棱镜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并测定光波波长 用分光计测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 牛顿环实验 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 返回封面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摘要] 本实验主要练习:光路的“同轴等高”调节方法和薄透镜焦距测定的几种方法。 [实验目的、要求]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摘要] 本实验主要练习:光路的“同轴等高”调节方法和薄透镜焦距测定的几种方法。   [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简单光路的调整原则与方法——“同轴等高”调节; 2、研究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3、掌握测定薄透镜焦距的几种实验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学习消去法的思想。 [实验原理] 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焦距是反映透镜特性的基本参数,用不同焦距的透镜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光学仪器。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会光路的调节方法和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这对正确选用光学仪器是必不可少的。 一、薄透镜的成像公式

如果透镜的中央部分的厚度比它的两个球面半径小得很多时,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中心的连线称为透镜的光轴。用薄透镜成像时,其成像规律可表示为: (1) 式中u表示物距,v为象距,f为透镜的焦距。u、v和f均从透镜的光心算起。物距u总是取为正值;凸透镜的焦距f取正值,凹透镜的焦距f取负值;实像像距u取正值,虚像像距v取负值。 二、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1、平行光测凸透镜焦距 (1)用平行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图1粗测焦距

用1字矢孔屏作为发光物。在凸透镜的另一边放置一平面反射镜,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平面反射镜返回孔屏上。移动透镜位置可以改变物距的大小,当物距正好是透镜的焦距时,物上任意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折射回到矢孔屏上。这时在矢孔屏上看到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的倒立实像。这时物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此凸透镜的焦距。如图2所示。 图2自准法测焦距

2、物距象距法 根据透镜成像理论,用毛玻璃屏找到象的位置(图3),测出物距和象距,代入式可直接计算出焦距,即 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物距象距法。 用自准直法和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时,都必须考虑如何确定光心的位置。光线从各个方向通过凸透镜中的一点而不改变方向,这点就是该凸透镜的光心。凸透镜的光心一般与它的几何中心不重合,因而光心的位置不易确定,所以上述两种方法用来测定凸透镜焦距是不够准确的,误差约为1.0%~5.0%。能否找到一种方法避开对光心的测量呢?下面介绍位移法。

3、用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 位移法又叫共轭法。固定物体AB和像屏、使物与像屏之间的距离大于四倍焦距,即A>4f。这时,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移动透镜,则必能在像屏上两次成像,如图4所示。当透镜移动到物距为,时(2f>u1>f)在像屏上得一放大的倒立实像。继续移动透镜,当物距为时(u>2f)得一缩小的倒立实像。透镜在两次成像之间的位移为d。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及各个几何关系可得 (2) (3) 上面两式等号右边相等,而 ,解得 (4)

将(4)式代入(2),得 即 (5) 在(5)式中,A是物与屏之间的距离,d是两次成像透镜所移动的距离。 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把焦距的测量归结为对于可以精确测定的量d和的测量,避免了在测量和时,由于估计透镜的光心位置不准确所带来的误差。测量时只要先确定透镜的初始位置(成放大像的位置),然后通过透镜的位移测得它的终止位置(成缩小像的位置),进而求出焦距,因此这种方法称位移法。 实验中,设法将不能测定或难以测定的物理量从公式中

消去的方法叫做消去法。这也是物理测量中一种常用且十分有效的方法。 三、共轴调节 共轴是指各光学元件(如光源、发光物、透镜等)的主光轴重合。实验前应进行共轴调节,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调节共轴的方法一般是先粗调后细调。 (1) 粗调 图4

在光具座上放置要使用的光学元件,然后用眼睛观察,使得物、屏和光源的中心与透镜中心大致在一条与导轨平行的直线上。如图5所示。 (2)细调 利用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调整。这里用位移法进行。如图(6),移动透镜,当物距小时成大像。物距大时成小像,它们不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光轴上的物点,所成的大像,及小像皆在光轴上,且重合,我们说此系统均已共轴。 如果物的中心偏离透镜的光轴,那么在移动透镜的过程中,像的中心位置会改变,即大像和小像的中心不重合,这时可根据偏离的方向判断物中心究竟是偏左还是偏右,偏上还是偏下,然后加以调整。 如果系统中有两个以上的透镜,应先调节包括一个凸透镜的系统共轴。然后再加入第二个透镜,调节该透镜与原系统共轴。以此类推,直到最后都调试完毕。

