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自我與社會 陳貞如老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感情豐富的雙魚座 衝動的白羊座. 雙魚 處女 巨蟹 天秤天蠍 金牛 雙子 魔羯 水瓶 射手獅子 牡羊.
商業溝通:專業與效率的表達.溫玲玉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 14 章 衝突管理 授課教師:. 2 學習目標 了解衝突的內涵及重要性 列舉產生人際衝突的因素 了解衝突管理的模式 說明如何解決衝突,增進雙方的人際關係 學習建設性衝突,做好良好的衝突管理.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 翰林版 第一章 自我的成長與準備成為公民 授課教師:梁雅雯
諮商輔導 老師:郭思妤.
單元一:自我、社會與文化 主講人:梁蕙蓉.
社會學 – 社會化 10/8&10/9/2007.
處變求存.
弗洛依德與與心理分析 王榮昌 2017/3/15.
心理防御机制与神经症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兒童發展與輔導的 影響因素及理論 正修科技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 吳百祿 博士.
第一課 自我與社會 壹、自我的形成 貳、人格的類型與發展 參、青少年的發展 肆、青少年的壓力與調適.
第六章 角色的開發 建立吸引人的角色. 第六章 角色的開發 建立吸引人的角色 本章關鍵問題 ■ 角色背景故事的元素有哪些? ■ 當開發角色時,內部與外部的衝突有何差別? ■ 角色生理學對角色開發有何作用? ■ 如何運用角色的三角關係增加劇情的張力? ■ 如何為角色增加維度?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CH2性格理論 李志鴻.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第九章 正当行为 正当行为,是指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勇敢作數碼父母 梁永泰.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壹、自我的成長 貳、通過儀式與成年禮 參、對成為成年公民的期待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學習重點 發展理論的三個基本議題 人類發展的六種理論p.38 佛洛依德,艾瑞克森,皮亞傑的發展階段論p.40 本章的表格都很重要!!!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人生經驗分享 - 做一個有用的人進而當一個社會領導- 魏綸武 ILITEK EE 80, TsingHua Oct., 2012.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幼兒社會學 幼兒的社會化.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 從系統觀看見每一個孩子 台灣海寧格機構系統排列師 李悅寧
科技輔具—遊戲應用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凱惠 昶霆 耶!.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Gamification 2017 遊戲化(Gamification ) 人本設計: 優化人類動機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第1課 自我與社會 你正在比嗎? 1~4歲 比可愛 5~7歲 比聰明學藝 8~12歲 比成績(國小)13~15歲 比cool(國中)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初接班級時,可實行之輔導活動 1.畫人測驗 2.家庭動力畫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生涯規劃與發展 (三) 郭思妤 老師.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在職專班 網頁色彩學--- 以顏色分析網頁設計 指導老師:吳有龍教授 學生:陳正忠 學號: G.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第1課 自我與社會 壹、自我的意義與發展 貳、人格類型與發展 參、青少年發展 肆、壓力與調適 章首頁歌 圖照來源.
觀塘官立中學 新高中 物理科 新高中資料套.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優質形象建立與溝通技巧 魏麗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營運模式.
情緒教育與輔導初談 陳 信 衡 1.
第貳章 幼兒的社會化 陳薏如 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課 自我與社會 陳貞如老師

課程主題 一、自我的意義與發展 二、人格的建構與發展 三、青少年時期的人格發展 四、壓力與調適

一、自我的意義與發展 (一)自我概念的形成 1.【我是誰】? 2.【本我】--本能的我 3.【超我】--道德良知 4.【自我】--應兼顧本我與超我 5.自我是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6.整合出發展成熟的自我

(二)身體與心理的社會的性質 1.身體的社會性質 →我們對待自己身體的態度與方式,是在社會化 【理想身體】意象→破除不完美 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來的。 【理想身體】意象→破除不完美 2.心理的社會性質 →社會會影響自我評價、自我認同。 【鏡中自我】顧里(Charles Horton Cooley)

補充:自我發展相關理論 顧里Cooley【鏡中自我】 米德Mead 【概括化他人】 自我的結構 自我概念的發展階段

【鏡中自我】 (looking-glass self) 顧里(Charles Horton Cooley) 1864—1929 「個人的自我經驗並非直接,而是間接由來自同一社 會團體其他成員之觀點所塑造而成,或者是間接由其 所屬團體之整體性、一般性觀點所造就而成。」 「自我,本身就是一個物件,本質上就是一種社會結 構,而且自我的形成源始於社會生活的經驗。」

顧里認為自我的形成有三個過程: 先想像自己在別人腦海中的形象。 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透過他人的評價形成自我的感覺與反應。 換言之,鏡中之我即社會我,一個人對他本身所 作的各種判斷,係他人對他的態度的反映。 顧里認為個人自我觀念的發展,是透過社會化的 過程,兒童與其他人互動,意識到別人對他的態 度,形成他的自我意像。

