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Introduction 绪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海淀区高三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2015 年 1 月 29 日 学习《考试说明》 备考理综化学.
Advertisements

2010高考科学备考策略 夯实基础 抓纲织网 掌握技巧 提高能力 辽宁省实验中学 徐广宇 2010年9月13日.
第三章 酶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特点 Enzyme.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第八章 歐洲之案例與我國 案例之對照 委辦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法學會
妇产科2015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 汇报人:.
生物技术概论 第五章:酶 工 程 Enzyme Engineering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第十一章 红细胞酶缺乏症 医学技术系 侯振江.
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 外源蛋白的消化 内源性蛋白的选择性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沟通云平台 三三得玖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云屋科技有限公司 陈志伟
专题二 新陈代谢 植物新陈代谢 动物新陈代谢 微生物新陈代谢.
氧 化 磷 酸 化.
紫雲膏 組別:第六組 班級:餐二E 組長:何佳燐 B 組員:李政忠 B 劉良輝 B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生物電化學短講 生物體能量 呼吸作用 生物電子傳遞系 糖與醣 葡萄糖 糖解作用 檸檬酸循環(TCA cycle) 電子傳遞鏈 傳導概論
第八章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 第一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理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酶 酶的概念 酶的催化特点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的命名 酶的分离与提纯 酶的固定化 酶的应用 酶特性的实验探究.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CH14 糖解反應、糖質新生作用,以及五碳醣磷酸路徑
第五章 屠宰后肉的变化 孔保华.
目 录 CONTENTS 公积金信息系统升级概述 缴存和提取业务培训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Part 1 Part 2
生物氧化.
细胞代谢专题突破 黄岛实验中学 王玉美.
生物技术实践重要考点有: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菊花的组织培养;月季的花药培养;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 高考命题的切入点有:①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和过程;②培养基的种类、营养要求及配制方法;③无菌技术的内容及方法;④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研究思路、方法;⑤腐乳的制作方法;⑥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⑦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及流程。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提高教学有效性刍议 赵占良 2010年10月.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讲解 深圳国家税务局所得税处.
第六章 酶 (Enzyme).
E 第五章 酶化学 Enzyme(E).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九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肝 性 脑 病.
第 四 章 酶.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 的 利 用 第 二 节.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溫室效應.
Chap 9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成才之路 ·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什麼是尿動力學檢查] [適應症] [檢查流程] [檢查前注意事項] [檢查中注意事項] [檢查後注意事項] [併發症/禁忌症] [結語]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第四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三、 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脱H经呼吸链传给O2 生成H2O 的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5 柠檬酸循环.
第 五 章 酶 Enzyme.
预防流感保健康 学校 老师.
第24章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血 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称为血糖。按真糖法测定,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70~100mg%)。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第9章 脂代谢.
Alkenes Alkynes Dienes
酶的分离与纯化 Enzyme Purification
§3.1 新陈代谢和酶 概念:由活细胞产生具有生物催化效 应的有机物 特性: 高效性(催化效率高) 专一性(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
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以及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 程,称为细胞的代谢。 化学变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
1.ATP的结构: A-P~P~P 高能磷酸键 ADP+ Pi+ 能量 酶 磷酸基团 腺苷.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制作者: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薛晓燕.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 自制葡萄酒与酵母菌形态观察 第二组 组员:陈安书 董思瑶 裘佳妮 田 泳 王 凯 叶 琳.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5级技术(2)班 刘俏敏
生物复习课 新陈代谢与酶.
第3讲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4-2 酵素的分類與應用 國立台中高農 廖若琦老師.
生物催化剂 酶(Enzyme).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根据酶的分子结构分为: 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酶。
Chapter 6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绪论

Contents of chapter 1 1、酶的定义 2、酶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酶的分类命名 4、酶的化学性质与催化特性 Go Go

1.1 酶的定义 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定义: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1.只能进行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2.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3.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酶的催化高效性 通常要高出非生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的106~1013倍。 2H2O2 2H2O + O2 1mol过氧化氢酶 5×106 molH2O2 1mol离子铁 6×10-4molH2O2 回本章目录

