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酶 第一节 概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海霞 例谈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 1 、知识: 提高审题能力 强化、突出主干知识。 易化、突破难点知识。 细化、整理基础知识。 2 、能力: 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Advertisements

第 11 章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特点:( 1 )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 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2 )需量少,每日仅需 mg 或  g 级;( 3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 必需由食物供给( 4 )机体缺乏会导致物质谢障 碍,引起缺乏症。 分类: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 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参与代谢的.
人类健康离不开的 6 大类营养元素 :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水. 盐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水. 盐 你 想明眸皓齿,美艳动人, 维 A 可以助你达成愿望。 你 想明眸皓齿,美艳动人, 维 A 可以助你达成愿望。 如 果你身体疲劳了,精神焦虑了,
第 7 章 辅酶. 维生素的定义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 可少的一类有机物质。 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 大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 参与代谢的调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 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代谢起调节作用。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 维生素的结构、分类和功能,以及维生 素与辅酶之间的关系。 思考 思考 
第 3 章 维生素  脂溶性维生素  水溶性维生素  试述维生素 A 缺乏时,为什么会患夜盲症? 论述题 (查资料课外完成)
酶促反应动力学 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以及影响此速率的各种因素的科学。.
第三章 酶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特点 Enzyme.
第六章 维生素和辅酶 一 维生素B1与羧化辅酶 二 维生素B2与黄素辅酶 三 泛酸和辅酶A 四 维生素PP和辅酶Ⅰ、辅酶Ⅱ
生物技术概论 第五章:酶 工 程 Enzyme Engineering
岩石圈、板塊構造與運動 自然與生活科技 國中三年級.
第8章 酶学 8.1 酶可以按催化的反应类型分类 8.2 比活是酶纯化程度的指标 8.3 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会改变反应平衡
Chapter 4 维 生 素 和 辅 酶.
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 外源蛋白的消化 内源性蛋白的选择性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武陵源.
生物 第二章 植物的營養器官與功能 第二章第1節 根、莖和葉的構造.
专题二 新陈代谢 植物新陈代谢 动物新陈代谢 微生物新陈代谢.
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 酶的调节.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vitamin)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必需由食物供给。已知绝大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第六章 酵素 除了少數具催化活性的RNA酵素「稱核糖酶(Ribozyme)」外,酵素幾乎全是蛋白質。
第九章 糖 代 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七章、维生素和矿物质 5.1 维生素 5.2 矿物质 5.3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食品加工贮存中的变化 5.4 营养素的回复与强化
Enzyme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P 第六章 诊 断 酶 学 蚌埠医学院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第二章 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 (2学时,共4学时).
第六章 酶 Enzyme 生物化学教研室 吴映雅.
Enzyme 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酶的分析检测技术 酶促反应分析 酶活力测定方法 常见酶类的活力测定方法.
生物氧化.
第四章 维生素 ◆第一节 维生素概论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间的联系
第 六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三酯酰甘油的中间代谢 第三节 类脂代谢 第四节 血 脂.
食品生物化学 任课教师:迟明梅.
第五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一、酶的命名 (一)习惯命名 底物 + 反应性质 + 酶 如谷氨酸脱氢酶 2. 来源 + 底物 + 反应性质 + 酶
请做好 上课准备.
第二十三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第六章 酶 (Enzyme).
E 第五章 酶化学 Enzyme(E).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九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第七章 酶学分析技术.
第 四 章 酶.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Glucose
以不变应万变 ——回顾14 展望15 浙江省江山中学 周小雄 2014年11月 2日.
Enzymes and Other Biocatalysts
第四节 酶的调节 关键酶: 一般位于代谢途径的起始或分支处; 催化单向不可逆反应; 活性较低,活性最低者又称为限速酶; 是可调节酶。
第十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Chapter 3. enzym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第 八 章 核 苷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生化報告 第一組 張瓊文0993B024 秦宇文0993B029.
15 柠檬酸循环.
第 五 章 酶 Enzyme.
第四章 酶(enzyme) 新陈代谢的千千万万的化学变化几乎都是在生物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生物催化剂,就没有生命现象。生物催化剂是指在生物内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从目前已知的研究成果看,我们可将生物催化剂分为两类,一类是酶(Enzyme),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这是生物催化剂中最主要的一类,另一类是.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第9章 脂代谢.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1.ATP的结构: A-P~P~P 高能磷酸键 ADP+ Pi+ 能量 酶 磷酸基团 腺苷.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5级技术(2)班 刘俏敏
第6章 酶 主讲教师:卢涛.
6.4 酵素反應的例子 要了解一個經過純化酵素的完整催化機制,還必須確知其所有的受質、輔因子、產物及調節因子。除此之外,尚需知道以下資訊: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研究的是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酶促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生物催化剂 酶(Enzyme).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根据酶的分子结构分为: 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酶。
医学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孙黎光.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酶 第一节 概述

