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教學概論 臺中市溪南國中 張廷吉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唐淑華教授
教部投入10億 補救14萬落後生 1,000,000,000元 ÷ 140000 人 = 7143 (元/人)
101學年度教育部統計處資料 全國約有兩萬人, 北北基約有八千人, 每科平均成績是在 二十分上下 國小學生總人數:1,373,375人 國中學生總人數: 844,884人 畢業生:286,363人 參加全國基測:171,681人 全國約有兩萬人, 北北基約有八千人, 每科平均成績是在 二十分上下
前言 世界評比 教育指標 排比情形 PISA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 (3年辦理1次) 閱讀 數學 科學 (1)2006年施測結果於2007年12月5日公布。 (2)世界排名: ▲數學第1。 ▲科學第4。 ▲閱讀第16。
前言 世界評比 教育指標 排比情形 PISA 國際學生評量計畫 (3年辦理1次) 閱讀 數學 科學 (1)2009年施測結果於2010年12月7日公布。 (2)世界排名: ▲數學第5。 ▲科學第12。 ▲閱讀第23。
前言 世界評比 教育指標 排比情形 PIRLS 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閱讀 2006年3-5月施測,於2007年11月28日公布,45個國家/地區參加,我國之表現為世界排名第22名。
前言 2012數學成績會是如何呢? 我國科學與數學的國際評比成績亮眼,但排名似有逐漸落後之可能性,其真實性又是如何呢?隱憂又是什麼? 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 能主動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 學生閱讀能力何以落後香港、新加坡、韓國? 學習成就落差何以那麼大?
攜手計畫是什麼?
攜手計畫是什麼? 是兼具經濟弱勢與學習弱勢學生的補救教學計畫。 學習低成就 弱勢家庭學生 本計畫主要輔導對象 全體學生
攜手計畫是什麼? 95年度起,教育部開始推動「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及「教育優先區-學習輔導」,以照顧弱勢之個人或地區 因應12年國教實施,102年起將整合國中小補救教學計畫,以協助所有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 確保每一位國民中小學學生之基本學力
台灣2006年開始攜手計畫,進行課後補救教學,期望讓每一位孩子都不落後。 1.補救教學的對象 智力正常,但其實際的學業表現明顯低於其能力水準。經學業成績考察,其學科成就不及格,且在學業成就的表現上低於其他學生許多者。 2.補救教學的歷程 評量─教學─再評量的循環 (張新仁, 2001) 3.補救教學主要任務 診斷學習迷失(bug)、解決學習困難問題(debug)
補救教學是什麼? 補救教學的定義: 廣義而言,補救教學是學習輔導的一環。 是學生發生學習困難時,應獲得的一種診斷式教學。 補救教學的定義: 廣義而言,補救教學是學習輔導的一環。 是學生發生學習困難時,應獲得的一種診斷式教學。 學生在每個年級均有應達到的基本能力,補救教學是在對程度落後或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實施個別、適性化的教學以確保其應具備有基本學力。 補救教學型態眾多,如資源教室、學習站、學習實驗室、套裝學習材料、電腦輔助教學等,皆可屬之(參見張新仁文獻回顧,2001)
補救教學是什麼? 補救教學的內涵: 學校存在的責任 每一個學生都可以 結合教與學、評量與回饋、補救教學的歷程 實踐「帶好每一位學生」 堅持國民教育它的普遍性與公平性特質 保障學生求知過程中不會受傷。 14
補助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弱勢學生實施要點(子計畫三-)攜手計畫 補救教學推動現況 法規 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補助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弱勢學生實施要點(子計畫三-)攜手計畫 成績評量準則 100.10發布 臺國(二)字第1000193000號函 101.01.20發布 101.05.07發布