酶 酒 1.2 酶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人们对酶的认识起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 夏禹时代,人们掌握了酿酒技术。 公元前12世纪周朝,人们酿酒,制作饴糖和酱。 春秋战国时期已知用麴(曲)治疗消化不良的疾病。 酶者,酒母也 酶 酒

西方国家19世纪对酿酒发酵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直到1897年,德国巴克纳Buchner兄弟用石英砂磨碎酵母细胞,制备了不含酵母细胞的抽提液,并证明此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也能使糖发酵,说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从而说明了发酵是酶作用的化学本质,为此Buchner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1896年,日本的高峰让吉首先从米曲霉中制得高峰淀粉酶,用作消化剂,开创了有目的的进行酶生产和应用的先例。

1878年, 给酶一个统一的名词,叫Enzyme,这个字来自希腊文,其意思“在酵母中”。 后来对酶的作用机理及酶的本质做了深入研究, 1930年,证实酶是一种蛋白质; 80年代初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的RNA——核酶(ribozyme),这一发现打破了酶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开辟了酶学研究的新领域, 现已鉴定出4000多种酶,数百种酶已得到结晶,而且每年都有新酶被发现。

酶的应用历史 1908年,德国的罗姆制得胰酶,用于皮革的软化。 1908年,法国的波伊登(Boidin)制备了细菌淀粉酶,应用于纺织品的退浆。 1911年,美国的华勒斯坦(Wallestein)制得木瓜蛋白酶,用于除去啤酒中的蛋白质浑浊。 此后,酶的生产和应用逐步发展。然而在50年代以前停留在从微生物,动物或植物中提取酶,加以利用阶段.由于当时生产力落后,生产工艺较繁杂,难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1949年,用液体深层培养法进行细菌淀粉酶的发酵生产,揭开了近代酶工业的序幕。 50年代以后,随着生化工程的发展,大多数酶制剂的生产已转向微生物流体深层发酵的方法。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0年代:开始了酶固定化研究。1953年德国科学家首先将聚氨基苯乙烯树脂与淀粉酶,胃蛋白酶,羧肽酶和核糖核酸酶等结合,制成了固定化酶。 60年代,是固定化酶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1969年,日本的千烟一郎首次在工业上应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出现了“酶工程”这个名词来代表有效利用酶的科学技术领域。

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学术会议在美国召开,当时的主题即是固定化酶,进一步开展了对微生物细胞固定化的研究。 1973年,千烟一郎首次利用固定化的大肠杆菌细胞生产L-天冬氨酸。 1978年,日本的铃木等固定化细胞生产 α -淀粉酶研究成功.所以说,70年代是固定化细胞技术取得进展的时期. 80年代,固定化细胞已能用于生产胞外酶,因此,80年代又发展了固定化原生质体技术,排除了细胞壁这一障碍。

在酶的固定化技术发展的同时,酶分子修饰技术也取得了进展。 60年代,用小分子化合物修饰酶分子侧链基团,使酶性质发生改变; 70年代,修饰剂的选用、修饰方法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此外,对抗体酶,人工酶,模拟酶等方面,以及酶的应用技术研究 ,在近20年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使酶工程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显示出广阔而诱人的前景。 回本章目录

1.3 酶的分类与命名 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ittee, EC)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成6大类:

Each enzyme is now classified and nam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chemical reaction it catalyzes. So an enzyme is assigned a four-number classification and a two-part name called a systematic name. In addition recommended name is suggested by IUB for everyday use. E.C. X.X.X.X 乳酸脱氢酶 EC 1. 1. 1. 27 第1大类,氧化还原酶 第1亚类,氧化基团CHOH 第1亚亚类,H受体为NAD+ 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流水编号

惯用名:只取一个较重要的底物名称和反应类型。 酶的命名有两种方法:系统名、惯用名。 系统名:包括所有底物的名称和反应类型。 乳酸 + NAD+ 丙酮酸 + NADH + H+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惯用名:只取一个较重要的底物名称和反应类型。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乳酸脱氢酶 对于催化水解反应的酶一般在酶的名称上省去反应类型。