[实验知识要点] 一、透镜: 透镜一般是用玻璃制成的光学元件。它的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一个平面的透明体。透镜分为两类,即:凸透镜和凹透镜。凡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凸透镜能使光线偏向中央而会聚,因此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凡是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凹透镜能使光线偏向边缘而发散,因此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二、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焦点和焦距 透镜的两个球面都有各自的球心,通过两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如果透镜的厚度比球面的半径小得多,这样的透镜叫做薄透镜。对于薄透镜两个球面的顶点C1和C2可以看作是重合在透镜中心的一点O上,O叫做透镜的光心,光心就在主光轴上。光心的光学性质是通过它的光线方向不变,即通过光心的光线仍按原方向作直线传播。 对于位于空气中的透镜,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或它们的反

向延长线会聚子主光轴上的同一点F,F点叫做透镜的焦点。对于凸透镜F点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点叫做实焦点;对凹透镜F点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点叫做虚焦点。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OF叫做透镜的焦距,通常用表示。任何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分别位于透镜的两侧,在同一媒质中同一透镜的两个焦距相等。 三、透镜成像的特点 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凹透镜只能成虚像。透镜成像的共同特点是:实像与物位于透镜两侧,是倒立的;虚像与物位于透镜同侧,是正立的。 四、透镜成像公式 透镜成像除了能用几何作图法求出外,还可以用公式精确地计算,其公式如下: 式中物距取为正值;凸透镜焦距取正值,凹透镜的焦距取负值;实像像距取正值,虚像像距取负值。

[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毛玻璃屏、平面镜、光源等。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用平行光测凸透镜焦距(先粗测再用自准法),将每次测出的值记人实验表1中。(重复做三次) 2、用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 (1)按实验图4中位置所示,使物与像屏的距离大于上面粗测出的焦距的四倍。 (2)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移动透镜,使物在像屏上两次成像,见实验图4,测得d和值记人实验表2中,并算出f的值,记人实验表2中。(重复做三次) 3、观察透镜成象规律。 (1)记录四种情况(即>, =,>>, <)的成像结果,包括像的大、小;虚、实;正、倒等。 (2)画出四种情况的成象光路图,并与实验情况比较。

1、使用光学元件时要轻拿、轻放,勿使元件受振动,更要避免磕碰。 2、不能用手触及光学表面(透镜的镜面),只能接触经过磨砂的面(透镜的侧面)。 [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表1 实验次数 1 2 3 平均值 焦距(cm) 实验表2 实验次数 d(cm) l(cm) 1 2 3 [注意事项] 1、使用光学元件时要轻拿、轻放,勿使元件受振动,更要避免磕碰。 2、不能用手触及光学表面(透镜的镜面),只能接触经过磨砂的面(透镜的侧面)。

3、不能对着光学元件讲话,咳嗽等。 4、光学表面有污物时,不要自行处理,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思考题] 1、比较以上几种测透镜焦距的方法,说明它们的优缺点。 2、如何测量薄凹透镜的焦距? 设计一个用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方法。 3、回忆一下作过的实验,哪些实验运用了消去法的思想?并说明实验是如何做的?   [参考文献] 1、钱昆明,张少刚.普通物理实验讲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85.73-76 2、陈群宇.大学物理实验.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双棱镜 [摘要] 1、干涉:频率相同的两束光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同一点后相遇而叠加,就会出现某些点的光加强,某些点的光减弱,从而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如果是复色光则出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干涉现象。 2、凸透镜成像公式:(为物距;像距;为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目的、要求] 1、观察由双棱镜所产生的干涉现象. 2、测定光波波长。 [实验原理] 双棱镜的形状如图一,其折射角很小,因而折射棱角接近 180度,今设有一平行于折射棱的缝光源S向双棱镜发射光波,则光线经过棱镜折射后,生成两个满足干涉条件的虚光源S1及S2。因而由它们所发出的两列光波相干涉,就在棱镜后画有斜线的区域内发生干涉,结果在屏E上呈现出干涉条纹(如图二)