補救教學法源依據 12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配套措施方案3-2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12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配套措施方案3-2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經費補助適用要點: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補救教學作業要點 子方案一:一般學習扶助方案 子方案二:特定地區學習扶助方案 子方案三:國中基測成績待提升學校學習扶助方案 子方案四:縣市整體推動方案
法規賦予權責 讓學生負起自我要求之責、教師負起輔導學生適性學習之責、學校對學生負起安排補救教學之責、家長負起與教師及學校共同督導學生學習之責、地方及中央教育主管機關負起管控學習品質之責,俾學生、教師、學校、家長及主管機關正視補救教學之重要性。
補救教學課程推動 評量診斷 篩選 成效追蹤 擴充題庫 基本學力 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補救教學專業增能 每年9-10月 成效追蹤 每年2-3月 每年6-7月 擴充題庫 ~101.08 101.08-103.02 評量診斷 篩選 成效追蹤 擴充題庫 基本學力 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補救教學專業增能 補救教學種子講師培訓 補救教學師資培訓 實施 第一層-在課堂中即時補救 第二層-課間-抽離、課後、小班教學教學
補救教學是什麼? 子方案一:一般學習扶助方案 學習低成就 初步篩選: 凡單一學科成績為該班級後百分之三十五者,由級任老師或國語文、數學、英語、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等學習領域任課教師轉介學生上線參加篩選測驗。 參加補救教學線上評量篩選測驗,國語文、數學或英文之標準化測驗結果屬該科學習低成就者。 PS:每年九月為全國篩選測驗實施時間
補救教學是什麼? 子方案一:一般學習扶助方案 弱勢家庭學生 具有下列身分之ㄧ,另有其他輔導方案者(如已接受資源服務),以不重複服務為原則: A.原住民學生。 B.身心障礙人士子女。 C.外籍、大陸及港澳配偶子女。 D.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學生及免納所得稅之農工漁民子弟。 E.隔代教養及家庭失功能子女(包括單親)。 F.身心障礙學生(包括經鑑輔會鑑定為疑似身心障礙,且經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認定受輔可提升該生學業成就且不影響其他受輔學生之學習者)。
補救教學是什麼? 子方案一:一般學習扶助方案 弱勢家庭學生 G.其他經學習輔導小組認定有需要之學習成就低落弱勢國中小學生,以不超過攜手計畫受輔對象人數百分之三十為原則,並以前開資格學生為優先,如均已滿足需求,百分比得酌予放寬,且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五) 101學年度(含)之國中一、二年級學生,參加補救教學線上評量測驗,國語文、數學或英文之標準化測驗結果屬該科學習低成就者,均應入班接受補救教學,不限制須具備弱勢身分。
補救教學是什麼? 子方案二:特定地區學習扶助方案 原住民學生比率偏高之學校:一般地區、都會地區、特偏及偏遠地區學校,原住民學生合計佔全校學生總數40%以上者。 離島地區之學校:離島地區,指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屏東縣琉球鄉、臺東縣蘭嶼鄉及綠島鄉。 接受施測條件:全校所有學生。
