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一节 概述 一、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维生素 B 维生素 B 族 维生素 B 族有十二种以上,被世界一致 公认的有九种,全是水溶性维生素,在 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必须每天 补充。 维生素 B 族包括 B 1 、 B 2 、 B 3 (烟酸)、 B 5 (泛酸)、 B 6 、 B 11 (叶酸)、 B 12 (钴胺素)。
Advertisements

仪 器 分 析 实 验仪 器 分 析 实 验 主讲人:刘江涛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痛催眠药 物的分析. 一、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 5,5- 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任课教师:梁建英.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程建明.
第十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第十五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一章 药典概况 一 中国药典 药品检验机构 药品检验基本程序.
第二节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药物制剂分析 Analysis Analysis of drugs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第四章A 药品的含量测定 (如何通过药品的含量测定判定其优劣).
维生素A.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实验四 维生素AD胶丸中 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
药物的分析 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 药物分析教研室.
第十七章 维生素类药物 的分析.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第五章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Barbitureties.
第八章 (Ⅰ)杂环类药物的分 The Analysis of Heterocyclic drugs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Drug’s Identification test
药物结构与分析方法Ⅰ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Barbiturates
第十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原料药及制剂检查.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
磺胺类典型药物和抗菌增效剂.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实验一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药物维生素C的纯度
药物分析 第六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
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示例.
第二节 苯乙胺类药物 Phenethylamine.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药物的杂质检查(二) Impurity test of drugs.
第十章 胶囊剂的质量检测 一、定义 二、分类 三、检测步骤.
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鉴别试验 何应金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第三节 片剂和注射剂中药物含量测定 一.制剂中常见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第五章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Barbitals Drugs)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 定性鉴别 纯度检查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维生素B1的质量分析.
第十五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物分析》课件 第一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三章 中药制剂检查 第三节 一般杂质检查 干燥失重 水分 炽灼残渣 灰分 中药制剂教研室.
第四章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The Analysis of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s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特点 (一)容量分析法的特点 容量分析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由滴定管滴加到待测药物的溶液中,直到所加滴定液与被测药物按化学计量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就可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碱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硅酸盐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的测定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一、酸碱滴定法(中和法) (一). 直接滴定法 pKa3~6 都有游离羧基,显酸性。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重庆华邦药业有限公司样品测试报告
实验六: 肌苷的分析.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野菊花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八 复方左炔诺孕酮片质量检验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一节 概述 一、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第十三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一节 概述 一、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一)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 (二)临床研究用药质量标准; (三)暂行或试行标准; (四)企业标准:一种是因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另一种是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

三、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础: (一)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 (二)有关研究资料的了解

四、药品质量标准制订与起草说明的原则: (一)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 1、安全有效; 2、先进性; 3、针对性; 4、规范性。

(二)起草说明的原则 1.原料药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应包括内容; 2,新增制剂标准的起草说明还应包括的内容; 3.上版药典已收载品种的修订说明; 4.其他。 五、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工作的长期性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 1.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 2.避免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药品名称;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 1.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 2.避免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药品名称; 3.外文名应尽量采用国际非专利名(INN),以便国家交流; 4.中文名尽量与外文名相对应; 5.化学名应根据《化学命名原则》和参考IUPAC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Na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命名; 6.无机化学药品;

7.有机化学药品; 8.天然药物提取物; 9.盐类药品; 10.酯类药品; 11.季胺类药品; 12.放射性药品名称; 13.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一般不得轻易变动;如必须变动,应将原用名作为副名过渡,以免混乱; 14.药品可有专用的商品名; 15.药名中的基团关系,尽可能采用通用的词干加以体现。

二、性状: (一)外观与臭味; (二)理化常数: 1.溶解度; 2.熔点: (1)熔点判断; (2)熔融同时分解点的判断; (3)影响熔点测定的主要因素。 3.比旋度; 4.晶型;

5.吸收系数: (1)仪器校正; (2)溶剂检查; (3)最大吸收波长的校对; (4)对吸收池及供试品溶液的要求。 6.相对密度; 7.馏程; 8.凝点; 9.折光率; 10.其他:粘度、酸值、碘值、羟值及皂化值。

