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X射线 一. X射线的发现及其波性 X射线的波特性 内部真空10-6到10-8mmHg,1mmHg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桂立明 核安全综合知识 第一章 原子核物理基础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研究室 桂立明 / 年7月6日.
康普顿散射的偏振研究 姜云国 山东大学(威海) 合作者:常哲 , 林海南.
§2.4 光电效应 ∝ I i (实验装置) 饱和电流 iS iS :单位时间 阴极产生的光电子数… 遏止电压 Ua U
第一章 绪论 内容简介:在简单回顾和罗列经典物理困难的基础上,本章扼要的介绍了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概念、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和玻尔的量子论,以及如何利用这些量子化的假说解决经典困难。然后引入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波。本章的许多结果,最后虽然被量子力学在更高的水平上重新给出,但本章的许多概念,即使在今天,对于物理学工作者仍然是极其重要的。
Chap. 7 Quantum Optics.
第2章 电磁辐射的量子性.
第二章 粒子探测的物理基础 §2-1 带电粒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2-2 光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2-3 强子和物质的强相互作用
X光实验拓展 探索 应用 实验者:王文麒 合作者:孟祥达 指导老师:乐永康.
超级电容特性的形象思维描述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徐海波.
《谱学导论》课程 任课教师:孙国英 副教授 授课班级:
1 光波、光线与光子 §1.5 光波场的量子性.
原子核与放射性 信息工程学院 数理教研室.
第一节 X射线基础 第二节 X-CT基本原理 第三节 X-CT图像重建方法 第四节 X-CT扫描机 第五节 X射线治疗
第八章 X射线 X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1845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商人家庭,1869年在苏黎世大学获博士学位。1895年11月8日傍晚,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实验时,为了避免杂光对实验的影响,他用黑纸板将管子包起来,却发现距阴极管一段距离外的一块涂有铂氰酸钡结晶物质的屏幕发出了荧光,伦琴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射线,经检查发现,射线来自阴极射线管管壁。
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理及应用 一、概述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是一种基于光电效应的电子能谱,它是利用X射线光子激发出物质表面原子的内层电子,通过对这些电子进行能量分析而获得表面成分信息的一种能谱。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NaI(Tl)单晶γ能谱仪实验 梅竹松
分析X射线的衰减规律及其应用 第四组:李晶晶,陈珠,陈远洪,王龙,王子文,吴鑫伟,杨震.
元素周期律.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第三讲 势箱模型.
Geophysical Laboratory
第二章 常用的辐射量和测量 临床放射学 放射卫生学 辐射防护学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 复旦大学 苏汝铿.
NaI(TI)单晶伽马能谱仪实验验证 朱佩宇 2008年1月3日.
LD Didactic GmbH, Leyboldstrasse.1, Huerth, Germany –2008
Μ子寿命测量 王纬臻 合作者 吴泽文 指导老师:乐永康.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仪器分析 分子光谱分析 主 讲:崔华 教授 1.
看一看,想一想.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 (I) ——X射线结构分析
光子能量线性_不同灵敏层厚度 photon,Cell Size 5x5mm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9讲 原子光谱项.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五章 多电子原子.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5. 伦琴射线对晶体的衍射 (Diffraction of Rotgen Rays in the Crystal)
第4课时 绝对值.
量子力学 复旦大学 苏汝铿.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3、核衰变 一、核衰变类型 1.  衰变和内转换 核衰变规则 γ 衰变 内转换 e -ray X-ray.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LCS之自由电子激光方案 吴钢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系数μ 与原子序数Z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五章 多电子原子 §5.1 He及第二族元素原子的光谱和能级 铍 Be:Z=4=212+2 镁 Mg:Z=12=2(12+22)+2
N = 47原子核91Ru的低位能级结构研究:g9/2壳三准粒子激发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5. 伦琴射线对晶体的衍射 (Diffraction of Rotgen Rays in the Crysta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5.6 X射线 一. X射线的发现及其波性 X射线的波特性 内部真空10-6到10-8mmHg,1mmHg 1906年巴克拉(C.G. Barkla)显示了 双散射实验X射线偏振特性。 内部真空10-6到10-8mmHg,1mmHg =133Pa,靶可用钨钼铂铬铁铜, 高压一般是几万伏到十几万伏 1912年劳厄(M.T.F. von Laue)提出 用晶体来研究X射线的衍射被证, 首次测量了X射线的波长。

