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關鍵詞解讀 地球與生命歷史 (上) 作者: 取材自雜誌 – 科學世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20 簡易概率 (增潤) 學習範疇:數據處理 (D) 學習單位:6D-E1 簡易概率.
生命的演變 3-3 生物的演化.
焦點248 達爾文演化論.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焦點241 達爾文演化論.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生命樹 (種系發生樹)
田 徑 捉住我看世界 紀錄!.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以下這個謎題無法透過宮摒除法完成解題。 但可透過「區塊宮摒除法」或「行列摒除法」完成 By TTHsieh
Wavelet transform 指導教授:鄭仁亮 學生:曹雅婷.
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 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 從太空拍攝美麗的巴哈馬群島.
冰河退卻也能促成板塊運動 臺師大地科系團隊揭祕 葉孟宛 謝奈特.
大調音階 李金桂 製作.
Investigating the Earth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Scratch: 動畫或遊戲編程 任務5: 野馬與獅子.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功與能量的轉換 當外力對物體作功時, 會增加物體的位能或動能 功: 重力位能: 動能: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牙齒的構造與功能 牙齒大發現.
動物世界.
小六專題研習 種水晶(紫色).
辨認三角形的種類 小學三年級數學科.
我班十大最受歡迎的雲零食 張麗嘉 5B (3).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Here is a gift; have you receive it? 眼睛看不到,你心會知道。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西藏 Tibet.
太 陽 的 秘 密 檔 案.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英 文 報 告 第三組 姓名 財金二A 傅佳文 財金二A 彭雅安 財金二C 許倩蓉
數字獨樂樂 --數獨原來這麼簡單.
第 一章 生物學的概念與方法 生物學: 就是對生命的科學研究 生命是什麼? 難以定義, 只能描述生命如何工作(How life works.) 生命 是一個早期事件的結果。在這個事件 中,無生命物質聚集到一個活細胞中 ,成為生命體。 生命 是一種能夠捕獲、並使用能量及基礎 物質的方法.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八大 行 星 科目 : 常識 年級 : 六年級 教節 : 一節 作者 : 郭雅志 使用方法: 按滑鼠去到下一個項目.
地球內部構造.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S.1D(5,29,35,36).ppt 神創造的世界 S.1D 游浩軍 王惠成 陳惠雁 丁衍光.
如何使用檢索表辨認生物.
Scratch: 動畫或遊戲編程 任務10:尋找小鬼.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1-1 二元一次式運算.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因數與倍數.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我最喜愛的動物-棕熊 楊廷欣 3D (22).
聲音的產生.
即時反饋創新教學 Location: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Speaker:麥毅廷(臺體大運管系) Date:2017/06/16
Scratch: 動畫或遊戲編程 任務3:海洋世界.
轉動實驗(I):轉動慣量 誰是誰?m, r, I 角加速度α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計算~平行軸定理.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六個關鍵詞解讀 地球與生命歷史 (上) 作者: 取材自雜誌 – 科學世界

我們將通過“大陸飄移”、“地幔運動”、“生物大滅絶”、“全球冰凍”、“氧氣劇增”、“生命系統樹”這六個關鍵詞來回顧地球長達46億年的歷史。今個星期讓我們先看看首三個關鍵詞。

(一) 大陸飄移: 哺乳動物歷史跌宕起伏的助推器 一提到有袋類動物,大家馬上就會想到澳大利亞的樹袋熊和袋鼠,它們可謂有袋類動物裏的超級明星。或許,很多人都認為有袋類動物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物種吧。   其實,在南美大陸和南極大陸也都發現過各種各樣有袋類動物的化石。這意味着有袋類動物曾經在這裏繁盛一時。可是,為什麼這些地方的有袋類動物都滅絶了呢? 為什麼它們會生活在與澳大利亞相距如此遙遠的地方呢? 下面, 讓我們一起追尋有袋類動物在大陸飄移的“推波助瀾”下跌宕起伏的演化歷史吧。

南美大陸歷史上長期與世隔絕, 有袋類動物曾經在這裏繁盛一時。不過, 最迟在距300萬年前,南美大陸與北美大陸發生劇烈碰撞並連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巴拿馬地峽。生活在北美大陸的“北方獸類”(哺乳動物的一類)浩浩蕩蕩地湧入南美大陸, 並與這裏的“原住民”――有袋類動物展開了激烈的爭鬥。在弱肉強食的生存競爭中, 有袋類動物一敗塗地, 絶大部份均滅絕。

此外,生活在南極大陸的有袋動物也由於氣候越來越冷, 而最終滅絶了。於是,原本生活在三個大陸的有袋類動物, 僅僅在澳大利亞繁榮發展至今。   時光倒流回1.2億年前。當時,南美大陸, 綠地遍野的南極大陸以及澳大利亞大陸還能夠首尾相連,廣寬的土地成為有袋類動物生存的天堂。後來,“三兄弟”開始“分家”,“歸屬於哪位兄弟”決定了有袋類動物此後截然不同的命運。

獅子是外來物種? 大象、獅子和瞪羚是非洲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其實, 這三種動物之中, 只有大象才是非洲大陸土生土長的“原住民”。下面,讓我們一起探尋這些動物的遷移與歷史演化歷程吧。   在距今2000萬年前, 非洲大陸與歐亞大陸發生碰撞並連在一起, 獅子和瞪羚也趁機“移民”到了非洲。毫不誇張地說,先今非洲肉食動物的代表獅子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外來戶”。與此同時, 非洲的“原住民”大象也“移民”到了歐亞大陸,並演化為亞洲象和猛獁象。