三、鉴别 1.常用鉴别方法的特点:化学法操作简便、快速、实验成本低,应用广,但专属性比仪器分析法差。UV法可提供λmax、λmin、K(λmax/λmin)及百分吸收系数等参数。 据统计ChP(2000版二部)中鉴别项下应用最多的是化学法,其次是UV、IR、TLC、HPLC、GC、PC法。 鉴别的基本原则是: a、方法要有专属性、灵敏性,且便于推广; b、化学法与仪器相结合; c、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示例一:烟酸的鉴别 (1)取本品约4mg,加2,4-二硝基氯苯8mg,研匀,置试管中,缓缓加热熔化后,再加热数秒钟,放冷,加乙醇制KOH试液3ml,即显紫红色。 (2)取本品约50mg,加水20ml溶解后,滴加0.4%NaOH溶液至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加硫酸铜试液3ml,即缓缓析出淡蓝色沉淀。 (3)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2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6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37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吸收度237nm与吸收度262nm的比值应为0.35-0.39。

示例二:琥乙红霉素的鉴别 (1)取本品约5mg,加盐酸羟胺饱和甲醇溶液与NaOH的饱和甲醇溶液各3-5滴,在水浴上加热发生气泡,放冷,加HCl溶液(4.5→100)使成酸性,加FeCl30.5ml,溶液显紫红色。 (2)取本品与琥乙红霉素标准品分别加丙酮制成每4mg /ml的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供试品所显的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应与标准品的主斑点相同。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与琥乙红霉素标准品的图谱一致。如发现在1260cm-1处的吸收峰与标准品的图谱不一致,可取本品适量,溶于无水乙醇,在水浴上蒸干,置P2O5干燥器中减压干燥后,测定。

四、检查: 有效性; 均一性; 纯度要求; 安全性: 热原检查; 毒性检查; 刺激性试验; 过敏试验; 升压或降压物质检查等。

(一)杂质检查的内容: 1.一般杂质的检查; 2.特殊杂质的检查。 (二)杂质检查方法的基本要求: 1 .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2.专属性; 3.灵敏性; 4.试验条件的最佳化。 (三)确定杂质检查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 2.合理性。

五、含量测定: (一)   药品含量测定常用的法定方法 1.容量分析法; 2.重量分析法; 3.分光光度法: a紫外分光光度法: b荧光分光光度法: 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GC): 定量方法:归一化法或标准品对照法,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定量方法:归一化法或标准品对照法,但尽可能选用内标法。 (3)薄层色谱法(TLC)。

5.其它方法 (1)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2)酶分析法; (3)放射性药品检定法; (4)氮测定法; (5)旋光度测定法; (6)电泳法。

(二)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1.原料药(西药)的含量测定应首选容量分析法; 2.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色谱法; 3.对于酶类药品应首选酶分析法; 4.在上述方法均不适合时,可考虑使用计算分光光度法; 5.对于新药的研制,其含量测定应选用原理不同的两种方法进行对照性测定。

(三)含量测定中分析方法的验证 1.对实验室等内容的要求; 2.分析方法的验证: (1)对容量分析法验证的考察: ①精密度; ②准确度。 (2)对UV法验证的考察: ②准确度; ③线性关系; ④灵敏度。

(3)对HPLC法验证的考察: ①精密度; ②准确度; ③线性范围; ④专属性; ⑤灵敏度。

(四)含量限度的确定 制订一般根据下列三种情况来确定: 1.根据不同的剂型; 2.根据生产的实际水平; 3.根据主药的含量多少: 总之,药品的含量限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标准太高,生产上难以达到,标准太低,药品质量无法保证。

六、贮藏 (一)药品稳定性试验的分类及目的 1.影响因素试验; 2.加速试验; 3.长期试验。 (二)药品稳定性试验的条件与要求 1.影响因素试验: A高温试验; B高湿度试验; C强光照射试验 3.长期试验

第三节 西药药品质量标准及其 起草说明示例 一、马来酸替加色罗的质量标准(草案) (一)原料药 第三节   西药药品质量标准及其 起草说明示例 一、马来酸替加色罗的质量标准(草案) (一)原料药   本品为N-正戊基N’-(5-甲氧基吲哚)-亚甲基胺基]胍,按无水物计算,含C20H15N3O6不得少于98.5%。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 本品在二甲亚砜中易溶,在甲醇、丙酮、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微溶,在水、稀盐酸、氢氧化钠试液和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氯仿中不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为189-191℃。

