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天然災害-地震 組員名單: 謝季翰 鄭詩蓉 (組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慢性化脓性中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 脓性炎症 一、病因 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 疗。 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 疗。 2 、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下降。 2 、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下降。
Advertisements

茶顏觀色 以鐵觀音製作炒飯及茉莉綠茶炒飯 之口感探討 高雄市私立樹德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餐飲管理科 專題報告 茶顏觀色 - 以鐵觀音製作炒飯及茉莉綠茶炒飯 之口感探討 班 級:三年四十三組 組 別:第 六 組 學生組長:陳玉庭 組 員:林欣慧 組 員:唐雪梅 組 員:朱鎔澤 組 員:廖元廷 組 員:劉庭溫.
陳冠希事件,最大的受害者是誰? 有否看陳冠希道歉的片段?. 以下是他的聲明 專題探究的三部曲 第一階 段 第二階 段 第三階 段 1. 發掘探 究問題 2. 制訂探 究計劃 1. 蒐集資料 2. 解釋資料 分析資料 口頭報告 書面報告 自評及互 評.
重要的視覺器官-眼 研究者:楊巧詣 指導老師:簡偉娟老師. 一、眼睛的構造二、眼睛的功能 與構造 三、眼球的構造 八、結論與心得 眼-視覺 四、眼球的功能 七、體驗遊戲六、眼睛的保健五、眼睛的疾病.
三峡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张先林
『經』奇大發現 組別:第五組 組員: 曹雅雯 王俞均 葉乃嘉 洪詩盈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肝胆外科医院
第四届“财贸杯”创业计划大赛竞赛申报说明
孝义爱心校园活动专刊 心中有爱 开始 2007年1月6日出版 智慧星出版社.
兩性相處 主講人:孫晉芬老師.
102學年度到校輔導分區座談暨 102年度金融基礎教育合作推廣計畫 「四大主題及教學重點」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卫生.
翻开近代第一家族兴衰史: 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单击切换】.
井字遊戲 圈圈叉叉 資工四乙 498G0090 黃瑞揚.
第三課 先秦韻文選 蒹 葭 佚名 漁 父 屈原.
项目一 超声波探伤的物理基础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陈选民.
诸法无我 宇宙身心皆是幻化,了无自性。 『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
認識鳳梨科植物 拍攝地點:科博館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 配合三上翰林版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
指導老師:鄭政宗 老師 系 級:四日休閒二B 組 員: 朱益詳 陳家倫 童正怡 李怡瑩
有使命的人生 馬太福音28: 重整信仰 2. 信而生活 3. 教而遵行 4. 萬民歸主.
第六章 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 刘 燕.
指導老師:陳慧玲 組員:496B0005羅羽瑄 496B0006劉書含 496B0013孫永芯 496B0046劉靜樺
防震教育宣導 臺南市政府消防局 德興分隊 分隊長 黃元定
移动与搬运病人 主讲:仝春兰.
指導教授:郭教授育仁 組員: 楊中天(政)、莊博鈞(政) 林烜立(經)、吳碩宸(政)
錦繡中華—專題研習報告比賽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 學校:聖公會嘉福榮真小學 班別: 5B 組員:譚皓瑋 孫明光 林禕程 歐梓漢 第六組
親情&友情&愛情.
機車環島之旅 蔡美芳
孤 獨 台灣民謠-莫斯科交響樂團-春天那愷這呢寒.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
肥料與農作物 組別:第五組 組員:沈家豪 王彥忠 鍾漢強 陳煬茗
環境永續經營 迷迭香 姓名:賴昱采498M0100 謝佳琳498M0033.
项目五:出库组织与作业.
台湾の結婚式と 日本の結婚式の違うところ 台湾の結婚式と 日本の結婚式の違うところ.
第六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主要内容: 1、人际交往的作用与发展 2、友谊的获得与培养 3、爱情的位置与影响
泰北 第四世界-遺失的部落 資傳三甲 498F0028 黃佳媛 498F0906 楊佳陵.
趙可式 台灣安寧療護的教育家.
第六篇 借你一双慧眼——社交安全.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好老师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高金英.
魯迅與阿Q正傳 外文一 第三組 組員:王翎卉 吳沛涵(組長) 曾鏡仰 吳俐瑩 饒育敏 簡以婷.
习作六.父母的爱 南昌县莲塘五小: 万美琴.
政治社會化與學習 民意調查.
親職教育         -單親爸爸 班級:幼三甲 姓名:沈曼婷 學號:4A
誰是我的鄰舍? 路加福音10: ‘25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26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27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 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28 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29.
關子嶺風景區 指導老師:陳慧玲老師 成員: 皇甫佳君 吳芬錦 496B0011 鐘珮如 496B0012
<<松林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 單元三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
細尾雙邊魚 俗稱大面側仔,玻璃魚 體呈橢圓形,眼大,鰓蓋骨無棘,體呈淺灰綠色,腹側銀白色;體側中央有一條銀色縱帶,通常以3~6公分較普遍,最大體長約達8公分 地理分布: 細尾雙邊魚分布於本省沿岸、河口、港灣等區域 資料來源:
軍訓報告 王永慶 指導教官:梁春發教官 班級:財金一B 組員:4980S013張庭瑄、4980S089許淑綾、
廟 妙!妙!.
CH 5 國際行銷研究.
浅析广告语言的特性.
班級:四財金一A 姓名:吳翊綾 學號:4990S035 指導教授:蔡享翰
網路概論 第9章 DNS通訊協定.
社會發展的力量 ---志工.
死刑存廢問題 指導老師:吳 漢 組長:4970R044劉俊佑 組員:4970R014彭若謙 組員:4970R018黃冠銘
色彩 COLOUR.
一 、越轨行为(deviance)及其类型
屏東縣海豐國小 六年乙班 二十六號 游怡靜.
Thinking Physics -Vibrations.
主辦單位:科博館植物園 中華民國茶花學會 適用單元:國小三上康軒版第一單元 植物的身體
不體罰也能教好 孩子/學生宣導 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 宜蘭縣正向管教縣級規劃小組.
以適當科技與風險評估的角度來看 風能系統 班級:車輛三甲 學號: 姓名:曾士軒 指導老師:林聰益.
歡迎你們來到 興德國小輔導室.
認 識 地 震 製作者: 陳嘉慶 一、地震是什麼? 二、地 震 的 生 成 三、地震波與地表震動之關係 四、地震與板塊運動
战 战术分析 术 分 析 广州体院篮球教研室.
校 園 霸 凌.
30 歲前 一定要做的21件事.
狂牛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台灣的天然災害-地震 組員名單: 謝季翰49940026 鄭詩蓉 49940012(組長) 環安衛概論報告 台灣的天然災害-地震 組員名單: 謝季翰49940026 鄭詩蓉 49940012(組長)