现在我们依据干涉条件研究相干波源S1、S2在E幕上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如图三所示,设S1、S2间的距离为2a,它们到E幕的距离为D。设P为幕上任意一点,r1和r2分别为从S1与S2到P点的距离,则由S1和S2发出的波到达P点的波程差为:Δr=r2-r1

令N1和N2分别为S1与S2在幕上的投影,O为 N1和N2的中点,并以OP=X,则从三角形S1N1P和S2N2P可得: r12=D2+(x-a)2;r22= D2+(x+a)2 两式相减得:r22 - r12 =(r2-r1)*(r2+r1) = Δr(r2+r1)=4aX 一般来说,D>>2a,所以r2+r1可近似地看成等于 2D因此可得波程差为: Δr=2aX/D 当Δr=2aX/D=2K(λ/2),即X= 士K(D/2a)(λ/2)时,对应的P点为亮条纹,在0点,X=0,即K=0,因此O点出现亮条纹,称为中央亮条纹,其他和K=1,K=2…。相对应的亮条纹称为第一级、第二级……亮条纹。 当Δr=2aX/D=(2K+1)(λ/2),即X= 士(2K+1)(D/2a)(λ/2)时,两波在P点相互抵消形成暗条纹。 从上面的研究可得如下结论: (1)幕上出现的亮暗条纹以O点为对称点上下交错地配置的。

(2)如果已知a,D各量,则测定第K级干涉条纹到O点的距离Xk,代人上式则可算出单色光的波长。 (3)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亮条纹的距离也不同,波长越短的单色光,条纹越密,波长越长的单色光条纹越稀。由此可见,如果用白色光作实验,则只有中央亮条纹是白色的,其余条纹在中央白条纹两边,形成由紫而红的彩色条纹。 第K级暗纹与中点O的距离XK由下式决定。 XK=士(2K+1)(D/2a)(λ/2) K=0, 士1,土2……。 则任意两条相邻暗纹间之距离为 ΔX= XK+1- XK =λ*(D/2a) λ=2a*ΔX/D 因此,如用实验方法则得2a,D和ΔX,则光波波长即可由上式算出。 本实验的具体装置如图四所示,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狭缝变为缝光源,再经双棱镜折射,就可获得两个相干光源,因而能在测微目镜里看到干涉条纹。图中所示的凸透镜是在测 2a时才加上的,在观察干谈条纹时不要用它。

[实验器材] 钠光灯、狭缝、双棱镜、凸透镜、光具座、测微目镜、卡尺。 [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图四安装好仪器(暂不用凸透镜),使双棱镜与狭缝间距离为15cm左右,目镜与双棱镜的距离为35cm左右。 (2)开亮光源,先将狭缝稍放大点,使能见到光通过狭缝后是否照射到双棱镜的棱背和射入目镜,若不能,则须调整光源及目镜的位置以达到上述目的。 (3)缩小狭缝.并用目镜观察是否有彩色条纹出现,若否,则须调节双棱镜的棱背使与狭缝平行,这可轻轻转动双棱镜架上的旋钮,使能清楚地看出干涉条纹为止。

(4)测ΔX:在光源与狭缝间加上红玻璃片,则条纹变为明暗相间的,将目镜叉丝对准所选定的一条暗纹,从镜架的标尺及旋钮上记下读数d1,再转动旋钮,使叉丝经一定数目的暗纹(因ΔX很小,不易测准,故取10条来测量,以减小误差)。记下读数d2,则ΔX=(d2-d1)/10 (5)测Za:不变仪器位置,在双棱镜与目镜间加上凸透镜,调节透镜高度及左右位置,并前后移动透镜,使能在目镜中看到二虚光源S1、S2的象S1’、S2’(即两狭缝)将目镜叉丝先后对准S1’和S2’,测出其间之距离为2a’(如图五)。然后根据透镜成像的原理:2a/2a’=A/B即可求得二虚光源的距离: 2a=(A/B)*2a’。 (6)用卡尺测出象镜距B(即透镜到象的距离),从光具座上读出D, 根据D=A+B算出A,计算钠光波长:λ=2a’*ΔX*(A/B)/ (A+B)

