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营养基质的影响及其控制 1、 对生长的影响 S  = max Ks + S 一、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第2节. 案例 : 促胰液素的发现  学术背景: 在 20 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 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 比如,对 “ 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 ” 这一问题, 19 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 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六章: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动力学 6.1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分批培养 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 束放出,中 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添加消泡剂和调节 pH, 与外 部没有物料交换, 属于非稳态过程。 优点:放大到罐操作比较容易 ,操作简单 缺点:培养初期营养物过多 / 后期代谢产物的积累可.
“ 你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盘子装的是什么食物,而 且更要关心每种食物的最佳进食时间! ” 这是英 国剑桥大学营养专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饮食法则! 这是因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钟 ” , 只有遵 从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条!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会怎么做呢?先吃鱼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后喝汤、
“ 你不僅要關心自己的盤子裝的是什麼食物,而 且更要關心每種食物的最佳進食時間! ” 這是英 國劍橋大學營養專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飲食法則! 這是因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鐘 ” , 只有遵 從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條!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會怎麼做呢?先吃魚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後喝湯、
五年級上學期的自然課,當我們上到水溶液單元時,老師指導我們石蕊試紙可以測試水溶液的酸鹼性,藍色石蕊試紙遇鹼性 水溶液不變色,遇酸性水溶液時變紅色;而紅色石蕊試紙遇鹼性水溶液變藍色,遇酸性水溶液時不變色。 可是,滴入醋水溶液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的部分竟然消失不見了,紅色石蕊試紙應該不變色卻出現藍紫色,怎麼會這樣呢?
茶叶基本知识 徐南眉.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最早发现了茶、利用了茶,世界上其他国 家是从中国引入了茶树和制茶、饮茶的方 法,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奉献给世界人 民的健康饮料。茶从最初的药用到饮用, 从煎煮饮用到现代沏茶品茶经历了漫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在世界的东方,茶不但是 饮料,还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NH 2 -CH 2 -COOH + ½ O 2  H-CO-COOH + NH 2 第一节 Amino acid degradation 1. 氧化脱氨基 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酮酸的过 程,叫氧化脱氨基作用 甘氨酸氧化酶 一. 氨的去路.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 同学们仔细看看双黄连口服液、甘草合剂等液体制剂说明 书中【成分】一项包括那些? 2 .大家想想芬达葡萄糖汽水配料中都有什么? 说明书中是不是经常会看到蔗糖、糖精钠、 苯甲酸钠、柠檬黄、羟苯乙酯等物质的出 现。这些东西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了?大 部分液体药剂的溶剂多用水,以水为溶剂.
第七章 生物工艺过程控制 在有一个好的菌种以后,要有一个配合菌种生长的最佳条件,使菌种的潜能发挥出来。目的是得到最大的比生产速率和最大的生产效率(生产强度)。 发挥菌种的最大生产潜力应考虑: 菌种本身的代谢特点:如生长速率、呼吸强度、营养要求(酶系统)、代谢速率等; 菌体代谢与环境的相关性:如温度、pH、渗透压、离子强度、溶氧浓度、剪切力等。
化學期末報告–人體的酸鹼平衡 工作分配: 組別:第5組 班級:自控一甲 組長:4A012134羅振元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微生物与发酵工艺 知识点2.1.
改名台南大學實地訪視簡報
第三章 发酵机制及发酵动力学 第一节 发酵工程微生物的基本代谢产物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调控机制 第三节 糖代谢产物的发酵机制
政府採購法規概要 報告人:杜國正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企劃處.
第八章 发酵过程.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称为危害。 危害按其性质划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第八章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解析.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中如何发现安全隐患与违法行为线索
柠檬汁 让你健康又美丽 四(3) 赵起震.
第九章 微生物发酵技术 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概论 第二节 工业发酵的工艺流程 第三节 工业发酵的主要产品.
之 魔 析 妖 鬼 解 怪 大 沈家仪小组出品.
水 与 生命.
微生物的生长 湖南省地质中学生物组 授课人:赵隆基.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微生物发酵与抗生素 高狄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知识竞赛 欢迎同学们参与低碳生活知识竞赛 指导教师:丹赵路中学 王同有.
高考要求 1、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A 2、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A 3、发酵工程的应用A
第二节 培养基的种类 按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分类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类 按培养基的功能分类.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微生物与发酵工艺 知识点3.2.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第八章 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主題 : 飲食安全 主講人:護士黃淑美 ..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与分析 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概论 第四章:发 酵 工 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预防龋齿 从我做起.
植物和我们.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九章 长期资产及摊销 2017/3/21.
第一节 沉降分类的基本概念 本节思考题 (1)简述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微生物 代谢调节.
培养基 概念: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影响: 产生菌的生长发育 发酵单位的增长 成品的质量
第九节 补料的控制 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 culture,FBC):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课程安排-2015年秋学期 周数 日期 授课内容 授课形式 作业 1 绪论 讲解+视频 2 第1章 讲解+课堂讨论 3 国庆节放假 4 5
第八章 发酵过程控制.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第六章 发酵动力学.
ATP SLYTYZJAM.
氮循环 肖子聪.
第五节 基因工程菌的 稳定性 基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常    出现质粒不稳定的现象。 质粒不稳定可分为:   分裂不稳定   结构不稳定.
药物的跨膜转运.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节 营养基质的影响及其控制 1、 对生长的影响 S  = max Ks + S 一、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1、 对生长的影响 可用Monod 方程来描述基质浓度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比生长速率 max ---限制性营养物质浓度(S)过量时的比生长速率,即最大比生长速率,h-1 S ---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 Ks --- 饱和常数(= 0.5max时的基质浓度)  = max S Ks + S