前言   台灣的地震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地震?板塊碰撞會發生甚麼事情?台灣位於哪兩個版塊之間?台灣為何有複雜的地形?台灣的地震帶有哪些?這些是這次報告所要拿出來討論的事情,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台灣。

板塊碰撞與臺灣島的形成 從50億年前由氣體和宇宙塵形成地球到現在,時間之長誠令人無法想像。地球的表面本為一特大板塊,由大陸漂移說等多種不同學說之解釋,成為現在的7個大板塊,及10多個小板塊,共約20個板塊。大板塊如太平洋、印度.澳洲、歐亞、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等板塊。而小板塊如菲律賓等10多個小板塊。臺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之接觸帶上,以東臺裂谷(花東縱谷)為其分界線,此縱谷以西屬於歐亞板塊,以東則屬於菲律賓海板塊。當菲律賓海板塊向 西移動,遇到了歐亞板塊的阻擋而下沉,形成隱沒帶。 使大陸與古臺灣間的新地槽,再堆積了大量的沉積物。地質學家認為此二板塊的相互運動,已由隱沒轉為碰撞,並促成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隆起現象。更因不斷的造山運動,中央山脈等高山疊起和恆春半島,平均每年上升0.5公分。而臺灣附近的板塊構造圖,說明臺灣位處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俯衝地帶,因此在附近有許多深海溝槽和火山島孤。