劳厄斑(点) 每个圆环对于一个晶面,测出 圆环对应的角度,可求出晶面 距离d 1916年, 德拜和谢勒(氧化锆)

X射线的衍射 布喇格(Bragg)公式 测量X射线的波长l,或晶体的晶格常数d,或NA 。

5.6.1 X射线谱 410.120nm 434.010nm 486.074nm 656.210nm

X射线谱 X射线的发射谱 光谱仪包括三部分:射线产生器 ( X射线管,相当于光源 );分光计 ( 晶体,相当于光栅) ; 记录仪。

Z=42 X射线的发射谱 山丘上的宝塔

轫致辐射(刹车辐射):高速电子打到靶上,受靶的作用而突然减速,其一部分动能转化为辐射能放出射线。 连续谱 —— 轫致辐射 轫致辐射(刹车辐射):高速电子打到靶上,受靶的作用而突然减速,其一部分动能转化为辐射能放出射线。 轫致辐射强度反比于入射带电粒子的质量平方;正比于靶核电荷的平方。连续谱中用钨靶很多 经典困难 实验表明:连续谱的面积的确随靶核的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连续谱的形状却与靶材料无关。存在最小波长min,其数值只与外加电压有关,而与原子序数 Z 无关。 杜安和亨特首先从分析大量实验结果得到:

精密测量min 和 V,就可准确地推算出 h。 Z=42 若加速电子到达靶核时,全部能量转成 辐射能,则发射光子可能具有的最大能量 代入数值,得 min —— 量子极限,其存在是量子 论正确的又一证明。 精密测量min 和 V,就可准确地推算出 h。 1915年杜安和亨特首次用该方法测得的 h 值与光电效应得到的 h 值完全一致。说明了h 的普适性。 1920年叶企孙也进行了这一工作。

标识谱 —— 电子内层的跃迁 铑Z=45 特征X射线谱由巴克拉于1906年首先发现。 按辐射的硬度(贯穿能力)递减的次序可以标以K、L、…等等字母。后又发现,在 K 系列中又含有Ka、Kb, L 系列中含有La、Lb 、Lg ,… 铑Z=45

特征辐射的产生机制 内层电子被撞出,留下空穴 其他内层电子往空穴的跃迁 考虑到支壳层 K-X射线 产生X射线标识谱的跃迁的选择定则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 镉48原子的X射线能级(电离能级)

莫塞莱定律及原子序数的测定 标识谱有这样一些性质: 各种元素的标识谱有相似的结构。 按原子序数的次序比较各元素的标识谱,谱线的波长依次变动。没有周期性变化。 K 线系甚至 L 线系的结构与化学成份无关。

例如,Co和Ni两元素ka波长为0.179nm和0.166nm,确定Z分别 为27和28,Co在Ni前,但从质量看Ni在前面58.93u,58.69u; 52号碲Te和53号碘I,90号钍Th和91号镤Pa 预言了周期表中的7个空位,原子序数Z分别为43、61、72、75、 85、87和91,后陆续被发现,43锝Tc和61钷Pm都是人造元素 以X射线为分析手段的各种方法,一般依产生空穴的方法差异分为: e-X,用电子束产生空穴,称这为电子X荧光分析; p-X,用质子束产生空穴,称这为质子X荧光分析; 古文物鉴定(越王勾践剑1965出土)、伪钞、大气污染分析等 I-X,用离子束产生空穴,称这为离子X荧光分析; X-X,用X射线产生空穴,称这为X荧光分析。

俄歇电子(AES) 1923年法物理学家俄歇(P. Auger)首先发现 俄歇电子的能量 K层的荧光产额 L M E K层的荧光产额 表示原子中K层有了空穴后产生KX射线的几率,1-wK 表示产生俄歇电子的几率。 一般地,对轻元素发射俄歇电子的几率较大;对重元素发射X射线的几率较大。 在原子壳层产生空穴后,除了发射X射线、俄歇电子来释放能量外,电子跃迁也可诱发原子核激发。

5.6.2 康普顿散射效应的实验规律 (实验装置) 0 θ 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A.H. Compton) 两种波长 0 和 ,且 D =  -0 随散射角 的增大而增大。 与散射物无关 散射物不同,0 和 的强度比不同。轻物质 的强度较大。  X 光管 光阑 0 探测器 0  θ 散射物体石墨 钼Ka 0.0711nm