1、必须使单色光源、可调狭缝、测微目镜在一条直线上。 [思考题] 1、如果狭缝与双棱镜的棱脊不平行,能否看到干涉条纹?为什么? [数据记录] 次数 ΔX(厘米) 2a’(厘米)A(厘米)B(厘米)λ(埃) 1 2 3 [注意事理] 1、必须使单色光源、可调狭缝、测微目镜在一条直线上。 [思考题] 1、如果狭缝与双棱镜的棱脊不平行,能否看到干涉条纹?为什么? 2、狭缝宽窄对干涉条纹有何影响? 3、测量ΔX和2a’时如何避免螺距差?

[参考书目] 《物理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航空工业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学》中国铁道出版社  

用分光计测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 [摘要]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若用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则 (式中 为入射角, 为折射角)这就是折射定律。 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分光计的调节方法 2.测定玻璃三棱镜对各色光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 图一中ABC为三棱镜,BC为σ磨沙玻璃面,光线不能由此透过,设有单色光线自ID方向入射棱镜,经两次折射后,沿ER方向射出棱镜,入射线ID与出射线RE间的夹角称为棱镜的偏向角δ。 用微分方法可以证明:当时偏向角δ为最小偏向角。 又由折射定律可知,在 时,则 ,所以

或 单色光的折射率为: 如果测出最小偏向角δmin及棱镜的顶角∠A ,就可以根据上式算出折射率 [相关知识要点] 1.证明:当 时偏向角δ为最小偏向角。 因为偏向角 所以 ,又因为 的必要条件是 ,所以 根据折射定律: ; 所以

所以有 ; 证毕。 2.分光计的构造和调整:分光计是分光、测角的仪器。它由:平行光管,望远镜,刻度圆盘和载物台组成。 (1)刻度圆盘:按圆周等分刻线有720条,格值为30分;游标盘在圆弧14度30分内等分有30条线,格值为29分,比刻度圆盘每格少数派1 分。按照游标读数原理,可精确到1分。读法如图1:游标14与刻度圆盘的刻度对准了,所以读数为89度14分。 (2)载物台:位于刻度圆盘中央,台上附有弹簧片,是用来固定待测件的。载物台可以和游标固定在一起绕中心轴转动,也可以单独绕中心轴转动,还可以上下移动。台面下有三个对称的螺丝钉13,调整螺钉可使台面跟中心轴垂直。 (3)平行光管:它是一可伸缩的圆筒,一端为狭缝,其宽度可由09调节,另一端为一凸透镜。当狭缝恰位于凸透镜

的焦面上时,则进入狭缝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就成为平行光线。 (4)望远镜:它通过支架和刻度圆盘固定在一起,可以绕中心轴转动,望远镜系统由图三所示,光线经由小方孔1进入刻有透光十字窗的小棱镜2透光窗与分划板4在同一平面上,若此平面在物镜6的焦平面上,则望远镜的光轴垂直于反射面5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十字窗对应点的反射像应位于分划板与透光窗对称的位置,则整个十字窗的像与分划板上的一个十字叉丝重合。反之,当十字窗的绿色反射像与分划板中和十字窗对称的叉丝重合时,则望远镜的光轴垂直反射面5,图三上部为光路图,下部为示意图。

分光计的调节 分光计的调节主要是使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同时使平行光管和望远镜的光轴与仪器转轴垂直,调节前先用眼睛估计一下,使各部件位置大致合适,然后对各部份进行调节。 (1)调节望远镜:目镜的调焦:目的是使眼睛通过目镜能很清楚的看到目镜中分划板上的刻线,旋动目镜筒19可使分划板成像清晰。 望远镜的调焦(即调节物距):目的是使