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点 1.酶在催化反应的前后没有质和量的改变。 2.酶只催化符合热力学条件的反应。 3.酶与一般催化剂一样,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使其缩短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反应达到平衡时自由能的变化仅取决于底物与产物的自由能之差。 4.酶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一、酶促反应的特点 1. 高效率 反应速度:酶比一般催化剂快 107~ 1013 2.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可以选择性地催化一种底物。 相对专一性(relative specificity):可以选择性地催化一组底物或一类化学键。 3. 酶 酶多数是蛋白质 底物很多也是蛋白质 4. 酶活力是可调节的 酶活力的调节 酶合成量的调节 激活和抑制是最常见的调节方式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

一、酶的分子组成 单纯酶:属于单纯蛋白质,仅由蛋白质多肽链构成的酶分子,含一条多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如脲酶,核糖核酸酶等;含多条肽链则为寡聚酶,如RNA聚合酶,由4种亚基构成五聚体。 结合酶:属于结合蛋白质,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cofactor)结合形成全酶,只有全酶才具有催化活性。辅助因子可以是金属离子,也可以是一类被称为辅酶(coenzyme)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结合酶 决定反应的特异性及其催化机制 蛋白质部分:酶蛋白 (apoenzyme) 全酶 (holoenzyme)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辅助因子 (cofactor) 金属离子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全酶 (holoenzyme) 决定反应的性 质和反应类型

二、辅酶与维生素 维生素种类 脂溶性维生素: A、D、E、K 类异戊烯脂质 水溶性维生素 : Vit C Vit B 族 在体内大多数转化为辅酶,有些直接参与催化 都含有氮原子

水溶性维生素及其辅酶形式与功能 辅酶或辅基 缩写 转移的基团 所含的维生素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I) NAD+ H+,电子 烟酰胺(维生素P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II) NADP+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 氢原子 维生素B2 焦磷酸硫胺素 TPP 醛基 维生素B1 磷酸吡哆醛 氨基 维生素B6 辅酶A CoA 酰基 泛酸 生物素 二氧化碳 四氢叶酸 FH4 一碳单位 叶酸 辅酶B12 氢原子,烷基 维生素B12

三、酶的活性中心 1.酶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是酶与底物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 2.酶活性中心或称活性部位(active site),指若干个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

必需基团 必需基团: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 丝氨酸残基的羟基 组氨酸残基的咪唑基 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 常见的必需基团 丝氨酸残基的羟基 组氨酸残基的咪唑基 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 酸性氨基酸残基的羧基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 与底物相结合 位于活性中心以外,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

底 物 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四、酶活力的调节 关键酶(key enzyme) 是催化单向不平衡反应或是催化速率较低的限速酶,这些酶往往位于反应的第一步或分叉步,其活力常受到代谢物,包括底物和产物的影响,决定着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率。

(一)别构调节 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 :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部分可逆地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 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能发生别构效应的酶 别构效应剂(allosteric effector): 能引起酶发生构象改变的化合物 调节部位(regulatory site): 别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部位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cooperativity):别构效应剂可引起别构酶分子中各亚基发生构象改变而相互影响的作用。 正协同效应(positive cooperativity) 后续亚基的构象改变增加其对别构效应剂的亲和力,使效应剂与酶的结合越来越容易。 负协同效应(negative cooperativity) 后续亚基的构象改变降低酶对别构效应剂的亲和力,使效应剂与酶的结合越来越难。

协同效应 正协同效应的底物浓度-反应速率曲线为S形曲线

(二)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酶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可在其他酶的催化下,共价 结合某些化学基团;同时又可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 将此结合上的化学基团去掉,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是最多见的共价修饰方式。

蛋白激酶 磷蛋白磷酸酶 酶蛋白 酶蛋白 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ATP ADP Thr Ser Tyr -O-PO32- -OH Thr H2O Pi 磷蛋白磷酸酶 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五、酶原激活 概念 酶原(zymogen):细胞合成酶蛋白时或者初分泌时,不具有酶活性的形式 酶原 切除片段 酶 (–) (+) 酶原激活 酶原 切除片段 酶 (–) (+) 酶原激活 本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导致构象改变,激活。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