[鉴别] (1)本品甲醇溶解后,加水混匀,加入KMnO4溶液1滴,稍振摇,即可见溶液呈黄棕色。 (2)取本品约2mg置试管中,加甲醇2ml溶解,后加水,混匀,加入硫酸铜铵试液2滴,振摇,即可加到样品溶液由蓝色边为黄绿色,且溶液混浊,静置后,可加大量土黄色絮状沉淀。 (3)本品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比旋度项下的溶液检查,应澄清无色。 氯化物:标准对照法; 干燥失重 ; 炽灼残渣 ; 重金属 ; 砷盐。

有关物质:HPLC法; 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1%十二烷基硫酸钠(含0.95%冰醋酸)缓冲液(56:4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4nm。理论塔板数按马来酸替加罗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主成分峰与杂质峰的分离度应>1.5。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上各项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色谱图的主峰面积。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二甲亚砜7ml,振摇使溶解,加冰醋酸21ml,照电位滴定法(《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ⅦA),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即得。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41.75mg的C16H23N5O•C4H4O4。 [类别]胃肠道用药 [贮藏]密封保存 [制剂]马来酸替加罗片

(二)、片剂 马来酸替加罗片 本品含马来酸替加罗片(C16H23N5O•C4H4O4)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鉴别] (1)取本品适量加甲醇混匀后超声提取,滤过,取续滤液加水混匀,加入硫酸铜铵溶液2滴,振摇,样品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可见大量土黄色絮状沉淀。 (2)照分光光度法,在31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本品色谱图中的tR应与对照品的tR一致。

[检查] (1)含量均匀度; (2)溶出度; (3)其他。 [含量测定]照溶液分光光度法 [类别]同马来酸替加罗 [规格]6mg [贮藏]密封保存

二、马来酸替加色罗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一)原料药 1.命名; 2.性状; 3.溶解度; 4.熔点; 5.鉴别;

6.检查 (1)氯化物; (2)有关物质;(见图谱15-1、15-2) (3)有机溶剂溶留量; (4)干燥失重和炽灼残渣; 7.含量测定。

(二)片剂 1.含量限度; 2.性状; 3.鉴别方法1与马来酸加替色罗原料药相同; 4.鉴别方法2为紫外分光光度法; 5.鉴别方法3采用专属性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鉴别;

6.含量均匀度检查; 7.溶出度; 8.含量测定方法采用UV法; 9.规格:6mg/片(以替加色罗碱计)。 10.贮藏:贮存在干燥环境,包装材料应能避免潮湿。

第四节 中药药品质量标准及其起草说明 一、复方丹参片质量标准草案 (一)原料(药材) 1.丹参: 第四节 中药药品质量标准及其起草说明 一、复方丹参片质量标准草案 (一)原料(药材) 1.丹参: [含量测定] 按复方丹参片含量测定丹参项下操作,计算,即得。 本品含原儿茶醛(C7H6O3)不得少于0.02%。 2.三七: [鉴别] 按复方丹参片[鉴别](3)项下的要求操作。应符合规定。

(二)药品成品 复方丹参片(Fufang Danshen Pian) [处方] 丹参 450g 三七 141g 冰片8g [制法] 乙醇提取后水回流,合并滤液浓缩至清膏,做成制剂。 [性状] 褐色片、糖衣片或薄膜片,除包衣后气芳香,味微苦。 [鉴别] 采用三种不同的TLC法。 [检查]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规定 [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波长Λs=400,λ=700nm。本品每片含丹参以原儿茶醛计,不得少于0.08mg。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贮藏] 密封。

二、复方丹参片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一)药材原料(药材)的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1.丹参 2.三七 3.冰片

(二)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1.名称、汉语拼音 2.处方 3.制法 4.性状 5.鉴别(见图15-4、15-5) 6.检查

7.含量测定 (1)仪器与试沿 (2)对照品来源及纯度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层析与扫描条件 (5)线性关系的考察 (6)空白试验 (7)稳定性试验

(8)精密度试验 (9)重复性试验 (10)回收率试验 (11)样品测定与含量限度的制定 (12)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8.功能与主治 9.用法与用量 10.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