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方法是接通电源,在载物台中央放一平面反光镜(用15,16压紧),其反射面对着望远镜物镜,且与望远镜光轴大致垂直。通过调节望远镜的升降螺丝钉和转动载物台,使通过十字透光窗的光反射回分划板,从目镜中观察,此时可以看到一亮斑,调节26即物距,这时可看到清晰的绿色的十字像,然后,把头左右移动,如发现绿色十字像与分划板上的十字线无相对位移(即无视差),说明望远镜已聚焦于无穷远,即平行光聚焦在分划板平面上。 (2)调节望远镜与仪器转轴垂直:调节望远镜的升降螺丝钉20,21,22(实验室的只有一个升降螺丝钉)使十字窗之反射像成像于分划板上面十字线之水平线中央。左右转动载物台,看像与水平中线是否平行运动,如否,则整体转动目镜,从而达成目的。然后,将载物台(连同反光镜)转过180度,观看反射像位置,调节载物台的调平螺丝钉13,使像向分划板水平线靠拢一半距离,调节20,21,22使像再次居于十字线水平线中央,如此反复数次,使绿色小十字始终位

于分划板上十字线水平线中央。 (3)调节平行光管:将已聚焦于无穷远的望远镜正对着平行光管,在狭缝体前放实验用光源,调节09至光缝最大,松开锁紧螺钉10,前后移动狭缝体至放大了的狭缝像在望远镜分划板上成像清晰,并无视差,即可锁紧10,固定狭缝体,根据需要再重新调节光缝宽度。 (4)调节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平行:调节光缝至最小位置,转动狭缝体,使光缝处于水平位置,以望远镜为基准,调节06、07、08(实验室的只有一个螺丝钉),光缝像处于望远镜分划板十字线水平线中央。 [实验器材] 分光计、玻璃三棱镜、双面反射镜、钠光灯。 [实验内容和步骤] 1.最小偏向角δmin的测定。 将分光计调好,置棱镜于转台T上并用弹簧片卡住,先使B之

分角线与平行光管大致平行,然后将棱镜向BC方向略为平移、如图二所示.通过望远镜用眼睛找到折射后的光谱线,将平台往任一方向稍稍转动,观察谱线往何方移动,看偏向角是增加还是减小?然后,使平台沿使偏向角减小的方向转动,眼睛则跟着随谱线移动,当棱镜转至某位置d2时,谱线将开始反向移动,在此位置无论棱镜往任何一方旋转,谱线均远离人射线的方向,就好象该处有一障碍物使光线不能越过一样。在这转折点上,对于该波长的谱线来说,就是处于最小偏向角的位置。保持此时转台的位置不动。用望远镜的叉丝对准在这个最小偏向角的方向,记下此时的读数d2。移去棱镜,用望远镜直接对准平行光管,使叉丝与狭缝的象相重合,记下此时读数d1,则δmin =d2-d1 2.棱镜顶角A的测定: 调节三棱镜的位置,使其顶角A的对边BC与平行光管轴线垂直,,且使顶点A靠近转台的中心,如图三所示,先用眼睛找到由AB面反射之象,然后把望远镜移至该处,使狭缝

的象刚在叉丝竖线上,记下刻度圆盘读数T2,同样再找出由AC面反射的象,记下圆盘读数T1,两读数之差即为∠A 的两倍(可自行证明)。∠A=(T2-T1)/2 为了清除望远镜转动与中心轴不同心的偏心差,角度的测量由相隔180度的两个游标读数,然后取其平均值,即 δmin =[(d2-d1)+(d2’-d1’)]/2 ∠A=[(T2-T1)+(T2’-T1’)]/4

2.顶角A的测量。 A=[(T2 - T1)+(T2’- T1’) [数据记录] 1.最小偏向角的测量。 次数 波长 d1 d1’ d2 d2’ δmin 平均 1 5893 埃   2 3 2.顶角A的测量。 A=[(T2 - T1)+(T2’- T1’) 次数 T1 T1’ T2 T2’ A 平均值  