補救教學是什麼? 子方案三:國中基測成績待提升學校學習扶助方案 申請資格:本署依據下列前年度國中基測成績PR值低於十之人數占報考人數之比率進行補助,符合資格之學校,本署得核定連續補助二年: (1)報考人數十五人以下,PR值低於十之人數達五人以上之學校。 (2)報考人數十六人至五十人,PR值低於十之人數達百分之三十以上之學校。 (3)報考人數五十一人以上,PR值低於十之人數達百分之二十五以上之學校。 受輔對象:參加補救教學線上評量測驗,國語文、數學或英文之標準化測驗結果屬該科學習低成就者。
補救教學課程推動 評量診斷 篩選 成效追蹤 擴充題庫 基本學力 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補救教學專業增能 國小-100.11 國中-101.04 101年8月上網公告 補充教材完成 101.12 推動 結合國教輔導團宣導及示範教學(融入精進計畫) 評量診斷 篩選 成效追蹤 擴充題庫 基本學力 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補救教學專業增能 補救教學種子講師培訓 補救教學師資培訓 實施 第一層-在課堂中即時補救 第二層-課間-抽離、課後、小班教學
補救教學課程推動 評量診斷 篩選 成效追蹤 擴充題庫 基本學力 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補救教學專業增能 種子講師 縣市薦派 合格講師人數納入補助原則 國中之國、英、數補救教學種子講師各科均需達3人以上 辦理補救教學師資培訓 補救教學課程架構 延聘合格種子講師 善用區域範圍或策略聯盟辦理 統合視導 現職教師及退休教師-8hr. 其他類教師-18hr. 102 年1月-100% 評量診斷 篩選 成效追蹤 擴充題庫 基本學力 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補救教學專業增能 補救教學種子講師培訓 補救教學師資培訓 實施 第一層-在課堂中即時補救 第二層-課間-抽離、課後、小班教學
補救教學課程推動 評量診斷 篩選 成效追蹤 擴充題庫 基本學力 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補救教學專業增能 第一層 在課堂中即時補救 以差異性教學達成「因材施教」 第二層-課間-抽離、課後、小班教學 教師在經費及課程觀念的改變 學生及家長在觀念上的改變 教學品質 從補救教學方案引領教學活動多元適性 從教學活動多元適性引領教學品質精進 評量診斷 篩選 成效追蹤 擴充題庫 基本學力 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 補救教學補充教材 補救教學專業增能 補救教學種子講師培訓 補救教學師資培訓 實施 第一層-在課堂中即時補救 第二層-課間-抽離、課後、小班教學
補救教學重要配套措施 修訂法規賦予權責,將自100年起開始修訂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成績評量準則,俾學生、教師、學校、家長及主管機關正視補救教學之重要性。 畢業條件修訂 2017/3/21
成績評量準則修正(新增)重點 ◆何謂「成績及格」? ◆明確規定畢業的條件。 ◆賦予辦理補救教學之法源。 ◆賦予辦理教育會考之法源。
何謂「成績及格」 ◆國民教育法第13條第2項:「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修業期滿,成績及格,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 」 ◆何謂成績及格?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第8條:「(第2項)…應以優、甲、乙、丙、丁之等第,呈現各學習領域學生之全學期學習表現,其等第與分數之轉換如下: 一、優等:九十分以上。 …四、丙等:六十分以上未滿七十分。五、丁等:未滿六十分。 (第3項)前項等第,以丙等為表現及格之基準。」
畢業的條件 ◆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第11條: 國民中小學學生修業期滿,符合下列規定者,為成績及格,由學校發給畢業 證書;未達畢業標準者,發給修業證明書: 一、學習期間扣除學校核可之公、喪、病假,上課總出席率至少達三分之二以上,且經獎懲抵銷後,未滿三大過。 二、七大學習領域有四大學習領域以上畢業總平均成績丙等以上。 前項規定,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八月一日以後入學國民中小學之學生適用之。 」