经典物理的解释 q 单色电磁波 电子受迫振动 同频率散射线 说明 受迫振动v0 散射物体 照射 发射 经典理论只能说明波长不变的散射,而不能说明康普顿散射

受原子核束缚较弱 动能<<光子能量 近似自由 静止、自由的电子 近似静止 光子理论解释 (1) 入射光子与原子外层电子弹性碰撞 受原子核束缚较弱 动能<<光子能量 近似自由 外层 电子 静止、自由的电子 近似静止 不足1MeV 几十MeV 能量、动量守恒 θ

康普顿波长

内层电子 波长不变的散射线 光子 外层电子 波长变大的散射线 (2) X 射线光子和原子内层电子相互作用 0 0  0 自由电子 原子 内层电子被紧束缚,光子相当于和整个原子发生碰撞。 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碰撞时光子不损失能量,波长不变。 结论 (1) 波长变化 内层电子 波长不变的散射线 光子 外层电子 波长变大的散射线

波长 0  (2) 强度变化 轻物质(多数电子处于弱束缚状态 ) 弱 强 重物质(多数电子处于强束缚状态 ) 入射波 散射波 吴有训实验结果(1926年发表) 银的 Ka 线被各种元素散射的X能谱图,散射角q =120o。

例 l0 = 0.02nm 的X射线与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 若从与入射线成900的方向观察散射线。 求 (1) 散射线的波长l; (2) 反冲电子的动能; (3) 反冲电子的动量。 (1) 散射线的波长l: 解 (2) 反冲电子的动能:

(3) 反冲电子的动量: 动量守恒 可见光能否产生Compton效应?

5.6.3 X射线的吸收 dx 1. 质量衰减系数 C I I0 x O x Lamber-Beer定律 吸收系数: 吸收长度: 1. 质量衰减系数 Lamber-Beer定律 C I0 I 吸收系数: O x 吸收长度: x 吸收长度是吸收系数的倒数。表示透射粒子数为入射粒子数的1/e时对应的吸收体厚度。 质量衰减系数: 物理意义:X射线经过单位面积、具有单位质量的一层物质后减弱的百分数。

2.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由低能光子组成,一般地 2.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由低能光子组成,一般地 但光子同整个原子的弹性散射(称相干散射,又称瑞利散射)需考虑,因散射导致光子离开原来的前进方向,不能被放在 正前方的光 强探测器测 出,也应算 作被“吸收”了。 衰减常量

3. 吸收限(吸收边缘) 光子能量越大(波长越短)的X射线,吸收系数小,表明穿透力越强。 吸收限(吸收边缘) 3. 吸收限(吸收边缘) 1S 光子能量越大(波长越短)的X射线,吸收系数小,表明穿透力越强。 吸收限(吸收边缘) K吸收限 1S LI吸收限 2S 2S LII吸收限 2P1/2 ...… 质量吸收系数与入射光子能量的关系

例 解 试比较下列三种能量的大小。 (1) 类氢离子B4+ (Z=5) 从 n=2 能级跃迁至 n=1 能级的辐射能量; (2) 中性B原子 Ka 线的辐射能量; (3) 中性B原子K 吸收限能量EK 。 解 (1) (2) 由莫塞莱公式 (3) 忽略外层电子对K壳层电子的屏蔽作用 中性B原子K 吸收限的实验值为188eV。

Nobel Prize (About X-ray) W. K. Rötgen (1845 -1923) M. von Laue (1879-1960) ← 1915年 利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 1917年 发现元素的标识伦X线 → W. H. Bragg (1862-1942) W. L. Bragg (1890-1971) C. G. Barkla (1877-1944)

Nobel Prize (About X-ray) 1927年 发现以他名字命名的效应→ M. Siegbahn (1886-1978) A. H. Compton (1892-1962) ← 因发现X射线层析图 像技术(CT)获1979年的 诺贝尔医学奖。 A. M. Cormack (1924 -1998) G. N. Hounsfield (1919 - ) X射线天文学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

X射线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谱 连续谱 —— 轫致辐射 标识谱 —— 电子内层的跃迁 Moseley定律 俄歇电子 只与V 有关,而与Z 无关 标识谱 —— 电子内层的跃迁 Moseley定律 俄歇电子

X射线的Compton效应 X射线的吸收 Lamber-Beer定律 吸收系数: 质量衰减系数: 吸收限(吸收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