台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 台灣島主要是由兩個板塊的擠壓產生。分別是屬於大陸板塊的歐亞板塊,以及屬於海洋板塊的菲律賓板塊。擠壓的作用分為兩個部分。在菲律賓板塊西邊,歐亞板塊沉入菲律賓板塊下方,而菲律賓板塊的北邊,則是菲律賓板塊沉入歐亞板塊下方。擠壓作用使得台灣島逐漸隆起,並且在台灣的南方形成馬尼拉海溝、呂宋海槽與呂宋島弧,以及在台灣的東北方,形成琉球海溝與琉球島弧。 台灣島突出海面之後,形成許多山脈。花東縱谷將台灣島一分為二,縱谷東邊的海岸山脈屬於菲律賓板塊,西邊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與玉山山脈則屬於歐亞板塊。玉山山脈形成之後,由於上層向西滑動而形成了阿里山山脈[17]。來自高山的雨水沖刷,導致了山脈西側沖積平原的誕生。至今持續的板塊運動,則產生了火山群與頻繁的地震。

台灣為何有著複雜的地形? 台灣複雜地形的主要原因,概略的說是因為台灣地處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之間,兩個板塊不斷的擠壓使得台灣島向上抬升而形成山脈,在不算大的面積中,從東向西垂直高度將近四千公尺。 中央山脈南北縱貫,就像是一道分水嶺,向東西兩側逐漸降低高度,成為坡度較為平緩的丘陵與台地,最後由河流沖積成為平原,而盆地就散落在丘陵和台地之間,這就是台灣地形的速寫。 盆地形成的一個階段,後來南邊的海岸山脈碰撞到亞洲大陸,真正的台灣島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經由擠壓的作用,台灣島陸陸續續變大變高露出海面是台灣島形成的最重要階段。 澎湖群島在這時誕生了;接著板塊之間的擠壓趨向劇烈,菲律賓板塊擠壓歐亞板塊,使南中國海板塊隱沒到菲律賓板塊的下面,形成了海岸山脈的火山島弧;後來菲律賓板塊擠壓歐亞板塊成為最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台灣島的規模漸漸成形;而菲律賓板塊向歐亞板塊下方隱沒,台灣島東北方產生一連串的火山噴發、台灣島東南方的火山島,隨著板塊的運動併入了台灣島,也就形成今天的海岸山脈;經歷了一連串激烈的變遷之後台灣島於焉形成。 在台灣島的誕生過程中,板塊運動是最重要的作用;而造成台灣複雜的地形景觀,板塊的擠壓和推擠,只是主要的作用力之一,地表的風化、侵蝕、各種內外營力等地質作用,另一個影響地形的重要原因。

何謂等震度線? 一般而言,距離震央愈近,震度愈大,其破壞力亦愈強。因此,同一地震,因觀測地區之不同,震度亦異。 如將一已知地震,震度相等各地所連之曲線,稱為等震度線。等震度線之形狀可能呈圓形,但若地下的地質結構特異時(例如:盆地),則可能呈不規則狀。

台灣地震分佈 在台灣板塊碰撞造山運動帶中,可以了解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邊界位置即為地震帶的分佈位置;從1973年開始建立的台灣地區地震各地震網所得的資料,可看出在 台灣島的東北及西南海域各有一板塊隱沒帶(在東北方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至歐亞大陸板塊之下,在西南方則是中國南海海洋板塊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互相作用所產生的島弧之下);而在台灣島上則是菲律賓海板塊之島弧仰衝至歐亞大陸板塊之上(板塊界限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 板塊之間約五十度向東南傾斜的花東縱谷逆衝斷層所構成)。