賦予辦裡補救教學之法源 ◆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第10條第1項: 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領域之成績評量結果未達及格基準者,應施以補救教學,並依教育部所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規定辦理。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 實施方案之規劃與目標 研訂各年級之基本學習知能,界定基本學力。 有效篩選出學習低成就學生,管控學習進展。 扶助每一位學習低成就學生,弭平學習落差。 確保國中小學生之基本學力,提升學習品質。 避免國中學生之基本學力 因無升學測驗考試而下降。
基本學力~ 係指所有學生在學習過後 必須具備之最基本的成就表現。 「基本學習內容」 係指無論課程綱要如何改變,敎材如何重編, 學生在該年級必須習得的基本內容。 依此基本學習內容各項指標研發檢測試題, 建立學力檢測機制。 凡參與檢測未通過之學生,即應接受補救敎學。
預期效益 完成各年級之基本學習內容,客觀界定出學生之基本學力。 正確篩選出學習低成就學生,系統監控受輔後之學習進展。 扶助每一位學習低成就學生,實現民主社會之公平、正義。 學生、教師、學校、家長及主管機關均能正視基本學力之重要性。
問題 ●為什麼要補(Why)──補救教學的必要性 ●補誰(Whom)──補救教學的對象 ●補什麼(What)──補救教學的內容科目或教材 ●誰來補(Who)──補救教學的師資 ●何時補(When)──補救教學的實施時間 ●如何補(How)──補救教學的實施方式 ●有何工具(Which)──補救教學的檢測工具 ●其他事項
Why─為何要實施補救教學
各國老年人口變化圖
經濟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社會功能 孩子個個都是寶,都要好好教育他! 《教育之功能》 (下一頁) 選擇與傳遞文化,促進文化的融合與創新。 政治功能 養成政治領導人才,促成政治社會化,提升國民民主素養。 經濟功能 培養經濟發展人才,改善經濟勞力素質,加速經濟結構的變化。
為何要推動補救教學? 入學機會的均等-就學機會平等 教育過程的均等-強調適性教育 教育結果的均等-實施補償教育 因材施教與人盡其才的觀點 教育機會均等理想的追求,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教育機會均等的內涵 入學機會的均等-就學機會平等 教育過程的均等-強調適性教育 教育結果的均等-實施補償教育 因材施教與人盡其才的觀點 39
補救教學的目的? 提供學習成就低落之弱勢國中小學生課業補救教學,以實現弱勢關懷並確保基本學力。 縮短城鄉教育差距,提供國中小均等發展的機會。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符合學生現實需要 帶好每一個孩子 其他您可以接受的任何理由
攜手計畫之補救教學特色 教師應了解低成就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師應了解補救教材的選用原則並運用有科學證據為基礎的教學方法 「學生屬性」: 100學年之國一生不限身分別 「學生屬性」方面:針對弱勢且低成就國中小學生 「教學方式」方面:提供課業補救教學與適性多元學習機會 「教學目標」方面:提高學習效果與學習成功之信心 教師應了解低成就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師應了解補救教材的選用原則並運用有科學證據為基礎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了解定期檢核學習成效的重要與培養學生正向積極的學習態度
何謂「公平」? 常態分配圖 你有當過outlier的親身經驗嗎? outlier 在教學中我們要如何處理這些outlier? outlier 42