【概括化他人】 (generalized others) 米德(G. H. Mead) I & Me –主我—自發、具創造力、未社會化 主觀的我 客我—採取他人態度與觀點、 已社會化的、客觀的我 概括化他人是一種將社會上各種角色加以類型化的過程,使得自我與他人互動時,有最低程度的互動判斷依據。

【通常可從下列四方面來分析概括化他人】 是個人社會行動或社會期望之定型化資料庫,個人透過團體的生活經驗使之內化於心中。 是自我發展最後階段之關鍵因素,是社會組織與人格形成的溝通橋樑。 是一種內在化的過程,藉扮演各種角色,而在心中自我檢討與反思,以接受或修正對他者(the others)的看法與態度。 為社會控制的橋樑,個人利用概括化他人所代表的社會規範以限制自己的行為。

米德區分自我的形成有三個階段 模仿階段 2~3歲 團體遊戲階段 7歲以後 嬉戲階段 4~7歲 模仿階段 2~3歲 是自我發展的準備階段。雖能模仿重要他人的行為,但卻不知為什麼這麼做,也還不能將這些經驗加以組織化或系統化。 嬉戲階段 4~7歲 可同時扮演好幾種角色,但仍然沒有系統整理的能力。難以理解不同角色間的關係。 團體遊戲階段 7歲以後 人們知道自己對團體的重要性,與團體對他們的重要性,是自我完成的階段。會考慮他人存在,並以合乎社會規範的方式與人互動。

自我的結構 身體我—個人對自己身體的認定,將自身當作 獨立存在的客體。例:問五官或四肢 社會我—個人在社會團體與社會生活中所擔任 的各種角色的認定。 →表現正確的社會行為 人格我—個人對某些信念、理想、行為規準、 價值觀念的認同。 →成熟的人會有一套固定的行事風格

自我概念的發展階段 1.客體化階段—身體我的出現 (1)未分化狀態 -- 2個月內 →不能分辨「自身」和「外在世界」 (2)客體化關係的開始--第3個月 →對照顧者微笑反應 (3)身體我概念開始萌芽--第8個月 →察覺母體與自身不同(身體我意識的起始) (4)自身的客體 → 接近1歲學會行走、活動空間擴展 →1歲半到2歲半—第一人稱代名詞出現 →3歲後能將自身與外界客體分開

2.客觀化階段—社會我的發展 【自我中心→他人】 (1)類別化的自我 →能根據不同人的特質加以類別化 (小孩/老人) (2)反思能力的出現 →做錯事會有羞恥感(有主體我和客體我的區別) (3)性別角色的認知 →性別認同/明白自身要表現的性別角色行為 (4)【擁有】觀念的萌芽 → 屬於我/分享持有物 (5)概括化他人的發展 →講話已能置身他人立場

3.主觀化階段—人格我的成長 【人格我是人格尊嚴的基礎】 【會提出自己的主觀觀點】 (1)青少年自我意識高漲的原因 a.重大抉擇的決定期 b.生理急遽變化時期→影響自我觀念 c.社會地位不穩定時期—過去經驗/未來理想 d.自我期許提高/缺乏現實能力 (2)自我觀念內容的分化與充實

二、人格的建構與發展 (一)人格類型的建構 【人格】 個人在不同時間,面對各種情境時,所表現出來的獨特心理特質,這種心理特質決定了人們適應環境的行為模式及思維方式。

(二)人格發展階段的相關理論 六大學派 1.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分析 2.特質學派—特定連續性人格分析 3.生理學派—遺傳與生理機制分析 4.人本學派—個人責任與自我接受感 5.行為學派—行為環境獲得的獎賞與處罰 6.認知學派—個體處理訊息的模式

精神分析學派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意識、前意識、潛意識 本能—人格的基本元素 可將生理能量轉化成心理能量 人格組成要素 本我(id)--快樂原則 超我(super ego)—道德原則(完美原則) 自我(ego)—現實原則

人格動力 本我、自我、超我激盪產生的內在動力 →形成外顯行為=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 1.壓抑作用(repression) 2.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3.投射作用(projection) 4.轉移作用(displacement) 5.退化作用(regression) 6.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 7.昇華作用(sublimation)

佛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論 口腔期 0-1歲 肛門期 1-3歲 性器期 3-6歲 潛伏期 7歲~青春期 兩性期 青春期以後 口腔期 0-1歲 肛門期 1-3歲 性器期 3-6歲 潛伏期 7歲~青春期 兩性期 青春期以後 【評價】1.病態學詮釋角度 2.對人性的觀點,受限於生物的及過去的經驗。 3.泛性詮釋觀點

阿德勒(Alfred AdLer) 對人性的看法較樂觀 人格一部分是天生的,另一部分是學習來的 中年時期的經驗,比兒童期對未來的希望影響更大。 人類是獨特的,擁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形成自己的發展。