据Monod方程,在分批发酵中菌体比生长速度是基质浓度的函数。在S<<Ks的情况下,菌体比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呈线性关系。 基质过浓导致抑制作用。当葡萄糖浓度低于100-150 g/L,不出现抑制作用;当葡萄糖浓度高于350-500 g/L,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细胞出现脱水现象。 培养基过于丰富,菌体生长过旺,黏度增大,传质差,菌体不得不花费较多的能量来维持其生存环境,即用于非生产的能量大量增加。 控制合适的基质浓度。

在生长偶联型发酵中,趋向Qpmax与max的变化一致 随S浓度增加而加大,达到max时不再受S的影响 当S下降时, 也随之下降 在非生长偶联型发酵中,产物生成后于生长:Qp与营养物浓度饱和值无关 即营养物浓度不饱和的限制作用只影响,而不影响Qp 稳定期前营养物浓度控制目的是保持最大,稳定期内营养物浓度控制产物形成最大浓度。

在产物生成阶段,菌体不再以几何级数增加,营养物主要用以转化为产物 营养物不足,产物形成少 营养物浓度过高,酶达到饱和,也不会增加产物形成量 营养物也影响代谢调节

举例:基质浓度对生成量和组成的影响 黑曲霉柠檬酸发酵 蔗糖浓度15%~18%,蔗糖同化率97% 蔗糖浓度20%,只同化92% 蔗糖浓度低于10%,产柠檬酸少,积累草酸 蔗糖浓度低于2.5%,不产柠檬酸

影响菌体按比例、均匀地吸收营养物和环境pH的稳定 营养物比例对发酵的影响 影响菌体按比例、均匀地吸收营养物和环境pH的稳定 影响菌体生长,影响产物量和组成 例:棒杆菌生产谷氨酸 NH4+过量,菌体增殖阶段会抑制菌体生长,产酸阶段谷氨酸会受谷氨酰胺合成酶作用转化为谷氨酰胺; NH4+不足,-酮戊二酸积累,引起反馈调节。

2、碳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迅速利用的碳源能较迅速地参与代谢、合成菌体和产生能量,并产生分解代谢产物,有利于菌体生长,但有的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产物合成; 缓慢利用的碳源多数为聚合物,为菌体缓慢利用,有利于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例如,乳糖、蔗糖、麦芽糖、玉米油及半乳糖分别是青霉素、头孢菌素C、盐霉素、核黄素及生物碱发酵的最适碳源。