學生屬性方面 了解「弱勢低成就學生」的學習需求 「弱勢」≠ 「低成就」 「低成就學生」的定義 「……補救教學受教對象之界定,分為三類:一為學生的實際學業表現明顯低於其應有的能力水準……。另一為學生的實際學業表現明顯低於其班級平均水準,亦稱之為低成就。最後一類為學生學科成就不及格,且其學業表現明顯低於其他學生許多者,稱之為成績低落者」(張新仁,2001) 攜手計畫對學業成就低落的界定:都會地區以單一學科班級成績後百分之二十五,非都會地區以單一學科班級成績後百分之三十五為指標 未來一旦補救教學評量系統建置完成後,將可採全國學生為常模,進行檢核與篩選(100學年已採全國常模檢核,101學年起將採標準參照進行篩選及檢核,以「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作為篩選標準)
學生屬性方面 了解「弱勢低成就學生」的學習需求 誰是「弱勢學生」? 這是一個非常異質的團體 目前國內常見的定義 環境因素:低社經家庭、地處偏遠地區、文化殊異、家庭因素 個人因素:智力、各種身心障礙 除上述之外,還有哪些學生也具有弱勢的特性? 再思考「資源」的定義 (參見Payne, 2005) 弱勢低成就學生最大的困境為何?(參見唐淑華,2010) 一般人對弱勢低成就學生的刻板印象 「他們很懶惰」、「他們很駑鈍」、「他們並不在乎」
《理解貧困的一種框架》 何謂「資源」? 經濟上:是否有足夠的錢可以買想要的東西? 情緒上:遇到不如意的事,是否能採建設性的方式調適與因應? 心智能力上:是否有基本的讀寫算能力以應付日常事務? 精神上:是否能夠脫離世俗層面而找到性靈上的意義? 身體方面:是否擁有健全的身體健康與行動能力? 支持系統方面:有急需時,是否能得到朋友、家庭等的立即支持? 情感關係上:是否有良好的楷模可供學習與提供情感上的依附? 對隱藏規則的知識:是否能了解上一階層的hidden rules? (Payne, 2005) back
Whom─那些學生要接受補救教學 ◆以前─攜手計畫 ◆以後─補救教學計畫 ♦都會地區─班級後25%;非都會地區─班級後35% ♦常模參照─班級常模 ◆以後─補救教學計畫 ♦希望逐步提高% ♦標準參照 學習弱勢 經濟弱勢 目標學生 65% 35%
What─教學內容 制定基本學習內容,編輯對應之補救教學教材,掌握每個年級之核心學習內容。 (國英數) ▲基本學習內容(101年7月已上網公告於本部國教司網頁) ♦國小:各年級國語文、英語、數學等工具學科之學生必須學會的基本內容,已於100年11月建構完成。 國語文:包括【注音符號、字詞、篇章、寫作】等。 英語科:包括【字母辨識、字母拼讀、字詞、句型、常用語】等。 數學科:包括【數與量、代數、幾何、統計與機率】等。 ♦國中:101年4月30日前完成制定國中國、英、數等工具學科的基本學習內容。 ▲編輯與基本學習內容對應之補救教學教材(101/12完成) 100年10月起發展工具學科相對應之測驗題目與學習材料。
Who─師資 所有學科教師均應具備補救教學知能! 現職教師及退休教師: 現職教師、退休教師、儲備教師、大專生、大學畢業具該科目專長之志工等。 ◆教育部:辦理補救教學種子師資培訓(已培訓691位)。 ◆地方政府:利用種子師資進行全縣市之師資培訓。 所有學科教師均應具備補救教學知能! 現職教師及退休教師: ♦國、英、數教師8小時:包括─補救教學概論(含理論與技術)2小時、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與輔導2小時、三科分科教材教法4小時。 ♦非國、英、數教師8小時:包括─補救教學概論(含理論與技術)2小時、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與輔導2小時、補救教學班級經營2小時、低成就學生學習診斷與評量2小時。
補救教學種子教師研習課程 共18時 主題 國小階段課程 國中階段課程 基礎課程 選修課程 補救教學基本概念 補救教學概論(2時)【含理論與技術】 補救教學實務案例研討(2時) 低成就學生心理輔導、班級經營 國小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與輔導(2時) 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與輔導(2時) 國小補救教學班級經營(2時) 國中補救教學班級經營(2時) 測驗與診斷 國小低成就學生學習診斷與評量(2時) 國中低成就學生學習診斷與評量(2時) 選修課程 分科教材教法與實務策略 國語文與數學補救教學教材教法(共4時,每科2時) 國語文補救教學教材教法(4時) 數學補救教學教材教法(4時) 英語補救教學教材教法(4時) 國語文與數學補救教學策略 (共4時,每科2時) 國語文補救教學策略(4時) 數學補救教學策略(4時) 英語補救教學策略(4時) 共18時