[注意事项] 1.三棱镜要按图摆放,摆放的位置要正确无误。 [参考书目] 《物理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航空工业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学》中国铁道出版社 [思考题] 1.是否能用白光测最小偏向角? 2.考虑一种用分光计测量顶用A的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牛顿环 [摘要]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束光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同一点后相遇而叠加,就会出现某些点的光加强,某些点的光减弱,从而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如果是复色光则出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目的、要求] 1、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2、利用干涉条纹测量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原理] 取一曲率很小的平凸透镜A、将其凸面放在一片平玻璃B上,则在玻璃面之间就形成一个很薄的近似劈尖的空气层(如图一(a)所示),当有平行光垂直射入平凸透镜时,则在空气层的上下两表面所反射的光线就会发生干涉,空气层厚度相等的地方出现一条干涉条纹.其干涉条纹的整个图样是:以接触点O为圆心的许多同心圆环,中心O为一暗点,愈向四周,条纹间的距离也逐渐变窄.这样的等厚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如图一(b)所示).

设ek表示P点处空气层的厚度,则空气层下表面的反射光比上表面的反射光多走的路程为2ek,且由于在下表面处光由光疏媒质射入光密媒质,有位相突变Л故上下表面反射的二相干光的总光程差为:△=2ek+λ/2 (1) 由干涉条件可知,当 △=2ek+λ/2=Kλ 时,为亮条纹(2) △=2ek+λ/2=(2K+1) λ/2 时,为暗条纹 (3) 式中K=0,1,2,3······为干涉条纹的级次。由图一中可见: R2=(R—ek)2+rk2 ∴ rk2=2Rek-ek2 ∵ R>>ek故ek2 可忽略 ∴ ek=rk2/2R (4) 上式说明: ek与 rk 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离开中心愈远,光程差增加愈快,故牛顿环干涉条纹是离开中心愈远,条纹愈密,干涉级次愈高,将(3)式的 代入(4)式,整理后可得: rk2=KλR (5) 式得Dk2=(2rk)2=4KRλ; Dk+m2=(2rk+m)2=4(K+m)Rλ 所以D2k+m—D2K=4mRλ 故 R=( D2k+m—D2K)/4mλ (6)

从上式看出,R只与级差m 有关,而与k无关,这样,已知钠光波长波长λ=5839Å ,测出Dk 和Dk+m后,便可测出透镜的曲率半径R。 [实验仪器] 平凸透镜及平玻璃片、单色光源(波长λ=5839Å)、读数显微镜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装置如图二,使显微镜调到标尺中央 (即20—30Cm之间),将显微镜筒下降接 近牛顿环,调节平面玻片对入射光的角度, 使光垂直投射在透镜上,调节光源高度, 使显微镜的视场中充满亮光。 2.眼睛从显微镜中观察,旋转升降螺丝,使镜头缓慢上升,直到干涉条纹清晰为止。移动牛顿环仪,使干涉圆环中心在视场中央。

3.仔细观察干涉条纹的特点,再转动鼓轮,使显微镜向左移动,同时从中心开始数干涉条纹暗环级次到20环以上(即22环)。 4.转动鼓轮,使显微镜筒向右移动,当显微镜的叉丝与左边第20个暗环位置相切时,从显微镜标尺记下读数d右20,当显微镜的叉丝与左边第15个暗环位置相切时,从显微镜标尺记下读数d右15 ,当显微镜的叉丝与右边第15个暗环位置相切时,从显微镜标尺记下读数d左15,当显微镜的叉丝与右边第20个暗环位置相切时,从显微镜标尺记下读数d左20 ,记录于表格中,算出干涉环的直径D20 与D15 。 5,据公式(6)算出R值及算术平均误差ΔR。 [数据记录] 次数 d左20 d左15 d右15 d右20 D15 D20 R 平均 1   2 3

[注意事理] 1. 图三中的玻璃镜片和平凸透镜组装在一个框架里就构成牛顿环仪,框架上面的三个调节螺丝,可以使干涉条纹的中心大致固定在平凸透镜的光轴上,但绝不要将这三个螺钉拧紧,以免玻璃破裂。 [参考书目] 《物理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航空工业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学》中国铁道出版社 [思考题] 1、牛顿环与劈尖干涉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牛顿环的各环是否等宽?环的密度是否均匀及如何解释?