六、同工酶 同工酶(isoenzyme)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分类: 多基因位点 分类: 多基因位点 基因性(原级) 复等位基因 mRNA性 非基因性(次生性) 蛋白质后加工不同

LDH有两类亚基(肽链),A(M)或B(H),按随机的排列组合可形成5种同工酶。 举例:乳酸脱氢酶(LDH1~ LDH5) LDH有两类亚基(肽链),A(M)或B(H),按随机的排列组合可形成5种同工酶。 H M LDH1 (H4) LDH2 (H3M) LDH3 (H2M2) LDH4 (HM3) LDH5 (M4) 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

第三节酶反应动力学 酶反应动力学: 反应的过程 反应的速率 影响速率的因素 速率: 定量/定时 1、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的量或产物的增加的量 速率: 定量/定时 1、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的量或产物的增加的量 2、产物对时间作图斜率即反应速度

影响速率的因素 定量研究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反应时间 底物浓度 酶的浓度 反应温度 pH 值 激 活 剂 抑 制 剂

一、酶活力测定与酶活性单位 酶促反应速度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酶活力测定实际上是测定酶的含量。 一般用酶活性单位来表示样品中酶含量的多少。 IU:酶活性单位在特定的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IU)。

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酶浓度和其他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速率v对底物浓度[S]作图呈矩形双曲线。

Michaelis-Menten 方程 1913年, Michaelis和Menten 提出以下假设: k1 k3 E + S ES P + E k2 k4 1. 初速度 ,此时, P 0 , k4不计 2. [S] >>[E], 反应初期,S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3. 单底物、单产物反应

v Vmax[S] Km + [S] 米氏方程: = [S]:底物浓度 V: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 Vmax:最大反应速度(maximum velocity) Km: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

Km (米氏常数) 的意义 1. 当 v = (1/2) Vmax Km = [S] 2. Km 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Km的单位为 mol/L 3. 1/Km 可以近似地代表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1/Km 越大 亲和力越高 1/Km 越小 亲和力越低

Vmax 的意义 Vmax 是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的反应速度,此时反应速度与酶的浓度呈正比 即: Vmax = k3/[Et]

Km 和 Vmax 的测定 双倒数作图法 Lineweaver-Burk作图 将米氏方程式两侧取倒数 1/v = Km/Vmax[S] + 1/Vmax = Km/Vmax •1/ [S] + 1/Vmax 以 1/v 对 1/[S] 作图, 得直线图 斜率为 Km/Vmax 与纵轴交点为1/Vmax 与横轴交点为- 1/Km

Lineweaver-Burk作图 1/v 斜率=Km/Vmax 1/Vmax -1/Km 1/[S]

三、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升高;由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温度升高,可引起酶的变性,又使反应速度降低 。 活 性 0.5 1.0 2.0 1.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 ºC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升高;由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温度升高,可引起酶的变性,又使反应速度降低 。 最适温度 (optimum temperature): 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

三、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pH对某些酶活性的影响 酶分子上的可解离基 团在pH变化时可有 不同的解离状态而直 接影响酶与底物的结 合 或影响酶的空间 结构, 从而改变酶 的活力。 酶 活 性 pH pH对某些酶活性的影响 胃蛋白酶 淀粉酶 胆碱酯酶 2 4 6 8 10 最适pH (optimum pH): 酶催化活性最大时 的环境pH。

四、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抑制剂(inhibitor):凡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 激活剂(activator):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 金属离子 代谢产物

不可逆抑制作用 定义: 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共价结合引起酶的活性丧失,抑制剂与酶作用后不能用物理方法解除分类:非专一性 可与酶的一类或几类基团结合专一性仅与活性部位有关的基团反应 说明:区别并不绝对在不同条件、 不同对象、或有位阻效应时可改变

不可逆抑制作用 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对硫磷等能特异地与胆碱酯酶(choline esterase)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上的羟基结合,使酶失活。

可逆性抑制作用 概念: 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可逆结合抑制酶的活性,酶活性在去除抑制剂后可完全恢复。 可逆性抑制剂可以分4型: 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作用 + 概念: 抑制剂和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酶的活性降低。 表达式: I EI E + S E + P ES