When─何時實施補救教學 補救教學基本原則 ◆及時補救。 ◆自起點行為補救。 Tier 3 特教學生 之補救教學 Tier 2 學習明顯落後學生之 事後補救教學 Tier 1 一般班級之平常教學 透過形成性評量做立即性的補救教學
不同補救教學需求 越需要自編教材 課外教材:自編、改編 越接近普通班課程 普通班教材調整 多層次教學需求 陳淑麗、洪儷瑜(2010)p.55
各國努力實施補救教學 無視問題、順其自然者 積極解決者 資料出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洪儷瑜教授 第三層T1 5-10% 特殊教育 增加低成就學生比率 降低一般學生比率 無視問題、順其自然者 擴大雙峰現象 降低低成就比率 增加一般學生比率 積極解決者 第三層T1 5-10% 特殊教育 第二層T2 10-20% 小組補救教學 第一層T3 70-85% 一般補救教學 資料出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洪儷瑜教授
補救教學之歷程 補救教學 是一種「評量─教學─再評量」 的循環歷程。 主要工作在於 篩選、診斷與轉介適當的學生, 以接受補救教學。
How─如何實施補救教學 要從教學歷程來思考補救教學之實施 《教學歷程》 評量 教學 效果 回饋 了解學 生的起 點行為 決定 教學 目標 選擇 教學 內容 組織 教學 內容 設計 教學 活動 進行 教學 評量 教學 效果 回饋 ◎學生學得不好,是教學歷程中那個環結出了問題,就應該從該環結著手改進。
傳統教學與學習成就曲線圖 《知識階梯》 10~20% 達到精熟 單元10 教學與測驗 單元3 單元2 單元1 教學及測驗 30~40% 50~60% 達到精熟 40~50% 30~40% 10~20% 達到精熟 《知識階梯》
精熟學習教學過程 第1單元教學 形成性 測驗 甲卷 校正活動 充實活動 乙卷 第2單元教學
精熟學習的結果與學習成就曲線 單元10 單元3 單元2 單元1 80~90% 達到精熟 80~90% 達到精熟 第2次形成性測驗 回饋與補救 第1次形成性測驗
誰需要補救教學 學業表現之特色 在測驗的表現上不佳 學業成績表現較差 在閱讀或數學的程度比低落 常有學業方面的挫折 經常不交或遲交作業 向同學拷貝作業。
誰需要補救教學 日常行為表現部分 依賴性重,需要家長或教師的特別注意 家庭提供較少的支持。 容易分心,不易專心及努力工作 學習態度不佳、缺乏動機、恆心 在自我或社會性的控制適應部分,有些困難 在學習部分,需要比其他同學更多的時間 不喜歡學校及家庭作業 習慣性的遲緩以及較低的出席率 家庭提供較少的支持。
教學診斷的歷程 教師要學習: 1.會觀察、值得注意的學生反應 2.會詢問瞭解學生的內在想法,不要急著說「錯」! 教師發問、 要求學生表現 學生表現、回答 教師繼續發問 教師要學習: 1.會觀察、值得注意的學生反應 2.會詢問瞭解學生的內在想法,不要急著說「錯」!
對話式形成性評量 把評量嵌入教學歷程,教師有效的運用提問、對話,從學生的回答蒐集證據,由證據做出適當的教學決策和調整(張景媛,2011) 學習目標 學習者要往哪裡去 學習狀況 學習者目前在哪裡 學習回饋 提供回饋幫助學習者前進
中小學補救教學現場常聽見的抱怨/問題 「受輔學生很容易分心,受他(她)人影響」 「受輔學生常常不專心、被動、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東張西望,甚至和隔壁同學聊天」 「受輔學生學習動機很弱,常常不容易將他(她)拉回正課」 「受輔學生上課時常常感覺都很疲累,精神狀況非常不佳 」 「受輔學生不說話,也不想回答問題,讓課輔老師很無助」 「受輔學生不是真正了解、明白所教學的內容」 「受輔學生很有個性,上課心情不好時,不知該用什麼方法跟他(她)溝通?」 「受輔學生的程度很差,不知該如何提供補充教材給他(她) ?」
問題表象 形成假設 收集相關訊息 思考可能的解決方式 設定優先順序 選擇問題解決之指標 決定處理方式並展開行動
影響學習的因素 外在因素: 學校 家庭 社區 內在因素: 學習能力 學習策略 學習動機 (林建平,1997,頁11)
影響學習的要素 教材教法課程設計(學校) 學習環境(家庭) 經驗背景(學習能力) 學習習慣(學習策略) 增強來源(學習動機)
影響學習品質三因素 「能不能學」 「會不會學」 「要不要學」 「缺乏資源」? 是「懶惰」? 是「沒有能力」? 還是「沒有好的學習方法」? 是「不在乎」? 還是「不相信努力是有用的」?