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 [预备知识] 1.干涉:频率相同的两束光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同一点后相遇而叠加,就会出现某些点的光加强,某些点的光减弱,从而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如果是复色光则出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干涉现象。 2.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小孔(或狭缝)时,光离开直线路径绕互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3.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或光具有波动性。 [实验目的、要求] 1.观察透射光栅的分光现象 2.测定光波的波长。 [实验原理] 用一块平玻璃片,均匀地刻上许多极密的平行刻痕,每两条刻痕之间形成一个狭缝,则这许许多多的平行狭缝就

组成一个透射光栅。当相干的平行光线透过光栅时,由于各狭缝的绕射.以及各狭缝间光线相互干涉作用,光波将向不同方向传播,经过透镜L聚焦,就在屏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绕射条纹。正对光源的地方是和光源形状相仿的一条明纹,其左右两则也对称分布着若干明纹,它们的亮度逐渐减低,明纹与明纹之间是比较暗的背景。单位长度内光栅的刻痕愈多,即狭缝之间的距离愈小,则这些明亮条纹就分得意开,并且明暗之间也分得愈清楚。 设平行光线垂直入射于光栅(如图一)则任一明纹P的位置决定于方向角中所满足的下列关系: ( a + b)* sinΦ= kλ k=0、士1、土2……。 式中a表示狭缝宽度,b表示刻痕宽度,(a 十b)称为光栅常数,λ是入射光波的波长,整数k表示明纹的级次,和k=0相应的是中央明纹P。,和k=1,2…相应的是排列在中央明纹一旁的第一条,第二条……明纹。若光栅上每厘米内有n条刻痕,则a十b=1/n ,因此如果测出和某一k值相应的,

就可以从上式算出波长λ。 在我们的实验中。透镜L实际上就是分光计望远镜中的物镜,因此任一明纹的方向角度,可由望远镜转过的角度来测量。 [实验器材] 分光计、双面反射镜、透射光栅、单色光源(波长为5893埃)。 [实验内容和步骤] 1.调整好分光计。 2.将光栅立放在回转台上,用弹簧片卡住,转动圆台,使平行光管射来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光栅。 3.动望远镜,使叉丝和左边第一条明纹重合,记下刻盘的读数为S2和S2’。再转动望远镜,。使叉丝和右边第一明纹重合,记下此时读数S1和S1’,则和K=1相应的方向角Φ= [(S2-S1)+( S2’- S1’)]/4 4.同理测出K=2,3时的衍射角。

分别将各相应的K和Φ值代入公式λ= sinΦ/(K*n) [数据记录] 光栅常数a+b=1/n厘米。 分别将各相应的K和Φ值代入公式λ= sinΦ/(K*n) 光谱级数 S1 S1` S2 S2` φ λ 平均 K=1   K=2 K=3 [相关知识要点] 对光栅中每一条透光缝,由于衍射,都将在屏幕上呈现衍射图样,而由于各缝发出的衍射光都是相干光,所以还会产生缝与缝间的干涉效应,因此,光栅的衍射条纹是衍射和干涉的总效果。  [注意事理] 拿光栅时,应该用手指夹住光栅的侧面,切不可接触光栅的正面,以免沾污损坏光栅上的刻痕。

[思考题] 1.用光栅观察自然光,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紫光离中央 0级条纹最近,红光离0级条纹最远? 2.若载物台不平或光栅不垂直望远镜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纠正。 3.由误差传递公式计算波长的算术平均误差。 [参考书目] 《物理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航空工业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学》中国铁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