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度 自殺防治守門員研習 103年度種子教師群
回想看看 人生中遇到或接觸自殺、自傷的經驗? 自己如何去看待自傷與自殺?死亡?
你知道嗎? ‧憂鬱症是全球10-19歲青少年的主要病因(WHO)。 ‧自殺已成為青少年第3大的死因。 全文網址: 2國中生疑自殺…她比同儕成熟 曾怨感情不順 | 冷暖人間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8659304.shtml#ixzz32dVwl9RU Power By udn.com
你知道嗎? ‧真正會尋求專業輔導的比例不到2%。 (董氏基金會)
憂 鬱 自傷 自殺 憂鬱症
自傷行為的定義 刻意且直接地,造成對身體的傷 害,而該行為的目的,並非想要 造成自己死亡的結果。 6
自傷者之人口特徵 性別:男:女=1:3 年齡:青少年是高危險群,特別是16-18歲 自傷工具:精緻且不粗糙,如:刮鬍刀、 美工 刀、 破鏡片、碎玻璃或鏡子 常見之自傷部位:手腕、手臂、大腿 不常見之自傷部位: 臉部、胸部、腹部 自傷原因:釋放壓力或憤怒,無感覺疼痛 ,或想死
青少年自傷原因 宣洩情緒 得到他人關心 取得控制感或依附感 視自傷為因應策略 同儕認同 精神疾病 大部分的青少年會感覺到罪惡或丟臉
如何判斷青少年有自傷行為 大熱天穿外套 手腕常以原子筆畫大面積圖案
輔導策略 了解帶來理解,情緒需要出口 自傷也許嚇人,行為也是語言 有時只需陪伴,孩子期待引導 適時尋求協助,不須獨自承受 @緩起訴團體 阿昌 擔心自己的孩子用毒 適時尋求協助,不須獨自承受
青少年自傷行為的處理 強力介入評估自傷行為 傷口處理 自傷成因 告知 通報 是否仿效同儕 協助轉介資源 衛生署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
青少年自傷行為的處理 認知行為的改變 關係建立 個案對自傷的認知 增進個案對自傷的覺察與認知 負向認知改為正向 替代行為的教導 周邊支持系統─安全的環境 周遭親友的教育 去除污名化,如何處理、陪伴、避免同儕仿效
盡早處置,以免更嚴重的傷害或引發同儕的模仿。
同學輪流安慰 國中女還是跳樓 (聯合報101/10/10,記者董俞佳、陳崑福) 同學輪流安慰 國中女還是跳樓 (聯合報101/10/10,記者董俞佳、陳崑福) 國二女生喜歡國一學妹,想與對方交往,但遭到拒絕; 四天前國二女生外出,昨天傍晚被發現陳屍在同學家社區大樓陽台。警方研判死者從大樓的頂樓跳下,掉在三樓陽台,已死亡四天。 死者同學說,死者喜歡一名七年級學妹,向對方告白,遭對方拒絕兩次,死者很沮喪,多次告訴她們「我很想死」。
同學擔心她想不開,六日中午,七、八位同學邀她到這棟大樓六樓的同學家,大夥輪流安慰她「下次會找到更好的。」 後來大家到頂樓吹風,下午二點多同學們想回家,大家也以為死者想開了會回家,就各自散了。
她們昨天接獲噩耗,自責說:「都是我們不好,如果我們不要回家,都留下來陪她,縱然她想跳樓,我們也會攔阻,就不會發生這件事」。 警方調查,死者六日兩點多打手機給乾姐,「再見,我要去很高的地方,那裡比較快樂。」乾姐當時正在逛街,聲音很吵,回說:「我等一下再打給妳」。但後來再撥手機,手機已關機。
死者父親表示,六日女兒外出後,就聯絡不到,手機沒人接,不知道女兒為什麼想不開。學校校長表示,死者個性相當陽光,未觀察到交友有異常狀況。
警方說,死者生前曾以臉書和胞姐聯絡,「這一次真的很痛苦,這裡沒有存在的地方,這個世界容不下我。」 姐姐回應:「妳之前都有熬過,這一次也一定可以。」 她回說:「妳以後都要笑笑的,我要先走了,下輩子我們相約再當姐妹」。
孩子,你為什麼不快樂?