補救教學原則(1) 提供適性與多元的學習材料 對於學習的迷思 是「失敗為成功之母? 」「化悲憤為力量? 」「越挫越勇? 」 還是 習得無助感?! 選擇補救教材的原則 應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勝任感」:學習任務難易適中、鼓勵挑戰與犯錯、獎勵努力而非能力 符合「自主性」的精神:設定個人學習的目標、鼓勵學生思考學習的價值、允許學生以自己的速率進步、避免競爭,鼓勵合作、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
布魯姆(Benjamin S. Bloom) 的補救教學模式 原則: 每位學生根據事先訂定的標準評定成績,不需考慮其他學生的標準。 凡是達到此一標準的學生即可得A ,人數沒有限制。 不需和其他學生作比較。 在學習過程中要接受一系列的評量,並根據提供的回饋,了解自己學習困難的所在。
Fred S. Keller 個別化教學模式(the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model): 作法與步驟如下: 教材分成若干單元,每單元皆有評量,且設有精熟標準(90%至100%的精熟度) 學習材料為教學來源與學習主體,老師是輔助者。因此,教科書、學習指導和作業的「學習導引」是學生自學的重要參考內容,包含單元學習目標、教材內容分析等。
Fred S. Keller 每位學生按自己能力、時間,決定學習的進度。單元教材,再接受該單元評量。 每位學生讀完各單元,參加單元評量,達到精熟標準者則進入下一單元;未達到精熟標準者,必須重新學習。
基本學習內容 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資源平台 教育有愛.學習無礙-「數學補救教學教材」 http://priori.moe.gov.tw/modules/bulletin/index.php?page=article&storyid=354 back
補救教學原則(2) 運用適性與多元的教學方法 學習沒有捷徑,但一定有方法! 應教導有效的學習策略 認知策略:複誦(如抄筆記、劃重點)、意義化(如摘要、提問、類比)、組織策略(如做大綱、畫組織圖) 後設認知策略:計畫(設定目標)、監控(自我測試)、調整(調整閱讀速度、應試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預定進度)、環境管理(如了解哪裡是安靜區域)、努力管理(歸因方式)、尋求他人協助(如尋求師長或同儕協助) 最重要的是,要運用各學科教學知識以進行補救教學(參見Schulman, 1987)
補救教學原則(3) 設定學習成效方面的教學目標 提供多層次的學習支援系統 初級介入:由原班級老師擔任,一般教室內之學生都包括在內 次級介入:以較密集的方式提供額外的、小組的協助 三級介入:提供更密集、更個別化、更明示的協助 定期檢測成果:運用「評量—教學—再評量」的循環模式(教育部訂在二月及六月為全國學習成長測驗實施時間) 學習過程中,應提供高品質的回饋
補救教學原則(4) 有效增進學習成功之信心 提升學習動機 創造一個富「學習型組織」的環境 動機「喚起」階段—趣味性原則 動機「維持」階段 補救教學原則(4) 有效增進學習成功之信心 提升學習動機 動機「喚起」階段—趣味性原則 儘量呼應學生的個人興趣 使用高趣味性的學習媒材 將學生的生活經驗納入思考 動機「維持」階段 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協助學生建立適當的失敗歸因 運用自主性的教學策略 創造一個富「學習型組織」的環境 建立互信的師生關係 鼓勵同儕之間的合作學習
補救教學課程及教學設計的原則 由易至難、由簡而繁 從已學到未學 建立學生自信與動機 具高度的結構性 學習目標需明確與具體 考慮學生能力、接受程度及注意廣度。 簡化教材 學習活動富有變化
成功的補救教學進行原則-1 徵求學生參加的意願 根據學生程度教學 循序漸進、小步驟進行 提供回饋和安排增強 使學習教材有意義 協助記憶
成功的補救教學進行原則-2 將學生安排為合作式小團體的學習 提供充分而多樣化的練習機會 建立成功的經驗 激勵學習動機 可使用多媒體、多元化的教具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結語(一):亡羊補牢 補救教學的第一步乃是正確的問題診斷。愈精確的診斷,愈能給予有效的協助 除了使用課本之外,亦能使用適性多元的補充教材 想一想:為什麼學生不會解應用問題?(參見張景媛與陳萩卿,2004) 想一想:為什麼學生不愛閱讀?(參見陳淑麗與洪儷瑜,2010) 想一想:是學生駑鈍?還是缺乏背景知識?是懶惰?還是沒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是不認真?還是缺乏一套好的行動控制能力?是不在乎?還是不相信努力是有用的? 除了使用課本之外,亦能使用適性多元的補充教材 配合學生不同特性與需求,彈性調整補救策略與教學方法 時間永遠都不夠用,因此對於教學目標的掌握非常重要 系統定期的進行學習成效評估,最終目的是在幫助他們回到同儕水準