面臨人際、職業、愛情等問題時,會採取下列四種生活型態處理: 1.統馭型—不顧及他人,可能傾向攻擊他人。 2.獲得型—期待由他人身上獲得滿足,所以變得依 賴他人。 3.逃避型—不想面對生活中的問題,經由對困難的 逃避,避免失敗。 4.有益社會型—會與他人合作,並根據他人的需要 來行動。

特質學派 透過個人特質,強調人格的獨特性。 特質:個人能被分辨出來的特徵或性質,個人在特定情境下所表現出來的、相當持久的反應傾向。 對不同刺激會以相同方式反應。 代表學者:奧耳波特(Gordon Allport) --個人特質(獨特)/一般特質(共有) 艾克森(Eysenck) --人格類型論

艾克森(Eysenck) 人格類型論 以人格測驗資料做分析,簡單歸類不同人格特質,說明人與人間性格差異。 二連續維度—內向/外向 穩定/不穩定情緒 冷靜型—內向且情緒穩定 樂觀型—個性外向且情緒穩定 急躁型—外向且情緒不穩定 抑鬱型—內向且情緒不穩定

人本學派 1930年奧耳波特(Gordon Allport)首先提出 需求依層次獲得滿足 影響:馬斯洛—五大需求理論(強調自我實現)

馬斯洛—五大需求理論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歸屬和愛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求 【自我實現】--人的天賦與潛能的充分開發利用,使人的內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讓人格達到真善美合一的完美境界。

認知學派 著重探究人類認識環境與人類知覺、評價、學習、思考、決定和解決問題的行動與歷程。 代表人物:凱利(George Kelly) 皮亞傑(J. Piaget)

皮亞傑(J. 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個人認知發展過程可分為四階段: 1.感覺動作期:0-2歲 以知覺和動作認知環境 1.感覺動作期:0-2歲 以知覺和動作認知環境 2.前運思期:2-7歲 使用符號代表及了解事物 僅限於表象 3.具體運思期:7-11歲 運用基本邏輯思考能力 思考具體或曾經驗的事物 4.形式運思期:青少年時期 運思模式不再侷限具體經驗與 現實表象,而能跨越時空,進行抽象思考

行為學派 人類的行為是學習反應的累積, 人格是外顯行為或習慣系統的集合。 代表:斯金納(B. F. Skinner) 人的行為是可以被外在刺激所制約與操作的,人格就是這些行為的組合或集合。

生理學派 遺傳與生理機制分析 解釋基因、荷爾蒙和精神系統如何與環境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我們的學習、記憶、情緒與人格特質。

艾瑞克森(E. H. Erikson) 人格發展階段論 新精神分析學派 人格發展以自我認同為中心,在一生中不斷發展。 強調心理和社會的互相關係 人格發展階段: 1.0-1歲 信任/不信任 2.2-3歲 自主和羞愧懷疑 3.4-6歲 主動與內疚 4.7-12歲 勤奮進取/自貶自卑 5.13-18歲 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 6.19-29歲 友愛親密與孤獨疏離

7.30-50歲 衍生/停滯 8.50歲以上 自我完滿與悲觀失望

三、青少年時期的人格發展 (一)青少年的定義 12歲以上未滿18歲者 從兒童成長至成人之間的過渡階段

(二)青少年時期的人格發展特色 艾瑞克森(E. H. Erikson) 1.強調此階段面臨認同危機。 2.可能陷入角色混淆。 3.需懂得自我調適。

青少年時期自我認同危機 1.前瞻的時間觀←→混淆的時間觀 2.自我肯定←→自我懷疑 3.角色嘗試←→角色固著 4.期待成就←→無所事事 5.性別認同←→性別困擾 6.懂得領導與服從←→困惑於領導與服從 7.價值觀建立←→價值觀的混淆

四、壓力與調適 (一)壓力及其原因 壓力—個人在面對威脅性的情境時,無法消除威脅或脫困的一種壓迫感,因此所造成生理、心理與情緒上的緊張與負擔。 三觀點:1.刺激—壓力是壓迫的來源 2.反應—壓力是個體對壓迫來源的反應 3.刺激與反應交互作用—壓力的存在與否不應 只考量刺激的存在,還需考量個人行為反應。

壓力的來源 生理 經濟 父母 手足 其他親友 愛情 朋友 學校 負向事件 其他

青少年面臨的情緒問題 無緣由的情緒起伏 不穩定的情緒表現 常出現消極與負面的情緒反應 隱藏自己內心感受

(二)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的方法 警覺並檢視壓力存在 →負面情緒、身體反應、壓力的來源 妥善分配時間 →時間管理 定期從事休閒活動 →休閒、運動 改變觀點 →不一樣的角度與態度 尋求協助 →聽取別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