For 青霉素: 现象:在迅速利用的葡萄糖培养基中,菌体生长良好,但青霉素合成量很少;相反,在缓慢利用的乳糖培养基中,青霉素的产量明显增加。缓慢滴加葡萄糖以代替乳糖,仍然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 说明:糖的缓慢利用是青霉素合成的关键因素。乳糖被缓慢利用的速度恰好适合青霉素合成的要求。 结论:合理使用迅速利用的碳源; 发酵培养基中采用混合碳源。 糖对青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试验

碳源的浓度:营养过于丰富对菌体的代谢、产物的合成及氧的传递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若产生阻遏作用的迅速利用的碳源用量过大,则产物的合成会受到明显的抑制;反之,仅仅供给维持量的碳源,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就都停止。 控制碳源的浓度: 经验法:根据不同代谢类型来确定补糖时间、补糖量和补糖方式。 动力学法:根据菌体的比生长速率、糖比消耗速率及产物的比生成速率等动力学参数来控制。

3、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影响产物合成的方向和产量 如: 谷氨酸发酵—— NH4+供应不足,促使形成α-酮戊二酸;

迅速利用的氮源:氨基(或铵)态氮的氨基酸(或硫酸铵等)和玉米浆等;容易被菌体所利用,促进菌体生长,但对某些代谢产物的合成,特别是某些抗生素的合成产生调节作用,影响产量。 如链霉菌的竹桃霉素发酵中,采用促进菌体生长的铵盐浓度,能刺激菌丝生长,但抗生素产量下降。铵盐还对柱晶白霉素、螺旋霉素、泰洛星等的合成产生调节作用。 缓慢利用的氮源: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子饼粉等蛋白质。延长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期、提高产物的产量。一次投入全量容易促进菌体生长和养分过早耗尽,以致菌体早衰自溶,缩短产物的生产期。

生产上采用的方法: 设计发酵培养基:选用含有快速利用和慢速利用的混合氮源。 如:氨基酸发酵用铵盐(硫酸铵或醋酸铵)和麸皮水解液、玉米浆; 链霉素发酵采用硫酸铵和黄豆饼粉。

补加有机氮源 酵母粉、玉米浆、尿素等。 如:土霉素发酵,补加酵母粉可提高发酵单位; 青霉素发酵,后期出现糖利用缓慢、菌浓变稀、pH值下降的现象,补加尿素可改善这种状况并提高发酵单位; 氨基酸发酵补加作为氮源和pH值调节剂的尿素。

补加无机氮源:氨水或硫酸铵 氨水:既可作为无机氮源,又可调节pH值。在抗生素发酵工业中,通氨是提高发酵产量的有效措施,如与其他条件相配合,有的抗生素的发酵单位可提高50%左右。 硫酸铵:生理酸性,当pH值偏高而又需补氮时补加,以达到提高氮含量和调节pH值的双重目的。 根据发酵控制的要求选择其他无机氮源。

3、磷酸盐浓度的控制 适当的浓度:取决于菌种特性、培养条件、培养基组成和来源等因素。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和使用的原材料进行实验确定。 抗生素发酵:生长亚适量(对菌体生长不是最适合但又不影响生长的量)的磷酸盐浓度。 举例:四环素发酵:菌体生长最适的磷浓度为65~70 μg/mL,而四环素合成最适磷浓度为25~30 μg/mL。青霉素发酵:0.01%的磷酸二氢钾为好。 代谢缓慢:补加磷酸盐。 举例:在四环素发酵中,间歇、微量添加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四环素的产量。

营养条件的选择 1)种类的选择 生长阶段:营养物要全面 产物生成阶段:给予发酵所需的各种营养,前体、促进剂 混合氮源和混合碳源 2)浓度

3)比例的选择 根据培养基化学组成和菌体需要 根据动力学原理进行优化 碳氮比 根据营养物特性进行调整 操作方法: 首先要确定基础培养基配方中有适当的配比。 然后通过中间补料来控制:C,N,磷酸盐。 可利用菌体代谢产生的CO2量来控制生产过程的补糖量,以控制菌体的生长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