竞争性抑制作用 I与S结构类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动力学特点:Vmax不变,表观Km增大。 无抑制剂 1/v 1/[S] 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作用 丙二酸与琥珀酸竞争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琥珀酸脱氢酶 FAD FADH2 延胡索酸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概念: 抑制剂可以和游离酶或ES复合物结合 E 和 S 及 I 的结合互不影响,I 和S 结 构 无类似 表达式: E+S E+P + I EI+S EIS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结合在酶活性中心外,底物与抑制剂之间无竞争关系。 动力学特点:Vmax降低,表观Km不变。 抑制剂↑ 1 / v 1/[S] 无抑制剂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概念: 这类抑制剂只可与ES复合物结合,不能与 E直接结合 主要抑制催化功能, 不影响底物结合位点 表达式: E+S E+P ES + I ESI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 动力学特点:Vmax降低,表观Km降低。 1/v 1/[S] 无抑制剂 抑制剂↑

酶抑制动力学小结 无抑制剂 Km Vmax 竞争性 增大(Km’>Km) 不变 (Vmax’=Vmax)

第四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一、酶的分类 1.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s) 2.转移酶类 (transferases ) 3.水解酶类 (hydrolases) 4.裂解酶类 (lyases) 5.异构酶类( isomerases) 6.合成酶类 (ligases, synthetases)

二、酶的命名 习惯命名法——推荐名称 系统命名法——系统名称

习惯命名法 绝大多数酶按其所催化的底物命名,在底物名称后加“酶”字作为酶的名称。如弹性蛋白酶、脂酶等一些水解酶类。 有些按其所催化反应的类型或方式命名,如转氨酶、脱氢酶等。 有些酶在其名称中加入酶的来源或其他特点,如胃蛋白酶、碱性磷酸酶等。

系统命名法 类别 编号 系统名称 推荐名称 氧化还原酶类 EC1.4.1.3 L-谷氨酸:NAD+氧化还原酶 谷氨酸脱氢酶 类别 编号 系统名称 推荐名称 氧化还原酶类 EC1.4.1.3 L-谷氨酸:NAD+氧化还原酶 谷氨酸脱氢酶 转移酶类 EC2.6.l.l L-天冬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水解酶类 EC3.5.3.1 L-精氨酸咪基水解酶 精氨酸酶 裂合酶类 EC4.1.2.13 D-果糖1,6-双磷酸: D-甘油醛3-磷酸裂合酶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异构酶类 EC5.3.1.9 D-葡萄糖6-磷酸酮醇异构酶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连接酶类 EC6.3.1.2 L-谷氨酸:氨连接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第五节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及其诊断 酶与疾病的关系 酪氨酸酶缺乏引起白化病。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可引起体内苯丙酮酸及其代谢产物堆积,导致苯丙酮酸尿症。 红细胞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人群,因不能经磷酸戊糖途径获得充分的NADPH来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其红细胞膜易于破裂,常因食用蚕豆或服用一些药物而诱发溶血性黄疸。

酶与疾病的诊断 血清酶 主要来源 诊断的主要疾病 谷氨酸脱氢酶 肝 肝实质疾病 血清酶 主要来源 诊断的主要疾病 谷氨酸脱氢酶 肝 肝实质疾病 乳酸脱氢酶 心、肝、骨骼肌、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结 心肌梗死、溶血、肝实质疾病 山梨醇脱氢酶 肝 肝实质疾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骨骼肌、心 肝实质疾病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骨骼肌、心、肾、红细胞 心肌梗死、肝实质疾病、肌肉病 -谷氨酰转移酶 肝、肾 肝实质疾病、酒精中毒 肌酸激酶 骨骼肌、脑、心、平滑肌 心肌梗死、肌肉病 碱性磷酸酶 肝、骨、肠黏膜、胎盘、肾 骨病、肝胆疾病 酸性磷酸酶 前列腺、红细胞 前列腺癌、骨病 淀粉酶 唾液腺、胰腺、卵巢 胰腺疾病 胆碱酯酶 肝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肝实质疾病 5’-核苷酸酶 肝、胆管 肝胆疾病 胰蛋白酶(原) 胰腺 胰腺疾病 醛缩酶 骨骼肌、心 肌肉病

二、酶与疾病的治疗 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构相似,是细菌细胞内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抑制该酶对其底物对氨基苯甲酸的利用,从而抑制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 一些嘌呤、嘧啶及氨基酸的类似物可以竞争性抑制核苷酸合成代谢的酶类,从而阻断核酸乃至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如:氨甲蝶呤是叶酸的类似物;6-巯基嘌呤是嘌呤的类似物;5-氟尿嘧啶的结构与胸腺嘧啶相似,这些化合物均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