臺灣的地震帶 臺灣的地理位置,處於地震頻繁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臺灣地區又細分為三個地震帶。 1、 西部地震帶 1、   西部地震帶 起自臺北南方附近,向南南西延續經新竹、臺中、南投、嘉義至臺南。此地震帶的特性是發生次數較少,震央在陸地,一旦發生地震,地震規模大,如1999年發生在南投縣集集鎮之9.21地震,規模7.3大地震,搖動時間長達102秒,餘震頻繁,震源深度只有8公里 的極淺層地震,災情慘重,重創了全臺灣。 2、   東部地震帶 北自宜蘭東北海底,向南南西延伸,經花蓮、新港、臺東、恆春半島,然後經巴士海峽,直至呂宋島。這東部地震帶北端,自宜蘭與環太平洋地震帶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相連接;南端與菲律賓地震帶相啣接。此地震帶近似弧狀,朝向太平洋。亦與臺灣島略為平行,寬約130公里 。東部地震帶之特徵是地震次數多,震央大都在外海,通常震源深度較西部地震帶深,地震災害也較輕。 3、   琉臺地震帶(東北部地震帶) 從琉球群島向西南延伸,經花蓮、宜蘭至蘭陽溪上游附近,最大寬度約160公里 ,其特徵為震源深度從淺層直至300公里 之深海。

台灣斷層分佈 斷層是指岩石的破裂面,在破裂面兩側的岩體有相對的運動。斷層大小不等,大的斷層可以縱貫整個岩石圈,水平則可綿延幾千公里。由於地殼會在斷層處作垂直或水平相互滑動,因此在斷層處經常會發生地震。世界上最大的斷層一般都是地球的板塊邊緣,但在遠離活躍的板塊邊緣處人們也發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斷層,例如中國就是板內斷層十分發育的地區。由於較大的斷層通常都不只是一個簡單清晰的斷面,而是一組斷面的集合,因此人們又提出了斷層帶(或斷層破碎帶,(英文)fault zone)的術語,在地質學文獻中,規模巨大的斷層帶則通常叫做斷裂帶。

1.震源(hypocenter):地震錯動的起始點位在地底下 2.震央(epicenter):是由震源在地表的投影點位在地面 何謂震源與震央? 1.震源(hypocenter):地震錯動的起始點位在地底下 2.震央(epicenter):是由震源在地表的投影點位在地面

地震規模與震度 1.「地震規模」表示這次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每一個地震只有一個規模值。目前世界上所通用的地震規模,為美國地震學家芮氏(C. F. Richter)於1935年所創立之芮氏規模。 2.「地震強度」是地震所引起地表搖晃的加速度,我們簡稱為震度。地震一旦發生後,不同地方的人或建築物感受到地面搖晃的程度亦不相同,通常愈靠近震央的地方,搖晃愈劇烈。

主要的地震波有那些? 地震波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表面波,一種是體波。表面波只在地表傳遞,體波能穿越地球內部。 實體波(Body Wave):在地球內部傳遞,又分成P波和S波兩種。 P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壓縮(Pressure),為一種縱波,粒子振動方向和波前進方平行,在所有地震波中,前進速度最快,也最早抵達。P波能在固體、液體或氣體中傳遞。 S波:S意指次要(Secondary)或剪力(Shear),前進速度僅次於P波,粒子振動方向垂直於波的前進方向,是一種橫波。S波只能在固體中傳遞,無法穿過液態外地核。 利用P波和S波的傳遞速度不同,利用兩者之間的走時差,可作簡單的地震定位。 表面波(Surface Wave):淺源地震所引起的表面波最明顯。表面波有低頻率、高振福和具頻散Dispersion)的特性,只在近地表傳遞,是最有威力的地震波。 洛夫波(Love Wave):粒子振動方向和波前進方向垂直,但振動只發生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垂直分量。 雷利波(Rayleigh wave):又稱為地滾波,粒子運動方式類似海浪,在垂直面上,粒子呈逆時針橢圓形振動。