結語(二):預防勝於治療 以「希望感」的角度設計學習輔導方案 Snyder認為希望感並非一種情緒,而是個體在追尋所欲目標(desired goals)時所產生的認知結果 希望感三元素 個體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若自覺一直沒有進展,其希望感會因而降低,負向情緒會接踵而至,最後還會嚴重損害其幸福感 幫助那些看似「目標」明確,卻不知為何而戰的學生 幫助那些想唸好書,卻沒有好「方法」的學生 幫助那些想專心唸書,但卻沒有強烈「意志力」的學生
漠不關心(Apathy) 絕望(Despair) 以「希望感」觀點思考弱勢低成就學生 憤怒(Rage) 目標受阻 灰心喪志三步曲 back (Rodriguez-Hanley & Snyder, 2000)
Snyder等人對希望感的定義 個體 障礙 目標 意志力 方法 back 唐淑華(2010) 。從希望感模式論學業挫折之調適與因應—正向心理學提供的「第三種選擇」。臺北:心理
結語(三):提醒1 ◆一般人是否比較注意學習成就高的學生? ◆學校是否太重視升學率而忽略了弱勢學生的受教權? ◆那些學生需要補救教學?應有篩選工具。 ◆補救教學成效要如何衡量?應有工具。 ◆是否擔心標籤作用而將學習弱勢學生混於一般學生中進行補救教學? ◆補救教學的時間、地點、教材、前後測、師資來源……等問題需要重視。
結語(三):提醒2 ◆要有激起學習欲望、驅動好奇心的「引起動機」。 ◆要有實作練習。 ◆深入淺出的解說,分段教學、分段示範、分段操作、分段回饋。 ◆舉(生活)案例說明,案例要契合教學主題與階段教學目標。 ◆「教會」重於「教完」。 ◆適當運用「集中練習」與「分散練習」: ♦集中練習:內容簡單,學習者程度較高者。 ♦分散練習:內容較難、複雜,學習者程度較低者。
結語(三):提醒3 ◆自起點行為補救。 ◆補救教學──責任到我為止。 ◆立即補救 -老師平時之教學就應隨時進行「形成性評量」,隨時進行補救教學,儘量不要事後再行補救。 ◆自起點行為補救。 ◆補救教學──責任到我為止。
參考資料 李麗君(2010)。弱勢低成就學生的教學與輔導:現況與省思。載於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編,轉弱為強:弱勢學生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台北:五南。 唐淑華(2010)。從希望感模式論學業挫折之調適與因應—正向心理學提供的「第三種選擇」。台北:心理。 陳淑麗與洪儷瑜(2010)。有效的閱讀補救教學。載於王瓊珠、陳淑麗主編,突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景媛與陳萩卿( 2004 )。數學文字題。載於台灣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組合著,我可以學得更好:學習輔導與診斷手冊(低年級版)。台北:心理。
Nakamura, J., & Csikszentmihalyi, M. (2002). The concept of flow. In C. R. Snyder & S. J.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89-105).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yne, R. (2005).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Poverty (4th ed). Highlands, TX: aha! Process. Rathvon, N. (2008). Effective School Interventions: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Student Outcomes (2nd. Ed.).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謝謝聆聽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