獅子和瞪羚屬於在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演化而來的北方獸類。大象屬於在非洲大陸演化而來的非洲獸類。它們都屬於哺乳動物中的真獸類。此外, 真獸類動物中還包括在南美大陸上出現的異關節類動物。 為什麼真獸類動物分為北方獸類、非洲獸類與異關節類這三大類呢? 這是因為聯合古陸――盤古超大陸在距今1.2億年前分裂為北半球的勞亞大陸、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的緣故。此後, 歷經1億年的漫長時光, 在距今2000萬年時, 大象和獅的祖先終於相逢了。

猴子是如何飄洋過海到達南美大陸的? 大陸的分裂、移動和碰撞對哺乳動物的演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過, 諸事皆有例外, 在動物的演化史上也能找到幾個“異端”――與大陸移動的歷史不一致的另類。生活在南美大陸的新大陸猴類就是其中一例。   在距今300萬年到1.2億年之間, 南美大陸一直與世隔絶, 和其他大陸遠隔重洋, 是異關節類和有袋類動物的“伊甸園”。但是,科學家在距今2600萬年前的南美地層中突然發現了猴子(北方獸類)的化石。

針對這一謎團,科學家認為最好的解釋是浮島假說。浮島是指由樹枝枯草等聚集在一起, 形成的漂浮在水面的“諾亞方舟”。偶爾會有一些浮島越來越大,甚至能夠像普通島嶼一樣生長出樹木。猴子們就是搭乘這些浮島, 順着洋流, 幸運地從非洲抵達了南美洲。

 生物化石是大陸飄移的最好証據 大陸的分裂和碰撞與物種的多樣化有着密切的關係。化石就是大陸飄移最好的証據。例如, 舌羊齒是一種已經滅絶的祼子植物, 其化石廣泛分怖在南美大陸、非洲大陸、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等地。這意味着, 上述大陸以前曾經形成了一個泛大陸――盤古超大陸。

(二) 地幔對流導致大陸飄移 地球內部的地幔對流是大陸分裂、運動、碰撞的原動力。地幔位於地殼下方, 厚度約2900公里。雖然地幔主要由致密的固體岩石構成, 但是却能夠極其緩慢地運動。地球深處的熾熱岩石變輕,緩慢上升, 冷却後的岩石變重, 繼而緩慢沉降, 這一過程稱為地幔對流。

我們脚下的陸地是“漂浮”在熾熱地幔上的大陸板塊, 並隨着地幔對流在地球表面緩慢飄移。想像一下, 飄浮在熱鍋中的一塊薄板隨着熱水的沸騰而不斷晃蕩的情景, 大陸皮塊也在地球表面不斷移動。

大陸是怎樣分裂的? 熾熱地幔物質的上升會造成板塊變薄, 有時甚至會致板塊斷裂。如果斷裂處於大陸板塊的話, 就會出現裂谷。裂谷不斷變深, 海洋隨之入侵, 最終就會造成大陸分裂。之後, 上升物質在海洋中形成海岭, 不斷產生新的大洋板塊, 從而將分裂開的兩個大陸推得越來越遠離。在非洲東部, 有一處南方向延續大約1300公里、至今仍在不斷裂開的大裂谷帶――東非大裂谷。

山脈和孤島促進了物種的多樣化 大陸板塊相互碰撞, 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等雄偉的抬升地形。高海拔山脈形成後, 其周圍環境變得多姿多彩, 並形成了多樣化的物種。   地幔物質從地球深處緩慢上升, 所產生的“熱點”在遠離大陸的地方形成了火山島。夏威夷群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雖然這些地方最初幾乎沒有生物存在。但是,“偶然來訪”的鳥類和昆蟲會形成別具特色的生態系統。

在哺乳動物繁盛之前的時代, 恐龍曾經統治着整個地球,並以盤古超大陸的分裂為契機, 在各大陸形成了豐富的種群。地幔對流造成了“波瀾壯濶”的地殼變動。身居其中的生物也只能“隨波逐流”,直面跌宕起伏的命運, 最終却頑强而健壯地存活了下來。

(三) 生物大滅絶與新物種爆發的多次輪迴 如今,哺乳類動物在地球上旺盛地繁衍生息, 盛況空前。但如果66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沒有造成生物大滅絶的話, 就不可能有哺乳動物今天的繁盛。正是由於稱霸地球的恐龍突然滅絶了, 哺乳動物才有機會佔領突然空出的生態位,實現了多種多樣的演化。

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上,至少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絶。發生在6600萬年前白垩紀末以及2. 52億年前二叠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絶事件。此外, 在2 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上,至少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絶。發生在6600萬年前白垩紀末以及2.52億年前二叠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絶事件。此外, 在2.01億年前的三叠紀末期、3.7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以及4.43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也曾發生過生物大滅絶事件,在這些年代上下的地層中發現了截然不同的生物化石。

關於生物大滅絶的原因,發生在660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絶是小行星碰撞所造成的, 這一觀點得到了廣泛認可。20世紀90年代發現的隕石撞擊坑等是這一學說的有力佐証。除此之外,其他大滅絶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沒有明確的結論。儘管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說, 但遺憾的是, 事件發生的時間越久遠,殘存至今的証據就越少, 假說的驗証也變得越發困難。這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