(1) 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 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和氧化酶(Oxidase)。 如乳酸(Lactate)脱氢酶催化乳酸的脱氢反应。

(2) 转移酶 Transferase 转移酶催化基团转移反应,即将一个底物分子的基团或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底物的分子上。 例如, 谷丙转氨酶催化的氨基转移反应。

(3) 水解酶 hydrolase 水解酶催化底物的加水分解反应。 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及脂酶等。 例如,脂肪酶(Lipase)催化的脂的水解反应:

(4) 裂合酶 Lyase 裂合酶催化从底物分子中移去一个基团或原子形成双键的反应及其逆反应。 主要包括醛缩酶、水化酶及脱氨酶等。 例如, 延胡索酸水合酶催化的反应。

(5) 异构酶 Isomerase 异构酶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化,即底物分子内基团或原子的重排过程。 例如,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催化的反应。

(6) 合成酶 Ligase or Synthetase 合成酶,又称为连接酶,能够催化C-C、C-O、C-N 以及C-S 键的形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与ATP分解反应相互偶联。 A + B + ATP + H-O-H ===A  B + ADP +Pi 例如,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的反应。 丙酮酸 + CO2  草酰乙酸

核酸类酶(R酶)的分类 自1982年以来,被发现的核酸类酶越来越多,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但是对于分类和命名还没有统一的原则和规定。 根据R酶的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锤头型R酶,发夹型R酶,含I型IVS 的R酶,含II型 IVS 的R酶等。 根据酶催化的底物是其本身RNA分子还是其它分子,可以将R酶分为分子内催化(in cis,也称为自我催化)和分子间催化(in trans)两类。 回本章目录

1.4 酶的化学性质与催化特性 (一)酶的化学本质 1926年J.B.Sumner首次从刀豆制备出脲酶结晶,证明其为蛋白质,并提出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的观点。 1982年T.Cech发现了第1个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ribozyme(核酶),以后Altman和Pace等又陆续发现了真正的RNA催化剂。 核酶的发现不仅表明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还促进了有关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二)酶的组成 单纯酶 酶 结合酶 (全酶)= 酶蛋白 + 辅因子 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松的小分子有机物。 辅基 与膜蛋白结合得紧密的小分子有机物。 辅因子 金属激活剂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 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膜蛋白部分。 辅因子通常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

1.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仅有一条具有活性部位的多肽链,全部参与水解反应。 (三)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 1.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仅有一条具有活性部位的多肽链,全部参与水解反应。 2.寡聚酶 (oligomeric enzyme):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亚基牢固地联在一起,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亚基之间以非共价键结合。 3.多酶复合物 (multienzyme system):几个酶镶嵌而成的复合物。这些酶催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一系列顺序反应。 丙酮酸脱氢酶系(E.coli):丙酮酸脱氢酶(EⅠ)、硫辛酰转乙酰酶(EⅡ)和二氢硫辛酰脱氢酶(EⅢ)。 EⅠ EⅡ EⅢ 碱性 + 脲

(四) 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 必需基团:这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 活性部位: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结合基团 专一性 活性部位 催化基团 催化性质 必需基团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五) 酶作用的专一性 族(基团)专一性 结构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 酶作用的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 族专一性:可作用于一类或一些结构很相似的底物。 绝对专一性:只能作用于某一底物。

(六) 影响酶催化的各种因素 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值、激活剂浓度、抑制剂浓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酶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各种环境条件,以充分发挥酶的催化功能。

(七) 酶活力测定 1、酶活力与酶反应速度,比活力 2、酶活力测定方法 反应体系选择 / 反应条件确定 反应物检测 / 酶活力计算 偶联酶反应活力测定 3、酶活力单位 1961年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规定: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采用25℃或其它选用的温度,pH等条件均采用最适条件),每1 min 催化1 μm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 个酶活力单位。这个单位称为国际单位。 d S d P u = - ---- = ----- d t d t 回本章目录