造成兒童青少年憂鬱主要原因 壓 力
兒童青少年壓力來源 家長(62.9%) 自己(10.2%) 其他
兒童青少年壓力層面 學校課業(82.8%) 人際關係(30.3%) 其他
自殺與自傷的差異 企圖不同 心理痛苦頻率 是否致死 認知壓迫感 慢性重複 無望無助感 方法類型 緩解效果 問題核心
憂鬱有三種 (伴隨憂鬱情緒) F1:心情不好(人之常情) B1:適應疾患(伴隨優鬱情緒) B2:重鬱發作 (伴隨憂鬱情緒)
適應性疾患 (Adjustment Disorder) 三個月內的壓力造成 身體不適 情緒 (憂鬱↑ /焦慮↑ ) 行為(品行↓ / 工作↓ /退縮) 符合兩項之一: 顯著痛苦,超過預期的一般反應 社會/職業(學業)功能重大損害 引用黃杰龍,希望在轉角
情感性疾患(Mood Disorders) 之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 重鬱症 (N>=5) 兩周以上 食慾或體重變化 失眠或嗜睡 疲累\失去活力 憂鬱心情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 思考\專注力減退 自殺意念\嘗試\計劃 失去興趣或喜樂 行為激動或遲滯 DSM-IV,黃杰龍編譯
※(持續兩週,每天都出現五種以上的症狀,並包含第1或第2項) 憂鬱症常見的症狀主要如下列9項,以下提供幾個要點參考: 症狀 特徵 1. 心情鬱悶 心情不好/不快樂/憂鬱/難過/空虛/過度擔心/悶悶不樂 2. 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 無法專心/負面想法/失去興趣/無助感 3. 體重上升或下降 腸胃不適/體重大幅上升或下降 4. 睡眠習慣改變 失眠/嗜睡 5. 動作遲緩 活動力變低 6. 疲累或失去活力 疲倦感/說話或是走路都是慢動作 7. 無價值感或不合理的罪惡感 自我價值感低、無價值感、罪惡感強 8. 思考與專注能力下降 難以下決定/記憶力衰退 9. 死亡意念 反覆出現自殺計畫或行為等想法 ※(持續兩週,每天都出現五種以上的症狀,並包含第1或第2項)
兒童青少年憂鬱症常見的行為表現 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 不想上學 注意力不集中 成績退步 人際關係變差 認知扭曲 自傷或自殺的意念、行為
篩選方法 ●行為觀察 ●量表篩選
心情溫度計(BSRS-5簡式健康量表)
我不是醫師,也不是心理師 我能做什麼? 陪伴 傾聽 支持
迷思一 大部份自殺的發生先前沒有徵兆 45%在自殺前清楚地表達了自殺的意圖。 有80%自殺的人會留下警訊,一些線索是明顯的,一些是難以捉摸的。所以,學習及認識這些警訊以及如何應對是很重要的。 資訊來源:鄭泰安 Arch Gen Psychiatry, 1995, 52, 594-603
迷思二 和想自殺的人談論自殺 會提高他們自殺的危險性 談論自殺並不會促使自殺,反而有助於釐清他們自殺的想法。
迷思三 一旦企圖自殺者表現出較改善 的跡象 就表示危機已經過了 迷思三 一旦企圖自殺者表現出較改善 的跡象 就表示危機已經過了 不一定,少數人的情緒或行為稍有起色時,也有可能意味著已經度過自殺的猶豫期,反而表示下定決心自殺。
迷思四 自殺是一種懦弱行為 是逃避現實的表現 每一個想自殺者的背後,都希望日子能過得更好。
自殺成因概念架構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宜蘭縣衛生局) 壓力事件 失落:學業工作健康愛情 婚姻理念自由經濟 喪親:配偶,至親 創傷:身體或性虐待 媒體傳播與模仿 支持系統 民間社團 專業體系 家庭親友 保護因子 家庭凝聚 宗教信仰 人格特質 壓力因應策略 個人危險因子 精神病理 自殺史 認知、人格因子 生物因子 物質濫用 家庭危險因子 家族史 父母的精神疾病 父母離婚 親子關係 獨居、移民 致死性: 方法,年齡,醫療
問題討論─你會怎麼做? 「老師,我告訴你一件事情,你發誓絕對不能跟別人說,我想自殺……」
若教師發現學生可能有 輕生或威脅生命之虞 危機評估、通報與否(若學生在FB上有輕生字語?) 聯繫學務處、輔導室或其他人際資源 討論與擬定施行或介入方式 資源連結,提高生活支持 後續追蹤
「自殺之前,鬼門關有三關」 在前兩關,旁人都還有機會「臨檢」,把他攔下來。 第一關是「自殺意念」 第二關是「自殺計劃」 第三關是「自殺行動」
當對方說出自殺時… 不給建議 相信自殺念頭 不答應保守秘密 聆聽 不爭論對、錯 尋求援助 不要增加對方罪惡感 避開危險物品 不可延誤 不輕蔑以對 不要讓他獨處 相信自殺念頭 聆聽 尋求援助 避開危險物品 通知家人、師長、朋友
千萬不可說 懷疑的話 敷衍的話 表面的話 去死的話
S&S:二安 安身(Safety) ─ 人身安全及醫療需求 安撫(Security) ─ 反覆安慰 保證 幫忙他重獲主控感 隱私、保密 保證 幫忙他重獲主控感 隱私、保密 不會因危機後的身心行為反應而被批判
V&V:二解 紓解(Ventilation) ─當事人能說出創傷經驗 理解(Validation) ─助人者顯示出聽到並 聽懂當事人所說的
聽話 當個”會聽話的人”,容納訴苦和抱怨。 「原來如此….」 ─聽你這麼講,我才知道…. ‧你這麼做,對得起你的父母親嗎?