台灣1909到1999十大地震 1. 1909年4月15日清晨3點54分 地點台北附近(北緯25.0度 東經121.5度)發生規模7.3地震 震源深度80公里 9人死亡 51人受傷 2.1910年4月12日早上八點22分基隆東方近海發生規模推算為8.3的地震(震源深度200公里) 3.1920年6月5日中午12點22分花蓮東方發生規模8.3地震 造成5人死亡 4.1935.7.17 清晨6點2分 新竹關刀山地震 規模7.1造成3276人死亡 5.1951.10.22 清晨5點34分 規模7.3震央在花蓮東南東方15公里附近68人死亡 6.1957.2.24 清晨4點26分 規模7.3震央在花蓮附近 11人死亡 7.1959.4.27 清晨4點41分 規模7.7 震央在日本與那國島附近 造成台灣1人死亡 8.1963.2.13 下午4點50分 規模7.3震央在宜蘭南南東方50公里 震源深度10公里 15人死亡 9.1986.11.15凌晨5點20分 規模6.8震央位於花蓮東南東方10公里 震源深度0.1公里 蘇花公路中斷 北迴鐵路受損 中和華陽市場坍塌 13人罹難 10.1999.9.21凌晨1點47分 規模7.3集集大地震 2456人罹難  

地震來臨時應注意事項: 1.立刻關閉身旁之火源及瓦斯。 2.不要冒失往外跑以免遭掉落物 擊傷。 1.立刻關閉身旁之火源及瓦斯。      2.不要冒失往外跑以免遭掉落物 擊傷。 3.迅速尋找堅固之樑、柱附近或床舖、傢俱旁躲避, 並加強保護頭部,注意遠離窗戶及易掉 落物附近。            4.立刻將門打開,以免變形卡死無法進出。                  5.發生地震時若身在室內,可於地震暫停時離開建築物, 但不可搭乘電梯,並應注意上方是否有物品會掉落。                 6.開車中發生地震時,勿緊急煞車, 注意前後左右所發生的情況,減低車速,避開陸橋、 高架橋將車靠邊停放,並靜待車中。                              7.如在室外,請待在室外空曠處,並遠離山壁、 電線桿或任何可能掉落物品(如建築物的屋瓦或招牌等)的地方 。    8. 準備應急的必需品(手電筒、礦泉水、雨衣、乾糧等… 。)                 9. 打開收音機收聽附近的災情,以及因應的救援行動。 10.地震過後應檢查建築物受損的情況

平時應做哪些預防地震的措施? 1.確認住家、學校及上班地點的安全梯及出口。 2.確認住家、學校及上班地點附近的避難場所或空曠處。 3.到公共場所時注意出口的方向。 4.平時計劃好災難時的逃生路線並演練。 5.準備緊急逃生帶以備不時之需。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HK.tbi.aAx4vumlg2.s9oVEyZPs-/article?mid=1390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101304959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92008428 http://scman.cwb.gov.tw/eqv5/eq100/100/037.HTM http://volcano.gl.ntu.edu.tw/topic/0921_Taiwanseismic.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9082503137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0030705347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210417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73016009 http://www.cpmah.org.tw/2002/home/c91b029/www/usual.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9%9C%87%E6%B3%A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0302935  

圖片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WiPgcXCYBRMFyUxUsFdHmUk-/article?mid=3725 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plate/plm.file/pltaiwan01.htm http://scman.cwb.gov.tw/eqv5/eq100/100/053.HTM http://www.family.net.tw/board-all/view.asp?articleid=20110312200442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IService3/newspic.php?pic=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nov/24/images/bigPic/116.jpg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921_rebuild/info_quakemap.htm http://www.cwb.gov.tw/

結論 雖然地震為不可避免的天災,重要的是,事先作預防災難發生時的準備,也許還是抵擋不住真的大自然的力量,但還是能降低地震帶來的嚴重性,為使人員的傷亡及財物的損失減至最少,我們平時應該懂得預防與演練,當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緊急逃到安全的地方。    經過上述的報告希望讓大家更了解地震是怎麼一回事,是如何發生的,要怎麼預防災難的擴大,怎麼減少傷亡,這些事情是平時就要做好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