常態化:產生普同感(universality) 「難怪…..」 ─難怪你會這麼傷心、(生氣、害怕…) ─不只是你,別人可能也會這麼覺得 ─如果是我,感受可能也差不多 ─自殺就可以解決問題嗎?
P&P:二預 預測(Prediction) ─現實問題 學業/關係/父母….. ─情緒反應 ‧接下來的身心反應 預備(Preparation) ─打算?計畫? “接下來幾天,你想會面臨什麼問題?你打算怎麼應付?
我們可以注意 語調、詞語配合當事人身心狀態 摘要與統整當事人內在經驗 情緒與認知的整合 介入時:透明化、尊重平等、給予選擇
(參考資料:台灣「教育部校園自我傷害防治手冊」,賴念華主編) 圖A 校園危機三級預防的模式 (參考資料:台灣「教育部校園自我傷害防治手冊」,賴念華主編)
學校三級工作→課程內容 三級事後處置階段: 校園危機介入 二級危機處置: 憂鬱自傷的認識與輔導 失落與悲傷議題的介入方法&實務訓練 一級預防處置: 兒童與青少年的死亡教育 自殺防治教學實務
- Maine Youth Suicide Prevention,2004 自殺防治守門人要做什麼? 接受訓練後懂得如何辨認自殺行為 對有自殺風險者做適當的回應或轉介 只要透過適當的學習,每個人都可以成 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Maine Youth Suicide Prevention,2004
自殺防治守門人123
一問 關於詢問忠告 ─ 一感到懷疑,立即詢問 ─ 如當事人不願接受幫助或不願談論,請堅持下去 ─ 在隱密的地方談 ─ 讓當事人放心自在的說,不要打斷他 ─ 為這個談話撥出一段空檔,傾聽可以救人一命 ─ 要有”這可能是唯一一次介入幫助的機會”的認知 ─ 如果你無法詢問關於自殺的問題,找個可以提問的人 ─ 如何問是其次,重點是”你問了”
二(回)應 如何勸說當事人繼續活下去並且接受幫助 ─ 積極、專注的傾聽當事人遭遇的問題 ─ “自殺”本身並不是個問題,而是當事人用來解決他 所遭遇無解的問題。 ─ 不要急著評斷(當事人的遭遇、處境或想法) ─ 提供當事人任何形事的”希望” ─ 再接著詢問他:是否願意尋求協助?(你是否願意答應在 找到任何協助前,不要結束你的生命?) ─ 你的傾聽與協助能夠重燃希望,並產生改變
三轉介 好的守門員不只被動的阻止自殺,也會主動積極的協助轉介處理。 ‧轉界標準 ─ BSRS分數高 ─潛在精神疾病 ─自殺自傷身心問題 ─超乎助人者的能力 ‧轉介建議 ─安全與尊重 ─說明與再保證 ─推薦 ─ 最後一哩…………接引使者
關懷心情四步驟 自殺徵兆的覺察 評估自殺危險性 1.表情/情緒/言語 1.自傷/傷人的可能性 /思想/行為… 2.量表使用 2.從意念到行動 隱密所在 傾聽同理重視 不評斷不建議 提供支持/降低危險 提供資源網絡 1.親友協助 2.專業協助:法律 /諮商/社政…
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角色與功能 只要用心聆聽他們心理的聲音。 只要對發出自殺警訊的人伸出援手。 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人人都可 只要多付出一些時間關心周遭的人。 只要用心聆聽他們心理的聲音。 只要對發出自殺警訊的人伸出援手。 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人人都可 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擔任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協助的角色 58
自殺防治參考網站資源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自殺防治網」 憂鬱小王子 http://tspc.tw http://tspc.health.gov.tw/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自殺防治網」 http://www.jtf.org.tw/suicide_prevention/ 憂鬱小王子
心理相關諮詢服務資源 彰化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彰化辦公室:04-7285236 員林辦公室:04-8360430 親子安心專線:04-8357885 (幫上我請幫幫我) 生命線1995(要救救我)24小時 張老師1980(依舊幫你) 兒福聯盟「踹貢少年專線」 :0800-001769 服務時間:每週一到週五 下午14:00-18:00 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附設青少年心理衛生中心 祕密花園-青少年視訊諮詢網 http://www.young.gov.tw/YMVC 其他相關資源建議視對象及需求自行增減
相關資源連結關鍵字 -請找Google大神協助 自殺防治中心 珍愛生命數位學習網 蕫氏基金會 兒童文化館 教育部學生輔導資訊網 教育部輔導計畫叢書電子書雲端書櫃 Youth Suicide Prevention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